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TDD/DS-CDMA下行链路的空间-时间预RAKE系统。该系统能实现空间的选择性发送和时间的RAKE发送。然后给出了单用户和多用户情况下的该系统性能分析,并讨论不同信道参数(角度扩散,Doppler频率和突发帧长等)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DS—CDMA多用户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新的角度研究DS-CDMA(直接序列码分多址)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将多用户检测的优化问题映射为Hopfield神经网络(HNN)“能量”函数的最小化问题,利用连续HNN固有的快速下降特性,实现了坟对CDMA(码分多址)系统的多用户检测。与现有各种方案比较,具有运算量小、抗远近效应强、实时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多用户检测中盲自适应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艺  薛强 《电讯技术》2000,40(1):37-40
多用户检测中的盲目适应算法包括上输出能量(MOE)算法、Sato算法、恒模算法(CMA)和约束恒模算法(C-CMA)。本文比较了以上算法和均方误差(MSE)算法的收敛性能,仿真表明在保证收敛的条件下,CMA或C-CMA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稳态性能好的优点,因此实际系统中可以先脾MOE算法,当达到稳态后,转到CMA或C-CMA算法上以提高稳态性能,且计算复杂度只有O(N)。  相似文献   

4.
Turbo码是在1993年的国际通信会议(ICC’93)上由法国学者C.Berrou等人率先提出的一种新型信道编码方案。Turbo码很好地应用了香农信道编码定理中的随机性编译码条件,从而获得了接近香农理论极限的译码性能。由于其很强的抗衰落、抗干扰能力,Turbo码在INMARSAT-phoneM4系统,CDMA多用户检测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Turbo码也存在着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采用BPSK调制、相干PAKE接收的随机访问多码CDMA)RAMC_CDMA)在频率选择性Nakagami多径衰落、噪声信道(MFNC)中的容量性能,建立系统模型后,推导出了多用户条件下接收机输出的条件概率分布及判决平均比特误码率,并以Rayligh多径衰落、噪声信道为例,计算了系统容量的数值解,分析表明:RAMC-CDMA解决了普通DS-CDMA系统存在的用户可传信息速率受限的问题,能在  相似文献   

6.
爱立信(ERICSSON) 输入(右*左*左*左*)后会显示: ABCDEF GHIJ PRGXXXXXXXXX ABCDEF为年、月、日(YY/MM/DD) 诺基亚(NOKIA) 输入*#000#显示: VXX·XX为软件版本, DD-MM-YY为生产日期(日-月-年), NXX-X为手机型号:如3310为NHM-5。 摩托罗拉( MOTOROLA) 查MSN(在手机标贴上)内容,MSN长度为十位: AAA-B-CC-DDDD AAA为型号代码(A74- Cd920/928, A84 2000); B为产地代码(2-…  相似文献   

7.
OPTICALFIBER-MOBILECOMMUNICATION¥FENGXi-Yu;SUNTie-Cheng(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alian116023)Abstract:Thetechniqueofmobil...  相似文献   

8.
陈超  宋文涛 《电讯技术》2000,40(6):27-32
无线多媒体通信的实现要求对不同种类业务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QoS),文章将软件无线电技术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配合实现DS-CDMA系统的线性多用户检测。可以根据业务要求与信道状况调整线性滤波器抽头值,从而动态选择检测器类型,在算法复杂度和性能上求得平衡。仿真结果给出了4种线性多用户检测器对用户数及信噪比变化的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提出了软件复用是当今提高IC-CAD领域中软件的高效率和实用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叙述了它在IC-CAD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接着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一个IC软件复用系统的模型,并认为IC-CAD领域中的软件标准化可以通过这样的系统而得以实施与推广。然而,本文就软件复用实施过程中的三个瓶颈问题──外来软件实例的理解和软构件的特征提取、软构件库的结构和软构件的获取、系统在软构件基础之上的综合过程,给出了它们在IC-CAD领域中的可行的途径。这些方法已经部分在IC-CAD软件工具开发及系统集成的集成化环境ICSDE(IC-CADSoft-wareDevelopmentEnvironment)系统中实现。  相似文献   

10.
深圳威迪森(WIRELESS DIGITAL CENTER)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无线扩频通信产品开发及生产的高科技公司、继推出“WDC无线数字扩频平台”产品后,该公司又将研发第二代改良产品。从第一代的模块转向第二代的ASIC,并实现性能上升级。这片 ASIC现定位于W-CDMA,主要应用面向第三代移动通信W-CDMA无线 威迪森公司总经理董涛表示。威迪森是根据市场需求研发这片ASIC的,是公司现有“WDC无线数字扩频平台”产品的改良和升级。另外,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基础是扩频;而威迪森 …  相似文献   

11.
欧美的数字声音广播(DAB)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和比较了欧洲Eureka-147和美国USADR两种数字声音广播体制,讨论了信源编码算法MUSICAM,以及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和带内同频(IBOC)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12.
谐波数检测的最大特征值变化率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渝 Sora.  JJ 《电子学报》1994,22(10):101-104
本文提出了谐波数检测的最大特征值变化率准则(MEVRC),与AIC和MDL不同之处是MEV-RC不利用偏置项,它基于协方差矩阵的最小特征值的变化率来估计信号数目。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MEVRC的性能在常规信噪比条件下优于AIC,而在小信噪比条件下比MDL略好。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到来之后,实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离我们越来越近。多用户检测技术作为TD-SCDMA、cdma2000、WCDMA的增强性技术之一,愈来愈受到学术界、产业界的重视。本文在回顾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窄带CDMA的特点,介绍多用户检测技术在窄带CDMA中的应用前景。 一、多用户检测技术 1979年K.Schneider提出多用户检测(Multi-ple User Detection, MUD)的概念以来,经过 20余年的发展,特别是1986年Verdu提出最佳多用户检测算法以后,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Gram-Schmidt正交化算法在CDMA判决反馈多用户检测器中的应用。新的多用户判决反馈检测算法基于对CDMA扩频序列族采用Gram-Schmidt正交化算法得到的一组正交归一化序列。引入了Gram-Schmidt正交化算法得到的系统性能与原系统完全相同,但大大简化了检测器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去偏解相关多用户检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伶  焦李成  刘芳 《信号处理》2002,18(3):208-211
本文从DS-CDMA系统模型出发,研究了异步传输信道下接收信号的矩阵表达式并作了合理的近似,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异步DS-CDMA信道的去偏解相关多用户检测器。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多用户检测器具有优良的性能,其运算复杂度较低,具有较强的抑制多址干扰和克服“远-近”效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DS-CDMA PCN系统抗干扰性能的分析中,首次提出了用户归一化扩频信号等效左半部分和等效右半部分的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结合传统扩频通信RAKE接收机的抗多径性能和多用户信号检测器的抗多址干扰特性,得到了一种能同时消除同频干扰和对抗多径多用户信号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曹叶文  项海格 《电子学报》1999,27(4):126-129
多载波频率分集扩展频谱码分多址通信(FD/SSMA)系统是一种基于多载波传输、利用与直接序列扩扩展频谱码分多址系统(DS/SSMA)的时间-频率对偶关系而提出的新的扩展频谱多址方案。本文给出了FD/SSMA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FD/SSMA的多址性能和抗单频干扰能力,并通过高斯近似法和Monte-Carlo模拟方法得到了系统的平均误比特率。  相似文献   

18.
DC-40GHzMMIC开关叶禹康,俞土法,伍祥冰(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210016)提要*用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技术设计制作了高隔离度、超快速DC-40GHzMMIC开关(SPST)。开关采用串联、并联单元MESFET兼用的电路结构。芯片尺...  相似文献   

19.
DC-40GHzMMIC开关叶禹康,俞土法,伍祥冰(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210016)提要*用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技术设计制作了高隔离度、超快速DC-40GHzMMIC开关(SPST)。开关采用串联、并联单元MESFET兼用的电路结构。芯片尺...  相似文献   

20.
多用户检测技术可抑制多址干扰(MAI),从而提高CDMA系统的容量和性能。介绍了多用户检测器的分类和自适应算法、盲算法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