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朱正建 《煤矿机械》2006,27(11):121-122
耙式浓缩机是选煤厂处理煤泥水、实现洗水闭路循环必不可少的设备,它的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到选煤厂的正常生产。介绍耙式浓缩机在淮北选煤厂的多次改造方案、特点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耙式浓缩机的几项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耙式浓缩机机械装置的改进,提高了对煤泥水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脱泥浮选工艺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杏花选煤厂为例,较深入地分析了矸石易泥化、粘土含量大、水质又很 的选煤厂生产工艺系统所丰碑问题,通过确定煤泥浮选最佳粒度组成的研究,制定出脱泥浮选生产工艺流程,全面地改善了浮选、过滤、澄清及洗煤生产环节的效果。明确指出:煤泥浮选应有一个最佳的粒度组成范围;浓缩浮选、直接浮选、半直接浮选不适用于细泥含量高的选煤厂;脱泥浮选工艺具有普遍推广应用价值,适合于各类选煤厂;耙式浓缩机是理想的原矿脱泥设备。  相似文献   

4.
选煤总厂用于煤泥水澄清的主要设备浓缩机共有2台,分别是Φ18m高效浓缩机和Φ30m耙式浓缩机,当Φ18m浓缩机的底流与Φ30m浓缩机的底流浓度达到300g/L后,将二者先放到Φ30m浓缩机搅拌桶中,再用打料泵运输到煤泥厂进行压滤处理,生产中发现现有的这套系统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洗煤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5.
陈庆来 《矿山机械》2008,36(1):81-83
介绍了我国传统周边传动浓缩机的结构特点、发展及现状,周边传动分段自动提耙高效浓缩机、周边传动中心自动提耙高效浓缩机的结构和特点,指出了周边传动浓缩机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我国传统中心传动自动提耙浓缩机入料前预处理、给料稀释及布料、沉泥刮集各阶段的技术特点,指出了中心传动浓缩机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焦作矿务局朱村选煤厂普通φ24m耙式浓缩机和脱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效化改造的方法和建议,总结了改造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我国传统中心传动自动提耙浓缩机入料前预处理、给料稀释及布料、沉泥刮集各阶段的技术特点,指出了中心传动浓缩机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屯兰矿选煤厂在提耙式浓缩机配套使用的智能化控制设备选用了SIEMENS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扩展模块,不但在工艺上满足了浓缩机自动化控制要求,并且为设备提供了可靠的电机综合保护、故障报警及远程通讯功能。  相似文献   

10.
φ30m周边传动耙式浓缩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杏花矿选煤厂耙式浓缩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其进行的改进。经过十几年的运行 ,事故率减少 ,检修时间缩短 ,节省大量材料、配件费用 ,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康华 《煤炭技术》2006,25(1):65-67
分析灵山洗煤厂原有煤泥水工艺流程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解决。在充分总结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使原有煤泥水系统改造为最为精巧、完善和经济的工艺流程系统,并总结出改造煤泥水系统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自动加药浓缩机超声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煤厂浓缩机普遍根据干煤泥量控制絮凝剂添加量,但用伽马射线密度计检测煤泥水的浓度不易实现自动加药。把超声技术用于煤泥水浓度检测,可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Water is used extensively in gold processing. The reuse of water is encouraged both to conserve water and to minimize the discharge of contaminated wastewater into surface streams. However, the use of recycled process water can negatively affect gold and silver recovery. In the present laboratory study, we compared Au, Ag, and Hg recoveries when leaching with fresh water, original process water, and process water that had been either neutralized or treated with activated carbon to remove the dissolved metals. Recovery of Au and Ag were 93 and 71.7% in leaching with fresh water, and 91 and 66.2% in leaching with process water that been treated with activated carbon for 1 h. Cyanide consumption was substantially reduced when process water was used, indicating that using process water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14.
在铀矿开采过程中,部分矿井的矿井水含泥量高,直接采用离子交换除铀,易发生树脂堵塞,影响生产。文章针对高含泥矿井水的除铀处理,结合某工程设计实践,从矿井水特征、处理工艺、主要设备选择、以及运行指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生产实践表明该矿井水采用一体化水处理设备预先除泥,清液离子交换除铀工艺,解决了矿井水中悬浮物对树脂床层的堵塞问题,同时各项指标达标排放,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某地浸采铀矿山采用CO2+ O2的浸出工艺,通过采用水循环与再利用、反渗透和天然蒸发的综合水处理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的消耗以及废水的产生与排放,并节约了工业试剂.可用于循环和再利用的工艺水包括吸附尾液、饱和树脂冲洗水、沉淀母液和黄饼过滤液.树脂再生废水送反渗透处理,反渗透处理后的浓水连同贫树脂洗涤废水送蒸发池蒸发.  相似文献   

16.
深部煤体注水过程中渗流通道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煤炭开采中,煤层注水可有效防突降尘和防治冲击地压。为了研究深部煤样注水过程中孔隙结构和渗流通道的演化过程,以平煤十二矿己15-31030工作面的深部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低场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在线测试了3个原煤试样在不同注水压力下的T2谱和含水量分布情况。通过对不同注水压力下的T2谱进行分析,获得了煤样注水过程中的孔径分布和孔隙结构的演化过程。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初步实现了煤样注水过程中孔隙结构和渗流通道演化的可视化,可更直观地观测煤样注水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过程,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煤样T2谱演化过程异同的内在原因。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根据T2谱进行不同孔径的孔的渗透率贡献度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煤样注水过程中不同孔径的孔对水渗过程的贡献度。并对T2谱进行了孔裂隙的分形维数计算,定量分析煤样孔裂隙的渗流空间含量和异质性。研究发现:平煤十二矿深部煤样注水过程中T2谱表现出三峰特点,中孔、大孔和微裂隙的含量与连通性都大于微孔和小孔,注水过程中渗流通道主要由连通性较好的中孔、大孔和微裂隙构建。煤样注水过程中大孔和微裂隙贡献了99%以上的渗透率;微孔、小孔和连通性较差的孔主要参与储水而不参与运水。注水过程中当煤样孔隙连通性较差,不存在明显的优势渗流通道时,提高注水压力可以使更多的孔隙参与到渗流的过程中;但当煤样中部分孔隙连通性较好形成优势渗流通道时,提高注水压力也很难使更多的孔隙参与到渗流的过程中。在设计煤层注水参数时应特别关注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水煤浆制备工艺的发展现状,对水煤浆湿法制浆工艺、干法制浆工艺、间歇式制浆工艺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发展方向。研究了水煤浆制备工艺应用于煤泥制浆工艺的发展现状,对煤泥湿法制浆工艺、干法制浆工艺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煤泥制浆工艺的技术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概要介绍十里牌地热田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水中同位素的组成研究表明,十里牌地下热水起源于大气降水,大气降水从补给到形成地下热水,经历了长时间的深循环加温过程,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地下热水在由深部向上部的运移过程中混入了大量冷水,在以后的开发利用中,必须注意地热田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浅埋煤层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煤层开采对其覆岩含水层的影响情况,通过RFPA2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31401综采工作面采动过程中覆岩的运动规律和导水裂隙的发育情况。结果认为补连塔煤矿31401综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其第三含水层与其上下的砂质泥岩和粉砂岩形成了复合隔水关键层,能够有效保护上面的第一、二含水层,防止地下水资源的流失。  相似文献   

20.
何红兴 《煤炭工程》2021,53(3):166-170
为提高低阶煤的成浆浓度,以新疆五彩湾煤为原料,采用传统制浆工艺和间断级配制浆工艺进行成浆性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中试制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传统制浆工艺下,该煤种的最高成浆浓度为51.05%|采用间断级配制浆工艺,在粗细颗粒质量比为6∶4的条件下,该煤种的最高成浆浓度可达57.08%,较传统制浆工艺提高了6个百分点|采用中试制浆工艺,该煤种的最高成浆浓度为56.19%,较传统制浆工艺提高了5个百分点,略低于实验室的间断级配制浆工艺。中试制浆试验有效的验证了实验室的小试结果,且中试设备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