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产程、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的产妇216例,全部足月、单胎、头位,无妊娠并发症,无麻醉禁忌证,评估经阴道分娩无困难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非药物性分娩镇痛。观察2组产妇分娩疼痛的程度、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期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宫口扩张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好,缩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活跃期和第三产程时间(P〈0.01),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对母婴均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加速产程进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将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的16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与同期160例未采用镇痛措施的产妇(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剖宫产率下降,而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剖宫产率下降,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全产程应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全产程应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及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正常临产,无妊娠合并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100例。分为两组:A组(50例):潜伏期组,宫口扩张1~2.5 cm;B组(50例):活跃期组,宫口扩张3~5 cm。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另选同期未施行分娩镇痛的5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C组)。观察3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催产素使用情况。结果 (1)产程时间及催产素使用情况比较,虽A组催产素使用率比C组增多,但A组的潜伏期、活跃期与C组相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娩方式比较,A组及B组阴道分娩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剖宫产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产程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可缩短第一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对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无影响,有利于阴道分娩,对母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硬膜外麻醉与分娩镇痛仪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B组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镇痛,C组采用分娩镇痛仪镇痛,比较三组镇痛效果(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结果: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三组VAS评分均低于镇痛前,B组VAS评分均低于A、C组,A组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后2 h出血量均低于A、B组,B组产后2 h出血量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仪均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分娩镇痛仪镇痛效果虽逊于腰硬联合阻滞、硬膜外麻醉,但其副作用小、无创伤性、对新生儿影响小、且可减少产后出血量,易于产妇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12例产妇分娩时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组),与112例未实施硬膜外麻醉产妇(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镇痛效果,并观察2组剖宫产率、总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情况。结果:镇痛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产妇满意度较高,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可提高阴道分娩率,对产妇生理影响小、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产妇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提前硬膜外置管对经产妇分娩镇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足月经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产妇临产开始进入产房后即行硬膜外导管提前置入,待产妇有镇痛需求后,硬膜外导管连接程控脉冲式镇痛泵(脉冲泵)给予药物镇痛;B组为常规宫口开大2 cm后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并连接脉冲泵进行分娩镇痛。观察2组行硬膜外置管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镇痛开始30 min后的VAS评分、各产程时间、母婴结局及产妇对分娩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A组产妇行硬膜外置管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镇痛开始30min后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对分娩镇痛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的各产程时长、会阴裂伤分度、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的分娩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前硬膜外置管更能满足经产妇的镇痛需求,保证分娩镇痛及时有效,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1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50例可以阴道分娩而无硬膜外麻醉禁忌症的产妇,用罗哌卡因配伍舒芬太尼施行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同条件的未采取镇痛措施的150例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等。结果:两组产妇产程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缩短(P〈0.01),两组第二、三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剖宫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能有效地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程腰-硬联合神经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妇的影响。方法:80例 ASAI 级的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全产程分娩疼痛组(A组),活跃期分娩镇痛组(C 组)。A、C 组均采取腰-硬联合神经阻滞麻醉镇痛。A 组产妇进入产程时给予镇痛至产后2h;C 组产妇宫颈口开至>3 cm 时给予镇痛至宫口开全。观察两组产妇总产程,缩宫素使用率、不同时段 VAS 评分、产妇不良反应,新生儿 Apgar 评分,产妇满意度。结果:比较两组产妇总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 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第一产、第三产程、VSA 评分明显低于 C 组(P<0.05);A 组产妇满意率80%,B 组产妇满意率60%。结论:对产妇进行腰-硬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的全程分娩镇痛可以减少产妇的疼痛,提高产妇分娩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病人自控腰麻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及产程的影响。方法:200例产妇分为分娩镇痛组(n=100)和对照组(n=100)。分娩镇痛组于第一产程活跃期行腰麻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记录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结果:两组第一产程比较差别有显性意义,第二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病人自控腰麻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母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自愿,无产科、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镇痛组),在宫口开大3cm时,给予硬膜外麻醉,并与同期条件相似、未给予任何镇痛方法的70例初产妇进行对照(对照组)。分别观察镇痛组的镇痛效果和副作用以及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镇痛组镇痛效果明显,差异有极显性意义(P<0.01)。产程缩短,剖宫产率下降,产后出血量减少(P<0.05),阴道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程度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副作用少,使产程缩短,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可在有一定条件的医疗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潜伏期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辅助共振音乐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I组(潜伏期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观察Ⅱ组(潜伏期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辅助共振音乐),每组各100例,对各组疼痛分值、产后2h出血量、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血中皮质醇及β-内啡肽含量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观察组疼痛分值明显减少,镇痛有效率明显升高,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均明显缩短,自然分娩率明显升高,剖宫产率显著降低(P〈0.05);与观察I组比较,观察Ⅱ组疼痛分值和镇痛程度均有明显改善,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均明显缩短,明显改善了分娩结局(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给药20min后,血中β-内啡肽含量明显降低,并且观察Ⅱ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而皮质醇含量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辅助共振音乐治疗具有镇痛效果佳、缩短产程、改善分娩结局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2.
郭宇雯  沈惠 《安徽医学》2015,36(5):559-562
目的 探讨硬膜外镇痛分娩与水中分娩在阴道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171例住院分娩的孕妇,选择自愿要求水中分娩组57例,镇痛分娩组55例和导乐(自然)分娩组(对照组)59例,观察各组的产程进展、镇痛效果、产后出血、胎儿评分等,评估不同镇痛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 两种镇痛方式的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分娩中行剖宫产的比例大于水中分娩,两种方式的镇痛分娩较导乐分娩的剖宫产率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镇痛分娩,可以明显提高阴道分娩的成功率,降低无医学指征剖宫产;其中水中分娩转镇痛分娩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连续硬膜外阻滞(CEA组)与腰硬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正常足月妊娠、均为单胎头位、且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自愿要求无痛阴道分娩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三组,即CEA组、CSE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观察记录三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下肢肌力、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CSEA组和CEA组相对于未进行无痛分娩的C组,产妇的疼痛明显减轻,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C组(P〈0.01);CSEA组镇痛起效时间[(44.15±8.61)s]明显快于CEA组[(206.65±35.88)s],CSEA组用药后10、15 min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硬膜外组(P〈0.05);三组产妇无明显运动阻滞症状,均能下床活动,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在0~1分(P〉0.05);三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起效快,镇痛强,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硬外组5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实行分娩镇痛,联合组50例则采用腰硬联合方法。监测血压、脉搏、氧分压、心电图,比较镇痛起效时间、VAS评分、运动功能情况、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镇痛起效时间联合组明显短于硬外组;在镇痛方面,联合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硬外组。两组在运动功能、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椎管内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腰硬联合法优于硬膜外麻醉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复合麻醉无痛分娩应用在第1产程潜伏期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420例确诊无内科疾病、足月单胎初产妇纳入研究,随机将产妇分为A、B两组,每组各210例。A组在潜伏期行分娩镇痛,B组在活跃期时行分娩镇痛。观察比较两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第1产程时间、潜伏期和活跃期镇痛效果、产妇对全产程的满意率及产后抑郁发生率。结果:(1)两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的第1产程时间、潜伏期和活跃期镇痛效果VAS评分、全产程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产后抑郁发生率均较低。结论:伊捷卡硬膜外麻醉复合布托啡诺静脉注射分娩镇痛应用于产妇产程潜伏期时,分娩镇痛作用明显,产妇对全产程满意率高,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影响,而且两组产后抑郁发生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王莉 《西部医学》2012,24(11):2190-2191
目的探讨两种镇痛方法用在无痛分娩中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144例产妇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B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A组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进行镇痛,B组予笑气吸入方法进行镇痛,对照组未给予镇痛药。对各组的镇痛有效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笑气吸入与硬膜外阻滞的有效率分别为89.7%和91.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与未使用镇痛药物者相近(P>0.05)。结论笑气吸入和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均安全有效,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要求自然分娩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采用0.075%盐酸罗哌卡因,B组采用0.1%盐酸罗哌卡因,C组采用0.15%盐酸罗哌卡因,三组均加1μg/ml芬太尼,均采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三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最终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情况、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Apgar评分以及产妇满意率。结果三组镇痛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降低(P<0.01),从VAS绝对值看,25min后B组、C组镇痛效果更佳,但C组运动神经阻滞较B组重,30%(6/20)以上感觉下肢软,轻度乏力,其中运动阻滞发生率为15%;三组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满意率高于A组、C组(P<0.05或0.01)。结论 0.1%盐酸罗哌卡因加小剂量芬太尼施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是较合适的镇痛浓度。  相似文献   

18.
张海萍  陈本祯 《四川医学》2011,32(7):982-984
目的观察0.1%与0.125%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A组产妇予以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67μg/ml硬膜外分娩镇痛,B组予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83μg/ml硬膜外分娩镇痛,C组产妇为对照组,不予镇痛处理。观察镇痛效果(采用VAS评分)、运动阻滞程度(采用Bromage法)、生命体征、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产程、分娩方式。结果三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效果确切,应用前后比较及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0.1%罗哌卡因与0.125%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