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O是制造合成氨的原料气,而且它又是正在兴起的碳一化学重要基础原料,利用一氧化碳可以生产甲酸、乙酸、草酸、甲基叔丁基醚(MTBE)、乙二醇等化学产品。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有关碳一化学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可以预计将有更多的化工产品可通过碳一化学路线以一氧化碳为原料生产出来,从而有可能在传统的乙烯系列产品之外建立起一个以CO、CO2、CH4、CH3OH等为原料的碳一化工体系,使地球上的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由于原料资源问题,C_1化学在世界范围内作为共同研究开发的方向已广泛受到人们的注目,并寄予很大希望。所谓C_1化学,顾名思义就是从含有一个碳原子的一氧化碳、甲醇、甲烷等化合物出发,合成各种化学品的技术。在工业上,就是用空气或水蒸汽和重质油、煤、天然气、焦油砂、油(母)页岩等进行反应制造以一氧化碳、氢为主要成份的合成气,再从这些合成气中分离精制一氧化碳、氢,并以适当比例混合后直接或经过甲醇合成乙二醇、乙醇、  相似文献   

3.
一、世界能源前景发生重大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广泛发现和大量开采,加之它运输方便、价格低廉、热值高、氢碳比高、适合化学加工,至六十年代初,从油、气制取化工产品的石油化工路线迅速掘起,并逐步的代替煤成为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七十年代以来,世界能源前景发生了重大变化,储量丰富的煤炭重新受到各国重视,  相似文献   

4.
采用LAMMPS软件,基于ReaxFF,以十氢化萘、萘、2-甲基蒽、1-乙基芘为催化油浆的模型化合物研究了600~2500 K温度下催化油浆形成初始碳烟颗粒的过程,考察了2500 K时水分子对初始碳烟颗粒形成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在600 K时模型化合物分子主要是物理聚集成核。温度在900~1700 K时模型化合物分子处于聚集和分离的动态过程,无法从单体向碳烟颗粒转变。温度高于2100 K时主要是化学成核,模型化合物分子碳氢键先断裂,然后碳碳键断裂产生大量短碳链,碳链经成键和环化形成初始碳烟颗粒。温度在2500 K时水分子抑制模型化合物分子化学成核,随着体系氢碳比的增加,抑制初始碳烟颗粒形成的作用增强。水分子产生氢自由基和氢氧自由基,这些基团会直接导致模型化合物分子的侧链断裂和碳碳键断裂形成大量短碳链。碳链继续与氢自由基和氢氧自由基作用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甲烷等而被消耗,水分子的作用为促进短碳链形成和抑制短碳链向形成初始碳烟颗粒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钢铁厂对化学工业的新方向都很关注,各厂都在研究探讨能源从石油转为煤炭而增加的焦炉气的有效利用,以及由高炉气、转炉气中的一氧化碳、氢转化的 C_1化学的发展等。来自钢铁厂的这些气体,通称为冶炼排放气。目前主要还是把它们作为钢铁厂的热源利  相似文献   

6.
日本正在以官方和民间结合的方式推行“一碳化学大型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以一氧化碳为原料合成基本化工产品(乙二醇、乙醇、醋酸和烃等)的工业规模生产途径。在这种大规模利用一氧化碳的形势下,医药、农药和香料等精细化学品领域中,以一氧化碳为反应物进行有机合成的研究也多起来了。过去由于需要高温、高压等反应条件而难于实际应用的某些合成反应,现在已能在常温、常压等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某些结构较复杂的天然物质已能以一氧  相似文献   

7.
采用LAMMPS软件,基于ReaxFF,以十氢化萘、萘、2-甲基蒽、1-乙基芘为催化油浆的模型化合物研究了600~2500 K温度下催化油浆形成初始碳烟颗粒的过程,考察了2500 K时水分子对初始碳烟颗粒形成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在600 K时模型化合物分子主要是物理聚集成核。温度在900~1700 K时模型化合物分子处于聚集和分离的动态过程,无法从单体向碳烟颗粒转变。温度高于2100 K时主要是化学成核,模型化合物分子碳氢键先断裂,然后碳碳键断裂产生大量短碳链,碳链经成键和环化形成初始碳烟颗粒。温度在2500 K时水分子抑制模型化合物分子化学成核,随着体系氢碳比的增加,抑制初始碳烟颗粒形成的作用增强。水分子产生氢自由基和氢氧自由基,这些基团会直接导致模型化合物分子的侧链断裂和碳碳键断裂形成大量短碳链。碳链继续与氢自由基和氢氧自由基作用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甲烷等而被消耗,水分子的作用为促进短碳链形成和抑制短碳链向形成初始碳烟颗粒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8.
朱道藩 《上海化工》1989,14(4):29-32
一、前言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生产出煤气、焦炭及各种气体、液体、固体等化工产品的工业。现代煤化工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焦化及碳一化学。最早发展的煤化工是焦化工业。上海的煤  相似文献   

9.
一碳化学,即以分子中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原料制备化工产品的化学。目前,一碳化学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十分活跃。各国对此的重视显然与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有关。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特别是最高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电石炉气的特性和利用价值,从电石炉气成分主要为CO和H_2(约90%)可以看出,电石炉气可以作为燃料及化工原料来利用。然而简单地将电石炉气作为燃料使用并没有使其价值最大化,而以其为原料发展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则更有意义。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利用密闭电石炉尾气生产碳一化工产品的工艺,并与煤化工中煤造气工艺进行对比,发现以电石炉气为原料的工艺不仅可以全部利用电石炉气中的有效气体成分,还减少了碳的排放量,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碳一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11.
氨的生产一般均以各种燃料为原料,首先制成含氢和一氧化碳等组分的煤气,后经“变换”、“净化”等工序以获得符合氨合成要求的纯净3:1氢氮混合气。最后压缩至150大气压以上合成为氨。本设想用变压吸附技术净化合成氨原料气,以革新现行合成氨的生产工艺。其方法是将造气和净化两工序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变压吸附技术用于合成氨工艺的净化系统,而将现行的纯氧(或富氧)部分氧化或蒸汽转化改为过量空气部分氧化。转化气中过剩  相似文献   

12.
合成气——一种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是生产氨、氢、甲醇、含氧醇、弗一托烃和一氧化碳等产品的共同中间体。生产氨和氢时,必须除去所有的碳氧化物,生产氨时还要加入氮。而对于所有其它用途,终端产品都需要碳,虽然其比例取决于所需产  相似文献   

13.
造气炉是提供合成氨、甲醇及其他碳一化工产品原料气的生产装置,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一般采用固定层造气炉,该炉型由UGI等炉型发展而来,利用空气和炭反应提供热量,蒸汽和炭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等。一般分为吹风、上吹、下吹、二次上吹和空气吹净等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14.
氢能时代的碳循环应该走:化石燃料、生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材料技术路线。文章建议应加强氢产业和一氧化碳产业的基础研究,加快其产业化进程。应全面捕集一定规模排放源的二氧化碳还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做碳材料。  相似文献   

15.
某公司乙烯装置碳二加氢反应器发生短暂失活,反应器出口乙炔浓度超指标,导致乙烯产品质量不合格,对乙烯装置平稳运行造成较大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干气回收装置富乙烯气返回乙烯脱甲烷塔的流程在未进行充分风险识别的情况下进行了变更,使富乙烯气中的一氧化碳直接进入脱甲烷塔塔釜并造成碳二加氢催化剂失活,暴露出了车间在跨装置工艺流程变更...  相似文献   

16.
以转化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为变量建立天然气转化的摩尔反应方程,分析天然气蒸汽转化及纯氧转化工艺的转化气量/天然气量、蒸汽分解率、转化气中氢含量及甲烷含量与转化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所谓C_1化学,正如它的名称那样,是从含1个碳原子的一氧化碳(CO)、甲醇(CH_3OH)、甲烷(CH_4)等化合物出发合成化学制品的技术。工业上指用空气或水蒸汽把重质油、煤、天然气、焦油砂、油页岩等制成以一氧化碳和氢气为主要成份的合成气,  相似文献   

18.
李俊宏  吴路平  汪涛  陈文 《化工进展》2018,37(Z1):29-34
以膜渗透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中空纤维膜的渗透微分方程,之后以HYSYS为计算平台,结合其Spreadsheet功能,对中空纤维膜分离器调节氢碳比进行了模拟。研究中首先以富甲烷含氢气为原料气,采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及模拟方法进行膜计算,通过与美国APCI公司(美国气体化工产品公司)提供的普利森(PRISM)膜的分离数据比较,验证了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模拟方法的正确性。然后考察了原料侧压力、膜面积、渗透侧压力对中空纤维膜分离过程的影响。最后探讨了中空纤维膜分离器调节氢碳比的过程。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膜组件供应商提供的实际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原料侧压力、膜面积及渗透侧压力对膜分离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且可作为调节气体氢碳比的手段,为工业生产中调氢碳比的工艺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庆石化碳二加氢反应器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研究了反应温度、空速、一氧化碳、碳四含量对碳二加氢反应器的影响,并提出优化操作方法,保证反应器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20.
陈国民 《中氮肥》2002,(1):21-22
CO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是碳一化学的基础.通过羰基化合成可制得一系列化工产品,如甲酸、醋酸、草酸、DMF、TDI等.在羰基化反应中,由于对CO原料气纯度要求较高,因此制取高纯度的CO气体,对于发展碳一化学及其下游产品有着重要意义.CO的制取通常有以下途径:一是通过焦炭的部分燃烧或CO2焦炭还原方法制得CO,再通过净化、分离得到成品气;另一种方法是直接从富含CO的气源(如水煤气、半水煤气、铜洗再生气等)中分离提取高纯度的CO.对于有气源的企业,利用提纯技术获得高纯度CO应是经济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