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治疗痔病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痔病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TST治疗,对照组采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脱垂及出血治愈率,术后明显肛门疼痛发生率,术后肛门失禁、肛门狭窄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6~10.41,χ2=3.37,P〈0.05);其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治疗Ⅱ~Ⅳ度痔病脱垂和出血的疗效与PPH相似,但TST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肛门狭窄的发生率低。TST手术安全、有效、微创,是符合肛门直肠生理的治疗痔病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治疗脱垂性痔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将50例脱垂性痔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行TST手术,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疗效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术后疼痛、肛缘水肿、排便情况、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治疗脱垂性痔的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n汀)与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外剥内扎术(M—M)治疗痔病的I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住院的60例内痔或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1飞汀术(A组),PPH术(B组)和M-M术(c组),术后观察比较组间总疗效、平均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复发、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总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VAS评分、肛缘水肿等方面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肛门坠胀评分优于B组(P〈0.05),3组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A组有3例复发,B、c组未见复发,B组1例患者术后1月出现吻合口狭窄,3组患者均未见术后感染、肛门失禁,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结论TST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直肠黏膜内脱垂以女性患者多见,轻者表现为部分黏膜脱垂,重者呈环形脱垂甚至内套叠,其中重度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常常伴有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我们观察的这16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均有排便不畅或肛门坠胀等症状,均采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联合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治疗,近期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开环式微创痔吻合器治疗痔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媛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81-1582
<正>目前,临床上治疗脱垂性痔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其具有创伤小的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如肛门坠胀、残便感、吻合口狭窄等。我科针对PPH术的并发症,研制了开环式微创痔吻合器(Tissue Selecting Therapy,TST),根据痔核分布情况,采取选择性的痔上黏膜  相似文献   

6.
<正>直肠黏膜内脱垂以女性患者多见,轻者表现为部分黏膜脱垂,重者呈环形脱垂甚至内套叠,其中重度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常常伴有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我们观察的这16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均有排便不畅或肛门坠胀等症状,均采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联合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治疗,近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TST与PPH治疗痔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痔疮患者134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7例。实验组行TST治疗,对照组行PPH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实验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治疗痔病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对Ⅳ度内痔的疗效。方法:将62例Ⅳ度内痔患者随机分为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组(PPH组)和闭合式痔切除术组(切除组),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早期并发症及随访1年后的结果。结果:PPH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切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两组无差异;1年随访PPH组术后痔脱垂12例、肛门瘙痒12例、肛周皮赘18例、里急后重10例,与痔切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PH组术后促便感3例,痔切除组1例,术后便血两组均有2例,两组均无疼痛及肛门失禁,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对于Ⅳ度内痔,PPH目前尚不能完全取代痔切除术。在PPH的同时必须附加有限度的痔切除术或肛周皮赘切除才能有效地缓解症状,同时要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对排便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评价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和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痔脱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Ⅲ、Ⅳ度混合痔病人139例,其中TST治疗患者64例为观察组,PPH治疗患者75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综合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牵拉不适感、术后疼痛、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尿潴留等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ST和PPH都是Ⅲ、Ⅳ度混合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TST术中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痊愈率高,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切除术(MMH)、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选择性痔上黏膜环切除术(TST)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效费比。方法:将195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MMH组、PPH组、TST组,每组65例。分别观察三组术后的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诊疗费用等指标。结果:MMH组、TST组、PPH组在治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TST组在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出血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组,TST组、PPH组在创面愈合、残留赘皮及复发方面优于MMH组,MMH组在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低于TST组、PPH组。结论:MMH、PPH、TST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PPH及TST,特别是TST术后疼痛较小,恢复迅速,但治疗费用较高;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更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18-1119
为探讨开环式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非环性重度脱垂痔的应用研究。选择于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科就诊诊断为Ⅲ、Ⅳ期非环形痔病的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开环式痔上黏膜切除术)和对照组(PPH组),每组30例,2组治疗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选用肛肠一次性吻合器,进行PPH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选用肛肠一次性吻合器,配合配套单开口、双开口及三开口肛门镜,进行开环式痔上黏膜切除术手术治疗。开环式痔上黏膜切除术组患者手术耗时、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肛门坠胀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非环形重度脱垂痔治疗过程中,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有效缩短术后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内镜痔上直肠黏膜套扎术(SHB)与外科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治疗Ⅱ/Ⅲ度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经内镜或外科治疗的111例Ⅱ/Ⅲ度内痔伴出血和/或脱垂患者,其中SHB组60例,PPH组51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分析。结果SHB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PPH组(P<0.001);SHB组术后肛门疼痛明显低于PPH组(P<0.001);但肛门坠胀感明显高于PPH组(P<0.001);两组术后腹胀、尿潴留、术后出血、肛门瘙痒等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05);中位随访16个月,两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H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内痔方法,其操作简便,所需设备及费用亦少,值得临床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Ⅲ-Ⅳ度环状痔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至2008年6月行PPH术的90例Ⅲ~Ⅳ度环状痔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9例患者均吻合击发一次成功,切除直肠黏膜环完整,术毕脱出痔核团大部分回缩入肛门内。手术时间10-20min,平均14min。术中漏切1例,但钉合完整,痔核团回缩满意;术中出血2例,术后1d内出血1例;术中吻合器击发时下腹短时疼痛15例(12.5%),尿潴留20例(22.2%),肛门疼痛6例,外痔团回缩不完全5例,吻合口狭窄1例。无大便失禁、排便障碍、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90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4d。结论PPH是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的有效方法,只有正确选择病例、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并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技巧才能提高疗效,预防和减少PPH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在环状脱垂内痔和直肠黏膜松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84例环状脱垂内痔和42例直肠黏膜松弛患者接受PPH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患者全部治愈,手术时间缩短,疗程短,无肛门狭窄及大便失禁发生,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为99%.结论 PPH治疗环状脱垂内痔和直肠黏膜松弛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意大利学者Longo等报道了直肠下端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形切除治疗Ⅲ、Ⅳ度环形脱垂性内痔的新方法-吻合器痔切除术,又称痔上黏膜环切除(PPH).取得满意疗效后,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为PPH组、外剥内扎术(MMH)组、改良痔环形切除术组,观测术后各组系列评价指标的情况。结果:PPH较MMH组及改良痔环形切除术在症状改善的满意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指数、肛门失禁、住院时间上有优势,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术后复发、肛门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PH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痔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环形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环形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切内扎术(MMH)进行处理.PPH组采用环形痔吻合器行PPH治疗.对2组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便后出血、术后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分泌物及瘙痒、尿潴留)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PH组手术、住院时间更短,伤口愈合更快、术后并发症更少,但住院费用相对更高(均P<0.05).结论 PPH术在治疗环形混合痔方面具有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和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作为环形混合痔治疗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由意大利学者Longo在1998年首先提出并使用,通过直肠下端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形切除治疗Ⅲ、Ⅳ期脱垂痔。我院近年来采用PPH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38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将76例患有痔疮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改良痔环形切除术,治疗组采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痔疮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操作过程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内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应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痔疮临床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吻合器行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重度脱垂性环状痔(Ⅲ度、Ⅳ度内痔)的治疗,传统手术切除困难,注射硬化剂虽然简便,但复发率高[1,2]。既往多采用Milligan-Morgan术式进行治疗。但此手术操作相对复杂,肛门疼痛剧烈,创面愈合慢,并发症较多,而肛垫理论更对此手术的合理性提出质疑。采用吻合器行直肠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是近年来不断发展的治疗脱垂状环状痔的有效技术。PPH手术的适应证主要是严重脱垂(Ⅲ、Ⅳ度)的环状内痔或以脱垂性环状内痔为主的混合痔[3]。我院从2002年起开展PPH术对重度痔的治疗,现将150例PPH手术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