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8)
在水彩创作中,创作者运用媒介材料水的调和、流动,逐步完成水色的融合、形体的塑造、意境的营造等。在这个过程中,水的运用尤其重要,同时这也是水彩教学中的难点。文章针对水彩教学中水的运用进行研究,分析水在水彩中的作用、功能,探讨在水彩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水的运用,提高学生在水彩创作中驾驭水的能力,进而提高其水彩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基础教育,因此大多数学生的水彩基本功相对扎实,但是由于缺乏创作能力的培养,部分学生的水彩画创作能力不足,特别是水彩静物画创作不理想,这个问题已经引起高师美术教师的高度重视。所以,在新时期对高校美术教育进行改革创新,应该加强对学生水彩创作能力的培养,特别应该结合水彩静物画的教学需求,对教学进行科学调整,促进水彩静物画教学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9)
高校水彩画教学作为美术教育的一部分,一方面肩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责任,另一方面为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服务。因此,当代水彩画教学的定位首先是培养学生具有水彩创作思想,其次是使学生掌握水彩语言的思维方式和描绘的基本规律。①在相关教材中也会提到水彩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些目标和这一重要性较少落到实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高校水彩画教学中存在一些弊端,这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妨碍了学生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素质。因此,在水彩画教学中做一些改革尝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主要教学核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24)
"超级写实"作为一种新的写实手段,是对固有写实绘画教学有效的补充。通过超级写实训练,学生可以掌握一门新的造型方法,增强写实能力,提高兴趣。"超级写实"的训练方法可以在锻炼学生写实能力的基础上,使其观察生活,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同时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绘画这一表达手段的理解和应用。"超级写实"对细节的精准描绘和深入刻画能让学生更好地关注细节表现,提高刻画的耐心。但"超级写实"作为一种写实训练方法,也存在不可回避的局限性,它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写实绘画训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4)
水彩源于西方,在18世纪的欧洲得到飞速发展,之后传到亚洲。水彩传入亚洲后,很多画家开始研究与创作水彩。日本动漫艺术家宫崎骏将水彩绘画技法和表现方式与自身的创作相结合,将水彩应用于动漫手稿创作,充分发挥水彩的通透性,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原画手稿。水彩独特的表现方式使宫崎骏的动漫手稿独树一帜,在水彩与插画领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
油画和水彩创作过程有一定区别,也有类似之处。很多水彩技法能够应用于油画创作,这种创新方法丰富了传统油画的表现效果,综合了水彩和传统油画的特性。水彩画偏向于透明清澈,以水彩材料混合水为主,充满幻化色彩,油画则偏向于厚涂。艺术间的绘画技法是能够互相学习的,水彩画和油画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绘画方式,但其技法是互通的。创作者应在绘画实践中不断研究,从而产生良好的绘画技法,进一步实现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9)
当今艺术的发展逐渐趋向综合性和多元化,水彩也不例外。水彩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使水彩肌理在创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彩肌理在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而且更好地体现了创作者的艺术情感。但创作者不能一味地追求肌理效果,这样只会使画面缺少深度。只有辩证地看待水彩肌理在创作中的运用,才能将肌理的发展引入良性的方向,更好地丰富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3)
高校水彩风景写生课程中要注重"文质彬彬"意识的培养。"文"指对水彩风景画历史传统与经典的传承,"质"指对自然造化的个性感受与摄取。"文"使水彩风景写生传承有序,有法可依;"质"让水彩风景写生融入个性创造的血液,摆脱因循守旧。在高校水彩风景写生课程教学中,既要注重传承,又要注重创新,完成二者的融合是高校水彩风景写生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3)
生活是艺术的本源,通过写生,创作者可以更加贴近生活、感悟生活,在自然界中感悟自己的艺术取向。风景写生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使其探求外光色彩写生基本规律,掌握风景写生的构图能力。同时,学生要在自然中通过写生感悟,从自然中汲取美的营养、发现美的内涵,提高审美能力,表现出风景画特有的气氛感受、情调和意境。户外写生课也是水彩专业的必修课,文章从风景写生的立意、取景构图、技法表现和创新思维等方面谈谈水彩风景写生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5)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其中,水彩艺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青睐,学习水彩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其教学质量的受关注度不断提高。该文从我国水彩教学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提出创新水彩教学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5)
在当前现代化的服装设计课程中,素描写实功底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全面注重学生素描写实功底、能力和技能的形成,以实现教学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文章针对这一方面内容展开论述,详细分析了当前高校服装设计课程中素描写实功底的重要价值,同时对教学的主要方案和基本的教学思想策略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实现相关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育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8)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形成个人风格的重要因素。素描教学不仅仅包括具象、写实能力的培养,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能力,使素描真正成为其美术创作的基础。素描课应该在研究造型规律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素描基础教学中,写实与抽象练习都是同样重要的课题.写实练习是认识自然的基础,抽象造型是对自然认识的飞跃,前是依据后是发现与创作。抽象意识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作想象力的重要途径,是素描基础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只强调写实而忽视抽象练习的教学在造型意义上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7)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写实水墨人物画工作室是中国现当代写实水墨人物画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学基地,其绘画风格和科研教学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近几年,随着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等主题性美术创作展览的举办,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思路、教学理念逐渐成为美术教育界研究的热题。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写实水墨人物画工作室从招生以来,培养了许多的硕士、访问学者和高级研修班学生。该文深入解读写实水墨人物画领域的教学体系,从多方面分析工作室的教学方式和成果,总结其教学特色,为高等美术教育研究发展提供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20)
基础素描教学是立足于对具体对象进行写实的原则上进行的训练。素描训练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造型的规律,一般是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大纲进行。但是,常规的教学法往往会使学生在学习中觉得知识内容零散不全。素描教学在每一幅训练作品中反复表现几个主题,学生又会感到疲惫。因而教师可穿插一些教学专题,集中讲解学生前阶段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对后段训练进行指导。在教学中,方法上的专题集中要比零碎传授好得多。"集装箱"式的传授会使学生便于理解、记忆、运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8)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实绘画创作需要进行细节刻画。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一"看"二"勾"三"刻画"的三步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3)
水彩人物画的创作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与老一代艺术家的铺垫和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不断创新及突破息息相关,虽然在创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不能阻挡水彩人物画发展的步伐。文章通过对水彩人物画的现状以及代表画家作品风格的分析,阐释水彩人物画创作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23)
意象图式是传统中国画在千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重要体系,这也让传统中国画具有了与西方写实绘画截然不同的审美。在我国工笔人物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工笔人物画作品造型的意象处理并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表达自身的思想,对于提升学生的工笔人物画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我国工笔人物画的概念和特征方面入手进行概述,同时从传统绘画精神的弘扬和引导学生利用自身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两个方面,对我国工笔人物画意象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2)
美术作为小学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对学生美术鉴赏、创作知识与能力进行培养的基础性课程。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虽然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美术创作能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满足学生兴趣发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结合小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需要来对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以顺应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文章基于对当前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对进行创新的必要性进行明确,然后对如何进行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创新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促进课程教学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1)
文章阐述王肇民水彩静物画个性语言特征,从五个方面分析王肇民水彩静物画的独特表现语言,进而发掘水彩静物画创新的表现方法及个性语言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