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张兴友 《东方电机》2006,34(3):31-34
本文通过对三菱公司转子线圈绕线机及哈电磁极线圈绕线机的研究,找到了解决转子线圈、磁极线圈?弯处R区域增厚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平板式射频发射线圈的性能,设计了一种正交发射线圈.线圈的结构由优化过程确定,优化目标为产生单位磁场强度所需要的功率,约束条件为成像区域内磁场的均匀度和区域外磁场的快速衰减.为了减小线圈的发射电阻,采用实验方法对导体元件的尺寸和调谐点的分布进行了优化.为了解决单元线圈间的电磁耦合问题,采用了一种π型解耦电路.为一台0.3 T磁共振成像系统实际制作了一个发射线圈,并给出解耦电路的调试结果.  相似文献   

3.
弹丸出口速度是衡量磁阻型线圈发射器发射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发射器参数对弹丸出口速度的影响有较大意义。利用Ansoft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了单级磁阻型线圈发射器的动态工作过程,研究了驱动线圈长度和层数对单级磁阻型线圈发射器发射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存在最佳的驱动线圈长度和层数,使弹丸出口速度达到最大;改变驱动线圈层数比改变驱动线圈长度对提高磁阻型线圈发射器的弹丸出口速度更有效,研究结果将为多级磁阻型线圈发射器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三峡一期工程水轮发电机定子线圈的生产工艺过程,线圈热压模具设计以及在线圈工具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对线圈生产过程中一些工艺方法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针对无线磁感应通信系统中因接收端线圈姿态变化而导致通信不稳定的问题,提出接收端采用三个相互正交的线圈的方法,以弥补单个线圈通信波动性较大的缺点。首先建立了单个线圈和全向线圈的数学模型,对磁场大小和接收端感应电压进行规律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接收线圈为三维正交线圈的方法可行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三维正交线圈作为接收线圈可以有效提高无线磁感应通信系统中的感应电压值,并提升通信信道稳定性,波动性减小了95%。  相似文献   

6.
电动汽车由于其节能、环保和低碳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提高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传输效率,优化线圈设计,分析了电流源供能的2线圈串串拓扑结构的等效电路模型,并从线圈互感、线圈等效串联电阻以及负载的角度对平面螺旋方形线圈提出了提高充电效率的4个方面,即:最优的线圈匝数、最优的线圈边长、更短的传输距离以及最佳负载,并利用COMSOL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优化结果表明:线圈边长d与传输距离D存在近似优化关系:d=2D;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存在一组最优参数:传输距离D=45 cm、线圈边长d=90 cm、线圈匝数N=30和负载RL=80Ω时,系统传输效率达到88.36%,从而实现了电动汽车高效率无线充电。  相似文献   

7.
刘琦 《电气技术》2015,(4):128-129
针对近期发生的一起跳闸线圈无故烧毁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控制回路中线圈铭牌参数对断路器产生的影响。阐明了线圈特性以及和保护装置位置继电器匹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毛行奎  陈为 《电气应用》2005,24(2):77-79
高频开关电源功率变压器线圈优化设计技术能有效减小变压器损耗以及尺寸,提高开关电源功率密度。通过线圈电流谐波分解及电磁场涡流方程,建立了高频功率变压器的一维涡流损耗模型,并应用于开关波形激励的高频功率变压器线圈,特别是里兹线线圈的优化设计。一个应用于输出双半波整流电路的中间抽头变压器线圈设计实验验证了优化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发电机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线圈绝缘的维护。本文探讨了线圈绝缘维护对发电机寿命影响的重要性,分析了线圈绝缘的劣化和老化原因,讨论并归纳了线圈绝缘的检查、监测、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国务院节约用电的指令,我厂针对交流接触器存在的耗电多、温升高、噪声大等缺点,参考了国内外交流接触器节电无声运行方面的经验,试制出了自转换交流接触器节电线圈,经型式试验及用户试运行证明其运行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适用范围本节电线圈适用于替代CJ10、CJ12、CJ20系列交流接触器的原电磁线圈,不需  相似文献   

11.
电缆线圈功率损耗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建立了由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绕制成线圈的有限元模型,对线圈在有或无附设钢板时电缆线圈的功率损耗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该线圈的交流等效电阻及其与电源频率、钢板特性参数等的关系,为以固体绝缘为基础和电力设备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锥形线圈具有平面螺旋线圈与柱形螺旋线圈的综合特性,可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的磁耦合机构。本文首先基于电路理论建立模型,推导出磁耦合机构参数与系统输出参数的关系;然后利用Maxwell软件,从磁感应强度与互感的角度分析与比较传统平面螺旋线圈与圆柱螺旋线圈,提出匝间距不同的两种锥形线圈,两种线圈分别使用铁氧体板及铁氧体条;最后搭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实验样机。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与柱形螺旋线圈相比,锥形线圈结构作为发射线圈时,接收线圈在偏移距离为0~75mm内可获得最高达85.5%的电能传输效率,最高提升4.9%;偏移距离为0~50mm内输出功率也较高,最高达264W,提升15.3%。  相似文献   

13.
林杰  刘刚  张鸣 《高压电器》2012,(12):75-79,85
为了优化取能电源装置,通常在取能线圈中引入气隙磁阻,减少其中的磁通量。研究了气隙宽度对感应电压幅值等其他参数的影响。根据感应取能的基本原理,对不同气隙下感应电压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并通过试验平台试验验证,得出关于气隙宽度对线圈感应电压影响的结论。根据此试验结果,可对不同架空导线电流范围,合理调整取能电源的线圈气隙宽度,使得电源有足够的稳定输出电压。  相似文献   

14.
曾玉凤  丘东元  张波 《电源学报》2019,17(4):94-104
线圈是无线输电系统中实现电磁耦合谐振的核心部件,具有高品质因数和均匀磁场的线圈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获得高传输效率和稳定输出的重要保证。基于磁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总结了磁谐振无线输电系统中线圈的主要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常用的线圈类型和线圈尺寸的优化选择;然后对比了不同的线圈电感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最后论述了线圈内阻、匝间距等参数对磁谐振无线输电系统传输效率和输出功率的影响。此工作对磁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线圈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ptimal coil layout of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 systems for underwater vehicles (UVs). The power supply station adopts a multicoil arrangement with a double layer, and the UV also uses two receiving coils. The proposed WPT system for UVs has a reasonable advantage, where it does not request to adjust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oils. This paper experimentally discusses an optimal coil layout based on measurement results of a coupling coefficient. As a result, the proposed coil arrangement with the geometry rule realizes a certain power transfer under any positions and directions of UVs.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输电线路上的取能装置,降低取能线圈体积,提高取能装置的经济性,文中着重研究了取能线圈的匝数设计。基于Jiles-Atherton磁滞理论模型对取能线圈的磁滞特性进行仿真,选择合适线圈材料,同时提出了保证线圈稳定工作在非饱和区域的最优匝数计算方法。为了安装方便,采用开合式线圈,探究气隙宽度对最优匝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气隙的存在使得最优匝数减小,但是随着气隙宽度增加,气隙损耗功率显著增加,因此在制作时应尽可能减小气隙宽度。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泛在监测背景下低成本、复杂度低的全方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需求,从线圈设计角度提出了一种使用单电源的全方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该系统发射线圈设计为一条导线制成的六面连通立方体,接收线圈为单个矩形线圈。通过磁场分布和互感特性的仿真分析,选择了最优的全方位线圈结构。实验表明在发射线圈任意角度传输功率和效率均能满足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要求。最终从传输距离和传输角度两个方面,总结了全方位系统的电能传输规律,为接收线圈的最佳安装范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江苏配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江苏省配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现状,分析了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接地和经电阻接地的特点,并针对配网建设与改造中的不同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4线圈模型中线圈匝数对系统传输功率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利用电路理论计算得出系统的输出功率公式,并使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了系统的输出功率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在4线圈的结构和材质相同的情况下,接收线圈的匝数增加比发射线圈匝数的增加使系统的输出功率要提高很多.同时,接收线圈匝数的增加使系统功率达到最大值的频率有明显的下降,而发射线圈增加相同匝数时,频率变化不明显.该结果还表明,接收线圈匝数增加时系统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对应的负载电阻在变大.因此,在4个线圈结构相同时,增加接受线圈匝数可以提高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20.
韩成建  陈为 《电源学报》2020,18(5):173-179
磁耦合线圈是无线电能传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线圈品质因数往往是衡量线圈优劣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一维线圈损耗模型分析了宽度、高度、磁场强度等重要参数对损耗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借助有限元仿真软件得到线圈磁场分布规律。首先对线圈采用渐变线宽的方案来优化线圈Q值。进一步采用将内三匝及最外匝线圈进行铜箔垂直置换的方案,该方法能够优化内三匝及最外匝线圈的损耗。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