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城市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研究提出了一套以小区海绵度为综合指标,包括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两方面效果的海绵城市建设小区雨水综合利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对具有长期监测资料的北京某小区的雨水综合利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小区在资源利用效果方面评价结果为优秀,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方面评价结果为优秀,综合效果评价海绵度等级为优秀。提出的评价方法计算方便、可操作性强,既可用于海绵型建筑与小区的效果评价,也可为海绵型道路、广场、海绵型公园及绿地的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厦门马銮湾片区为例,通过在线监测布点、实测数据分析,从项目实施有效性、城市内涝治理和黑臭水体治理进行效果评价,比照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中的设计目标、指标计算,对其中的差异进行反思和总结,可为后续其他片区及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北京于2016年正式启动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海绵城市建设面积达标率由2016年的11%增加到2019年的18%,建设效果十分显著。目前北京的海绵城市建设进程开始由试点带动过渡到全面推广与常态化建设,力争实现2035年远期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分析了北京推进海绵城市常态化建设可能面临的主要挑战,从明晰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水文机理、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的监测与评价支撑、构建北京地区适宜的全过程综合调控技术体系、加强海绵城市长效保障机制建设等4个方面探讨了北京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以期科学指导海绵城市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全市范围的推广应用,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规划控制目标一般包括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须对"海绵体"工程进行效果评估,定量评价不同建设情境下"海绵体"工程的蓄滞功能,生态功能及水文功能。本文以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体系,采用对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示范区河流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到各监测点的一级指标中水功能所占的权重最大,水环境次之,水资源最小;萍乡市城区河流在海绵城市建设后基本处于健康状态。其中2个监测点处于非常健康状态,6个监测点为健康,3个监测点为亚健康。评价结果可为萍乡市海绵城市后期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主要标准是径流系数考核.水文监测与服务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雨量、水位及流量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径流系数的计算,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完善的专业分析和预测预报服务,为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的制定、绩效评价与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评价要点,针对既有城市住区的海绵化改造,考虑片区、管网关键节点、设施三个层面,研究对应性能监测方法。以遂宁市明月河片区为监测对象,根据降雨量和下垫面本底污染监测情况,计算分析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径流污染控制率,评估明月河片区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效果,针对典型项目的建设成效进行重点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如何准确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备受关注。虽然国家已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 51345—2018),但目前仍缺乏系统监测数据及定量化评估的实践案例及相关经验。为此,选取深圳市坝光西侧片区为研究区域,在源头项目和典型排水分区的雨水排放口设置在线流量计,定量评估海绵城市建设设施在项目和排水分区尺度的径流控制效果;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构建研究区模型,结合监测数据率定模型参数,采用多情景模拟,评估研究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源头项目和排水分区的实际径流总量控制均满足规划目标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径流总量、洪峰流量及内涝积水均得到有效控制。上述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滨海地区海绵城市模型参数选取和建设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西安市小寨区域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为依托,以工程建设全过程管控与建设效果考核评估为目标,综合运用BIM、GI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信息化技术构建海绵城市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海绵城市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设计数字化、建造信息化、运维智能化,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等提供全过程决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服务。该平台的应用可为智慧城市建设探索道路。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城市水环境、水资源、内涝等方面的问题,海绵城市作为新型的雨洪管理概念应运而生,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进行评估是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保障。以宁波市海绵城市为例,基于在线监测技术制定在线监测方案,利用所获取的连续监测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可支持试点区、排水分区、源头项目、低影响开发设施等不同层级效果的评估,并辅助管网的持续运行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建设与实施需要解决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建设管控体系和建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等问题。通过客观复原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过程中规划建设管控历程的演变,并基于现有的规划建设管控体系,构建了与海绵城市建设相适宜的规划建设管控体系。在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体系上,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有关材料、规划设计施工等标准体系。为城市政府及相关管理决策部门在海绵城市建设与推广过程中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绵城市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为了科学有序地推进陕西省海绵城市建设,须构建一套内容全面、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符合地域特征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体系作为技术支撑。在分析陕西省地域环境对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我国现行基础性标准规范、发达国家城市低影响开发设计导则的基础之上,自顶层设计至具体实施,提出包含规划设计、施工、工程验收、运行管理、评估考核、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六大部分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体系,并针对以上各个部分标准的实施提出具体依据与构想,以期为陕西省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雨水BMP评估体系较为完善,主要包含多层次的雨水BMP评估方法和开放性的雨水BMP数据库两部分,可为设施功能评估和日常维护提供科学依据。LID设施作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承载体,目前专门针对其设施效能评估和运行机制的研究较少,在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中关注不足。从美国雨水BMP评估体系特征及优势出发,提出对我国海城市建设针对具体设施效能评估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国各个城市相继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但是各个城市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要求不同,项目实施进度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方案。针对苏州地区选取了涵盖整个建设运行过程重要环节的影响指标作为评价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海绵城市项目进行了建设效果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4.
基于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实践,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削减率、水安全保障三个方面对萍乡市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萍乡市实施的32.98km2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内,试点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6%,径流污染削减率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84个积水点基本消除,试点建设效果显著,相关成功经验可为当前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径流量控制的客观评价是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的重点内容,相比于单体设施和地块类项目,片区尺度的汇水关系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给评价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考虑不同城市海绵试点区的具体情况,在排水分区排口进行在线监测,利用监测数据对排水分区径流量控制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在监测的基础上开展试点区的模拟。选择南北方两个海绵试点区进行对比分析,在排水分区的监测布点思路、数据应用计算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异;试点区建立模型后可分别在实测降雨条件和强降雨条件下进行模拟应用,评价结果可以用于指导海绵城市建设的完善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水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生态治水理念,对当代城市建设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当前,如火如荼的海绵城市建设为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完善水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明确了水文化遗产的定义与价值及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和对海绵城市进行实例分析的方式,对海绵城市建设中水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形成原因以及海绵城市建设与水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互惠共生密切关系进行了剖析,进而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部门机构与合作机制、建立多层次的规划体系、编制专项保护规划等规划层面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水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和水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海绵城市的考核要求收集在线监测数据对建设效果进行定量化的评估,因而需建立在线监测体系支持海绵城市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管控。结合雨水径流的汇集过程和海绵城市考核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按照"源头-过程-末端"构建系统化在线监测体系的工作方案。以青岛市李沧区海绵城市试点区为例,总结了整体监测目标、方案设计思路及布点原则,介绍了典型措施、项目地块、雨水管网及河道的在线监测布点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文年型海绵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率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已进入验收阶段,径流总量控制率是建设效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给出了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计算方法,但它是通过长序列(一般30年以上)降雨数据排序计算得到的,是反映了长期降雨规律的一个综合平均值。海绵城市考核的年份往往对应具体的水文年型,用统一的综合平均值去考核具体的水文年型,在丰水年标准偏严,在枯水年偏松,不能客观反映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本文定量分析了海绵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年际变化特性和概率分布特征,基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核算了特定年份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客观指标,可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的一种新理念,实现智慧化管控有助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结合北京海绵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实际情况,明确了海绵城市管控以服务海绵城市管理部门为宗旨,以支撑海绵年度建设任务考核、工作计划制定为首要目标,海绵城市智慧管控体系应包含信息采集层、分析处理层和业务应用层等3个部分。提出了智慧管控的框架,明确了建设原则和实施路径,海绵城市智慧管控体系的实施可按"自上而下、先内后外、近远结合"的工作思路开展,近期开展"布点、入库、建模、上图"等四项工作,远期实现"共享、融合、协作"等目标,旨在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系统构建模式   总被引:29,自引:10,他引:19  
王浩  梅超  刘家宏 《水利学报》2017,48(9):1009-1014,1022
海绵城市是我国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的一种新理念。目前科学界和实践部门因各自的专业所限和视角不同,对于海绵城市的本质内涵、构建模式和建设途径还存在诸多不同观点,缺乏统一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海绵城市研究与实践的深入。本文试从对城市水问题的基本判断出发,分析指出海绵城市的科学内涵,综合提出海绵城市构建的系统模式。该模式从系统思维出发,总结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内涵、系统诊断、基本途径和耦合平衡,并统合于海绵城市"一片天对一片地"核心思想,突破专业限制,从宏观上提出了涵盖海绵城市全要素全过程的系统科学范式,可为海绵城市研究、规划与建设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