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分析泰安市2006—2015年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水痘控制策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泰安市2006—2015年水痘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该市2006—2015年共报告水痘9549例,无死亡,年均发病率为17.07/10万;所辖6个县(市、区)均有水痘病例报告,其中泰山区、宁阳县、肥城市发病居多;全年12个月均有发病,时间分布呈典型的双峰双底发病特征,两次高峰分别在4—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两个低谷分别在2月和8月;水痘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主要集中在14岁以下,占总病例数的76.32%;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在校学生、托幼机构和散居儿童,其中在校学生病例数最多,占63.92%;2006—2015年间共报告暴发疫情85起,暴发病例2 156例,占总病例的22.58%,暴发疫情全部发生在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2011—2015年14岁以下水痘报告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12.18%,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8 7.82%。结论水痘发病人群主要为14岁以下儿童,发病时间与学校、托幼机构的在校时间相吻合,应加强教育机构水痘疫情监测与应急处置、施行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策略等防控措施,以减少学生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荔湾区2008—2012年水痘疫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水痘疫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荔湾区报告的水痘病例及水痘暴发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整理后,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结合当前有关文献资料提出今后水痘防制的建议。结果 2008—2012年广州市荔湾区共报告水痘5 814例,年均发病率为129.46/10万。年发病率为83.50/10万~165.33/10万,其间2008年最高,2012年最低;全区22条街都有病例发生;全年12个月均有病例发生,呈冬春季高发态势;发病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学生占42.89%;男女比例为1.4∶1,报告病例中20岁以下者4 690例,占总数80.67%(4 690/5 814);集体单位聚集性疫情13起,其中暴发疫情4起。结论荔湾区近年水痘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学生和托幼儿童及散居儿童是水痘的高发人群。建议加强普及防控水痘基本知识,提高水痘疫苗第1剂接种率,落实应急接种的同时,开展水痘疫苗第2剂接种程序的研讨,确保水痘疫情的有效控制,保护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潍坊市2007-2012年麻疹疫情流行规律,为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研究探讨潍坊市2007-2012年麻疹流行规律。结果2007-2012年潍坊市报告麻疹确诊病例385例,均为散发病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72/10万,其中2008、2010年出现两个发病高峰,发病率分别为1.49/10万、1.17/10万,2012年发病率降至0.033/10万。3-5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寿光、诸城、安丘、青州四个市,占72.73%(280/385)。发病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63岁,病例年龄以〈1岁婴儿和20-44岁成年人为主。职业以民工、工人、农民和散居儿童为主,民工、工人和农民所占比例平均为52.47%(202/385);散居儿童所占比例平均为22.08%(85/385);民工、工人、农民和散居儿童发病人群所占比例逐渐升高,托幼儿童和学生逐渐降低。≥8月龄病例中有明确麻疹疫苗免疫史者96例,占26.74%;其中8月龄~14岁有明确麻疹免疫史者66例,占该年龄组病例的66%。结论潍坊市麻疹发病年龄构成以小于1岁婴儿和20~44岁成年人为主,出现向两极移动现象,1岁以下婴幼儿发病呈上升趋势。今后要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降低小年龄儿童麻疹发病率,适时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9—2014年水痘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水痘暴发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数据获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河南省2009—2014年水痘个案病例及暴发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2009—2014年共报告水痘84 0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85/10万;春、冬季高发;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10岁的儿童,占62.75%;同期共报告暴发疫情35起,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幼托机构。结论儿童为水痘的高发人群,水痘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应提高高发人群水痘疫苗的接种率,加强对暴发疫情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靖西县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动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靖西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721例,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数4.03%,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数17.82%,报告年均发病率为23.39/10万。2007—2011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2011年发病率最高达49.32/10万。全年均有发病,以5—7月为发病高峰,占37.86%,5、6、7月发病数分别占13.73%、11.65%、12.48%。全县19个乡镇都有腮腺炎病例发生,以新靖镇发病率居首位达254.52/10万,其次化峒镇的发病率为183.65/10万。发病主要分布0~15岁年龄组,发病人数占89.65%,以4~8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占45.91%。结论靖西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应采取以腮腺炎疫苗接种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学生和托幼机构儿童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990-2011年潍坊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乙肝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0-2011年潍坊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11年潍坊市报告乙肝病例16461例,年均发病率为8.79/10万,发病率最高为16.11/10万,最低为5.01/10万。各地区均有发病,其中寿光市、青州市、临朐县发病率相对较高;无明显的季节性,男女比例为2.22:1。乙肝病例以15-59岁人群为主,15岁以下人群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15-59岁的成人是潍坊市乙肝发病的主要对象,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应尽快制定成人乙肝疫苗免疫策略,以抑制乙肝高发病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7—2018年山东省滨州市水痘的发病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7—2018年滨州市的水痘报告病例。结果 2007—2018年滨州市累计报告病例为8 433例,年均发病率为18.36/10万。滨州市7个区县均有水痘报告病例,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滨城、无棣和惠民县(区),发病率分别为38.16/10万、23.12/10万和18.07/10万。各月均有水痘报告病例,4—6月春末夏初,报告病例3 284例,占38.94%;11月至次年1月为2 634例,占31.23%。男、女性别比为1.42∶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007、P=0.08,P>0.05);各年龄均有报告病例,主要集中于0~20岁,占87.58%,以>5~10岁组最多,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8、P=0.001,P<0.05);职业以学生为主,报告病例4 597例,占54.51%,发病率9.30/10万。无接种史和不详的报告病例7 256例,占86.04%。结论滨州市水痘疫情持续逐年增长,水痘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疾病预防控制应加强中小学和幼托机构水痘监测;滨州市应将水痘疫苗列入计划免疫疫苗,并将其2剂次免疫策略纳入免疫程序,从而提高水痘疫苗接种率,切实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了解河南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河南省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系统获得的流行性腮腺炎个案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河南省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91 822例,年均发病率为19.50/10万,男女发病比为1.95∶1(男性60 699例,女性31 123例),14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较高,年均发病率为88.99/10万,学生是主要的发病人群;流行性腮腺炎冬春季节多发,疾病流行呈现双峰分布;每年均有暴发疫情报告,多为学校内暴发。结论 2013年河南省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暴发疫情起数和病例数波动较大,学校及托幼机构是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主要场所,应加强冬春季节学校及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预防与控制,做好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荔湾区2008-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荔湾区2008-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8-2012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广州市荔湾区共报告麻疹病例222例,5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21.68/10万、4.67/10万、0.56/10万、0.56/10万、3.01/10万;5、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占总病例数的41.89%;病例大部分集中在5岁以下散居儿童,特别是8月龄以下儿童,发病率为539.82/10万;本地人口病例56例,占25.23%;流动人口病例166例,占74.77%.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病例194例,占87.39%.结论 流动人口发病是广州市荔湾区麻疹报告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无麻疹疫苗免疫史人群是导致麻疹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因素;合理掌握“麻疹疫苗禁忌症”,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与及时接种率,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研究许昌市麻疹流行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对许昌市2010年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58例,报告发病率为3.74/10万;流行毒株为麻疹病毒H1a基因型.3-5月份是发病高峰;0~3岁龄儿童为主,其中小于8月龄病例占报告发病数的32.91%;8- 17月龄病例,68...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潍坊市坊子区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潍坊市坊子区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潍坊市坊子区2009—201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97/10万。2009—2013年发病率分别为10.03/10万、10.71/10万、10.74/10万、36.63/10万、24.50/10万;男性为28.92/10万,女性为12.93/10万;0~2岁为30.81/10万,3~9岁为125.74/10万,10~24岁为49.11/10万,25~55岁为1.43/10万。病例数最多的是峡山生态发展区98例,占总病例数的23.56%;凤凰、九龙街办均为92例,各占总病例数的22.12%。发病高峰期在每年的3—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其中,3—7月占63.70%,1月、12月占17.07%;学生占64.66%,幼托儿童占16.11%,散居儿童占12.26%,其他占6.92%;有临床合并症的病例占5.77%,合并脑膜炎者占5.29%;合并胰腺炎者占0.48%。结论潍坊市坊子区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逐年上升,今后应针对重点人群和高发季节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许昌市2009—2013年麻疹流行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转状况,为加速消除麻疹制定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许昌市2009—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许昌市2009—2013年累计报告麻疹病例67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6/10万。全市8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数主要集中在禹州市,占总病例数的55.56%;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分布,主要集中在2—5月份,占总病例数的73.48%;病例主要集中于0~6岁儿童,占总病例数的85.63%,其中1岁以下婴幼儿占总病例数的50.22%;8月龄~14岁麻疹病例中有确切免疫史者仅占38.58%。随着监测系统及时性和特异性逐年提高,48 h完整调查率由2009年的88.32%上升至2012年的100%;血标本3 d内送达率由2009年的51.68%上升至2013年的100%;实验室结果 7 d内报告率由2009年的52.80%上升至2013年的100%;血标本采集率从2009年48.86%上升至2013年的100%;暴发血清学确诊率、病原学标本采集率均上升至100%。2009—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低,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为0.49/10万~1.43/10万。结论 2009—2013年许昌市麻疹发病率下降,小年龄组发病构成增加。监测系统运转综合质量逐年提升,但敏感性低。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类疫苗接种与管理,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防止传染源扩散。  相似文献   

13.
Four tests for antibody to varicella-zoster (V-Z) virus were compared; these were tests of complement fixation (CF), neutralization (NT), fluorescent antibody to membrane antigen (FAMA) and immune adherence hemagglutination (IAHA). Fifty-two sera from patients with varicella and zoster and from recipients of live varicella vaccine were examined by the 4 tests. The CF test was least sensitive, but the antibody titers by the NT, FAMA and IAHA tests were roughly comparable. The IAHA test was the simplest and fastest to perform, and appeared suitable for routine serological assay to V-Z viru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AHA antibody titer and susceptibility of individuals to clinical varicella was investigated retrospectively using sera obtained during 2 outbreaks of varicella in an institution for children, where all the unvaccinated children had developed varicella symptoms. Most of the 25 pre-exposure sera from unvaccinated children examined by the IAHA test had tiers of less than 1:2. In contrast, all the 23 sera from vaccinated children who did not develop varicella had detectable antibody titers of 1:2 to 1:64.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AHA titer reflects the susceptibility or resistance of individuals to clinical varicella.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靖西县1997—2012年HIV/AIDS流行病学状况,分析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靖西县1997—2012年艾滋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靖西县1997—2012年累计报告HIV/AIDS 147例,其中HIV感染者60例,AIDS病人47例,死亡40例;男性95例,女性52例,男女性别比为1.83∶1;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这些年龄组发病率为3.24/10万;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90.48%;其次为静脉注射毒品传播,占6.80%。结论靖西县艾滋病流行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艾滋病已经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传播,性接触传播已经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应加强对高危人群性行为的干预,遏制艾滋病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日照市2005—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日照市2005—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日照市2005—2011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93例,其中2011年无病例报告,年平均报告发病率0.97/100 000。麻疹病例分布各区县,但不同区县之间存在差异,发病高峰在3—6月,以15岁以上大年龄组发病为主;散发和暴发并存,散发以本土病例为主,共暴发疫情3起,均为输入性病例。结论日照市消除麻疹已取得显著进展,应继续保持和巩固高水平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高质量地完成MV SIA,加强监测和风险评估,做好暴发疫情的预警与控制工作,实现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近年来佛山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麻疹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对2004—2009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佛山市2004—2009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 59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19/10万;发病数前3位的区为顺德区、南海区、禅城区,占全市病例数的94.50%;4~8月为高发季节,占总病例数的66.60%;6岁以下儿童及15岁以上人群是麻疹发病主要人群,分别占总病例数的62.86%、31.54%;8月龄以下儿童发病数占14.48%;病例以流动人口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4.78%;有明确免疫史病例仅占总病例数10.22%。佛山市麻疹发病有回升趋势,疫情形势严峻。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是控制麻疹的有效措施;同时应采取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及时率,加强麻疹监测和入学、入托查验证管理,控制医院内感染,强化疫区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