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调查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常规体检方式,选取2011年9月~2013年6月在该院妇科就诊的2 65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查获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655例中651例患有PFD,患病率24.52%.其中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349例,患病率13.15%;压力性尿失禁(SUI) 302例,患病率11.37%.无生育史的女性PFD发生率低,有生育史的女性PFD发生率明显高,而选择阴道分娩的女性发生率高于剖宫产分娩的女性.随着年龄增加,PFD发生率也随之上升.PFD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产次多、年龄高、患有便秘、阴道分娩、产程延长、子宫切除术均为POP和SUI的危险因素,绝经是POP的危险因素,会阴裂伤是SUI的危险因素.结论:PFD在该市女性人群中较为常见,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温州地区妇女有关尿失禁等尿路方面的问题,了解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病情况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年龄在20岁以上的女性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获得1876份合格问卷,成年女性SUI患病率为22.6%,绝经后妇女SUI患病率为4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SUI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年龄、体重指数、月经状态、便秘、慢性咳嗽、产程延长、胎儿体重、阴道分娩次数、分娩方式。温州地区SUI的就诊率仅7.3%。结论:温州地区成年女性SUI患病率较高,绝经后妇女SUI患病率接近50.0%。加强基层卫生保健工作,提高群众保健意识是降低SUI患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表现为盆腔器官膨出(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I),是妇女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我们对邢台市30岁以上企业女工进行调查,以了解PFD发病情况及POP与SUI二者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京市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患病率、各种类型PFD的比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每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南京市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产后1~3月女性1 0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975份,南京市产后女性PFD的患病率为76.51%,盆底肌疼痛(MFPP)、盆腔器官脱垂(POP)、尿失禁(UI)、性交疼痛以及粪失禁(FI)患病率分别为57.13%、47.08%、12.31%、5.85%、0.92%。48.79%产妇患有一种PFD,51.21%产妇合并有多种PFD。UI中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构成比为67.5%,MFPP中度的构成比为86.89%,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及阴道后壁脱垂大部分都为轻度,构成比分别为100%、86.34%、95.59%。阴道分娩组MFPP、POP、UI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京市产后女性PFD是影响产后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以MFPP、POP及UI为主。UI中以SUI为主,MFPP以中度疼痛为主,POP中以轻度阴道前壁脱垂为主。应在孕前和孕期加强盆底功能锻炼,预防产后PF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温州地区农村和城市中老年妇女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 UI)患病状况及就诊情况,探讨导致中老年妇女UI城乡差异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温州市区及农村≥40岁有性生活史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按照被调查者的常住地不同,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了解城市组和农村组被调查者一般情况、3种类型UI的患病情况及就诊情况,并分析中老年妇女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高危因素.结果 城市组UI的总患病率38.3%(106/276),其中SUI的患病率25.4%(70/276);农村组UI的总患病率为46.2%(158/341),其中SUI的患病率为34.8%(119/3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咳嗽、高血压病、产次≥2次这3个因素是中老年妇女SUI高危因素.城市组和农村组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产次、体重指数、便秘、高血压、慢性咳嗽及绝经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农村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高于城市妇女;慢性咳嗽、高血压病史、产次≥2次是中老年妇女SUI的独立危险因素;农村妇女较城市妇女多产、高血压发病率高、文化水平低、超重率高及绝经率高的状态可能是农村妇女UI发病率高于城市妇女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宁波市城区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2022年11月宁波市鄞州区、海曙区及江北区100例社区中老年女性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老年人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统计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生情况,并采用国际常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以是否发生SUI分组,对比发生与未发生中老年女性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造成SUI的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中老年女性中19例发生SUI(19.00%)。其中轻度11例(57.89%),中度6例(31.58%),重度2例(10.53%);5例曾就诊(26.32%),14例从未就诊(73.68%)。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孕次绝经、分娩方式、尿路感染史、便秘及盆腔手术史与中老年女性SUI相关性较高(P<0.05)。结论 中老年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概率较高,病情主要集中在轻度。SUI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年龄≥50岁,BMI≥24 kg/m2,孕次≥2次、绝经、阴道分娩有尿路感染史、便秘及有盆腔手术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康复治疗前后的产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脏器脱垂(POP)和盆底肌肉收缩强度的变化,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后门诊就诊的初产妇236例,分为阴道分娩组170例,剖宫产组66例。于产后6周进行盆底功能检测,测定盆底肌力以及POP-Q数值,确定其存在盆底功能障碍,之后遵循自愿原则进行10~15次治疗,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盆底功能检测。由专人询问及填写治疗前后的SUI问卷调查表,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SUI和PO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SUI和PO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SUI和PO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肌纤维肌力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肌纤维肌力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肌纤维肌力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均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有影响,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更差,各种PFD症状明显,而经过盆底康复治疗后,PFD症状明显减少,患者盆底功能改善,说明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防治作用,不同分娩方式的影响无差别,疗效与盆底功能障碍程度、患者依从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其发病率高,危害大,尤其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研究显示,我国中老年妇女POP总体患病率约30%,而美国60岁以上女性群体中POP患病率高达50%,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逐年增加~([1])。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方式是通过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及相关因素对女性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PFD)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后6~10周进行复查的产妇1706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621例,阴道分娩组1085例。通过问卷调查及盆底肌力检测了解产后盆底功能及产科因素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脏器脱垂(POP)的影响。结果 (1)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肌力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产后SUI、POP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I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阴道分娩组为62.67%,选择性剖宫产组为58.62%(P0.05);II类肌纤维肌力的异常率阴道分娩组为60.00%,选择性剖宫产为56.52%(P0.05);不同分娩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SUI阴道分娩组14.01%,剖宫产组5.96%;盆腔脱垂阴道分娩组0度43.04%、I度49.03%、II度7.93%,选择性剖宫产组0度63.76%、I度34.30%、II度1.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因素的分析显示,年龄、第二产程时间、产次、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盆底肌力受损、产后SUI、POP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和分娩是PPFD的高危因素,年龄、第二产程时间、产次、新生儿出生体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非塞拉利昂共和国弗里敦市已婚生育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该市年满16岁以上就诊于中国医疗队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年龄、孕产、分娩、产后劳动及慢性疾病史进行分析。结果尿失禁患病率为33.80%,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患病率增加,并因分娩次数增多、阴道难产、产伤、产后劳动、合并心血管病、肺部疾病、糖尿病、子宫脱垂等致发病率增高。结论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加强孕产期保健与管理是降低SUI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无锡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患病率及有关发病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无锡市新区鸿山镇17周岁以上的女性人群1 017例妇女问卷调查,进行一对一当面问卷。数据采用U、χ2检验。结果: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18.39%。SUI有随年龄及绝经后年限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工人、农民,高体重指数、高腹围、高血压,孕、产、流产次数、新生儿体重、阴道分娩、会阴裂伤、无会阴切开是压力性尿失禁的易患因素。结论:无锡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较高,影响因素很多,应引起广大医务人员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帮助患者早预防、早治疗,恢复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厦门社区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状况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厦门社区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探讨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厦门社区成年有性生活史的女性3 453例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体重、身高及妇科检查。经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3 453例,年龄20~84岁,平均(45±16)岁。厦门市社区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为38.78%(1 339/3 453)。盆腔器官脱垂的患病率为22.07%(762/3 453)。尿失禁的患病率总趋势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在尿失禁(UI)患病状况分析中,发现SUI患病率23.52%(812/3 453),MUI患病率10.72%(370/3 453),UUI患病率3.91%(135/3 453),其他类型尿失禁患病率0.64%(22/3 453)。其构成比依次是60.64%、27.63%、10.08%、1.64%。经单因素分析χ2检验,筛选出SUI可能的危险因素有9项:年龄(χ2=103.604,P=0.000)、体重指数≥24 kg/m2(χ2=29.290,P=0.000)、体力劳动(χ2=11.662,P=0.001)、分娩方式(χ2=113.179,P=0.000)、文化程度(χ2=15.648,P=0.000)、慢性咳嗽(χ2=5.871,P=0.015)、高血压(χ2=13.540,P=0.000)、绝经(χ2=47.789,P=0.000)、盆腔器官脱垂(χ2=162.664,P=0.000)。影响SUI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项危险因素:分娩方式,与未产者相比,阴道分娩1次(OR值为3.016)、阴道分娩2次及以上(OR值为3.291),剖宫产(OR值为1.950);年龄,与20~39岁者相比,年龄在40~49岁者(OR值为1.448),年龄在50~59岁者(OR值为1.852),年龄在60岁及以上者(OR值为1.508);盆腔器官脱垂(OR值2.251);体力劳动(OR值1.275);慢性咳嗽(OR值2.221)。结论:尿失禁的患病率总趋势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压力性尿失禁(SUI)患病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分娩方式、盆腔器官脱垂、体力劳动、慢性咳嗽。  相似文献   

13.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较为薄弱,引起盆腔器官位置及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及女性性功能障碍。其中以盆腔脏器脱垂最为常见,据报道〔1〕50~79岁年龄段中老年妇女约40%有不同程度的脱垂。盆腔脏器脱垂又可分为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及阴道后壁脱垂,此病多发生在经产老年女性并且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阴道三维超声表浅探头及阴道探头联合扫描对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05~2019-06期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120例,其中73例POP、47例SUI,均行阴道三维超声表浅探头、阴道探头单独扫描、联合扫描。比较阴道三维超声表浅探头、阴道探头单独扫描、联合扫描诊断POP、SUI的结果、诊断符合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表浅探头扫描为54例POP、35例SUI;阴道探头扫描结果为55例POP、39例SUI;联合扫描结果为65例POP、43例SUI;联合扫描诊断符合率91.67%高于表浅探头扫描74.17%、阴道探头扫描78.33%(P0.05)。结论:阴道三维超声表浅探头及阴道探头联合扫描对女性POP、SUI诊断符合率高,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产后女性盆底表面肌电参数特征并探讨其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预测价值,为产后女性松弛型PFD的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2017年6月-10月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并在产后12周内行产后检查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采集一般资料包括孕产情况,对参与人群进行手测盆底肌力检测及Glazer盆底表面肌电值评估,调查松弛型PFD症状的发生情况,描述盆底表面肌电值评估指标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对肌电值与手测肌力、盆底损伤相关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收集639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次、分娩方式、前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快肌阶段肌电最大值、快肌阶段肌电下降时间、慢肌阶段肌电最大值、慢肌阶段肌电平均值、耐力测试前10 s肌电平均值、耐力测试后10 s肌电平均值、耐力测试阶段肌电平均值、后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和手测I类肌力均与产后SUI发生显著相关(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前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耐力测试阶段肌电平均值、产次以及分娩方式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显著相关,随着前静息和耐力阶段肌电值下降,产次增加和阴道分娩,SUI发生的风险增加(均P<0. 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产次、分娩方式,前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及后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均与盆腔脏器脱垂(POP)发生显著相关(均P<0. 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产次以及分娩方式与POP发生显著相关,随着产次增加和阴道分娩,POP发生的风险增加(均P<0. 05),而其余各项盆底表面肌电值,手测肌力等,与POP发生无相关性(均P>0. 05),结论经阴道分娩和产次的增加,女性发生SUI及POP的风险随之增加,盆底肌力和盆底表面肌电值的下降,可能对产后女性SUI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第二产程时间对分娩镇痛辅助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于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进行分娩镇痛辅助自然分娩的168例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根据第二产程时间分为产程正常组(122例)和产程延长组(46例),比较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发生率、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发生率与分级、盆底肌阴道压力、盆底肌力损伤和盆底肌肉疲劳度。应用线性相关分析产妇盆底肌阴道压力与第二产程时间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产程正常组产妇SUI和POP的发生率(5. 74%、6. 56%)低于产程延长组(15. 22%、19. 57%),产程延长组的盆底肌阴道压力低于产程正常组,肌力损伤的比例和盆底肌肉疲劳度高于产程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产妇I类和II类盆底肌阴道压力与第二产程时间呈负相关(P 0. 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新生儿体重和第二产程时间是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第二产程延长可降低产妇盆底肌阴道压力,加重盆底肌纤维损伤和疲劳度,增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浙江省农村妇女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病情况并探讨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浙江省富阳地区农村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结果:(1)5 127例调查对象中有压力性尿失禁症状者776例(15.1%);(2)未产妇、阴道分娩者和剖宫产者SUI的患病率分别为8.3%、15.8%、8.6%,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3)随着分娩次数增加、年龄的增加,SUI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4)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体重指数明显高于非尿失禁者(P<0.001)。结论:浙江省农村妇女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15.1%,生育次数、分娩方式、体重指数、年龄等是SUI发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产后妇女分娩时相关因素和产后尿失禁发生情况,探讨分娩相关因素与尿失禁(U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孕妇分娩因素调查问卷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标准问卷简表(ICI-Q-SF),对2015年4-9月在该院盆底中心就诊的245例产后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245例分娩后妇女,回收有效问卷237份,回收有效率为96.7%,发生UI者103例,发生率为43.5%,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为76.7%,急迫性尿失禁(UUI)为4.9%,混合性尿失禁(MUI)为18.4%,不同年龄、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及有无会阴裂伤的分娩后妇女UI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娩后妇女的年龄、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及分娩时有无会阴裂伤与UI发生具有关联(P0.05)。结论分娩后女性UI发生率较高,年龄、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及分娩时有无会阴裂伤是U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做好保健预防,加强盆底肌功能训练可降低UI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对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影响,为初产妇分娩镇痛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义乌天祥医疗东方医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符合条件的300例阴道分娩初产妇,将其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不予以镇痛处理,研究组予以椎管内阻滞镇痛。两组产妇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种产妇各产程时间、会阴侧切、裂伤及中转剖宫产指标。采用Oxford盆底肌力评分量表测定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评分、采用阴道肌力表对盆底Ⅰ类纤维和Ⅱ类纤维肌力进行测评,对上述指标行组间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内进行盆底肌力损伤、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等PFD评估及严重程度分级并行组间比较。结果①研究组产妇产程时间、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率及中转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②研究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Oxford评分、盆底Ⅰ类纤维和Ⅱ类纤维肌力较对照组产妇高(P<0.05);③研究组术后3个月盆底肌力损伤率及PFD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④研究组术后3个月SUI率低于对照组,SUI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⑤研究组产妇POP率低于对照组,且严重程度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管内阻滞用于阴道分娩镇痛可提高产妇分娩效率,保护产道,有效保护盆底结构、肌力等,降低产后PFD的发生率,对促进产妇产时及产后健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武汉市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4~10月,对武汉市常青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健康检查的40~65岁妇女采用自拟问卷调查其基本特征及尿失禁症状,分析影响SUI的危险因素。结果 1 067名受调查者中SUI的患病率为32.24%。单因素逻辑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心脏病、萎缩性阴道炎、便秘、盆腔器官脱垂是SUI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逻辑分析结果显示:心脏病、便秘、盆腔器官脱垂是SU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武汉社区围绝经期妇女SUI发病率高,SUI的潜在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萎缩性阴道炎、便秘和盆腔器官脱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