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是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好发于四肢、躯干、腹腔和腹膜后等部位。本文报告7例,其中5例原发于少见或罕见部位。1病例报告例1,男,45岁,因双侧鼻塞,间断鼻出血2个月,于1989年6月21日就诊,检查见双后鼻孔肿块,侵及软腭及悬...  相似文献   

2.
原发双侧乳腺恶性淋巴瘤一例罗振声,丘国兹广东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惠州·516001)患者女,20岁,未婚。双乳肿块1月,于1990年4月20日入院。体查:恶液质,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乳内下、外下各扪及4×5×3cm及3×2×2cm肿块,左乳内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03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背景与目的:和单侧乳腺癌相比,目前对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breast cancer)的了解相当有限。本研究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了2001年1月~2005年6月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3位确诊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双侧乳腺癌患者占同期全部患者的3.22%,同时性(12个月以内)双侧乳腺癌27例。并分别回顾了发病年龄、月经情况、肿块大小、治疗方式等资料,侧重分析单/双侧,第一/第二侧,同时/异时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期、腋淋巴结状态和病理类型的差别。结果:双侧乳腺癌较单侧乳腺癌起病早(P〈0.001)。舣侧发病中位间隔时间48个月(0~480个月)。比较单/双侧乳腺癌发现双侧癌有更多O/I期病例,单侧癌中浸润性导管癌比例较高(P=0.017)。双侧乳腺癌内第一/第二侧间临床病理指标无显著差异;而同时性双侧乳腺癌较异时性痛淋巴结转移数更少(P=0.031),浸润程度更低(P=0.031),导管内癌比例更高(P=0.012)。未发现浸润性小叶癌在单/双侧间发病有差别。治疗方式上,第二侧癌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和保乳手术的比例大大提高(10.8%和2.6%,P=0.042)。按第二原发出现算起,经过中位13个月的随访,有3例复发或转移,1例死亡。结论:对侧乳腺癌发生间隔时间不定,单侧发生后宜积极随访以早期检出对侧病变。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有较早的临床分期和较高的DCIS比例,为乳腺癌保乳手术提供了条件,但也不能忽视双侧乳腺癌潜在较高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4.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较少见,我院1980年~1996年手术治疗乳腺癌228例,经病理证实的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仅3例,占乳腺癌的1.3%,现报告如下。 例1,女性,57岁。首次因左乳腺外上象限肿块1个月,直径1.5cm。于1981年9月1日行区段切除,术中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立即施左全乳单纯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乳  相似文献   

5.
以双侧腮腺肿块张口困难为主征的鼻咽癌1例张虹,吴宇平,廖文满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成都610041)以腮腺肿块、张口困难为主要症状就诊的鼻咽癌较少见,易误诊,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女性、71岁,张口困难逐渐加重7月,双腮腺区相继肿胀迅速长大2月。门诊...  相似文献   

6.
男性乳腺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男性乳腺癌临床少见,我院自1975年1月~1995年1月共收治经手术治疗的男性乳腺癌48例,占同期乳腺癌的1.22%(48/3939)。本文就影响男性乳腺癌的预后因素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经病理确诊,年龄28~81岁,中位年龄54.5岁。仅1例首发症状为乳头溢血,其余均为乳腺肿块初诊。皮肤受侵19例,占39.58%,肿块大小0.8~11cm,腋淋巴结转移33例,其中转移数超过4个者23例。1.2病理分类非浸润性癌2例,均为非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癌46例,其中非特殊型38例…  相似文献   

7.
男性乳腺癌5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院自1954年到1989年底共手术治疗50例男性乳腺癌,占同期经治可手术全部乳腺癌7050例的0.71%。其中Ⅰ期8例,Ⅱ期21例,Ⅲ期20例及原发双侧者1例(右侧Ⅱ期,左侧Ⅲ期)。行扩大根治手术者6例,传统根治手术者31例,改良根治术者6例,全乳切除者5例(原发双侧者两侧均行全乳切除术,按1例计算)及局部切除术者2例。本组病例的5年生存率为78.7%,10年生存率为31.6%。本研究同时对男性乳腺癌的发病及预后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预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预后。方法回顾了119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双侧乳腺癌的预后情况及年龄和月经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双侧乳腺癌占同期可手术乳腺癌的3.67%(119/3239)。双侧乳腺癌患者中位年龄46岁,双侧发病中位间隔时间为48个月。双侧癌发生间隔时间按24个月来划分同时性(43/119)和异时性乳腺癌。从第二侧原发肿瘤手术算起,中位随访48个月,单侧和双侧乳腺癌的总生存率(OS)差异无显著性,但后者的无病生存率(DFS)较低(P=0.0469);同时性和异时性乳腺癌的DFS(P=0.5399)和OS(P=0.5829)的差异无显著性。单因素分析发现第二原发癌发病≤45岁、双侧均绝经前发病或分别绝经前后发病的患者预后较差;多因素分析发现第二原发癌发生年龄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从第二原发肿瘤手术起随访,单侧和双侧乳腺癌的OS无显著差别,但后者DFS较差;同时性和异时性双侧乳腺癌的预后相似。第二原发癌发病年龄是双侧乳腺癌患者的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是指双侧乳腺同时(间隔<6个月)或先后(>6个月)发生独立的原发癌灶,分别称为同时性或异时性原发双侧乳腺癌。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及一侧乳癌术后生存期的延长,双侧乳癌的发病率也呈增加趋势。本文报告我院近三年收治的10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0/183),均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占同期乳癌住院手术患者的5.46%,其中同时性双侧乳癌1例,异时性9例。结合文献复习对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发病率、病因及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原发于骨髓的间变性大细胞(ki┐1+)淋巴瘤1例王勤增王洪录廊坊市中医院(河北省廊坊市065000)原发于骨髓的间变性大细胞(ki-1+)淋巴瘤较为少见,现报告1例。患者,男,45岁。主因面色苍白,周身乏力,发热3个月,于1995年6月6日入院。患者...  相似文献   

11.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少见,国内报道发病率为0.4%~2%,较国外为低。我院1978年~1991年手术治疗乳腺癌158例,经病理证实的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仅2例,本组发病率为1.2%,现报告如下。例1.女性,57岁。首次因左乳腺外上象限肿块1个月,直径1.5cm。于1981年9月1日行区段切除,术中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立即施左全乳单纯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乳腺单纯癌。第二次因右乳腺外上方肿块2个月,直径2.5cm。于1988年5月13日行区段切除,术中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立即施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清理: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例2.女性,26岁,因双侧乳腺外上象限肿块2个月,直径各为2cm。于1991年6月24日行区段  相似文献   

12.
男性乳腺癌的病因探讨及诊断治疗(附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乳腺癌的病因探讨及诊断治疗(附13例分析)郭怡晖主治医师马庆莲,连正杰铁道部总医院(100038)男性乳腺癌为少见病,病因不甚明确。本院1975年1月~1993年12月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男性乳腺癌13例,占同期手术治疗乳腺癌总数的1.77%。本文...  相似文献   

13.
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一例报告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沧州市061000)吴国柱孟德江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5岁。因发现右侧乳房肿块1年,左侧乳房肿块半年于1993年10月15日入院。入院前一年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乳外侧有一如枣大小的肿块,近半年来右乳肿...  相似文献   

14.
男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易铁男 《中国肿瘤临床》2003,30(10):734-734
男性乳腺癌临床上较为少见,而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更为罕见,现报道1例。患者,男性,64岁,1994年5月发现左侧乳头上方一直径为1.5cm肿块,质硬,无疼痛及乳头溢液,以“男性乳腺增生症”给予对症治疗。3个月后再次就诊,发现左乳肿块较前增大为2cm×3cm×2.5cm,边界尚清楚,且发现右侧乳晕下可触及一2cm×1.5cm×2cm的肿块,均无乳腺皮肤改变,双侧腋窝、锁骨上窝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于1994年9月13日行双侧乳腺肿块切除并病理检查,证实为双侧乳腺癌,而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双侧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阴性,ER(+),PR(+)。该患者…  相似文献   

15.
异时双侧乳房癌并存胃多原发癌一例报告上海邮电医院(上海市200040)沈文琪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68岁。1973年6月7日因发现左乳房肿块2个月入院。体检:左乳外上象限有1个直径1cm大小、质地硬的活动肿块。家族成员中无肿瘤病史。于6月11日行左乳房...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1970年至1990年共手术治疗乳腺癌392例,术后获随访298例,随访率76.02%,现报告如下。1资料一册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单侧乳腺癌293例,双侧乳腺,苗5例。年龄有27~90岁,中位年龄48岁。发病到就诊肘间在3天~8年间,其中≤6个月159例,>6个月139冽。肿块位于外侧196例,内侧86例,中央区(包括全乳)16例。肿块直径≤5cm223例,>5cm75例。按TNM分期属Ⅰ期131例,Ⅱ期79例,Ⅲ期88例。本组施行标准根治术214例,改良根治术46例(含4例从扎根治术,Ⅰ例一侧根治术,另显例改良根治术),扩大根治术35例,全乳切除术8例。术后60Co…  相似文献   

17.
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附9例报告)施旖旎,李吉友,何洛文,陈勇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市100034)隐匿性乳腺癌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特殊表现的Ⅱ期乳腺癌。我所外科1980年1月至1991年12月共收治1523例原发性女性乳腺癌,其中隐匿...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根治术后内乳淋巴结首先复发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经根治术及辅助治疗后以内乳淋巴结为首先复发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总结其误诊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3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多项分析,包括患者原发乳腺癌的发病和治疗情况、内乳复发病灶的特点、确诊手段、误诊以及对挽救治疗的影响等。本组患者占同期收治乳腺癌女患者的0.6%,手术时年龄29-60岁(中位44岁)。根治术后16例未做正规辅助治疗,11例仅做辅助化疗或内分泌治疗,4例做了内乳放射结合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结果 术后到确诊内乳复发的时间为8-132个月(中位34个月)。复发病灶均表现为胸骨旁隆起或肿块(直径2-10cm,中位5cm),伴胸痛、皮肤受累和胸骨破坏,其百分比例分别为61.3%、35.5%和64.5%;45.2%的病变跨多个肋间隙,病变中心位于3个肋间的比例为90.0%。误诊包括胸骨转移(22例)、胸壁复发(10例)、肋软骨炎症(5例)等。挽救治疗均包括放射治疗、综合局部切除或全身治疗。内乳淋巴结转移确诊治疗后的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0.0%、26.1%和12.9%。复发病灶直径≥6cm的患者较病灶直径<6cm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5),推测可能与治疗延误有关。结论 乳腺癌多数的内乳淋巴结复发位于3个肋间。内乳淋巴结复发常被误诊为胸骨转移、胸壁复发、肋软骨炎症等。误诊导致的治疗延误和不当有可能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9.
恶性淋巴瘤原发于乳腺者少见,我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 女性,52岁。发现右乳腺肿块2年,迅速增大2个月,于1987年7月27日拟诊乳腺癌入院治疗。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乳中上部触及6×5×2cm肿块,质实、边界清、可活动,与皮肤无粘连,无溃疡、水肿,无乳头内陷或溢液;左乳和其它系统检查阴性。右乳钼靶片报告:  相似文献   

20.
男性乳腺癌较少见,本文收集1986~1996年男性乳腺癌8例,均经病理证实,同期女性乳腺癌665例,男性乳腺癌占乳腺癌的1.2%。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发病年龄:36~44岁2例,50~59岁3例,60~68岁3例。部位:左乳5例,右乳3例。病程:6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