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不同给药途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为了观察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米索)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不同给药途径(舌下含服及阴道后穹窿给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有引产指征,无引产及米索使用禁忌症的单胎、头位的足月妊娠妇女72例,随机分为A组(舌下含服组)、B组(阴道后穹窿组),分别用米索50μg舌下含服及阴道后穹窿给药,间隔4~6h重复给药,24h内最大剂量为200μg.结果两组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95%和93.7%.首次用药至规律宫缩开始时间分别为3.82±1.21h和3.45±1.42h,首次用药至胎儿娩出时间分别为8.60±4.42和8.82±4.87h.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产后白细胞总数升高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采用米索前列醇50μg含服给药法引产,方法更为简便、易行,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两种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用于晚期妊娠引产成功率高,但易发生子宫收缩过频、过强而致胎儿宫内窘迫及急产。为探索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最安全的有效剂量,本研究设计了25μg与50μg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对照研究。一、资料及方法1.对象选择1996年3月至1998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的初产妇122例,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阴道分娩及前列腺素禁忌症。受试者随机分成25μg米索前列醇组(第Ⅰ组)63例及50μg米索前列醇组(第Ⅱ组)59例。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  相似文献   

3.
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6例使用米索前列醇引产和200例使用缩宫素引产的足月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米索组产程中出现不协调宫缩63例,占29.2%,过频宫缩43例,占19.9%,而缩宫素未出现异常宫缩.两组羊水混浊发生率分别为21.8%和14.5%,P<0.01,差异有显著性.两组CST(+)发生率分别为12.0%和6.0%,P<0.05,差异有显著性.剖宫产原因中,胎儿宫内窘迫均为两组主要手术指征,米索组30例,占78.9%,缩宫素17例,占54.8%,P<0.05,差异有显著性,提示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对母亲和胎儿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胎盘电镜观察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小剂量米非司酮(100mg)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时胎盘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对20例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20例单用米索前列醇引产,20例自然临产,无明显并发症及合并症,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胎盘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通过图像分析仪对胎盘超微结构进行体视学分析.结果米非司酮组需用米索前列醇的次数较单用米索前列醇组明显减少.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蜕膜细胞、绒毛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在三组间未发现明显不同@结论足月孕妇口服米非司酮100mg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对胎盘无明显影响,并未造成胎儿、胎盘缺血缺氧性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时胎盘形态、功能及母婴血生化的变化。方法 :将 80例妊娠期无明显并发症及合并症 ,因孕期延长而引产的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 ,A组 36例 ,口服米非司酮 10 0mg ,36h后将米索前列醇 50 μg置于阴道后穹窿 ,间隔 3h如无宫缩再置 ,2 4h内使用米索前列醇不超过 3次 ;B组4 4例单用米索前列醇引产 ,用法同上 ;C组配对 4 0例自然临产者。 3组临产后均取母血检测胎盘功能 ;分娩后取母血及脐血测定肝、肾功能及皮质醇 ;取胎盘行形态学检查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A组需用米索前列醇的次数较B组明显减少。 3组产妇肝、肾功能及胎盘功能均正常 ,皮质醇组间无明显差异 ,脐血T -BI增高但组间无明显差异。胎盘绒毛合体细胞结节、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合体细胞膜形成的发生率 ,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未发现足月孕妇口服米非司酮 10 0mg配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引产对胎盘形态及功能产生影响 ,亦未发现母婴血生化指标因此而改变  相似文献   

6.
晚期妊娠米索前列醇引产的子宫收缩和产程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通过探讨晚期妊娠米索前列醇引产的子宫收缩和产程特点,分析其风险性和可行性。方法:2003年5月至2004年6月我院产科晚期妊娠用米索前列醇引产进入活跃期的产妇134例为观察组,同期自然临产产妇165例为对照组,应用胎儿监护仪观察子宫收缩各项指标(间隔时间、持续时间、强度和曲线类型),观察子宫过度刺激综合征、羊水粪染、急产、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子宫收缩各项指标、子宫过度刺激综合征、羊水粪染、急产发生率、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晚期妊娠米索前列醇引产易出现子宫收缩过频、过强、子宫过度刺激综合征、急产等。因此,必须在正确掌握指征、有力监护、及早识别和处理产力异常的前提下,应用米索前列醇引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1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中期妊娠引产的80例孕妇,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A组)和雷弗奴尔羊膜腔穿刺组(B组)各40例。A组口服米非司酮;B组行经腹壁羊膜腔穿刺术,观察引产效果。结果 A组引产成功率为100%,清官率为15.0%;B组引产成功率为95.0%,清宫率为94.7%。结论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序贯中期妊娠引产,方法简单,可避免手术损伤,成功率高,副作用少,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米索前列醇阴道后穹窿给药用于足月妊娠引产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米索)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和完全性。方法:A组90例根据宫颈Bishop评分阴道后穹窿首次置米索25-50μg,观察宫缩情况,若无规律宫缩则每3小时置药一次(25μg),直至出现规律宫缩,总量不超过200μg;B组90例,静滴催产素引产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87.78%和80.00%(P>0.05)。A组从开始用药至临产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初产妇宫颈评分≤5分者,A组引产成功率高于B组(P<0.05),两组剖宫产率,产时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结论:小剂量重复阴道后穹窿给米索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米索前列醇后穹窿给药用于足月妊娠引产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应用米索前列醇引产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择正常单胎头位足月妊娠具有引产指征,而无禁忌症100例,随机分成两组,米索组用米索前列醇50μg放置阴道后穹窿,每3h服1次,共3次,缩宫素组用缩宫素2.5IU加入5%葡萄糖500ml内.结果米索组引产的有效率为95.46%,缩宫素组为80.85%,P<0.05,有显著差异,低宫颈评分引产成功率,米索组84.09%,缩宫素组48.94%,P<0.05,有显著差异,总产程时间米索组短于缩宫素组,二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米索前列醇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既能促宫颈成熟,又能于短时间内发动规律宫缩,两者同步化,是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有效、价格便宜的引产方法,但需严密监护.  相似文献   

10.
米索前列醇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将正常足月妊娠阴道分娩、非高危妊娠的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米索前列醇或缩宫素对产后2h内出血量的影响。实验组120例,于胎头着冠时立刻口服米索前列醇2片(400μg);对照组80例,胎儿娩出后立刻肌肉注射缩宫素10U。结果实验组第三产程平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5.31min(P<0.01),产后2h内平均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118.8ml(P<0.01)。提示米索前列醇具有比缩宫素更强的宫缩作用。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and safety of controlled-release dinoprostone suppositories, misoprostol and Foley catheters for full-term pregnancy in promoting cervical ripening and induce labor. Methods?86 full-term pregnant primiparas with cervical Bishop score<6 and indications for labor induction were prospectively selected and admitted between May 2020 and August 2021. They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l sampling method, 29 cases as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controlled-release dinoprostone suppositories, 27 cases as 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misoprostol, and 30 cases as group C were treated with Foley catheters. The treatment effects and safety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time from induction to labor and the time from labor induction to delivery in group A and C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0.05),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indu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0.05). The cervical Bishop score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4 h, 12 h and 24 h were all higher than group B (P<0.05). Conclusion?Compared with misoprostol, the controlled-release dinoprostone suppository and Foley catheter are more suitable for full-term pregnancy induction, which can promote cervical ripening and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labor induc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的母婴结局及其与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181例,PPP患者72例(PPP组,其中发生产后出血34例,非产后出血38例),无剖宫产史妊娠的前置胎盘患者109例(非PPP组)。比较PPP组和非PPP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孕次、产后出血率、输血率、胎盘植入率、子宫切除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与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PP组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PPP妊娠总占比0.44%;PPP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前壁胎盘率、中央型前置胎盘率、胎盘粘连率、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输血率、早产率均明显高于非PPP组(P0.05),PPP组分娩孕周与新生儿体质量明显低于非PPP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PPP患者产后出血组胎盘粘连率、胎盘植入率、中央型前置胎盘率、二级及以下医院剖宫产史占比、非产程中剖宫产史占比、前置胎盘史占比明显高于无产后出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盘粘连与中央型前置胎盘是PPP患者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后出血与早产是PPP主要的不良妊娠结局;对于前次剖宫产史此次妊娠合并中央型前置胎盘或胎盘粘连患者,应警惕产后出血发生;降低剖宫产率是防止PPP发生与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西班及利托君在双胎妊娠晚期流产和早产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5例晚期流产及先兆早产的双胎妊娠孕妇,根据产妇使用宫缩抑制剂的情况分为阿托西班组20例,利托君组25例,利托君联合阿托西班组(联合用药组)40例。观察3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延长妊娠时间、新生儿情况、产后出血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阿托西班组药物起效时间短,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孕妇抑制宫缩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86)。3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无一例发生产后出血。白蛋白水平≤30 g/L、血红蛋白水平≤100 g/L、基础心率≥100次/min的患者出现利托君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大。结论:针对宫缩强、白蛋白水平≤30 g/L、血红蛋白水平≤100 g/L、基础心率≥100次/min的双胎孕妇可考虑阿托西班作为一线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及不良分娩结局的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诊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59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经产妇6656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分娩后母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型胎盘植入(穿透型、植入型)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输血、子宫切除、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增加了再次妊娠时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分娩情况的发生率,并且可能是导致重型胎盘植入的主要原因之一。严格控制首次剖宫产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合谷、三阴交、足三里穴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A组为TENS穴位组(临产后即予以TENS合谷、三阴交、足三里穴直至胎儿娩出);B组为对照组(不实施分娩镇痛)。记录2组产妇不同时点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分娩结局及围生儿结局;于临产后(T0)、宫口开全时(T1)抽取静脉血检测2组产妇外周血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浓度。结果:A组产妇在产程潜伏期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入产程活跃期2组产妇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产程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2组产妇T1时外周血β-EP、Cor及ACTH浓度均升高(P<0.05);A组产妇T1时β-EP浓度高于B组(P<0.05),Cor及ACTH浓度低于B组(P<0.05)。结论:TENS合谷、三阴交、足三里穴可以很好地缓解潜伏期产痛,缩短产程,增加母婴安全性,其镇痛效果与β-EP含量明显增加及有效减少了产妇的应激反应有关,但活跃期镇痛不足是临床有待解决之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Foley尿管水囊与普贝生栓促宫颈成熟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12月在本院待产的孕足月、单胎头位、有引产指征、阴道清洁度≤Ⅱ度、胎膜完整、官颈Bishop评分<6分的初产妇,签署随机对照研究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2组,最终纳入分析的共126例,分别予Foley尿管水囊(64例)和普贝生栓(62例)促官颈成熟,Foley尿管水囊组与普贝生栓组孕妇的孕周、引产前宫颈评分、引产指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t、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孕妇的引产成功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母儿结局. 结果 Foley尿管水囊组与普贝生栓组宫颈评分改善、引产成功率、阴道分娩率、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oley尿管水囊组较普贝生栓组引产24 h内阴道分娩率低[28.1%(18/64)与56.5%(35/62),t=10.37,P<0.05],宫缩过频过强发生率也较低[0.0%(0/64)与17.7%(11/62),P<0.05],但缩宫素使用率高[87.5%(56/64)与21.0%(13/62),x2 =56.27,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羊水胎粪污染发生率、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无一例发生产褥感染. 结论 严格掌握Foley尿管水囊促宫颈成熟的指征及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可以取得与普贝生栓相似的促官颈成熟效果及引产母婴结局,未发生过频过强官缩,具有安全性高及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产程多模式分娩镇痛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300例,年龄23~36岁,身高155~172 cm,体质量61~95 kg,孕38~41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活跃期硬膜外阻滞镇痛组(A组,n=100)、全产程硬膜外阻滞镇痛组(B组,n=100)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硬膜外阻滞全产程镇痛组(C组,n=100)。记录各组产妇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催产素使用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并于临产后(T0)、宫口开全时(T1)取静脉血测β-内啡肽(β-E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血糖浓度。结果:B、C 2组产妇潜伏期(宫口≤3 cm)各时点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 2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和催产素使用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血气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时比较,3组产妇T1时血β-EP、NE、E和血糖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产妇T1时β-EP浓度较A、B 2组升高,B、C 2组 NE、E和血糖浓度较A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产程多模式分娩镇痛在保证产妇镇痛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了催产素使用率且不影响产程及围生儿结局,对母婴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对不同卵巢储备功能女性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VF-ET助孕的1 310例不孕症患者资料,按照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分为三组:卵巢储备低下组(A组)AMH2μg/L,正常卵巢储备组(B组)AMH 2~7μg/L,卵巢高储备组(C组)AMH7μg/L,每组按HBs Ag检测结果分为女方乙肝病毒携带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有无差异。结果 A组及C组中,乙肝病毒携带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中乙肝病毒携带组的无可移植胚胎率(14.6%)高于正常对照组(5.9%)(P0.05);B组中乙肝病毒携带组的正常受精率(69.8%)、卵裂率(96.97%)、优质胚胎率(21.8%)、着床率(31.3%)及临床妊娠率(44.1%)均低于正常对照组(73.6%,98.6%,26.2%,41.3%,5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中乙肝病毒携带组的流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病毒携带可能干扰了卵巢储备低下及正常卵巢储备女性的卵子质量及胚胎的发育,最终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复发性流产对前置胎盘及早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我院并分娩的孕妇中,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50例有复发性流产史的孕妇,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为治疗组,既往有复发性流产史,未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孕妇50例为对照组,随机选取同期我院正常分娩的孕妇200例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3组病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及早产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前置胎盘发生率(30%)明显高于治疗组(1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及早产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及早产发生率比正常妊娠孕妇高,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有可能降低复发性流产患者前置胎盘和早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