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病例摘要患者,女,26岁,已婚,农民。1992年6月10日入院。主诉:低热、盗汗、腹泻、乏力3个月。患者从3个月前开始发热,体温在37~38.5℃,呈不规则型,无畏寒及寒战。盗汗较明显,伴食欲减退,体重比病前下降15.5公斤。大便呈稀糊状,未见脓血...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 ,57岁 ,腹部疼痛 1 2h来院就诊。体格检查 :P 76次 /min,BP :1 6 .2 / 1 1kPa。腹部平坦 ,全腹肌紧张 ,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以脐周及下腹为重 ,未扪及包块。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实验室检查 :RBC :4.6× 1 0 1 2 /L ,Hb:1 2 0g/L ,WBC :8.6×1 0 9/L。B超检查 :于脐下方、腹壁与脊柱之间见一包块 ,边界清 ,大小约 8.1cm× 7.0cm× 5 .4cm ,呈强回声 ,中间有低回声带 ,其周围肠间隙、脾周及右髂窝内可见游离积液。肝胆胰脾声像图未见异常。B超诊断 :①腹腔不均质包块 (图 1 ) ;②腹腔积液 (少~中等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术式膀胱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因膀胱癌行回肠膀胱术或回肠膀胱术后患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30例回肠膀胱术和22例回肠代膀胱术术后患进行调查.结果 行回肠膀胱术、回肠代膀胱术后患的生活质量部分无显差异,但在心理方面、尿流改道方面有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结肠镜检查回肠末段645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该院近2年应用结肠镜无选择性进入回肠末段检查共645例。临床症状主要有腹胀、腹痛、便秘、腹泻、腹水、便血等。进入回肠末段的主要方法有:反复进退刺激回盲瓣使其开口,再进入回肠末段;滑入进镜,插入深度10 ̄30cm,最深达50cm。共发现194例病变,其中炎症性疾病占多数,包括慢性回肠末段炎,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症、溃疡性回肠炎、回肠结核、回肠克隆等。肿瘤性疾病很少,有家族性息肉病1例、脂肪病1例。另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骨盆骨折合并回肠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2月-2004年12月收治的5例骨盆骨折合并回肠损伤的诊治过程。结果1例死亡,2例漏诊,漏诊导致肠漏、腹膜炎。结论骨盆骨折的类型为B型以上,且腹部痛点固定,有弥漫性腹膜炎存在时,应高度警惕本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病例]女,65岁。因剧烈腹痛入院。患者14个月前突感右下腹疼痛,伴发热,体温渐达39℃,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予抗感染治疗1周后热退,疼痛减轻,未再就诊。此后右下腹一直隐隐作痛,该院又按“急性阑尾炎”转为“慢性阑尾炎”间断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虽然各家在肠道膀胱成形术方面有所研究,并不断突破,但是如何使手术更为完善合理,以满足病人需要,仍为临床急待解决的课题。既往由各种原因导致膀胱完全失去储尿、排尿的正常生理机能时,常用肠道进行尿流改道,回肠膀胱术是较为理想常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结肠镜检查回肠末段的意义及方法。【方法】对825例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在常规插至回盲部后,通过回盲瓣插入回肠末段进行观察,并结合活检以明确诊断。【结果】825例患者全部插入回肠末段,插入长度约为15-50cm。共检出回肠末段疾病27例,阳性率为3.3%,其中同时合并结肠疾病11例,占40.7%。检查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镜检查回肠末段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进行结肠镜检查时,不论是否在结肠内发现病变,均应常规插至回肠末段检查。  相似文献   

9.
回肠重复畸形并扭转坏死误诊急性阑尾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后需进行尿流改道。回肠新膀胱术与传统的回肠膀胱术(B rick术)相比,具有自行排尿、抗反流、无需配戴尿袋等优点,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8例膀胱癌患者成功施行了膀胱全切 回肠新膀胱术,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7例,女1例,年龄为35~57岁。无痛性肉眼血尿病史2~7个月,经B超、C T、膀胱镜检查均提示为膀胱癌。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为:T2期2例,T3期16例。1.2手术方式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后,加行回肠新膀胱术。术后当天起经三腔Foley导尿管持续冲洗膀胱;2周更换导尿管,同时拔除双J管,开始膀胱训练,从每1h开放1次尿管,逐步延长至2~3h1次。当贮尿囊可以贮尿到250m l时,拔除尿管,训练患者利用腹压排尿。1.3治疗结果患者均于术后3~4周拔除导尿管及体内双J管,进行排尿训练,随访1~24个月,排尿困难者1例,行尿道扩张后缓解,其余均能自行排尿,2例于术后出现漏尿,术后第18~20天愈合。2护理自1852年Sim on首次报告为膀胱外翻病人作输尿管直肠吻合术的尿流改道以来[1],尿流改道...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5岁。体检:膀胱区稍隆起,可触及一鸡蛋大小包块,质地中等,活动度中等,伴压痛。血常规白细胞17.7×109,中性粒细胞0.758,尿及大便常规正常。B超:下腹腔膀胱前上方紧连膀胱壁见一不均质之实质性团块,边界欠清,无明显包膜,内回声强弱不均,可随呼吸运动而移动,包块对膀胱产生压迹。CT(图1):膀胱前上壁见一团块样软组织密度影,大小43mm×28mm,边缘光滑,并见该团块向膀胱腔内、外突出,前侧及右侧见与腹膜和肠管粘连,CT值35.7Hu,肿块内可见细条状高密度影,CT值约130Hu。膀胱镜:膀胱顶壁隆起,偏右侧可见一火山口样隆起,中央凹陷,粘膜光…  相似文献   

12.
梁建波  邝仲明  李益中 《新医学》2005,36(3):171-171
患者男.71岁:因持续性右下腹疼痛伴腹胀2日于2003—06—20入院:入院诊断: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合并穿孔)。入院前2日始出现持续性右下腹疼痛伴腹胀,无肛门排气、解大便。无畏寒、发热。有长期反复多发性151腔溃疡.间有右下腹痛史,均未作具体诊治。平日皮肤、外生殖器、眼、关节无病变:入院检查:口腔有多发性溃疡,皮肤、外生殖器、眼、关节正常:全腹较胀,  相似文献   

13.
膀胱因患恶性肿瘤或其它原因常需被切除,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回肠膀胱术,输尿管腹壁移植等尿路改道手术。患者需每时每刻配带尿袋,给生活和社交活动中带来许多不便。随着科学的进展,泌尿外科的一些专家们在探索一种可以脱离尿袋而能够自控的尿路改道方法,由KOCK等设计的自由控制回肠代膀胱腹  相似文献   

14.
回肠膀胱术后自我护理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回肠代膀胱术后护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结肠镜诊断回肠末段疾病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西平  王巧民  郑邦海  贾勇  吴正祥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0):1045-1046,1055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回肠末段临床意义。方法单人操作结肠镜到达回肠末段1015例.发现回肠末段疾病118例,分析回肠末段疾病病因。结果回肠末段病变检出率11.6%,回肠末段炎最多,其次是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症、回肠克罗恩病、结核、淋巴瘤等;回肠末段病变同时合并结肠病变45例(占38.1%);结肠镜检查结肠未发现病变时,进入回肠末段有时发现病变;结合内镜表现、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作出回肠末段疾病的病因诊断,为治疗疾病提供依据。结论结肠镜到达回肠末段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对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回肠末段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犬膀胱全切后以回肠构建全尿道、膀胱术的实验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7在吉林大学药学院生物工程研究室完成。体质量13kg的雄性京犬12只,术前禁食24h,以30g/L戊巴比妥钠按1mL/kg剂量对犬麻醉。取腹部正中切口,切除膀胱及尿道。在距回盲部约10cm处取一段30cm带血供的回肠袢,恢复肠道的连续性。取25cm回肠沿着肠管系膜的对侧缘纵向剖开,将剖开的肠管对折缝合成袋状,并将两侧输尿管种植于回肠新膀胱的适当位置。取5cm回肠剥离黏膜层并缝制成管状,构建尿道,在回肠新膀胱的底部戳孔与其缝合。连接在膀胱及尿道的原位,术中静点氧氟沙星100mL(含氧氟沙星0.2g/L)、葡萄糖注射液250mL、生理盐水250mL、缝合术后刀口,并静点氧氟沙星0.2g/d,连续给药7d,1周后正常进食、继续饲养1个月,观察动物排尿情况,行X射线影像学检查。结果:9只犬进入结果分析,另3只由于麻醉过度死亡。术后1个月观察实验动物犬,进食正常,排尿正常。术后4周X射线造影检查显示:贮尿囊显影良好,无梗阻;回肠替代膀胱充盈,肠黏膜替代尿道再生状况良好。结论:建立的犬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尿道术的实验方法,可做为组织工程膀胱、尿道移植研究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系统了35例膀胱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输尿管移植术,术后静滴5%碳酸氢钠预防引流管阻塞的情况,其引流管阻塞率,感染率分别为0和2.86%,未静滴5%碳酸氢钠的38例患者术后其引流管阻塞率、感洒率分别为97.37%和21.05%。结果表明:静滴5%碳酸氢钠防止膀胱癌术后引流管阻塞效果好,无副作用,应用方便,地掌握。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回肠末端重复畸形、粘连成团非常少见,本院曾遇过1例经CT、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病例男,53岁。以反复发作性腹痛、腹胀1月余加重2天入院。半年前曾行腹膜后精原细胞瘤切除术。T:366℃,P:78次/分,BP:14/10kPa,R22次/分。右下腹旁正中见一6cm愈合手术切口,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及,于左下腹触及10cm×10cm×8cm包块,光滑无结节,质中等,压痛明显,全腹叩鼓音,无移浊,肠鸣音亢进,可闻气过水声。化验:白细胞58×109/L,中性064,淋巴036,红细胞384×1012/L,…  相似文献   

20.
肖汉锐 《新医学》2006,37(2):111-111,121
1病例报告 例1患者男,35岁.因上腹部疼痛伴呕吐10 h于2002-12-02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60 mmHg(10 mmHg=1.33kPa).急性痛苦面容.腹平软,上腹部及右下腹部麦氏点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闭孔内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阴性,腰大肌征阴性,移动性浊音弱阳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39g/L,红细胞4.7×1012/L,白细胞9.1×109/L.尿常规无异常.血淀粉酶86 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