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异隐丹参酮(ICTS)对胃癌BGC-823和SGC-7901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系BGC-823、SGC-7901,采用0、5、10、20 μmol/L ICTS处理24、48、72 h后, 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确定ICTS抑制BGC-823和SGC-7901细胞的最佳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ICTS处理后胃癌细胞中Cyclin D1、Bcl-2、p53、p21蛋白的表达。结果 0、5、10、20 μmol/L ICTS处理BGC-823细胞24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789±0.048)%、(16.74±1.55)%、(33.58±2.26)%、(54.62±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5、10、20 μmol/L ICTS 处理SGC-7901细胞24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184±0.023)%、(12.76±1.73)%、(32.95±2.47)%、(53.80±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μmol/L ICTS 处理BGC-823细胞24、48、72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4.62±2.61)%、(55.08±2.35)%、(59.72±2.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μmol/L ICTS 处理SGC-7901细胞24、48、72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3.80±2.65)%、(55.76±2.47)%、(61.83±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μmol/L ICTS处理BGC-823、SGC-7901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比例为(78.34±7.13)%和(79.57±7.3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TS处理组BGC-823、SGC-7901凋亡率分别为(24.78±3.42)%和(28.76±4.2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μmol/L ICTS处理BGC-823、SGC-7901细胞24 h后Cyclin D1和Bcl-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p2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TS通过增加p53、p21表达,降低Cyclin D1和Bcl-2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增加细胞G0/G1阻滞和凋亡,发挥抗胃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form,Hp—L型)感染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胃癌BGC-823细胞与Hp—L型以不同比例(1:20、1:100、1:500)共培养,以不加Hp—L型为对照组,在不同时段进行以下实验: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四甲基噻唑氮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基因(skp2)、抑癌基因(p53)和核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Hp—L型作用BGC-823细胞后,倒置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分裂增多,增殖旺盛,瘤巨细胞增多,出现明显的生长加速现象;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显示,Hp—L型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FCM检测可见,lip—L型影响胃癌BGC-823细胞周期的分布,使G0/G1期比例降低,S期比例升高;免疫组化可见细胞中Skp2、p53和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增加;以上作用均呈细菌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结论:Hp—L型可促进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其机制与上调skp2、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胡萍萍  房栋  陈淼 《肿瘤》2011,31(4):304-309
目的:体外观察低剂量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以下简称维生素D]预处理对多柔比星杀伤胃癌细胞株BGC-823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维生素D对胃癌细胞株BGC-823的细胞毒作用,以无细胞毒时的浓度作为低剂量。MTT法测定低剂量的维生素D预处理后,多柔比星对BGC-823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的变化;FCM法检测低剂量维生素D预处理后,多柔比星致BGC-823细胞凋亡和死亡比率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低剂量维生素D处理对BGC-823细胞中Bax、Bcl-2、p38及磷酸化的p38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nmol/L与10nmol/L维生素D对BGC-823细胞均无细胞毒作用(P>0.05),而10nmol/L维生素D预处理能降低多柔比星对BGC-823细胞的IC5(0P<0.05)。1nmol/L和10nmol/L维生素D预处理均能增强多柔比星对BGC-823细胞的杀伤作用(P<0.05)。1nmol/L与10nmol/L维生素D单独处理对BGC-823细胞中Bax、Bcl-2及p38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影响(P>0.05),而10nmol/L维生素D能增强BGC-823细胞中磷酸化p38的表达(P<0.05)。结论:低剂量维生素D预处理能增强多柔比星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内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型)抑制胃癌细胞BGC-823凋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将BGC-823细胞与Hp-L型以不同比例(1∶20、1∶100、1∶500)共培养,以不加Hp-L型为对照组,在不同时段进行以下实验: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中凋亡抑制基因Livin、bcl-2及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p-L型作用BGC-823细胞后,倒置显微镜观察到BGC-823细胞增殖旺盛,瘤巨细胞增多,并出现明显的凋亡抑制现象;电镜观察到BGC-823细胞凋亡形态特征及凋亡数目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Hp-L型可降低BGC-823细胞的凋亡率(P<0.05);免疫组化结果发现BGC-823细胞中Livin、bcl-2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增加(P<0.05);以上作用均呈细菌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P均<0.05)。 结论: Hp-L型可抑制胃癌细胞BGC-823凋亡,其机制与上调Livin、bcl-2、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人胃腺癌细胞BGC-823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1.2μmol/L姜黄素作用于BGC-823细胞24、48、72h,用DA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姜黄素对Bax、Bcl-2基因以及Bax、Bcl-2、caspase-3蛋白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于BGC-823细胞0~72h后,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率明显上升,作用48h的IC50为1.2μmol/L。DAPI染色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RT-PCR、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1.2μmol/L姜黄素可以增加Bax表达、减少Bcl-2表达和激活caspase-3。结论 姜黄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这可能与增加Bax表达、减少Bcl-2表达、激活caspase-3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ZNFX1反义RNA 1(ZFAS1)靶向调控微小RNA-150-5p(miR-150-5p)表达及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及不同胃癌细胞(SGC-7901、HGC-27、MGC-803和BGC-823)的ZFAS1水平。脂质体法向BGC-823细胞转染针对ZFAS1的小干扰RNA片段si-ZFAS1(干扰组)或无关序列si-NC(NC组)并设未转染的细胞为对照组。QPCR、MTT法、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实验测定BGC-823细胞的ZFAS1水平、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ZFAS1对miR-150-5p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胃癌细胞的ZFAS1水平均高于GES-1细胞(P<0.05),后续干扰实验选取ZFAS1水平最高的BGC-823细胞。干扰组的ZFAS1水平为0.269±0.074,低于对照组的1.171±0.263和NC组的1.088±0.142(P<0.05)。与NC组和对照组相比,干扰组BGC-823细胞的增殖活力下降(P<0.05);干扰组的划痕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目分别为(51.509±5.348)%和(145.662±12.328)个,低于NC组的(82.317±7.459)%和(341.342±21.814)个及对照组的(80.770±6.163)%和(339.234±17.255)个(P<0.05);干扰组的Bcl-2和MMP-9水平均低于其余两组(P<0.05)。对照组和NC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50-5p模拟物能够抑制含有其结合位点的ZFAS1野生型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不影响ZFAS1突变型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ZFAS1在胃癌细胞中高表达,下调其水平可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并发挥类似癌基因的作用,可能与靶向调控miR-150-5p有关,在胃癌靶向治疗中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低氧条件下配对相关同源框1(PRRX1)通过p53介导的线粒体通路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方法:GEPIA2数据库分析PRRX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变化。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HEEC、Eca-109、TE-1细胞中PRRX1的mRNA和蛋白表达。二氧化钴处理模拟低氧微环境,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检测Eca-109、TE-1细胞中PRRX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小干扰RNA(Si-PRRX1)转染TE-1细胞,设置分组为Hypoxia-Si-NC、Hypoxia-Si-PRRX1。流式细胞术检测TE-1细胞凋亡,RT-qPCR检测p53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BCL-2、BAX、Cleaved-Caspase3等蛋白表达,在TE-1-PRRX1 KO细胞系中过表达p53,检测 BCL-2、BAX、Cleaved-Caspase3等蛋白表达。结果:PRRX1在食管癌组织及细胞系中均高表达。在TE-1细胞中敲低PRRX1,抑制细胞凋亡,下调p53的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促进BCL-2蛋白表达;过表达PRRX1则上调p53蛋白表达。在TE-1-PRRX1 KO细胞系中过表达p53显著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低氧条件下,PRRX1通过p53介导的线粒体通路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型)感染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胃癌BGC-823细胞与Hp-L型以不同比例(1:20、1:100、1:500)共培养,以不加Hp-L型为对照组,在不同时段进行以下实验: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四甲基噻唑氮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基因(skp2)、抑癌基因(p53)和核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Hp-L型作用BGC-823细胞后,倒置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分裂增多,增殖旺盛,瘤巨细胞增多,出现明显的生长加速现象;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显示,Hp-L型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FCM检测可见,Hp-L型影响胃癌BGC-823细胞周期的分布,使G0/G1期比例降低,S期比例升高;免疫组化可见细胞中Skp2、p53和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增加;以上作用均呈细菌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结论:Hp-L型可促进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其机制与上调Skp2、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微小 RNA-504(miRNA-504)在胃癌(G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G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三亚中心医院外科收治的48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qPCR检测组织中 miR-504、肿瘤蛋白 53 诱导型核蛋白 1(tumor protein 53-induced nuclear protein 1,TP53INP1)mRNA 的水平 ,WB 法检测TP53INP1水平。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 BGC-823,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的 BGC-823细胞)、miR-504 mimic组、mimic-NC组、miR-504 inhibitor组、inhibitor-NC组、miR-504 inhibitor+si-NC组、miR-504 inhibitor+si-TP53INP1组,qPCR检测细胞中miR-504和TP53INP1 mRNA的表达,MTT法、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WB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增殖、迁移和侵袭相关蛋白(Cyclin D1、E-cadherin、MMP-2、MMP-9)以及TP53INP1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验证miR-504与TP53INP1 mRNA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miR-504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TP53INP1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或P<0.01),miR-504和TP53INP mRNA 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与对照组相比,miR-504 mimic组BGC-823细胞中miR-504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TP53IN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且细胞增殖率、划痕愈合率、侵袭入Transwell小室下层的细胞数量,Cyclin D1、MMP-2、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转染miR-504 inhibitor能显著下调BGC-823中miR-504的表达、上调TP53IN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而促进细胞凋亡(均P<0.05);而下调TP53INP1的表达可明显减弱miR-504下调对BGC-823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抑制作用(P<0.01)。miR-504高表达能明显抑制野生型TP53INP1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miR-504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下调miR-504可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而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TP53IN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沉默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5,ERK5)对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人胃癌细胞株和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ERK5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短发荚RNA(shRNA)干扰技术沉默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中ERK5的表达。CCK-8法检测ERK5沉默后胃癌细胞的生长能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结果 与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相比,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AGS、HGC-27中ERK5 mRNA均呈高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696±0.501、1.865±0.185、1.793±0.137和1.530±0.093(P<0.05)。ERK5-shRNA有效沉默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中ERK5的表达水平,沉默效率分别为(74.4±1.5)%和(69.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默 ERK5的表达能有效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而促进胃癌细胞凋亡(P<0.05),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 沉默ERK5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的生长侵袭,促进细胞凋亡,ERK5可能是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沉默甲壳质酶蛋白 40(YKL-40)表达对子宫内膜癌顺铂(DDP)耐药细胞株Ishikawa/DDP的影响。方法 采用DDP长期浓度梯度递增法体外建立Ishikawa/DDP耐药细胞株,并检测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和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Ishikawa细胞和Ishikawa/DDP细胞的增殖活性,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Ishikawa/DDP分别转染NC阴性序列(NC组)和siRNA YKL-40(si-YKL-40组),另设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MTT法、划痕实验和Annexin V/PE双染法检测DDP对si-YKL-40组Ishikawa/DDP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体外成功建立Ishikawa/DDP耐药细胞株,3.125、6.25、12.5、25、50、100 μmol/L DDP对Ishikawa/DDP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93±2.45)%、(8.14±4.50)%、(11.37±4.62)%、(15.18±3.97)%、(26.29±5.08)%、(41.32±7.64)%,明显低于Ishikawa细胞(P<0.05)。DDP对Ishikawa和Ishikawa/DDP的IC50分别为14.58 μmol/L和116.70 μmol/L,Ishikawa/DDP的耐药指数为8.004。QPCR检测结果显示,Ishikawa细胞YKL-40、MDR1、Bcl-2、Bax、caspase-3 mRNA表达量分别为0.82±0.15、0.43±0.11、1.05±0.23、1.17±0.20、0.96±0.18,而Ishikawa/DDP细胞分别为1.87±0.40、2.34±0.46、1.52±0.28、0.72±0.21、0.49±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5、6.25、12.5、25、50、100 μmol/L DDP对si-YKL-40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0.95±2.74)%、(18.73±5.30)%、(32.79±5.47)%、(52.28±6.58)%、(61.73±5.26)%、(65.45±7.33)%,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对si-YKL-40组细胞的IC50为22.19 μmol/L。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 si-YKL-40组细胞凋亡率升高、愈合率下降;YKL-40、MDR1、Bcl-2蛋白表达量下调, 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沉默YKL-40可显著提高Ishikawa/DDP细胞株对DDP的敏感性,并促进细胞凋亡,其具体机制可能与下调MDR1、Bcl-2表达,及上调Bax和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p21活化酶5(PAK5)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从细胞水平验证PAK5是否参与调节骨肉瘤细胞化疗敏感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4例骨肉瘤患者活检组织中PAK5表达,分析PAK5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设计合成siRNA-PAK5,分别转染进入Saos-2和MG63细胞,QPCR和Westtem blotting分别检测PAK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以不同浓度梯度的阿霉素(ADM 50、25、5、05 μmol/L)、甲氨蝶呤(MTX 50、5、1、0.5、0.05 μmol/L)分别处理Saos-2和MG63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转染siRNA-PAK5后骨肉瘤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差异。结果 74例骨肉瘤组织中PAK5阳性57例,阴性17例,PAK5表达与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坏死率及肺转移有关(P<0.05)。QPCR检测转染组PAK5 mRNA分别水平下降为未转染组29%和3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转染组PAK5蛋白表达较未转染组下调49%和42%。转染siRNA-PAK5后,ADM作用Saos-2和MG63细胞的IC50分别由(8.35±0.07)μmol/L、(7.35±0.07)μmol/L降至(0.54±0.004)μmol/L、(0.50±0.002)μmol/L (P<0.05);MTX作用Saos-2和MG63细胞的IC50分别由(1.255±0.021)μmol/L、(1.05±0.014)μmol/L降至(0.606±0.01)μmol/L、(0.72±0.014)μmol/L (P<0.05)。结论 骨肉瘤PAK5表达与患者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相关,抑制骨肉瘤细胞PAK5表达可提高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小RNA-148a-3p(miR-148a-3p)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9(MAP3K9)的靶向调控作用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向对数生长期胃癌细胞株MGC-803转染miR-148a-3p模拟物(mimics组)和阴性对照(NC组),以未转染的MGC-803细胞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miR-148a-3p水平以评价转染效率,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分别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ax、caspase-3及MAP3K9 mRNA和蛋白水平,同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48a-3p与MAP3K9的靶向作用关系。结果 QPCR结果显示,对照组、NC组和mimics组的miR-148a-3p水平分别为1.021±0.123、1.087±0.196和2.854±0.368,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mimics组的miR-148a-3p水平升高(P<0.05)。mimics组MGC-803细胞的增殖活力较其余两组减弱(P<0.05)。mimics组MGC-803细胞凋亡率为(15.2±1.6)%,高于对照组的(3.5±0.9%)%和NC组的(4.5±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mimics组的MAP3K9和Bcl-2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下调,而Bax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上调(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AP3K9是miR-148a-3p的直接作用靶点。结论 MiR-148a-3p可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通过靶向MAP3K9来发挥抑癌作用,调控miR-148a-3p/MAP3K9轴在胃癌防治中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小RNA干扰乙醛脱氢酶1A1基因(ALDH1A1)表达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包括增殖、克隆形成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表达ALDH1A1的siRNA的PGPU6/GFP/Neo-ALDH1A1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转染人胃癌细胞系MKN-45细胞为实验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干扰ALDH1A1基因表达的效果。MTT法、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 小室侵袭实验检测ALDH1A1表达下降后MKN-45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侵袭能力的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实验组MKN-45细胞ALDH1A1蛋白表达低于阴性对照组(0.36±0.04 vs. 0.72±0.08,P<0.05);MTT法显示实验组MKN-45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高于阴性对照组[(52.56±1.81)% vs.(30.32±2.23)%,P<0.05];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实验组MKN-45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低于阴性对照组(21.67±2.00 vs. 36.78±3.53,P<0.05);Transwell 小室侵袭实验显示实验组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低于阴性对照组(55.11±7.98 vs. 84.78±6.00,P<0.05)。结论 通过RNA干扰技术可明显下调ALDH1A1蛋白在MKN-45细胞中表达,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侵袭能力。ALDH1A1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icroRNA-133(miR-133)在胃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胃癌细胞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64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miR-133水平,分析miR-133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肿瘤位置、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检测其在胃癌细胞株AGS、SGC-7901、MKN-1、MKN-45、MGC-803和BGC-823及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细胞的表达情况,同时选取miR-133水平最低的胃癌细胞并转染过表达miR-133的真核重组质粒pCDNA3.1+miR-133,转染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PI/Annexin V双染法及Transwell法检测miR-133对细胞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胃癌组织的miR-133相对表达量为0.347±0.024,低于癌旁组织(P<0.05),且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有关(P<0.05);与GES-1细胞相比(其miR-133表达水平设为1.00),胃癌细胞的miR-133水平均较低(P<0.05),且MKN-45的表达水平最低;与对照组和空转染组相比,过表达组转染48、96 h后的细胞凋亡水平均升高,且穿膜细胞数均降低(P<0.05)。结论miR-133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均为低表达,上调miR-133水平可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并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节律化疗对胃癌细胞及内皮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剂量的多西他赛持续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和人BGC-823胃癌细胞株144h,观察细胞增殖、凋亡和血小板反应素1(TSP-1)的表达情况。结果:多西他赛对人HUVEC较BGC-823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IC50值分别为(0.06±0.005)和(1.1±0.024)nmol/L。较低IC50浓度的多西他赛作用于HUVEC引起细胞凋亡的百分比近似于较高IC50浓度的多西他赛作用于BGC-823细胞的百分比。多西他赛明显地增加了人HUVEC的TSP-1表达,为对照组的(1.78±0.18)倍,而且明显地增加了TSP-1蛋白的分泌,与对照组的100%相比,多西他赛组为(806±73)%(P<0.05),而肿瘤细胞的TSP-1表达和分泌没有增加。结论:多西他赛节律化疗优先抑制了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由于多西他赛节律化疗增加了内皮细胞TSP-1的表达和分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iR-26a/b调控p53/MDM2通路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细胞系MGC803、MKN-45和MKN-28中miR-26a/b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miR-26a/b与MDM2 3’非翻译区(3’UTR)的结合情况;将化学合成miR-26a/b前体分子mimics和无关序列转染胃癌细胞MKN-45,化学合成miR-26a/b inhibitor转染胃上皮细胞GES-1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MDM2、p53及其下游分子p21和Bcl-2的表达,MTT法检测转染24、48、72 和96 h的细胞增殖情况;通过Annexin Ⅴ/PI双染检测miR-26a/b对MKN-45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永生化胃上皮细胞GES-1相比,miR-26a/b在肿瘤细胞系MGC803、MKN-45和MKN-28中的表达均下调,在MKN-45中表达水平最低;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miR-26a/b过表达抑制MDM2 3’UTR报告载体(Wild)的荧光素酶活性,而对3’UTR突变型报告载体(Mutation)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影响。miR-26a/b抑制MKN-45细胞中MDM2表达并增强p53及下游分子表达,而在GES-1细胞中抑制miR-26a/b可以增强MDM2表达,降低p53及下游分子表达。MTT结果显示,miR-26a/b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miR-26a/b inhibitor则明显促进GES-1细胞的增殖。通过AnnexinⅤ/PI检测细胞凋亡发现,miR-26a/b过表达的MKN-45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对照细胞(P<0.01)。结论 miR-26a/b 能与MDM2 3’UTR 特异结合,调控p53/MDM2通路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