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继发动脉硬化性心血管合并症的危险性因素。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及直接一步法,测定了35例尚无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和80例健康人的血清载脂蛋白apoA1、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对照组的apoA1、apoB、apoA1/apoB、HDL-C水平分别为:(1.45±0.25)g/L、(0.85±0.15)g/L、(1.32±0.30)、(1.41±0.27)mmol/L,患者组分别为:(1.20±0.30)g/L、(1.30±0.20)g/L、0.75±0.35、(0.95±0.33)mmol/L。两组间的各项结果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动脉硬化性心血管合并症之前,体内已经具备了诱发合并症的生化基础,故治疗中应早期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脂和载脂蛋白A1、B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16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载脂蛋白B(apoB)水平的变化,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并对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血脂水平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TG、TC和LDL-C均比对照组显著为高(P〈0.05或P〈0.01),但HDL-C、apo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和0.05)。中、重型组的TG、TC、HDL-C、LDL-C、apoB和重型apoA、水平与轻度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或0.05) 与中型组相比,重型组的TG、TC、HDL-C、apoB水平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或0.01),但LDL-C、apoA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血脂和与载脂蛋白A1、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和病情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  冉建民  徐刚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196-1197
目的 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变化及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自动生化仪对100名健康人和21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检测,比较两组间HDL水平变化,分析HDL与其他血脂及载脂蛋白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组TG、VL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C、LDL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组HDL水平与对照组亦无明显差异[(1.20±0.39)mmol/L VS(1.24±0。30)mmol/L,P〉0.05]。糖尿病组apoA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08±0.31)g/LVS(1.11±0.21)g/L,P〉0.05].apoB显著高于对照组[(0.97±0.30)g/L VS(0.83±0.22)g/L,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组HDL与TC(r=0.41,P〈0.01)及apoA显著正相关(r=0.74,P〈0.01).与TG、VLDL、apoB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DL水平较健康人无明显降低,其FIDE水平主要与总胆固醇水平及构成成分apoA有关,而与TG代谢途径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蜂蜡素(Fenglasu,FLS)及蜂蜡素固体分散体(Fenglasu solid dispersion,FLS-SD)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FLS及FLS-SD(50,100,200 mg·kg-1·d-1),测定大鼠血清中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含量,计算LDL-C/HDL-C和apoA1/apoB100的比值。结果:FLS及FLS-SD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显著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TC,TG,LDL-C,apoB100和LDL-C/HDL-C比值,显著升高HDL-C、apoA1和apoA1/apoB100比值,且FLS-SD作用强于FLS。结论:FLS-SD可有效调节高脂血症大鼠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贺秀毅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408-340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异常情况。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84例为A组,单纯糖尿病患者72例为B组及正常对照90例为C组,按常规空腹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清脂质成分的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血清TC、TG、LDL-C、apoB水平较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HDL-C、apoA-1水平较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故应及早对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与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质变化的关系。方法检测130例高血压病患者,98名正常人(为对照组)的尿GPDA和血清脂质的水平。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尿GPD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尿GPDA升高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C)、LDL-C/HDL-C比值、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犤Lp(a)犦水平均高于尿GPDA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组和正常人对照组,而HDL-C、载脂蛋白A1(apoA1)、apoA1/apoB比值则均低于尿GPDA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组和正常人对照组。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尿GPDA水平可能反映其脂质代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纠正早期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的早期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瑞舒伐他汀10mg.d-1组33例和20mg.d-1组35例。3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肌酐(Scr)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10mg.d-1组和20mg.d-1组患者TC、TG、LDL-C、CRP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mg.d-1组LDL-C降低更为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R、Scr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10mg.d-1和20mg.d-1均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TC、TG、LDL-C、CRP水平,升高HDL-C,显著降脂,而对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冠心病活动性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18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稳定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所有患者测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Lp(a)]、血糖(BS)。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血管远期事件。结果:UA水平对照组为(279.79±83.31)μmol/L,SAP、UAP、AMI3组分别为(362.46±112.66)、(367.70±106.55)和(399.86±79.12)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糖尿病者UA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者(P<0.05)。UA与TG、apoB、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及斑块数成正相关(P<0.01~0.05);与HDL-C、apoA、EF成负相关(P<0.01~0.05)。COX回归分析表明,UA每增加一级,长期心血管事件增加40%(P<0.05)。结论:μA与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有密切关系,与冠心病病情活动有关,并反映了心功能状态,有可能是预测冠心病活动性及远期预后的独立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芪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影响。方法 54例N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激素+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40 mL/d)静脉点滴。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取晨空腹静脉血2 mL,监测血脂及载脂蛋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C)、载脂蛋白B(apoB)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载脂蛋白A1(apoA1)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具有调节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的作用,可以降低TC、TG、LDL-C、VLD-C及apoB,升高HLD-C及apoA1,具有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共582例,根据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MAU),将患者分为早期肾病组患者127例、非肾病组患者455例,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FB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结果早期肾病组患者其FBG、LDL-C、TG、TC、non-.HDL-C以及non-HDL-C/HDL-C均显著高于非肾病组患者(P<0.05);而早期肾病组HDL-C显著低于非肾病组患者(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MAU与TG、TC、LDL-C、non-HDL-C以及non-HDL-C/HDL-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on-HDL-C/HDL-C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早期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检测有助于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的诊断以及防治。  相似文献   

11.
王大海  王殿彬 《天津医药》1997,25(7):403-405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质、纤维蛋白原(FBG)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通过检测60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AER)、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及FBG等指标,发现糖尿病患者随尿AER增加,血中TG、TC、LDL-C、FBG逐渐升高,且均与尿AER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2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和降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晚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两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检测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4周后,UAER,Scr,CRP,LDL-C,TC,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发挥调脂作用的同时,能降低CRP及尿蛋白排泄率,延缓早期DN患者肾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用于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时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肾病内科就诊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收入院的患者均采取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相同的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对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肾康注射液14 d,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肾功、血液生化、腘动脉、肝功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腘动脉血管的内径、内-中膜厚度、腘动脉峰值速度及阻力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腘动脉的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尿蛋白排泄率、腘动脉的峰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肌酐、尿蛋白排泄率、尿素氮、24 h尿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液粘度均有降低趋势,且研究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肾康注射液综合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肾功能等,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曹晋  周岩  吴大方 《中国医药》2014,(5):667-67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5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91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132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35例),并对3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采用葡萄糖糖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液相离子交换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酶法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三酰甘油,放射免疫法测定尿白蛋白定量.并以胰岛素、空腹血糖计算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病程、体重指数、HDL-C、LDL-C、VLDL-C、空腹血糖、胰岛素、HbA1c单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5±1.3)、(7.0±1.6)、(8.5±2.1)年;(23±4)、(24±4)、(26±4) kg/m2;(1.75±0.46)、(1.48±0.82)、(1.15t±0.59) mmol/L; (2.46 ±0.76)、(2.86±0.62)、(3.12±0.58) mmol/L; (0.57±0.48)、(0.68±0.32)、(0.82±0.35) mmol/L;(9±3)、(10±4)、(10±3)mmol/L;(10±4)、(9±4)、(8±3) mU/L; (4.26±2.01)、(6.43±2.46)、(8.07±2.51)%](P值分别为0.032、0.021、0.041、0.037、0.045、0.038、0.041、0.015);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胰岛素抵抗指数因素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9、0.086、0.091、0.081、0.083、0.067、0.05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体重指数、LDL-C、VLDL-C和HbA1c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32、0.027、0.002、0.035、0.021).HDL-C、空腹血糖和胰岛素与糖尿病肾病无相关性(P值分别为0.062、0.058、0.054).结论 病程、肥胖、高血糖和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宋艳 《中国医药》2011,6(9):1079-1081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例伴或不伴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另选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12周后比较3组患者血糖、血脂、Cr、BU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黏附分子(ICAM-1).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患者TC、LDL-C、TG、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4h UAER和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96±1.12)、(6.08±1.39)mmol/L比(4.81±0.95)mmol/L,(3.54±0.65)、(3.51±0.58)mmol/L比(2.96±0.58)mmol/L,(10.46±1.87)、(11.29±1.92)mmol/L比(4.37±0.98)mmol/L,(9.32±2.17)、(9.87±1.56)mmol/L比(4.32±0.91)mmol/L,(14.92±2.46)、(15.48±2.1)mmol/L比(6.38±1.02)mmol/L,(94.2±32.5)、(96.2±35.9)μg/min比(16.6±8.4)μg/min,(2.36±0.54)、(2.42±0.61)mg/L比(0.68±0.39)ng/L,均P<0.01],HDL-C水平明显降低,血清TNF-α、ICAM-1明显升高;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TC、LDL-C、TG水平[分别为(4.51±0.95)、(3.18±0.47)、(7.02±0.87)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患者24h UAER[分别为(78.3±31.7)、(53.8±24.9)μg/min]和hs-CRP水平[(2.15±0.48)、(1.59±0.55)mg/L]均明显下降(均P<0.01).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的血清TNF-α、ICAM-1,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以瑞舒伐他汀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在有效降脂的同时,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过高的血清hs-CRP水平,降低血清炎性递质TNF-α、ICAM-1水平,提示他汀类可通过抑制炎症过程,进而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名老中医经验方糖通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治疗12周(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通饮能有效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减轻蛋白尿,同时使空腹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得到改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王祺  许青 《安徽医药》2010,14(9):1074-1076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用阿魏酸哌嗪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9例)和替米沙坦单用组(37例)。观察两组血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量(Upr),尿β2-MG,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差异,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 UPr,尿β2-MG,UAER治疗前比较下降显著(P〈0.05);联合用药组24 h UPr,尿β2-MG,UAER改善优于单用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用阿魏酸哌嗪片治疗DN在减少蛋白尿方面明显优于单用替米沙坦,提示两药联合在延缓DN进展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芪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质代谢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黄芪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质代谢的调控。方法将实验用6个月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GK大鼠和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黄芪治疗组。治疗8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前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酯蛋白、高密度酯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氧化低密度酯蛋白的影响。结果①造模2组大鼠均出现血脂异常;②黄芪能改善基本状况,黄芪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三酰甘油(P<0·05)、胆固醇(P<0·05)、低密度酯蛋白(P<0·05)、糖化血红蛋白(P<0·05)、氧化低密度酯蛋白(P<0·05),升高高密度酯蛋白(P<0·05)。结论黄芪具有调节糖尿病大鼠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白蛋白(GA)水平及其他代谢产物与糖尿病(DM)及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 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糖尿病肾病组,5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将100例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不同分为尿微正常组(58例)及尿微增高组(42例)。检测并比较各组间的空腹血糖(GLU)、血尿素氮(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GA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的TC、LDL-C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的HDL-C(1.52±0.47)mmol/L高于糖尿病组的(1.17±0.54)mmol/L及糖尿病肾病组的(1.09±0.52)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的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的GLU、BUN、Cr、TG、HbA1c、GA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的GLU、BUN、Cr、TG、HbA1c、GA水平均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正常组和尿微增高组的T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增高组的GLU、BUN、Cr、TG、HbA1c、GA水平均高于尿微正常组, HDL-C水平低于尿微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可为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