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家首批海绵试点城市考核结束,海绵城市建设进入后评价时期。各海绵试点城市在地方标准的编制过程中,仍存在缺乏统一规划,海绵城市标准分散且不完整的现象,未能形成系统有效、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体系。为科学有序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服务地方省市海绵城市标准编制工作。以福建省为例,着力构建一套多维度、多层次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体系用于指导地方海绵城市建设标准的编制。该体系在分析我国现行基础性标准规范、福建省地域环境对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海绵城市全过程管控流程,梳理现行海绵城市标准规范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及国内海绵试点城市成功经验,提出福建省海绵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对全国地方省市海绵城市标准编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海绵城市建设《北京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通过构建市区两级海绵城市规划体系,提出了规划管控的流程和改进20%达标面积划定方法等,全面完善了海绵城市系统规划的相关内容,对各区海绵城市规划的编制发挥了指引作用。《北京市海绵城市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及指标体系,构建内涝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3.
吴震中 《水资源保护》2016,32(S1):124-127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种重要技术措施,也是解决城市水问题的有效方法。依据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中部分工程实践经验,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以基于LID理念的水生态修复技术措施为重点,分析和评估LID技术在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探讨支撑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方法,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方法和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二维措施无法有效应对海绵城市全生命周期跟踪统筹、水文涝情精准决策等管控问题,基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运维管控特点分析,探索提出基于BIM技术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运维管控关键技术,包括技术框架设计、海绵城市BIM创建方法和海绵城市BIM管控平台构建等三方面。首先从BIM创建、数据库、应用管控平台三方面提出基于BIM技术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运维管控技术框架,形成顶层设计;其次,提出海绵城市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创建、分类、集成方法,并以此模型成果为载体构建海绵城市BIM管控平台,通过提取、关联、集成海绵城市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从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三维立体可视化统筹管理海绵城市建设与运维。  相似文献   

5.
厦门在海绵城市试点进程中,将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管控机制作为试点工作重点。结合"多规合一"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在项目建设各个审批环节嵌入海绵城市管控要求,构建形成"指标下达、方案指导、设计审批、施工抽查、竣工核查"5阶段紧密衔接的全过程管控制度,为海绵城市建设由试点向常态化的转变提供了有力保障。剖析了厦门全过程管控机制的经验做法,并提出改进方向,以期为全国各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管控体系是确保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关键。北京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绵城市试点管控模式。管控模式以"两审一验"和"施工巡检"制度为主,并与水影响审批制度相结合。出台了政策文件、配套技术导则,明确了管控要求和审查巡检要点,确保了从规划到设计指标不变更,从设计到施工过程不走样,从施工到建成效果不打折,该管控模式对北京市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绵城市的考核要求收集在线监测数据对建设效果进行定量化的评估,因而需建立在线监测体系支持海绵城市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管控。结合雨水径流的汇集过程和海绵城市考核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按照"源头-过程-末端"构建系统化在线监测体系的工作方案。以青岛市李沧区海绵城市试点区为例,总结了整体监测目标、方案设计思路及布点原则,介绍了典型措施、项目地块、雨水管网及河道的在线监测布点方案。  相似文献   

8.
用海绵城市理念构建城市内涝防治体系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我国海绵城市是在继承古人智慧,参考国内外实践经验,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先进的现代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探讨以"径流峰值管控"为抓手、用海绵城市理念构建城市内涝防治体系的方法,并给出如何解决好体系内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的一种新理念,实现智慧化管控有助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结合北京海绵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实际情况,明确了海绵城市管控以服务海绵城市管理部门为宗旨,以支撑海绵年度建设任务考核、工作计划制定为首要目标,海绵城市智慧管控体系应包含信息采集层、分析处理层和业务应用层等3个部分。提出了智慧管控的框架,明确了建设原则和实施路径,海绵城市智慧管控体系的实施可按"自上而下、先内后外、近远结合"的工作思路开展,近期开展"布点、入库、建模、上图"等四项工作,远期实现"共享、融合、协作"等目标,旨在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下,如何结合"放管服"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长效管控,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以编制《海绵城市监管技术指南》为契机,在调研两批30个试点城市推进模式的基础上,对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的管控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体制、管控模式、管控目标和管控抓手,并基于"条块"管理相结合的形式,从相关规划、分区建设、项目建设等三个尺度,提出了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的全方位管控措施,以期为各地政府提供一套可借鉴可推广的管控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水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生态治水理念,对当代城市建设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当前,如火如荼的海绵城市建设为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完善水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明确了水文化遗产的定义与价值及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和对海绵城市进行实例分析的方式,对海绵城市建设中水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形成原因以及海绵城市建设与水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互惠共生密切关系进行了剖析,进而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部门机构与合作机制、建立多层次的规划体系、编制专项保护规划等规划层面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水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和水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深圳市罗湖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为案例,通过构建模型,对全区现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摸清区域特点与海绵城市建设条件,明确高度城市化暴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规划等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规划用地条件下LID组合措施效果,发现针对高度城市化地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需统筹水网、路网、土地更新,在不具备大规模建设蓄水设施的前提下,采用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措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就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挑战进行梳理,探索将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融入现行法定规划体系的思路及方法,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2个层面提出指标落实和管理控制要求,以期同步城市规划进程,全面推进海绵城市规划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绵城市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为了科学有序地推进陕西省海绵城市建设,须构建一套内容全面、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符合地域特征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体系作为技术支撑。在分析陕西省地域环境对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我国现行基础性标准规范、发达国家城市低影响开发设计导则的基础之上,自顶层设计至具体实施,提出包含规划设计、施工、工程验收、运行管理、评估考核、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六大部分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体系,并针对以上各个部分标准的实施提出具体依据与构想,以期为陕西省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效果评价是海绵城市建设重要的评价手段之一,通过监测体系对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进行评价,可为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及时提供数据支撑与反馈,也能够为海绵城市建设积累基础数据。以厦门海绵城市试点区为例,根据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结合在线监测和人工监测的技术手段,构建设施、地块、流域3个层级的监测体系,可为下一步模型和监测的效果评估提供依据,并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监测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海绵建设过程的实践经验,对于工程体系构建出现的难落实、定位不清、问题与目标权重性等问题,提出对海绵城市工程体系构建的理解以及转变,分别从工程体系之间、工程体系全过程控制方面,深入对工程体系的系统性分析。以南宁为例,以改善水文循环、解决水环境污染、延缓峰值时间、削减峰值流量、提高雨水综合利用程度这几方面的问题,以水生态工程体系为基础,提出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工程体系构建思路与相互关系,为后续海绵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与落地实施提供相应的借鉴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深圳市为例,重点分析南方沿海城市,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城市在经历了城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后,所面临的城市水体污染以及防洪排涝压力,以及在深圳进入存量规划阶段后由于大量城市更新项目带来的新的市政设施压力等,由此导致城市面临生态保育不足的现状。从提出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所需数据库入手,构建完整海绵体系和防洪排涝体系,统筹智慧水务监测控制系统与社会服务应用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分区建设,缓解城市内涝,减少其对于城市快速发展的影响。以期在未来南方沿海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中起到前瞻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尝试从海绵城市的体系建设出发,构建五级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城市洪涝体系,以打通城市水脉,构建主干河网,建设各级有效海绵体,雨水利用策略,监测及预报系统,灾后应急机制及规划实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海绵城市洪涝整体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9.
建设海绵城市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回顾海绵城市的缘起及通过分析海绵城市概念,提出生态学理论、景观学理论及低影响开发模式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通过梳理海绵城市的发展脉络,从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文化、规划建设、影响评估和实践探索四个方面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多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构建海绵城市;在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过程中,发现存在技术研究基础不足、建成绩效难以评估、新旧城区改造难度大等问题。对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研究情况分析,展望未来海绵城市建设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海绵城市理念在全国获得巨大反响,自建设部2015年启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以来,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获得了良好效果。河道水系是一个城市海绵格局的骨架,在构建大海绵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总结我国在海绵城市开发建设中所采用的开发方式,紧接着进一步探讨海绵系统的构建模式,最后介绍了海绵城市开发过程中常用的构建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