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调查海口市50岁及以上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该地PFD的防治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5月-2019年1月间,采用最优分配分层抽样的方式,选择海口市各保健院妇科门诊和住院的1200例50岁及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ICI-Q-SF收集研究对象相关资料并行相应的临床检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口市50岁及以上妇女PFD、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生殖器官脱垂(POP)患病率分别为64.48%、33.25%和31.22%; SUI患者中ICI-Q-SF得分范围为9~16分,平均(12.23±3.16)分,SUI中度257例,SUI重度138例; Logistic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阴道分娩、2次产次及以上、子宫切除史、产程延长及绝经均为SUI和P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是影响SUI的独立因素(P0.05),未见其对POP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海口市50岁及以上妇女PFD的患病率水平高,年龄越大、阴道分娩、2次产次及以上、子宫切除史、产程延长及绝经为SUI和POP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对二者的影响略有不同。未来工作需重视对该地区50岁及以上妇女的筛查和健康宣传教育,以改善PFD的流行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京市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患病率、各种类型PFD的比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每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南京市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产后1~3月女性1 0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975份,南京市产后女性PFD的患病率为76.51%,盆底肌疼痛(MFPP)、盆腔器官脱垂(POP)、尿失禁(UI)、性交疼痛以及粪失禁(FI)患病率分别为57.13%、47.08%、12.31%、5.85%、0.92%。48.79%产妇患有一种PFD,51.21%产妇合并有多种PFD。UI中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构成比为67.5%,MFPP中度的构成比为86.89%,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及阴道后壁脱垂大部分都为轻度,构成比分别为100%、86.34%、95.59%。阴道分娩组MFPP、POP、UI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京市产后女性PFD是影响产后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以MFPP、POP及UI为主。UI中以SUI为主,MFPP以中度疼痛为主,POP中以轻度阴道前壁脱垂为主。应在孕前和孕期加强盆底功能锻炼,预防产后PFD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阴道三维超声表浅探头及阴道探头联合扫描对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05~2019-06期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120例,其中73例POP、47例SUI,均行阴道三维超声表浅探头、阴道探头单独扫描、联合扫描。比较阴道三维超声表浅探头、阴道探头单独扫描、联合扫描诊断POP、SUI的结果、诊断符合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表浅探头扫描为54例POP、35例SUI;阴道探头扫描结果为55例POP、39例SUI;联合扫描结果为65例POP、43例SUI;联合扫描诊断符合率91.67%高于表浅探头扫描74.17%、阴道探头扫描78.33%(P0.05)。结论:阴道三维超声表浅探头及阴道探头联合扫描对女性POP、SUI诊断符合率高,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康复治疗前后的产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脏器脱垂(POP)和盆底肌肉收缩强度的变化,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后门诊就诊的初产妇236例,分为阴道分娩组170例,剖宫产组66例。于产后6周进行盆底功能检测,测定盆底肌力以及POP-Q数值,确定其存在盆底功能障碍,之后遵循自愿原则进行10~15次治疗,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盆底功能检测。由专人询问及填写治疗前后的SUI问卷调查表,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SUI和PO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SUI和PO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SUI和PO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肌纤维肌力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肌纤维肌力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肌纤维肌力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均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有影响,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更差,各种PFD症状明显,而经过盆底康复治疗后,PFD症状明显减少,患者盆底功能改善,说明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防治作用,不同分娩方式的影响无差别,疗效与盆底功能障碍程度、患者依从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产后女性盆底表面肌电参数特征并探讨其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预测价值,为产后女性松弛型PFD的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2017年6月-10月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并在产后12周内行产后检查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采集一般资料包括孕产情况,对参与人群进行手测盆底肌力检测及Glazer盆底表面肌电值评估,调查松弛型PFD症状的发生情况,描述盆底表面肌电值评估指标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对肌电值与手测肌力、盆底损伤相关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收集639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次、分娩方式、前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快肌阶段肌电最大值、快肌阶段肌电下降时间、慢肌阶段肌电最大值、慢肌阶段肌电平均值、耐力测试前10 s肌电平均值、耐力测试后10 s肌电平均值、耐力测试阶段肌电平均值、后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和手测I类肌力均与产后SUI发生显著相关(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前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耐力测试阶段肌电平均值、产次以及分娩方式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显著相关,随着前静息和耐力阶段肌电值下降,产次增加和阴道分娩,SUI发生的风险增加(均P<0. 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产次、分娩方式,前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及后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均与盆腔脏器脱垂(POP)发生显著相关(均P<0. 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产次以及分娩方式与POP发生显著相关,随着产次增加和阴道分娩,POP发生的风险增加(均P<0. 05),而其余各项盆底表面肌电值,手测肌力等,与POP发生无相关性(均P>0. 05),结论经阴道分娩和产次的增加,女性发生SUI及POP的风险随之增加,盆底肌力和盆底表面肌电值的下降,可能对产后女性SUI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产后42 d复诊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制定该地区女性SUI防治策略,提高产后女性生活质量。方法以2016年1月1日-6月30日在该院行产后42 d复诊产妇共2 163例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质量,进行盆腔脏器脱垂量化分期系统(POP-Q)分度检查,对SUI相关因素经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高危因素。结果产后42 d妇女中SUI患病率为38.65%。阴道分娩的SUI患病率明显高于剖宫产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52 7,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SUI的概率也随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趋势)=-5.019 0,P<0.05);随着婴儿出生体质量的增加,患病率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趋势)=-2.153 0,P<0.05);随着阴道前壁脱垂级别的增加,患病率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趋势)=-5.019 0,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阴道分娩次数和阴道前壁脱垂POP-QⅡ度及以上3项因素的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后42 d女性SUI与年龄、阴道分娩次数、阴道前壁脱垂因素有关,针对SUI的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对高危人群进行适时干预,预防和治疗女性SUI,提高产后女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由于盆底损伤、缺陷及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系列疾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等[1]。PFD虽非致命性的疾病,但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资料显示,女性PFD的患病率为23.7%[2]。到80岁时,女性一生中因POP或SUI而行手术治疗的概率为20%[3],因复发或其他原因再次手术率约为30%[4]。传统的盆底修复手术通常采用自体组织修补来治疗POP,但由于脱垂的组织力量薄弱而临床复发率较高[5]。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浙江省农村妇女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病情况并探讨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浙江省富阳地区农村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结果:(1)5 127例调查对象中有压力性尿失禁症状者776例(15.1%);(2)未产妇、阴道分娩者和剖宫产者SUI的患病率分别为8.3%、15.8%、8.6%,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3)随着分娩次数增加、年龄的增加,SUI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4)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体重指数明显高于非尿失禁者(P<0.001)。结论:浙江省农村妇女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15.1%,生育次数、分娩方式、体重指数、年龄等是SUI发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温州地区妇女有关尿失禁等尿路方面的问题,了解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病情况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年龄在20岁以上的女性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获得1876份合格问卷,成年女性SUI患病率为22.6%,绝经后妇女SUI患病率为4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SUI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年龄、体重指数、月经状态、便秘、慢性咳嗽、产程延长、胎儿体重、阴道分娩次数、分娩方式。温州地区SUI的就诊率仅7.3%。结论:温州地区成年女性SUI患病率较高,绝经后妇女SUI患病率接近50.0%。加强基层卫生保健工作,提高群众保健意识是降低SUI患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及相关因素对女性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PFD)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后6~10周进行复查的产妇1706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621例,阴道分娩组1085例。通过问卷调查及盆底肌力检测了解产后盆底功能及产科因素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脏器脱垂(POP)的影响。结果 (1)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肌力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产后SUI、POP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I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阴道分娩组为62.67%,选择性剖宫产组为58.62%(P0.05);II类肌纤维肌力的异常率阴道分娩组为60.00%,选择性剖宫产为56.52%(P0.05);不同分娩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SUI阴道分娩组14.01%,剖宫产组5.96%;盆腔脱垂阴道分娩组0度43.04%、I度49.03%、II度7.93%,选择性剖宫产组0度63.76%、I度34.30%、II度1.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因素的分析显示,年龄、第二产程时间、产次、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盆底肌力受损、产后SUI、POP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和分娩是PPFD的高危因素,年龄、第二产程时间、产次、新生儿出生体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全盆底悬吊术治疗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对28例根据POPQ分度法达Ⅲ度及Ⅲ度以上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女性患者行改良全盆底悬吊术,应用自制聚丙烯网片对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前后壁、膀胱宫颈韧带进行全盆底悬吊,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进行改良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改良TVT-O术)。结果:28例患者手术全部完成,平均手术时间(92.5±10.4)min,术中平均出血(120.7±45.5)ml,平均住院时间(3.5±2.8)d,术后随访平均为8个月。根据POPQ分度法及问卷评价手术效果,28例患者手术后盆腔器官脱垂症状全部得以纠正,盆底结构基本正常,所有病例全部治愈。结论:上述改良全盆底悬吊术是一种能治疗多区域、复杂型盆腔器官脱垂的微创手术。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能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部或部分重建,手术方法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盆底治疗仪对孕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孕产妇,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49例)行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151例)在此基础上采用盆底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孕产妇的盆底肌力水平及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盆底肌力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的盆底肌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盆底治疗仪可有效提高孕产妇的盆底肌力水平,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片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科2006~2009年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应用补片者患者67例。行子宫切除38例,保留子宫19例,宫颈部分截除术10例。行全盆底悬吊术、阴道前壁补片+阴道后壁修补、阴道前壁补片术共61例,其中34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者同时行TVT-O术,6例单行TVT-O术。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结果:6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进行。手术时间平均为129.8 min(30~240 min),补片放置时间平均20.1min(10~30min)。术中出血平均149.4ml(50~3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4天(3~11天)。67例患者平均随访1~5年,术后盆腔器官脱垂症状全部得以纠正,无1例复发;尿失禁患者手术后1例复发,2例症状改善,其余症状消失。4例出现补片侵蚀现象,1例发生感染。结论:盆底悬吊术是一种能治疗多区域复杂型盆腔器官脱垂的新型盆底重建微创手术,能实现盆底解剖和功能重建。补片在盆腔脏器脱垂手术中的应用虽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但方法简单,操作容易,患者耐受性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然  杨雷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405-1407
目的:比较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丝线结扎和电凝闭合盆腔淋巴管断端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情况,从而找到更有效预防盆腔淋巴囊肿的方法。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2008年6月~2010年12月接受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宫颈癌患者。研究组42例,术中用4号丝线结扎双侧腹股沟深淋巴管、闭孔近端淋巴管、闭孔远端淋巴管、髂总淋巴管、髂内外静脉交叉处淋巴管共5处;对照组36例,术中用电凝闭合相应淋巴管。于手术后第1周、第4周、第12周和第24周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和B超检查,了解盆腔有无淋巴囊肿形成以及有无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丝线结扎组与电凝闭合组患者基本情况、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卵巢移位、淋巴结转移,术后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电凝闭合组术后第1周、术后第4周、第12周淋巴囊肿形成率高于结扎组;术后第24周电凝闭合组与结扎组淋巴囊肿形成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丝线结扎腹股沟深淋巴管、闭孔近端淋巴管、闭孔远端淋巴管、髂总淋巴管、髂内外静脉交叉处淋巴管比电凝闭合相应淋巴管在术后近期内可以有效地减少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盆底重建术proliftTM系统进行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评价2009年1月~2010年12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32例盆腔器官脱垂全盆底重建术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单纯全盆底重建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1 min,平均出血量为180 ml,随访时间1~10个月,治愈31例,占96.87%,好转1例,张力性尿失禁及网片暴露各1例。结论:proliftTM系统全盆底重建术在纠正盆腔器官脱垂中达到解剖和功能的完全恢复,是安全有效的新型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应用网片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盆腔器官脱垂行网片盆底重建术患者80例,以POP-Q分期作为客观疗效评价指标,以盆腔器官脱垂生活质量问卷(P-QOL)量表作为主观治愈指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血管损伤、尿道损伤、膀胱及直肠损伤。术后3个月定期随访,无感染、无复发、无性生活障碍,补片侵蚀发生1例经治疗后好转,肛门坠胀感1例,穿刺处及大腿区疼痛1例,术后早期尿频、尿急、排尿不尽2例。结论:网片盆底重建术用于盆腔器官脱垂的治疗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7.
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盆腔脏器脱垂定量(POP-Q)分度为Ⅲ~Ⅳ度患者行改良盆底重建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以POP-Q分度为客观疗效评价指标,以阴道无肿物脱出为主观治愈指标,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8.6±34.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0.4±71.5)ml,术后住院天数平均(4.6±1.8)天,术后随访3~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客观治愈率93.8%(90/96),主观治愈率95.8%(92/96)。结论:改良的盆底重建术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有效术式,保留子宫同时加强盆底组织,手术简单、安全、微创,术后新发尿失禁及性交痛发生率较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改良盆底重建术中保留子宫与否对治疗盆底脏器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09年3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施行改良盆底重建手术的POP患者61例,其中29例术中保留了子宫(保留子宫组UC组),32例同时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切除子宫组CH组),评价围手术期相关情况及术后随访盆腔脏器脱垂改善情况。结果:UC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于CH组(P0.05);两组组内术前及术后6个月POP-Q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8.7月,UC组随访率89.7%,CH组随访率84.4%;主观治愈率均100%;客观治愈率UC组92.3%、CH组92.6%,两组比较主客观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盆底重建手术中保留或切除子宫均能有效的治疗盆底脏器脱垂情况,其中远期的临床治愈率相似,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Prolift盆底修复系统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POP-Q分度为Ⅲ~Ⅳ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应用Prolift盆底修复系统行盆底重建术,术后定期随访,以POP-Q分度及电生理技术检测阴道张力、压力和盆底肌力作为客观评价指标,以阴道无肿物脱出为主观治愈指标。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5±4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5±75)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4±1.5)天,随访3~18个月,治愈率为94.4%,主观治愈率100%。结论:Prolift盆底修复系统能全面重建盆底功能,手术操作安全、微创,近期疗效确切,但远期疗效需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聚丙烯网片在女性盆底重建手术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2008年8月~2010年7月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采用聚丙烯网片完成盆底重建手术共119例。术前按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其中Ⅲ度以上膀胱膨出、子宫脱垂及直肠膨出分别为84例(70.6%)、64例(53.8%)、19例(16.0%),阴道穹窿膨出4例(3.4%),同时存在2个以上部位缺陷91例(76.5%)。结果:前、后盆底重建及全盆底重建术各54例、13例及52例,其中保留子宫55例(46.2%),同时行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65例(54.6%)。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7.8个月,网片外露6例(5.0%),新发膀胱过度活动症6例(5.0%),压力性尿失禁4例(3.4%),无症状膀胱Ⅱ度膨出3例(2.5%)。术后6月前盆底重建组Aa及C点值,后盆底重建组Ap及C点值,全盆底重建组Aa、Ap及C点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聚丙烯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是一种安全又经济的术式,可以同时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和保留脱垂的子宫,手术近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