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病程可长达20-30年。中医治疗慢乙肝有特定的优势。慢乙肝中医证候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是了解慢乙肝不同证候及证候间的分子标签、发现生物标志物和中药作用靶点的有效途径。本文就目前蛋白质组学方法应用于慢乙肝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常见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慢乙肝不同证候,包括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虚证、脾胃湿热证型以及证候之间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旨在为慢乙肝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484例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慢重肝黄疸病患者证候变化。发现慢乙肝到乙型慢重肝黄疸病病情进展过程中的证候演变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病证结合、前瞻性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并结合描述性统计,根据证候及其出现的频率变化,研究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慢重肝黄疽病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随着病情进展,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证出现几率降低。而血瘀证、肝血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肝阳虚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湿困证、气虚血瘀证、水饮内停、肝胆热毒炽盛证等13个证候出现几率明显升高,且大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病情进展,正气耗损、瘀血、水饮、邪毒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484例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慢重肝黄疸病患者证候变化,发现慢乙肝到乙型慢重肝黄疸病病情进展过程中的证候演变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病证结合、前瞻性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并结合描述性统计,根据证候及其出现的频率变化,研究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慢重肝黄疸病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 随着病情进展,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证出现几率降低.而血瘀证、肝血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肝阳虚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湿困证、气虚血瘀证、水饮内停、肝胆热毒炽盛证等13个证候出现几率明显升高,且大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随着病情进展,正气耗损、瘀血、水饮、邪毒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50例,通过中医四诊判断中医证候,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湿证、气虚证所占比例均为100%,高于瘀、热、血虚、阴虚、阳虚证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基础的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虚证为主所占比例65.7%,高于慢乙肝基础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均有湿证和气虚证。发展至肝硬化基础所致者,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治疗上更应强调扶正补虚。  相似文献   

5.
关于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证候、证型规律及证候客观化的研究,近10余年来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原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委员会于1992年制定了<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1],其中将慢性迁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分为5个证型,对临床诊断、治疗起到了指导和规范化的作用.但是,临床研究表明慢乙肝病机是复杂的,证候多相兼挟.为此,笔者对174例慢乙肝患者作了证候学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大样本慢乙肝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在慢乙肝不同病程中瘀热病机的临床分布特征规律。方法:选取慢乙肝患者82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其不同病程阶段的临床表现,比较瘀、热并见及瘀热相博病机证素临床分布特点及演变规律。结果:①慢乙肝不同病程湿、热、瘀、毒临床证候表征客观存在,热、瘀在所占比例分别为69.87%和68.29%。②慢乙肝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的加重或病程的延长,瘀、热并见及瘀热互结病机证素出现比例增多。③"瘀、热并见"及"瘀热互结"两组间症状分布有差异,年龄、病程及舌脉分布无差异,两组数据合并后有426例重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瘀热互结病机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瘀"、"热"证候并见来体现,但并非完全等同于"瘀"证候+"热"证候。  相似文献   

7.
中医对慢性肝病的诊疗特色和优势体现于在证候分类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探讨其证候分类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的区别、尿代谢物的差异以及"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具有分子生物学物质基础;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医证候判别方法可有助于形成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新的分类,并为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尿液中microRNAs(miRNAs)的表达差异,探索不同证候的特征性miRNAs,为慢乙肝辨证分型提供生物学标志物和客观化依据。方法收集慢乙肝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各53例)及健康者(24例)的尿液标本,采用miRNAs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miRNAs表达谱,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s;采用实时定量RT-PCR(RT-qPCR)技术检测慢乙肝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尿液中部分差异表达的miRNAs相对表达量;进行miRNAs潜在靶基因的预测、GO和pathway分析。结果①miRNAs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显示,与肝郁脾虚证比较,慢乙肝肝胆湿热证患者有21条miRNAs呈高表达,1条miRNA呈低表达(差异倍数1.5,P0.05)。②RT-qPCR结果显示,与肝郁脾虚证比较,慢乙肝肝胆湿热证患者尿液中miR-483-3p和miR-4700-3p呈显著高表达(P0.05),miR-4745-5p呈显著低表达(P0.05);与健康者比较,慢乙肝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证患者尿液中miR-483-3p呈低表达(P0.05)、miR-4745-5p呈高表达(P0.05),慢乙肝肝郁脾虚证患者尿液中miR-4700-3p呈低表达(P0.05)。③miR-483-3p、miR-4700-3p和miR-4745-5p的联合ROC曲线AUC为0.810 6,对于鉴别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④生物信息学方法显示,证候差异表达miRNAs所调控的潜在靶基因,GO大都与生物学调控、代谢过程、多细胞有机体的发展、应激反应和细胞增殖等相关,pathway大都与翻译后蛋白质修饰、TGF-β信号通路、TGF-β家庭成员的信号、TGF-β受体复合物的信号传导等通路有关。结论慢乙肝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证患者尿液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s,miR-483-3p、miR-4700-3p和miR-4745-5p或许为慢乙肝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证的潜在标志性分子,这些miRNAs可能分别通过调控其相应的靶基因而影响证候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特征、证候规律,完善其常见证候的诊断标准。方法:对27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证型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乙肝后肝硬化基本中医证候群;(2)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乙肝后肝硬化各证的症状,寻找出乙肝后肝硬化常见证候特异性的症状指标;(3)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判别分析,筛选出乙肝后肝硬化证候的主次症状;(4)初步拟定出乙肝后肝硬化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等5种基本证型的辨证标准。结论: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并运用现代数理统计分析所建立的乙肝后肝硬化基本证型的辨证标准,减少了偏倚,提高证候标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中医各证型中的作用,本课题选择临床上常见的慢乙肝湿热蕴脾证开展研究,通过动态观察慢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治疗前后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了解细胞因子对慢乙肝湿热蕴脾证病理机制的影响,进而为慢乙肝的中医辨证治疗打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