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肝俞穴论治失眠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中医谓之“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早在《素问·逆调论》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宋·许叔微论述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认为肝邪致魂不守舍可导致失眠。肝郁犯脾,  相似文献   

2.
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 ,是指睡眠时经常不易入睡 ,或睡眠短浅易醒 ,甚至整夜不能入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论述不寐的病因时说 :“平人肝不受邪 ,故卧则魂归于肝 ,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 ,魂不得归 ,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这说明肝有邪 ,魂不守舍 ,影响心神不安而发生不寐。又 ,脾主运化 ,藏意 ,主思 ;若肝郁乘脾 ,脾失健运 ,或思虑过度 ,气机不畅 ,以致气血化源不足 ,不能养心安神 ,亦致不寐。所以不寐因肝气郁滞而得 ,为临床所常见。现举不寐从肝论治验案二则如下 ,以供同道参…  相似文献   

3.
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睡眠时经常不易入睡,或睡眠短浅易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论述不寐的病因时说:“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现举不寐从肝论治验案三则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寐”即今之失眠 ,是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 ,甚则彻夜不眠为主证的一类疾病 ,并常伴有多梦。引起不寐的病因病机很多 ,如阳不交阴、心肾不交 ,思虑劳倦、心脾两虚 ,肝郁化火、肝火扰动 ,以及心胆气虚 ,胃中不和等。我院已故名老中医石冠卿教授论治不寐一证颇富经验。不寐一证 ,人多责之于心 ,验诸临床 ,或效或不效。石老治疗不寐 ,在注重心神作用的基础上 ,擅长从肝论治。《内经》谓夜卧血归于肝 ,肝藏血 ,血舍魂 ,肝血充足则寐 ,若肝血不足则不能藏魂 ,魂不归肝则不寐。《症因脉治》云 :“肝火不得卧之因 ,或因脑怒伤肝 ,肝气怫郁 ,或尽…  相似文献   

5.
"胃不和"所致哮喘因机证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篇》 ,在大多数中医内科书中 ,被用来解释失眠或不寐的一种病因病机。笔者重温《内经》原文 ,并证之临床 ,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阐述的并非不寐 ,而是哮喘 (相当于现代医学支气管哮喘中夜间性哮喘 )的病因病机。这一型的哮喘有其特殊的原因和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中医治疗一般从脾胃入手。1 “胃不和”所致哮喘的病因病机《素问·逆调论篇》云 :“帝曰 :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 ,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 ,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 ;有得卧行而喘者 ,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 ,有不得卧卧而喘者 ,皆何藏使然 ?…  相似文献   

6.
从少阳为枢论治不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俊永 《光明中医》2009,24(2):245-246
不寐在《内经》中称之为“不得卧”,“目不瞑”等。认为不寐的主要病机是邪气客于脏腑,阳气旺盛,不入于阴。如《灵枢·邪客》云:“夫邪气客于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后世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对不寐的病因病机多有阐发。如《类证治裁·不寐》云:“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  相似文献   

7.
贾斌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50余年,擅长诊治内科疾病,尤其在治疗失眠有独到之处,现将其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贾斌教授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为阴阳失衡,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密切相关。表现为失眠健忘,心悸,烦躁易怒。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故失眠主要为心、肝、脾三脏之阴阳偏盛偏衰或其相互间功能失调。或郁怒所伤,肝郁化火,内扰心神;或思虑太  相似文献   

8.
不寐,即为现代医学之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中医以整体观念为原则,注重调理五脏六腑气血阴阳平衡,标本兼治.文章总结了周大勇教授治疗不寐病的临证经验,周大勇教授认为不寐病机总属肝郁脾虚,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气机升降失常,遂生邪物,逆犯心神;食饮过味,伤及脾胃,气血不生,无养心神,二者均可导致不寐的产生,治疗则以疏肝健脾...  相似文献   

9.
高燕  马强 《中医药信息》2012,29(1):67-68
失眠症在中医学中属于"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机属于阳盛阴衰、阴阳失调,阳盛不得入阴或阴虚不能纳阳,皆可导致失眠,故治疗上以滋阴清热、宁心疏肝为主,鲜有从肝气虚、阳虚及肺虚肝郁论治失眠症者。从临床来看,运用补肝、温阳及补肺调肝之法治疗失眠,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浅谈《内经》失眠证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眠,《内经》称之为“目不瞑”、“不得瞑”、“不得卧”等,对其病因病机、治疗论述详细而精辟,分散于《灵枢·大惑论}、《灵枢·邪客)}、《灵枢·营卫生会》等十余篇文献中,现对其总结、探讨如下。1病因病机1.1阳不交阴是失眠总的病机《内经)}在讨论睡眠的机理时,很重视其与卫气的密切关系。如《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即说明卫气昼行于阳经,夜行于明经,行于阳人则晤,行于阴人则寐。《灵枢·口问》则更加明确地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而且卫气对…  相似文献   

11.
从痰热内阻治疗失眠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跟随导师学习的过程中,对失眠的辨证治疗颇有感触,现将之小结,以飨同道。1病因病机失眠的病因病机相当复杂,病因有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等。其病机总的来说是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不宁,可分为虚实两类。如《景岳全书·不寐》说:“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然而,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总结,笔者认为该病在临床上主要为痰热内阻所致,多侵犯少阳和阳明两经,为多火多痰之疾。究…  相似文献   

12.
疏肝解郁论治失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失眠之病因病机,古代医籍中记载颇多。《灵枢·邪客》说:“邪气客于五脏六腑,格拒卫气于阳而不眠”。《医宗必读·不得卧》则概括为“一日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五个方面。结合前贤论述及临床实践,笔者认  相似文献   

13.
《名医类案》中记载有这样一则医案。绍兴癸丑,予待次四明。有董生者,患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飞扬,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惊悸多魇,通夕不寐,更数医而不效。予为诊视,询之曰:“医作何病治?”董曰:“众皆以为心病。”予曰:“以脉言之,肝经受邪,非心病也。肝经因虚,邪气袭之,肝藏魂者也,游魂为变,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认为:不寐的发生与心、肝、脾、胃、胆等均有一定关系,病理性质有虚有实。分别从心、肝与不寐的关系探讨该病的病因病机,指出肝藏魂,神魂无主则不寐;不寐的病位在心,病机关键在于心主神的功能发生紊乱;心、肝与不寐病关系最为密切,临床可分为心肝气郁证、心肝血虚证、心肝火旺证、心肝血瘀证、心胆气虚证等五大常见证型,临床根据这些常见证型进行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失眠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与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进步 ,生活节奏的加快 ,失眠发生率逐渐上升。老年人是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群体 ,一般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年龄大于 6 0岁为老年人。老年性失眠 ,是这特殊人群出现的失眠 ,也称老年性功能性失眠 ,应该排除由于各种疾患痛楚引起失眠。中医药治疗在深刻认识老年人失眠的病因病机的基础上 ,应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疗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 病因病机研究失眠 ,属于中医“不寐”、“目不瞑”、“不得眠”等范畴 ,《景岳全书·杂证谟·不寐》高度概括了不寐的病因病机“一由邪气之扰 ,一由营气之不足耳”。老年人因其特殊的生理变化 ,…  相似文献   

16.
《光明中医》2021,36(20)
不寐是中医学中关于失眠的病名,在古时也被称为“不得眠”“不得卧”等,现代医学中不寐指失眠。失眠是以入睡困难、睡时易醒或早醒、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显著减少、严重者整夜不眠等为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不寐的病因病机病位主要以心、脾、肝为主,中医提出“五脏皆有不寐”的理论,提倡不寐从心、脾论治较多。不寐有多种证型,而在临床上以心脾两虚型不寐较常见,所以临床上以归脾汤加减治疗此型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半夏治失眠验案4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德 《新中医》1994,26(8):17-17
半夏治失眠验案4则杨树德半夏治失眠早在《内经》中已有论述,《灵枢·邪客》云:“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治之奈何?……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充分阐明了半夏治失眠的效...  相似文献   

18.
<正>不寐西医称之为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的一类疾病,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或时寐时醒等,严重时彻夜不眠。不寐在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称之"不得眠""不得卧""不能卧"或"卧起不安"。不寐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不和。李雅琴是宁波市象山县中医医院主任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腹痛是其常见症状。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反复探究乙型肝炎的腹痛证治,现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两个方面探讨如下。1 病因病机 乙型肝炎的病机演变复杂,引起腹痛的原因甚多,寒热虚实均可罹致,常见原因如下。 1.1 肝郁脾虚:《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横逆犯脾、气机不利,或脾胃素虚、不任肝木克伐、失其健运、转输不利,均可致腹痛。《景岳全书》云:“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  相似文献   

20.
不寐,又称失眠,古时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不寐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位在心,主要病机为心胆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实证有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虚证有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总之乃人体因神不归舍,魂不舍藏所致.现实生活中引起不寐的病因大多为情志内伤,导致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1-3].临床常用安神、镇心、养血类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笔者使用疏肝解郁、平肝潜阳、养血安神法对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不寐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