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的"她时代"已经来临,女性引领消费风潮正逐渐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女性的消费影响力日益凸显。从概念和内涵出发对女性消费影响力进行解读,了解女性消费力提升所带来的影响力变化,重新认识和客观评价女性消费在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论感性消费与消费者心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消费形态都发生了变化。在消费领域里,消费者的需求观念已不再停留在仅仅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以及获得产品本身,而是更加重视通过消费获得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这种消费被称之为“感性消费”。感性消费市场存在商品的寿命期缩短、消费的可诱导性强、消费的范围扩大、市场细分更加复杂化等特点。消费者在评价感性商品时,更加注重商品的附加功能和服务程度,在购买感性商品时,采用的是心理上的感性标准。工商企业应研究感性消费者的心理,创造感性设计;树立诱导消费的观念,引导需求创造市场;树立做活生意,而不是做足生意的营销思想,树立创新意识,以新制胜  相似文献   

3.
传媒的"她世纪"极大地激发了女性的消费需求.在传媒的影响下.新的追求物质享乐和精神消费的现代女性形象在不断地被建构,而与此同时,受男权意识审视、挤压和支配的边缘化女性形象仍在不断地被强化.在传媒的"她世纪",女性作为媒介消费的主要受众群,仍然难以逃脱媒体强大的影响和作用,陷入了被消费和消费自我的双重诱导之中.传媒正塑造着我们的时代标准,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媒介消费观和媒介消费意识的重要责任,因此,其正确的性别意识和消费引导作用,对整个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商品符号与符号消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消费社会中,商品价值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范畴,商品的符号价值被充分地突现出来。符号消费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构成了当代消费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支配着商品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活动,而且组织着人们的生活和交往行为。商品符号化作为晚期资本主义体系的“策略”,旨在通过需求控制,保证其生产?利润体系的高效率运转。  相似文献   

5.
女性是带领追逐时尚变化与时髦流行的时尚者,在宋代也不例外.宋代女性在服装消费、饰品消费、鲜花消费、化妆品消费、香药消费以及出游消费等方面均表现出对时尚与新奇的强烈追求.这一趋势表现出了由皇宫贵族走向民间,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时尚潮流系由青楼妓女引领的导向.女性时尚消费对拉动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及特定生产、流通体制的形成发挥了最原始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谈女性消费心理和消费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先针对女性用品市场进行了分析,得出它市场广阔,购买潜力大,“包装商品”和“软性商品”销售量大,品种繁多选择性强,竞争激烈。然后从女性的消费心理分析,总结出五种消费心理。由女性消费者心理引出的女性购买行为的心理特征。最后,拟定处理企业相应的营销策略。女性消费群是以性别区分的一类消费群体。由于女性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处特殊角色地位,因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消费心理和行业特征,也形成轮独具特色的女性用品市场。  相似文献   

7.
在制度安排与商品市场的作用下,汉代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消费水平有所提高;生活消费趋向商品化、社会化;文化消费有突出反映;然而,汉代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亦出现了消费水平两极分化、奢僭逾制、消费行为异化等消费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海 《兰州学刊》2011,(3):189-192
现代的各类传播媒介中,铺天盖地地涌动着"美女潮"。从商品包装袋、广告牌到流行杂志、影视媒体,一个个青春、性感、妩媚、妖艳的"女性身体"构成了消费时代传媒中特有的"女性镜像"。然而,它却并没有体现出女性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而仅仅只是作为一个个"精致的瓷娃娃"被出售,即流行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性别消费"。这些妩媚、妖娆的"女性身体"成为购买者购买商品时,额外馈赠的一个特殊礼物,其背后所蕴含的逻辑就是:女性是一种可以被出售的"礼物"。  相似文献   

9.
消费社会在物质和精神领域带来两种相反的趋向:一方面是物质消费领域的审美化和精神化:另一方面是精神领域的商品化和物态化.因此,消费社会中的消费文学也呈现出相应的两种状态:第一,可以指作为其他商品的修饰功能而存在;第二,也可以指独立地作为商品而存在,完全认同商品的交换和消费规则,并以资本盈利增值为根本目标.从古代到近现代,再到当代,消费文学的意义与价值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相似文献   

10.
城市形象的可持续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形象已成为热门话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由硬形象和软形象两大因素构成,通过形成城市构成性的知觉形象升华为城市艺术形象。由城市文化、媒介文化和消费文化三者合力塑造的城市形象带有商品属性,在其消费过程中呈现欲望和虚荣、复制与炒作、大众化和时尚、消费图像与符号等现象,就其深层原因是对手段或外在目标的过分强调,背弃了环境的现实存在和丧失了生命体验的自觉。并提出可持续消费城市形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创新城市产品服务系统是构建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作为一种福利保障和公共服务,大多数城市公共产品是政府通过集体消费的制度安排来供给的,但在分享经济时代,通过互联网平台而实现的协同消费为城市生活创设了一种新的市场化公共产品服务系统,对集体消费带来了补充和挑战。这两种产品服务系统在发生背景、内涵特征以及与城市问题的关联上既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也有很多实质性的差异,杭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和共享单车市场可以说是集体消费和协同消费的两个典型案例。从制度逻辑、供给主体、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四个方面来对这两个案例加以比较,可以发现,这两种城市产品服务系统中存在着复杂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城市产品服务系统的市场化过程中,需要认清协同消费的真正本质和发展趋势,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但不能把公共责任也让渡给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镇居民耐用品消费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城市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和消费观念的更新变化,中国城镇居民耐用品消费经历了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的过程,耐用品消费支出大幅度增长,居民间耐用品消费差距不断扩大,而与国际上的耐用品消费差距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13.
消费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而且还影响着一座城市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体现着一座城市居民消费心理特质和群体生活方式。通过考察消费文化的功能,准确把握大庆消费文化的特点,方能促进大庆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经济学中,消费被视为一项追求个人效益最大化的理性的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消费的符号特性日益凸显,符号消费在人们的各类消费中比重越来越大。对于成年人消费市场中消费品的符号特性,前人已经做过深入探索,但鲜有关注青少年市场中的符号消费。文章从青少年最常消费的手机商品入手,探讨青少年的符号消费,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大众文化的兴起与美国工业化的完成和城市化的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初期社会财富的增加、城市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大众文化市场的形成,使人们开始追求物质商品消费以外的文化商品的消费,从而形成了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6.
从集体消费研究当今城市社会的分化与不平等是新都市社会学的立场之一。集体消费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生产社会化与劳动剩余价值私有化矛盾的产物,政府对集体消费品的生产和供给导致社会分化和社会不平等不仅取决于生产过程和市场,还取决于获得集体消费品的途径和能力,生产和消费的双重政治逻辑影响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政府对消费领域的干预使日常生活领域政治化,消费成为城市政治动员的基础,围绕着集体消费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了不同于阶级斗争的城市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天然气市场正在培育阶段,由于资源约束、勘探开发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天然气消费在整个能源消费中并未获得应有的地位。近年来,由于四川盆地等地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加之“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一批骨干输气管道的建成和开展国际合作,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已成必然。但我国的天然气消费中存在着消费市场不成熟、消费结构欠合理、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要促进天然气消费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调整天然气定价机制、优化消费结构、提高利用效率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上海“十五”时期存在着最终消费率较低以及消费差距逐步扩大等问题。上海“十一五”时期为促进消费增长,有必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平衡投资消费关系,重点提升居民消费,着力提升即期消费与中低收入者消费,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与缓解收入分配差距,切实降低预防性储蓄,进一步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消费,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努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郊区促进农村消费增长与拉动城市消费的重大作用,不断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与促进消费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消费语境下,身体成为消费的中心。女性的崛起使身体消费具有交互性,男女两性彼此消费对方,又主动让自己商品化、符号化,以便让异性更好地消费自身。后现代的男权文化既规范着女人,也规范着男人;既扭曲了女人,也扭曲了男人。  相似文献   

20.
传统意义上而言,中央银行的加息行为将会导致银行存款增多,贷款投放量减少,社会投资和消费也减少,市场上的商品逐步出现供过于求,经济会降温。但从微观主体行为来看,加息对个人金融消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居民储蓄、个人贷款、股市投资、理财产品认购等行为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加息并不是简单地对居民储蓄行为、投资或消费类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是有一定的期限限制。同时,连续加息的举措会不断提升人们的金融消费理念和层次,改变投资和消费观念,促进个体在不同经济形势下保有财富,变换促使资产增值的金融消费策略,因此长期来看,加息对个人金融消费特别是合理消费也有着正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