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三餐就餐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中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数据,分析三餐就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每日三餐的比例为77.5%,每日早餐为86.5%,每日午餐为88.1%,每日晚餐为92.4%。60岁及以上老年人早餐、午餐及晚餐最主要食物均来自家庭制作的比例分别为82.1%、81.8%、8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越高、腰围不适宜者、每日身体活动时间≥30 min/d及不饮酒的老年人每日三餐的比例高(均P<0.05);年龄越高早餐来自家庭制作的比例高(P<0.05);家庭月收入越高、高密度脂蛋白不正常者及不饮酒的老年人午餐来自家庭制作的比例高(均P<0.05);不饮酒的老年人晚餐来自家庭制作的比例高(P<0.05)。结论: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日三餐的比例和三餐食物来自家庭制作的比例均较低,急需相关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让更多的老年人每日三餐都有保障。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病程长,反复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餐后明显,且有上腹轻压痛),无规律性的腹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以至厌食、体重减轻,严重者出现舌炎及贫血。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饮食单调,食物过硬、粗糙,不节制的食用太酸、太咸、太甜的食品及过量饮酒等;三餐搭配不合理,早餐  相似文献   

3.
富裕的英国家庭每日四餐,即早餐、午餐、午后茶点和晚餐.早餐,一般安排在上午七点至九点之间,由麦片粥、培根(即新腌猪肚、咸肉)、鸡蛋、白脱油涂烤面包和桔子酱组成.如无培根和鸡蛋,则吃鱼.许多欧洲人都十分喜欢英国式的早餐,因为其营养丰富.英国人认为,早餐吃好,会有充沛的精力来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家庭中,普遍存在着“早餐可有可无,中餐马马虎虎,晚餐大吃大喝”,这种饮食习惯是不符合营养卫生学要求的.也有损于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讲究营养,并不一定要花很多钱去追求每天大鱼大肉.而要根据人的生理特点与要求,合理选择搭配食物,合理烹调与用餐。也就是合理安排好一日三餐。俗话说: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这是很有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很多俗语表述三餐,“早餐是金,午餐是银,晚餐是铜”;“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说法不同,意思却一样。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日三餐完全有条件吃得好一点,但实际上不少人的早餐吃得太简单,吃得不科学、不合理,营养水平较低;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吃早餐,不是不想吃,而是顾不上:有的工作多、睡眠少、起床迟顾不上;有的晚上看电视、写作业、睡得晚起床迟顾不止;也有相当一部分年轻女性,为求身体苗条而放弃早餐;各地还有一些中、小学生顾不上吃早餐。目前我国一些居民饮食习惯中早餐吃得简单或不吃早餐的根本原因是对早餐的重要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为了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必须全力提倡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从早餐抓起,来一次中国人的早餐革命。我们的早餐应逐步实现牛奶加鸡蛋,这是早餐的最佳选择,“早餐要吃好”就是这个道理。由于党的政策英明正确,农副产品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农副产品已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开  相似文献   

7.
新浪微博     
《中外食品工业》2013,(8):76-76
因为早上时间紧张,早餐很容易被随便凑合或者吃得很单调,但它其实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你们的早餐都吃什么呢?如何搭配出营养好吃的早餐呢?  相似文献   

8.
《美容院》2014,(1)
正一日三餐是我们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的基础,做到科学饮食、合理搭配,可以为健康加分,但若想把三餐的好处放大,就要抓住饭后半个小时的养生关键时间。因饭后食物进入胃肠道,血液也主要集中在此,心脑血管的供血就会相应减少,血液循环整体受到影响,如果此时做了不正确的事,可能会发生危险。相反,如果利用好这段时间做有益养生的事,对健康可谓事半功倍。早餐后半小时:吃点水累,按摩膝盖无论是面包、牛奶等速食早餐,还是以粥、油条、豆浆为主的传统早餐,都存在营养单一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认  相似文献   

9.
正早餐很关键对考生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吃好早餐。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合理,就会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并进而影响大脑的思考能力,对学习和考试造成负面影响。吃好早餐要考虑两个问题:首先,早餐要注重科学搭配。如前所述,学生早餐至少应该有三大类食物,即富含糖类的食物(如面包、饼干、馒头、花卷、豆包、米粥、面条、麦片、包子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酸奶、鸡蛋、咸鸭蛋、大豆制品、火腿、肉类等)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合理的饮食包括食物的调配,进食的规律,饮食量度等几个方面,请你做完以下各项题目,检查你的饮食是否科学合理,如有不合理之处,请尽快纠正。1每日三餐的规律:A基本每日两餐B有时两餐C一日三餐定时2用餐是否过饱A经常较饱B有时较饱C有八分饱的习惯3用餐是否过少A经常过饥B有时过饥C定量4五谷五菜搭配情况A基本不搭配B二餐搭配C一日三餐都调配5饮食是否多样化A基本不多样化B有时多样C经常多样化6是否每天进食乳类食品A一般不吃B一周三至四次C基本天天吃7是否爱吃零食(例如速食或熟食)A基本天天吃B有时…  相似文献   

11.
曾佳 《食品与机械》2021,(9):218-221
针对目前运动员饮食主要存在的营养物质比例失衡、营养物质热量分配不合理、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缺乏营养搭配意识等主要问题,提出科学进行营养搭配、合理分配三餐热量、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入与分配、加强对运动员的营养教育等措施,是维持竞技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健康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坊间常言: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可见吃早餐在人们一日三餐中所占据的重要性。早餐吃什么最健康呢?营养专家介绍吃早餐最好具备三个原则:一是必须有碳水化合物,用以补充足够的能量;二是必须有丰富的品种类型,均衡饮食,营养全面;  相似文献   

13.
<正>坊间常言: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可见吃早餐在人们一日三餐中所占据的重要性。早餐吃什么最健康呢?营养专家介绍吃早餐最好具备三个原则:一是必须有碳水化合物,用以补充足够的能量;二是必须有丰富的品种类型,均衡饮食,营养全面;  相似文献   

14.
早餐作为一天中的第一餐,对人的膳食营养摄入、健康状况,工作或学习效率至关重要.很多调查结果都显示,中国居民的早餐就餐率和早餐质量很低.<中国食品>杂志上的"学生早餐不容忽视"一文报道的调查结论认为:不科学的早餐饮食行为以及早餐营养不均衡是严重影响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最近本人也进行了一次早餐行为调查,结果表明,只有不到2%的人每天食用营养搭配合理的早餐.  相似文献   

15.
《饮食科学》2009,(5):6-7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来说,一顿搭配合理、营养丰富的早餐是上午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保障。许多家长虽然已经对孩子搭配营养早餐的问题重视起来,但却又为吃什么、怎么吃犯了愁。其实为家中的读书郎准备一顿营养早餐一点都不难!  相似文献   

16.
国内一项外食调查研究发现,有七成受访者每周外食5天,三餐中以早餐、午餐外食比例最高,而且有逐渐增加趋势。最令人担忧的是,外食族难以顾及食物搭配,大多只是草草购买熟食果腹,导致饮食的营养不均衡。外食族的饮食场所以餐厅、自助餐、便当店、超商等为主,就餐时习惯速战速决。因此,长期外食易引发营养失衡、三高、肥胖、肠胃疾病、便秘等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7.
据笔者调查,一些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营养状况低下,表现出过于烦燥、神经质和焦虑不安。造成营养状况低下,大多是由于没有吃好早餐。查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家中早餐质量较差;二是双职工家庭时间紧张,为图方便省事,就到街上随便买点食品,或带点干粮边走边吃;三是孩子起床晚,怕迟到,或不重视早餐而胡乱吃几口;四是食欲不  相似文献   

18.
时阳 《食品指南》2013,(7):48-51
自从学了营养,经常有朋友问我:营养师吃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你们每天都吃什么、怎么吃呢?我觉得这些问题挺好玩的,因为营养师也是人,也是和别人一样一日三餐吃饭,吃的也都是市面上有的普通食物。但是既然瞳些营养知识,在食物选择和搭配上确实会比常人更花些心思。我把对家中一日三餐的安排和朋友们分享一下,看看营养师的三餐是怎么吃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陕西高职女大学生的饮食情况并给出合理建议,为指导学生科学饮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陕西西安某高职院校大学二年级的在校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共计约450人,主要调查学生的身高、体重、餐次分配、用餐时间、三餐搭配情况和学生对自身营养状况的认识。结果:大部分学生处于正常营养状态,少数同学体重偏轻,而超重肥胖的学生数目较少,属于个别问题;23.2%的学生不吃早餐,还有12.5%的学生选择不吃晚餐;学生饮食过于单一且食物种类不足。建议学生重视早餐,加强营养认识并丰富食物种类。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中国人普遍轻视早餐,形成了不合理的早餐习惯、早餐结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研究员,在分析了中国家庭早餐现状后提标明国人,每天吃早餐是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