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共收治了502例(1000眼)糖尿病患者。对患者采用印度forus innovation免散瞳眼底照相机进行检查。结果有347只眼没有检查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占34.7%;620只眼检查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占62.0%;33只眼因为小瞳孔和白内障导致照片不清晰而无法进行辨认,占0.33%。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用免散瞳眼底照相机进行检查,能够有效的进行防治。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DON)在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群体中的患病率。方法通过糖尿病社区筛查和糖尿病眼病门诊筛查,经免散瞳眼底照相筛选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DON患者,分别计算社区筛查和糖尿病门诊中DON在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群体中的患病率,并计算DON在上述两个糖尿病群体中的总患病率。结果社区糖尿病免散瞳眼底照相筛查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DON患者105例(123眼),社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DON在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为6.23%;糖尿病眼病门诊经免散瞳眼底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DON为76例(91眼),糖尿病眼病门诊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DON在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眼病门诊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0.36%。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DON在上述两个群体中的总患病率为7.50%。结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DON在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社区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眼病门诊患者中的患病率较高,且其可严重损伤视力,早期和定期的糖尿病眼病筛查可及时发现DON,从而降低对患者的视力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并分析其意义。方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123例(217眼)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比较荧光血管造影和眼底镜检查结果。结果:眼底镜检查217只患眼其中轻度NPDR92患眼,中度NPDR125患眼。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显示需激光光凝治疗者,轻度NPDR患眼8例,占8.7%;中度NPDR患眼40例,占32.0%。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较准确反映糖尿病患者眼底毛细血管改变,并能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实施早期激光光凝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作用。方法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并指导进行眼底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424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Ⅰ期30眼,Ⅱ期55眼,Ⅲ期77眼,Ⅳ期256眼,Ⅴ期6眼。合并黄斑部水肿278眼。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较好的方法 ,能准确地进行分期,指导治疗的方案和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首诊眼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临床资料,了解不同阶段DR的临床特征,对DR患者进行全面监测、及时治疗,有效地降低糖尿病致盲性眼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DR住院患者72例144眼的病史资料及眼部特征.结果 1)DR患者眼科初诊时51~70岁占64%,糖尿病病史病程5年以下占40.9%.2)视力: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0.49±0.28)、重度NPDR组(0.47±0.31)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0.19±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视野敏感度:轻、中度NPDR组为(28.1±2.0)dB,与重度NPDR组为(24.7±4.4)dB和PDR组为(24.5±4.0)d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44.3%眼VEP正常、55.7%眼VEP异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macular imaging o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68.4%眼黄斑结构正常,31.6%眼黄斑结构不同程度水肿;81.9%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对称,31.6%眼底检查联合眼底照相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判断DR分期不符合.结论 DR眼科首诊以51~70岁、DM病程5年以下的轻、中度NPDR为多;重度NPDR期视力无下降但视野敏感度下降,NPDR期双眼病变的不称性、黄斑病变与周围视网膜病变的不平行性、眼底检查与FFA的不符合性应引起重视;眼底检查联合眼底照相能满足基层DR临床诊疗的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免散瞳眼底照相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39例(875眼)行免散瞳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并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免散瞳眼底照相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7例(217眼),患病率28.9%(127/439);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5例(214眼),患病率28.5%(125/439);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免散瞳眼底照相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6%00,87.1%,99.7%.结论 免散瞳眼底照相是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准确而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645-3646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请眼科会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9例(178眼)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眼底照相与荧光血管造影进行筛查,并做视网膜病变分期,总结两者的表现差异并进行分析。89例(178眼)糖尿病中,眼底镜检查结果显示21例(42眼)未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FFA检查,7例(14眼)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诊断为DRPⅠ期者11眼,诊断为DRPⅢ期者3眼;眼底镜诊断为DRPⅠ期26例(52)眼中,经FFA诊断,5例(10眼)为DRPⅢ期;眼底镜检查诊断为DRPⅡ期的18例(36眼),经FFA诊断,4例(8眼)诊断为DRPⅢ期;眼底镜下检查诊断为DRPⅢ期的有13例(26眼),经FFR诊断,5例(10)眼诊断为Ⅳ期;眼底镜下检查诊断结果显示有11例(22眼)产生新生血管、纤维增殖、牵拉性视网膜脱落,为Ⅳ期、Ⅴ期、Ⅵ期,经FFA检查,与眼底镜下检查诊断结果一致。FFA能够较早的觉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微血管异常,诊断DRP的准确性较高,对后期治疗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8.
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激光治疗对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根据2003年DR国际临床分级标准对DR患者102例(192眼)进行分期,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41眼、重度NPDR 83眼及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68眼。参照早期治疗DR研究组规定,采用氪激光对中度NPDR行次全视网膜光凝,重度NPDR及PDR行标准全视网膜光凝;记录激光术前及激光治疗至少半年的最佳视力、眼底及荧光眼底造影检查变化情况。新生血管未消退和无灌注区残留追加光凝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根据视力标准及荧光血管造影标准判定疗效,并进行视力及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比较。结果中度NPDR视力提高和不变37眼,占90.24%,重度NPDR视力提高和不变65眼,占78.31%,PDR视力提高和不变48眼,占70.59%,3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有效率中度NPDR组为95.12%,重度NPDR组为85.54%,PDR组为77.94%,3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分期DR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预后不同,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有效的光凝治疗是稳定视力和眼底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倍频Nd∶YAG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对47例(79眼)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指导下,早期应用倍频Nd∶YAG激光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随访6个月~3年。结果:视力提高26眼,占32.9%,视力不变47眼,占59.5%,视力下降6眼,占7.6%,总有效率92.4%。结论:白内障术后早期进行倍频Nd∶YAG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倍频Nd : YAG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时47例(79眼)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指导下,早期应用倍频Nd:YAG激光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随访6个月~3年.结果:视力提高26眼,占32.9%,视力不变47眼,占59.5%,视力下降6眼,占7.6%,总有效率92.4%.结论:白内障术后早期进行倍频Nd:YAG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的视网膜病变治疗时机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189只眼)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行散瞳眼底检查,45例(79只眼)因严重白内障眼底窥不清。65例(90只眼)接受眼底荧光造影,其中60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属于1~2期;30只眼属于3~5期,白内障手术前对其可见区域视网膜进行激光光凝。102例(157只眼)接受了白内障手术,植入人工晶体。白内障手术后有112只眼接受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包括术前曾行此检查的90只眼),对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3期病人行局部视网膜光凝治疗,4~5期病人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白内障术后眼底造影检查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2期40只眼,3期45只眼,4~5期共27只眼。10只眼放弃治疗,62只眼单纯行激光治疗。光凝治疗后随诊6~12个月,4只眼因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除术,1只眼注入硅油。其他病眼视力稳定或提高,视网膜病变未见明显进展。26只眼发现黄斑水肿明显,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4 mg。结论白内障术前及术后及时检查眼底,积极治疗,可控制视网膜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2.
金侃  陈虹霞 《护理学报》2010,17(18):43-44
总结33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经验。做好心理护理,告知相关知识,说明经过严格的血糖控制、定期眼科检查,可以达到良好的妊娠结局;采取饮食、运动、药物等方法控制血糖,加强并发症和胎儿的监测,指导孕妇坚持眼部护理,及时就诊随访。本组孕妇中25例眼底改变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Ⅰ期,其中2例孕晚期发展成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Ⅱ期,分娩后仍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Ⅱ期,转眼科继续随访;8例孕早期眼底改变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Ⅱ期,其中3例分娩后眼底改善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Ⅰ期,视网膜病变在围产期加重者占6%(2/33)。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住院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彩色眼底照相法,通过方便抽样,调查2018年12月—2019年6月某三级医院392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以及视网膜病变情况。结果:392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中,267例有视网膜病变,其中需要治疗者123例。患者视网膜病变知识良好者20.9%(82/392),态度积极者10.5%(41/392),行为良好者7.9%(31/392)。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网膜病变知识、态度、行为总分的相关因素为视网膜病变分期和糖尿病病程(P<0.01);知识的相关因素为性别、视网膜病变分期(P<0.01);态度的相关因素为糖尿病治疗方式、视网膜病变分组和糖尿病病程(P<0.01);行为的相关因素为视网膜病变分组(P<0.01)。结论:住院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知识、态度、行为良好率偏低,提示医务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知识、态度、行为的提高,尤其应关注文化程度较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不高、糖尿病病程较短和尚未发生重度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群,做到糖尿病知识的普及,改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定期眼底检查态度,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良好眼底检查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全视网膜激光治疗分析,探讨激光术后视力的变化。方法:实验于1997-05/2004-02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及病房完成。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研究组(diabeticretinopathyphotocoagulationstudygroup,DRPS)治疗技术规定,对152例253只眼的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onpathy,PPDR)、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行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术后3~24个月分别行眼底荧光照影及彩色眼底像,对需要补充光凝的做补充治疗。结果:PPDR视力提高和不变占52只眼(92.9%)早期PDR视力提高和不变占84只眼(82.4%),高危PDR视力提高和不变占73只眼(76.8%)。结论:不同分期的DR行PRP术预后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时期行PRP术治疗DR对患者的预后视力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测及激光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及激光治疗疗效。讨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对60例(120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嫡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对有适应证者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对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测,依照内分泌科控制血糖,同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期行格予样光凝治疗,Ⅳ期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Ⅴ期行玻璃体切割术+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经过1年随诊病情趋于稳定,个别需要补激光。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治疗有效阶段缺少症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合理的激光参数对不同分期视网膜病变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是确保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稳定的因素。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增多趋势。早期的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减少失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信中  马亚红  赵蕾  卢毅  石敬  杨金奎 《临床荟萃》2010,25(8):672-675
目的 探讨北京市顺叉区南法信镇高血糖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当地3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测定空腹血糖(FBG),对血糖5.6 mmol/L及以上和有糖尿病史的人员进行进一步体检,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FBG、肌酐(Cr)、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血脂等.共筛查受试者1 293例,其中465例确诊为糖尿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取总人数的25%进行7个视野眼底照相检查.结果 实际共有114例(98.3%)2型糖尿病及162例(78.2%)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参加了眼底照相.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DR的患病率为23.7%(27/114),其中增殖期DR(PDR)的患病率为1.8%(2/114).IFG人群的DR的患病率为5.0%(8/162),均为非增殖期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DR者同非DR者相比糖尿病痛程、FBG及收缩压显著升高(P<0.01或<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及FBG与DR发生密切相关(OR=1.122,95%CI=1.017~1.239;OR=1.340,95%CI=1.079~1.665).结论 对具有高危因素(长病程、血糖控制差、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危险因素,定期眼科检查以早期发现眼底病变.对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进行DR的早期眼底筛查的必要性及检查时机的选择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2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双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并进行相应治疗,3个月后复查,对新发生的病变及残留病变进行治疗。结果268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重于检眼镜下所见,对400眼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药物或激光光凝治疗,视力稳定。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对其进行准确分期的可靠手段,在复查随访中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激光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300例共408眼,根据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分为增殖前期(PPDR)246眼和增殖期(PDR)两组162眼。对两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视力及视野、眼底荧光造影(FFA)检查的结果。结果全视网膜光凝术后,PPDR组视力提高81眼(32.9%),PDR组视力提高37眼(22.8%),PPDR组视力提高者比率优于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FFA情况,PPDR组有效率90.7%显著高于PDR组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DR和PDR两组的黄斑阈值敏感度变化手术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中心30°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均下降。结论早期进行视网膜光凝术虽对视野有一定损害,但仍可以保持或提高DR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防和保健中的作用。方法对10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于健康教育前后进行评价。结果45%以上的患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预防、保健等知识了解不足,参加集体讲座和接受个性化的教育后患者对视网膜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健康教育前后比较,p<0.01。结论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的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减少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眼底检查情况及糖尿病并发眼病等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旨在更好地指导我们做好糖尿病患者预防眼底并发症的工作。方法随机对来我院体检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选择能够读懂和理解问卷内容者,采用笔答或提问代写方式,填表后当即收回。结果在10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超过一半(52%)的患者是通过健康体检被发现并确诊为糖尿病的;而在确诊糖尿病的同时,仅有2例首次进行了眼底检查,有98%的患者未在确诊时进行首次眼底检查;确诊后只有25例(25%)的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眼底;对于糖尿病会并发眼底病变、会导致失明的知晓率高达89%;在10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44例血糖控制不理想(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 mmol/L);本次调查眼底检查共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2例,其中30例为首次发现糖尿病并发眼底病变。结论通过本次糖尿病患者问卷调查结果提示,定期的健康体检有助于人们早期发现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延缓病变的进展,保护患者现存视力。对于已确诊的疾病,一定要严格遵从医嘱,定期复诊及进行相关科室的检查,以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认真控制血糖及其他高血压、高血脂等,延缓疾病的发展。对于医务工作者应积极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知识宣教,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使糖尿病患者享有更高质量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