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中甲治疗肿瘤的药对配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邓中甲教授治疗肿瘤常用药对机制。 方法 :随师侍诊,总结其经验,探讨其机制。 结果 :确定了邓师在临床中常用中药药对药效及机制。 结论 :邓师运用药对精当,其用药机制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山药和麦冬的配伍机制及其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索山药和麦冬配伍机制及临床意义,了解配伍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方法:山药和麦冬均为临床常用中药,基于药对配伍的原则、药对配伍组合特点及现代研究认识等,笔者通过研究历代及近现代文献,对山药和麦冬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山药和麦冬配伍主要运用于润肺滋阴、补肺美肤、延年益寿3个方面.结论:山药和麦冬的配伍机制灵活,临床运用广泛,为临床用药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黄芪与白术的配伍机制及临床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黄芪与白术配伍机制及临床意义,突出配伍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方法:黄芪与白术均为临床常用中药,基于药对配伍的原则、药对配伍组合特点及现代研究认识,通过研究历代及近现代文献,对黄芪与白术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进一步正确理解黄芪与白术合用的临床运用及机制.结果:黄芪与白术配伍主要运用于补气健脾、利水消肿、益卫固表3个方面.结论:黄芪与白术的配伍机制灵活,临床运用广泛,为临床用药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5,(5):591-593
目的:中药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的配伍组合,可协同增效、扬长避短,是医家在长期诊疗过程中探索总结出来的功效良好的中药组合,是用药经验的升华。方法:笔者通过对导师张素清教授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擅用的7组药对进行归纳总结,探寻导师用药规律及思路,传承其学术思想。结论:药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国家级名中医吴良村教授临证治疗脑肿瘤的常用药对机制。方法跟随吴良村教授临诊学习,搜集吴良村教授的脑肿瘤医案,总结其临证治疗脑肿瘤的用药规律和常用药对,并探讨其机制,并附验案1则。结果吴老认为脑肿瘤多本虚标实,治疗当以扶正固本,佐以祛邪。针对脑肿瘤患者出现的正气亏虚的症状,吴老常用以茯苓-白术、枸杞子-生地、牛膝-杜仲扶正固本;瘀毒互结者常用七叶一枝花-三叶青、蛇六谷-白花蛇舌草、猫人参-藤梨根等药对清热解毒散结;痰湿内阻者,吴老常用石菖蒲-胆南星等药对息风化痰开窍;肝阳上亢者,运用天麻-钩藤等药对平肝潜阳。吴老审证求因,辨证论治,运用药对,临证加减,遣方用药造诣颇高,并且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吴老治疗脑肿瘤经验丰富,用药精确,特别是药对运用灵活,临床价值高,可加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古方治疗噎膈用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方法 :探讨古方治疗噎膈用药规律和特点 ,对古代治疗噎膈所用方药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所用药物以理气药为最多 ,占总用药频次 18.83% ,木香最为常用 ;其次为补益药 ,占 15 .4 2 % ,四君子汤最为常用 ;温里药占 14 .76 % ,化痰药占 9.4 1% ,活血药、清热药比例较小 ;并对常用药物进行了分析。结论 :古方治疗噎膈用药特点和规律与现代治疗食管癌有很大差异 ,这些特点和规律对临床和科研组方用药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678-2681
为探讨补益药在治疗抑郁症中的相关研究和应用,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近十年文献,并结合抑郁症发病机制和中药的药理学研究,对其在临床和基础实验中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人参、红景天、巴戟天、淫羊藿、当归、白芍、枸杞子等是治疗抑郁症的常用补益药。这些补益药对治疗抑郁症具有良好疗效。对补益药治疗抑郁症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提升对抑郁症患者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初步探讨胡天成教授临床诊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其临床诊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病例840例,运用频数、频率、构成比、关联规则等统计学方法对病例中的处方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胡天成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使用入肝经的药物最多,其后依次为肺、脾、心、肾经;最常使用的药物为平肝息风药,其次为解表药、清热药。挖掘出胡天成临床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常用中药32味,核心药对15对。结论:利用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初步揭示其临床诊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处方用药规律,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太子参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太子参的药理作用以及太子参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太子参在临床应用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设定实验组、对照组、太子参高剂量组和太子参低剂量组,用药后观察实验动物的死亡率、心肌重构的程度,以测定太子参的药理作用。结果:对照组大鼠在用药之后,左室指数显著增加,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太子参是一种传统的清补药物,同时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药食两用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中西医临床价值,应继续加强对其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总结侗医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消渴汗证经典病案,探析其治疗消渴汗证的用药经验,为临床治疗消渴汗证提供用药参考。侗医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消渴汗证用药经验具有以下特点:善用补气生血药对、注重三阴并补、以补血药化阴津、以清热生津药消渴降糖、常用固涩敛汗药对、善于引诸药达表、酌加侗药止汗。  相似文献   

11.
邓中甲教授治疗肝癌经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邓中甲教授从事肿瘤病的防治工作40余年,尤其对肝癌的中医治疗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作者对其临床治疗肝癌的临床辨证及用药经验进行剖析讨论,通过临床资料收集整理与文献查阅,对其治疗肝癌经验进行分析,探讨其机制.对邓中甲教授临床治疗肝癌经验进行了较全面总结和概括,确定了邓师在肝癌40余年的临床防治工作中辨证及用药特点.邓师治疗肝癌,强调辨证论治,重视调治脾胃,疏肝理气,培补气阴,尤善使用药对,验之屡见有效.  相似文献   

12.
邓中甲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肿瘤的发病机理、治疗特点方面介绍邓中甲教授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邓中甲教授认为肿瘤发病机理为"本虚标实",脏腑亏虚,功能失调是本,痰浊、瘀血、水饮、气机阻滞是标。治疗思想以扶正祛邪、治病留人、与癌共存为指导。强调辨证论治,善用经方、时方加减治疗,重视调畅气机,顾护胃气,擅长改善肿瘤患者放、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对肿瘤的脉象特点独具心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复杂网络挖掘技术分析史大卓教授辨治介入后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平台收集史大卓教授诊疗介入后冠心病的证候、中药信息,采用复杂网络挖掘技术分析史大卓教授治疗介入后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以中药、证候、功效作为网络节点,构建中药-中药、证候-中药、功效-功效关系的复杂网络结构图。结果:以中药-中药为节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主要中药节点为丹参、生黄芪、川芎、莪术、赤芍、黄连、三七粉、金银花;以证候-中药为节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血瘀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赤芍、丹参、莪术、川芎、红花、三七粉,气虚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生黄芪、党参、西洋参,痰浊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瓜蒌、薤白、半夏、陈皮、茯苓,热毒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黄连、金银花、黄芩;以功效-功效为节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中药功效主要节点是益气、活血、化痰、解毒、安神。结论:史大卓教授善于应用益气活血解毒类中药治疗介入后冠心病,核心组方是丹参、生黄芪、川芎、莪术、赤芍、黄连、三七粉、金银花。  相似文献   

14.
刘渡舟治疗乙型肝炎“八法”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渡舟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善用柴胡剂类方,尤其精于肝胆病的临床治疗,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拟对刘老治疗乙肝的"八法"进行系统总结,介绍刘老治疗特色、方证病机、组方用药的独到经验,以期有资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失眠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70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44个核心组合和7首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失眠经验丰富,多将养心安神和重镇安神之品配合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卢尚岭教授治疗头风病用药经验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分析卢尚岭教授治疗头风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卢尚岭教授治疗头风病的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卢尚岭教授治疗头风病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86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33个、新处方9个.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用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
张圆  马融 《天津中医药》2015,32(7):393-396
发热为儿科疾病的常见症状。马融教授在辨治小儿长期发热方面经验丰富,笔者通过典型验案3则体会其辨治特点:治疗应以证为纲,不因炎症而滥施寒凉;辨证及调护重视脾胃;组方注重气机升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50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49个核心组合和29个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丰富,多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适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14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和6个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经验丰富,多用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22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34个核心组合和7首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经验丰富,多用活血理气、养心安神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