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以苹果渣为原料,采用先醚化后交联的方法,在超声波作用下,制备高吸水凝胶。经单因素实验研究得出最佳制备条件为超声功率160W、醚化时间45min、交联时间60min、NaOH质量分数35%、n(NaOH)∶n(ClCH2COOH)=2.4∶1、交联剂用量为m(苹果渣)∶m(交联剂)=2∶0.08,此时制备得到的吸水凝胶的吸水倍率为最高值56g/g。其性能研究得出,制备得到的吸水凝胶受溶液pH的影响很大;凝胶粒径在80~120目为宜;吸水饱和后的凝胶在自然条件下放置216h之后,其保水率为20%,说明该凝胶的保水性能很好;扫描电镜测试分析得出,该凝胶颗粒的表面结构疏松,孔隙多,从而推知其吸水性能高。  相似文献   

2.
魔芋葡甘聚糖基吸水剂的保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魔芋葡甘聚糖(KGM)及其衍生物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为对象,考察在烟草薄片中的保润效果,并与甘油、丙二醇进行了对比。同时采用回归方程建立KSAP在烟草薄片中的保润模型。结果表明:KGM、KSAP的保润效果优于甘油和丙二醇,且KSAP的保润效果最好。烟草薄片的水分比率(MR)与KSAP浓度(c)和保润时间(t)的相关性模型为MR=exp[(0.0036Ln(c)-0.0199)t]。  相似文献   

3.
以淀粉为原料,以非离了亲水基团(魔芋胶、壳聚糖、黄原胶)为单体,接枝丙烯酸,通过微波辐射法合成高质量、高性能淀粉基超吸水剂.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引发剂、交联剂、pH值、单体浓度、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和温度对超强吸水剂吸水倍率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单体为黄原胶,其吸水倍率超过800倍.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高聚物溶液;以胶黏剂GH-710、氢氧化铝作为交联剂,将其整理到织物上。考察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聚合温度、交联剂用量等对织物吸水倍率的影响,并对吸水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水浴温度65℃,丙烯酸20 mL、中和度80%,丙烯酸和丙烯酰胺质量比为0.4∶1,过硫酸钾质量为0.12 g,胶黏剂GH-710、氢氧化铝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3%、0.5%,烘干温度80℃时,经超吸水树脂整理后的人棉沙障吸水倍率最好,可达180 g/g。  相似文献   

5.
考察魔芋葡甘聚糖(KGM)及其衍生物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的吸湿、保湿性能,并与甘油、丙二醇进行对比。测定KGM 和KSAP 的水分吸附等温线,采用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KSAP 的吸湿、保湿性能优于甘油和丙二醇。水分吸附等温线属于第Ⅲ型,在给定的水分含量下,KSAP 的水分活度最低,保湿性能最好。Peleg 模型拟合效果最好,BET 模型和GAB 模型拟合显示KSAP 的单分子层水分含量最高,分别为14.59%和15.42%。  相似文献   

6.
研究超吸水纤维的线密度,断裂强度和伸长率、表面形态、吸水倍率等主要性能。结果表明:超吸水纤维具有优异的吸水能力,吸水倍率超过120 g/g,吸水体积膨胀后仍能保持近似纤维凝胶态的结构,适合于开发吸液材料;纤维截面呈圆形,表面光滑,无卷曲,强度和断裂伸长均很小且离散性大,断裂强度小于0.8 cN/dtex,断裂伸长率小于5.5%,力学性能较差,难以作为单一原料开发产品,需与其他纤维混合制成高吸液材料。  相似文献   

7.
魔芋超强吸水剂在奶茶粉中的抗结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和二氧化硅的吸湿和保水性能,并比较了二者在奶茶粉中不同剂量的抗结性能.结果表明:在RH=90%±3%、T=25±1℃的高湿环境中放置3个月,奶茶粉添加2.5‰的KSAP抗结性能优于添加2.5‰的二氧化硅,其流动性指数为62.5,水分活度为O.385;在奶茶粉中,KSAP比二氧化硅更具有竞争吸湿抗结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与变色硅胶和蒙脱石进行比较,研究了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在不同湿度环境下的吸湿性能,同时对它们进行了解吸性能比较,了解它们在吸湿后的保水性能。结果表明,在RH=30%±1%,T=25±1℃时,硅胶和蒙脱石的吸湿性较好;在RH=75%±1%,T=25±1℃和RH=90%±1%,T=25±1℃的环境中,硅胶和蒙脱石在1d前较KSAP高,但之后KSAP的吸湿性表现较好,9d时吸湿率分别达到70%和120%,且保水能力好。  相似文献   

9.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微波辐射技术辅助制备木薯淀粉基水凝胶。探究单体、交联剂、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当淀粉与丙烯酰胺用量比为1∶3,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0.02 g,过硫酸钾0.05 g时,微波400 W,60 s制得的木薯淀粉水凝胶达最高吸水倍率。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FE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已成功制备木薯淀粉基水凝胶。该水凝胶溶胀平衡比在35℃时达到最大,且在室温条件下保水性良好。该研究为淀粉水凝胶的制备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提高了木薯淀粉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魔芋粉接枝丙烯酸吸水剂,用压缩法表征吸水剂的凝胶强度。实验考察了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单体中和度对魔芋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剂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反应因素对产物的凝胶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魔芋葡甘聚糖(KGM)及其衍生物(KSAP)对禽肉重组火腿感官、微观结构和力学特性的影响。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与未添加改良剂的空白组和添加复合磷酸盐的对照组相比,KGM和KSAP 均能有效改善鸭肉和鹅肉重组火腿的感官指标,减少表面油脂和水分析出。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添加KGM 和KSAP 后,火腿具有均匀致密的网络结构,原料肉组织表面覆盖连续包膜层。质构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添加KGM和KSAP 的禽肉重组火腿组织致密性增强,凝胶弹性增大;火腿硬度值、胶着性和咀嚼度降低,弹性改善。  相似文献   

12.
The gel strength and texture of konjac gel and mixed gels of konjac and various gums were measured after gelation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alkali. A selection of different alkaline reagents was used. Regardless of alkali concentration, increasing konjac levels caused a decrease in pH but an increase in hardness and strength of konjac/gellan gum mixed gels. The highest gel strength and hardness were given by mixed konjac/gellan gum gels using sodium carbonate as the gelling medium. Under similar gelling conditions, the addition of gellan gum resulted in the greatest gel hardness. Of the gums examined, a possible synergistic effect on konjac/gellan gum mixed gel texture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13.
魏玉  王元兰  胡云楚 《食品科学》2010,31(5):96-100
为明确κ- 卡拉胶与魔芋胶共混凝胶的质构特性,探讨κ- 卡拉胶与魔芋胶配比、共混胶质量浓度、pH 值、离子强度、KCl 和CaCl2 对κ- 卡拉胶与魔芋胶共混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κ- 卡拉胶与魔芋胶通过分子间力产生交互作用,对共混凝胶性能(如硬度、弹性和黏聚性)等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性。形成共混凝胶较好的条件为:共混凝胶质量浓度为2.0g/100mL、pH3.0~6.0、离子强度0.3~0.4mol/L、KCl 0.1~0.4g/100mL、CaCl20.1g/100mL。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多糖-蛋白混合物稳定性,改善彼此性能并探究制备过程中各因素对多糖-蛋白混合凝胶成型及性能的影响,以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和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为试材,制成KGM-SPI混合凝胶,研究制备工艺对其凝胶强度和持水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取KGM-SPI总质量分数、KGM与SPI配比、KCl浓度和Ca(OH)2添加量为自变量,凝胶强度为响应值,建立混合凝胶强度的二次回归方程,并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优化制备条件为:KGM-SPI总质量分数4.5%、KGM与SPI配比3∶1、KCl浓度0.13 mol/L、Ca(OH)2添加量0.15%。此条件下混合凝胶强度验证值为2.758 N,与预测值2.779 N相近。通过对优化前后凝胶质构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均证实优化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脱乙酰对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 KGM)/黑米膳食纤维复合膜特性的影响。方法 对KGM进行脱乙酰改性,将脱乙酰前后的KGM与黑米膳食纤维、甘油、蛭石共混,采用流延法制备两种复合膜,以复合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溶水率为考察因素,确定最优配方,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结果 魔芋葡甘聚糖/黑米膳食纤维复合膜制备最佳配方为每100 mL蒸馏水中添加魔芋葡甘聚糖0.37 g、黑米膳食纤维0.074 g、甘油0.60 g、蛭石0.074 g,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可达11.20 MPa。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黑米膳食纤维复合膜最佳配方为每100 mL蒸馏水中添加脱乙酰度0.2%魔芋葡甘聚糖0.37 g、黑米膳食纤维0.074 g、甘油0.50 g、蛭石0.074 g,在此条件下,拉伸强度为12.67 MPa。脱乙酰改性使复合膜抗拉强度提高13%、断裂伸长率降低17%、溶水率降低12%、水蒸气透过系数降低41%,红外光谱与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黑米膳食纤维复合膜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结论 脱乙酰改性处理改善了复合膜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6.
魔芋粉对鲤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振  孔保华  夏秀芳  陈倩  李沛军 《食品科学》2012,33(11):116-120
从鲤鱼背部肌肉中提取肌原纤维蛋白,分别添加0.05、0.10、0.15、0.20g/100mL的魔芋粉,研究其在不同加热温度(70、80、90℃)和不同NaCl浓度(0.05、0.10、0.15、0.20mol/L)条件下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硬度、弹性、白度和保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魔芋粉添加量条件下,加热温度80℃时形成的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硬度和弹性显著高于70℃和90℃(P<0.05);90℃时凝胶白度高于70℃和80℃;90℃时保水性显著高于70℃时的保水性(P<0.05),与80℃的凝胶保水性差异不显著(P>0.05)。在此条件下,随着NaCl浓度增加,凝胶的硬度和弹性增大;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保水性显著提高。同一温度条件下,添加0.10g/100mL魔芋粉的蛋白凝胶硬度达到最大值,且80℃时硬度最大为129g,凝胶的白度随着魔芋粉质量浓度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保水性随着魔芋粉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添加NaCl可以显著提高凝胶的白度。  相似文献   

17.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向其中添加脱乙酰度分别为20%、45%、70%、90%的魔芋葡甘聚糖,研究复合体系的糊化及流变性质。结果表明随着魔芋葡甘聚糖脱乙酰度增加,复合体系的糊化温度略向高温移动,从66.0 ℃增加至66.5 ℃,糊化焓值从10.1 J/g下降至8.9 J/g。静态流变学实验表明,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马铃薯淀粉体系为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呈现明显剪切稀化现象。Power-law方程拟合发现,随着魔芋葡甘聚糖脱乙酰程度增大,复合体系稠度系数k值从128.8上升至694.4,流动特性指数n值从0.4711下降至0.3879。动态流变学实验表明,当魔芋葡甘聚糖脱乙酰度从20%增加至90%,复合体系凝胶强度的An值从236.7增加至2468.9。说明高脱乙酰度魔芋葡甘聚糖对马铃薯淀粉凝胶强度贡献明显。  相似文献   

18.
宋倩  王敏  邓利玲  钟耕 《食品科学》2015,36(11):86-90
对魔芋不可逆凝胶的流变学特性进行研究,考察不同品种魔芋粉、魔芋粉添加量、加热温度以及胶凝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对魔芋不可逆凝胶强度的影响。通过动态黏弹性实验测定魔芋不可逆凝胶的各项流变学参数。结果表明: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干法加工(干粉)和花魔芋湿法加工(湿粉)的4 种魔芋粉形成的凝胶中,白魔芋干粉品质最佳。魔芋不可逆凝胶化过程中,随着魔芋粉添加量的增大,凝胶化时间缩短,储能模量的平台值也随之增大,升高温度也能加快魔芋粉凝胶化的速率。在温度为80 ℃、pH值为11~13之间,体系的储能模量达到最大值,即可形成品质较好的凝胶。当凝胶剂Na2CO3、Ca(OH)2、Na3PO4添加量分别为0.6%、0.5%、1.0%时,凝胶体系储能模量达到最大值,与损耗模量差值相应也最大,最利于凝胶的形成,且形成凝胶体系所需的时间短。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魔芋胶与黄原胶2 种食品胶复配使用后的协同作用,以魔芋胶和黄原胶为原料,控制总凝胶质量分 数为1%,以魔芋胶与黄原胶质量比分别为2∶8、4∶6、5∶5、6∶4、8∶2进行复配后,考察复配体系的流变学特性并对 其凝胶形成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魔芋胶-黄原胶复配体系具有假塑性,当魔芋胶的添加比例逐渐增大时, 复配体系黏度系数K增大,流体系数n减小,且复配体系的动态黏弹性质也随着魔芋胶与黄原胶的质量比不同而改 变,当魔芋胶与黄原胶质量比为6∶4时,复配体系的K值达到最大、n值最小,具有最强的假塑性及黏弹性。同时, 魔芋胶与黄原胶的不同质量比对凝胶形成速率有较大影响,当质量比小于6∶4时,凝胶形成显示出较慢的速率,且 形成的凝胶强度较弱;当质量比为6∶4时凝胶形成速率加快,SDRa曲线和G’曲线上升明显,形成的凝胶强度增大, 当质量比继续增加时,凝胶形成速率反而降低。采用阿伦尼乌斯方程对凝胶形成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决 定系数均在0.98以上,表现出较高的拟合精度;凝胶形成过程中的活化能在魔芋胶与黄原胶质量比为6∶4时有显著 增加(P<0.05),高温段与低温段间的活化能也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