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包括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5例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内仍有血栓的患者进行适当剂量的尿激酶即刻静脉溶栓治疗;其中,2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发现中远端有较长段血栓;2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当天急性再闭塞;1例PTCA后发现病变部位有长段血栓并发生心脏骤停。结果 无一例发生出血并发症,溶栓治疗后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未发现有血栓。结论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发生急性再闭塞或术中发现不宜介入处理的血栓,可选择适当剂量的药物静脉溶栓治疗,出血并发症少,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并发症特点及诱因,行相应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皮下血肿、出血的发生率为4.00%,冠状动脉痉挛为3.50%,血栓栓塞为0.50%,低血压为2.50%,未发生造影剂反应;对照组则分别为14.50%,10.50%,5.50%,11.00%,造影剂反应为4.50%;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对症治疗,术后密切检查并发症并做好护理工作,可显著降低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1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前注意病情变化,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积极配合医师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脉搏和血压的变化,做好穿刺部位的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支架无移位、无狭窄,无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对应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患者顺利康复,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后护理特点,通过对364例经皮下冠状动脉腔内血管形成术及支架植入术能有效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治疗护理,降低恶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病人死亡率。同时也缩短冠心病患者的住院时间,目前在临床已大规模开展此技术,但术后一些常见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不当也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人的生命。本文对364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支架内血栓。鞘管及拔管前后、伤口出血,低血压及心律失常等方面进行观察护理。从护理的角度总结总结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同往年相比,并发症已大幅下降,效果显著。应加强狐狸人员的专科培训,掌握术后护理要点,严密细心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PTCA+CS可确保血运重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有效改善预后。但术后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2003年1月~2005年6月,我科共施行120例患者PTCA+CS,术后住院期问均未出现出血以及急性或恶性血栓。现将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9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常规检查及用药、患者准备,术后做好常规护理、胸痛、急性或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股动脉穿刺处出血、低血压、拔除股动脉鞘管、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出院指导。结果:本组共植入支架373个,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成功率达100%。结论:良好的术前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完善的术后护理可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9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常规检查及用药、患者准备,术后做好常规护理、胸痛、急性或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股动脉穿刺处出血、低血压、拔除股动脉鞘管、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出院指导.结果:本组共植入支架373个,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成功率达100%.结论:良好的术前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完善的术后护理可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总结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6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和评估16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并发症分别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低血压、心包填塞、皮下淤血、短阵室速、窦性心动过速、局部出血和血肿、血管内感染等.经相应的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全部并发症好转或治愈.结论 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严密观察切口,正确的护理理可有效地防止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杨清波 《临床荟萃》2013,28(3):339-34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冠心病患病率的不断升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越来越多.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常需要同时接受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内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治疗及口服抗凝药以预防支架血栓形成和心房颤动引起的血栓栓塞.全面评估这类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支架血栓形成风险、血栓栓塞风险和抗栓治疗带来的出血风险并选择恰当的抗栓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现将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抗栓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心病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紫杉醇涂层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36例施行经皮冠状动脉紫杉醇涂层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术后出现皮下血肿1例,2.7%;穿刺部位出血1例,占2.7%;严重心律失常1例,占2.7%;迷走神经反射1例,占2.7%.结论紫杉醇涂层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并不少见,但进行全程监护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减少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方法选取4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分析护理管理问题后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治疗依从性、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术期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血小板活化指标测定,对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预防出血和支架再狭窄的护理和观察的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8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并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静脉血中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41、CD62p的表达水平和30例未监测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并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术后24h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41、和CD62p,较术后7d明显减低(P〈0.05),病例组术后3d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41和CD62p较术后7d明显增高(P〈0.05);病例组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出血及支架再狭窄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术后不同时段的血小板活化指标,能够更有效地指导护理和病情观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预防急性冠状动脉再梗塞和闭塞。由于手术成功率高,残余狭窄小,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常被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紧急抢救治疗。我们通过对106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在确保患者术后康复中起到了很好作用。现总结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8年5月至2002年8月共做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106例,其中男性77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77岁。女性29例,年龄最小49岁,最大78岁。其中43例有高血压病病史,12例有糖尿病病史,术后血肿5例,并发心跳骤停7例,死亡3例,其余均获得成功,成功率达97.2%。2 术后护理要点2.1 持续心电监护 术后头3天病情未稳定,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再  相似文献   

14.
紫杉醇涂层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冠心病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紫杉醇涂层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对36例施行经皮冠状动脉紫杉醇涂层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术后出现皮下血肿1例,2.7%;穿刺部位出血1例,占2.7%;严重心律失常1例,占2.7%;迷走神经反射1例,占2.7%。结论 紫杉醇涂层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并不少见,但进行全程监护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减少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青年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立即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并按制定的护理措施精心护理患者。结果: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患者心功能得到满意改善(P〈0.05),治疗成功率为93.88%,发生出血、局部感染分别为6.12%、4.09%,未发生下肢缺血及气囊破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青年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疗效确切,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成功率、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方法 对150例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根据患的证候、舌苔、脉象,辨证为心血瘀阻型66例、心气亏虚型45例、心肾阴虚型14例,并实施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 患经术前、术后的中西医治疗、护理,均顺利配合完成手术,平均住院29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能减少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并发症,提高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缪荣华 《临床医学》2007,27(11):46-47
目的分析和评价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总结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18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造影阳性106例,其中94例行PTCA 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无明显胸痛、胸闷发作;造影阴性78例,排除了冠心病;造影未成功2例。术中发生心室颤动2例,导管扭曲2例,低血压2例,经及时处理后好转;术后皮下瘀血10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PTCA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总结经验体会。方法对本院接受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80例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造影术患者300例,成功率98%,支架植入术患者80例,成功率95%,除个别患者伤口局部血肿,少量皮下出血,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接受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产雷帕霉素缓释支架在冠状动脉病变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1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并植入国产雷帕霉素缓释支架,手术前后予抗血小板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行PCI手术共处理病变血管164处,共植入186枚国产雷帕霉素缓释支架.术后120例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手术植入成功率为100%.其中1例AMI患者术中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1例发生心肌梗死,5例发生完全或不完全闭塞,住院期间无死亡.随访3~24个月,再发劳累型心绞痛4例,其中1例为未植入支架血管发生狭窄,3例发生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再狭窄,再狭窄率为2.5%.结论:国产雷帕霉素缓释支架近、远期疗效满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术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对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术后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例,得到及时处理;1例出现假性动脉瘤,发现后及时给予加压包扎至血肿消失.结论 护理人员应提高认识,重视术后的观察及护理,系统掌握其临床特点,针对不同穿刺途径实施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各种问题,迅速有效地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