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品接触硅橡胶制品中5 种高关注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超声辅助溶剂萃取(ultrasound-assisted solvent extraction,UASE)-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法和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GC-MS/MS法对食品接触硅胶制品中N-甲基苯胺(N-methylaniline,NMA)、N,N-二甲基苯胺(N,N-dimethylphylamine,DMA)、壬醛、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及苯并噻唑(benzothiazole,BTZ)5 种高关注物质(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SVHC)的检测方法。优化并评价2 种方法,结果显示UASE-GC-MS/MS方法更加简单、高效,线性范围更宽,有良好的回收率和精密度,满足测定要求。利用UASE-GC-MS/MS法对29?种奶嘴和27?种模具中的5?种SVH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奶嘴中壬醛含量最高,为1?439.85?ng/g;模具中BHT含量最高,为4?828.78?ng/g;NMA和DMA均被检出。通过对5?种物质在奶嘴和模具两类制品中的含量及差异性分析、毒性、来源、限量要求等对其在食品接触硅胶制品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价。NMA和DMA在模具中的含量高于奶嘴,可能是由于模具中的有机染料等助剂所致,且根据法规要求,它们的检出对人体存在健康风险,应引起高度关注,有必要通过改进配方或工艺来控制苯胺类物质的生成。壬醛在奶嘴和模具中无显著性差异,尽管有较高的检出率,仍然可以认为食品接触硅胶制品中的壬醛含量在安全范围以内。BTZ和BHT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迁移实验研究和暴露评估。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278份广元市售食品中8种双酚类化合物(BPs)进行分析,并估算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组人群的BPs每日膳食摄入量,评估居民通过膳食摄入BPs的情况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大部分(76.3%)市售食品含有BPs,含量在检出限(LOD)~59.08 μg/kg之间,平均3.12 μg/kg,其中罐头食品、谷类、水产类以及蔬菜中ΣBPs含量较高。BPA和BPS是主要的污染物,分别占总BPs的77.9%%和14.4%。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组人群BPs每日膳食暴露水平在42.59~96.54 ng/kg bw/d之间,BPA对膳食暴露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BPS。BPs总暴露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2~19岁(发育关键期)人群的ΣBPs每日膳食摄入量(87.96 ng/kg bw/d)明显高于19岁以上人群的成人组(48.05 ng/kg bw/d)。各组人群由饮食接触引起的BPs健康风险较低,其从膳食接触到的BPs均低于欧洲食品安全局暂定的BPA日允许摄入量(t-TDI,4 μg/kg bw/d)。因BPA类似物的生产和应用在全球范围呈上升趋势,故其引起的健康风险应持续被关注。  相似文献   

3.
国内市场上罐装啤酒中双酚类物质迁出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并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荧光法对国内市场上31种罐装啤酒中双酚物的含量进行了调查。方法的检测限为0.02~0.09μg/L,在0.02~50.00μg/L的检测范围内相关系数大于0.99,加标回收率和标准差分别为80.67%~101%和1.01%~4.84%。样品中除双酚E(BPE)没有检出外,双酚A(BPA)、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BADGE)、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BFDGE)、双酚B(BPB)和双酚F(BPF)的平均检出浓度分别为2.99、0.41、0.18、0.12、0.12μg/L,检出率分别为100%、83.9%、6.4%、12.9%和6.4%。BPA和BADGE是罐装啤酒中存在的最主要的双酚物,其平均每日摄入量分别估计为0.0160、0.0022μg/kg.bw.d,低于欧盟关于BPA50μg/kg.bw.d的规定。样品中BPA没有超过欧盟规定的0.6mg/L,BADGE的迁移也未高于9mg/L,但是BFDGE的检出是不允许的。目前尚无关于BPF、BPE和BPB的迁移限值。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8):228-233
建立从硅橡胶焙烤模具迁移至蛋糕中的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imethylcyclotetrasiloxane,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ecamethylcyclopentasiloxane,D5)和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odecamethylcyclohexasiloxane,D6)的检测方法并评估其安全性。以乙腈为提取溶剂,在优化的超声时间20 min和重复提取3次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经硅橡胶模具烘焙的蛋糕中D4~D6的含量,并以毒理学关注阈值评估(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TTC)D4~D6的安全性。结果表明,D4~D6的线性范围是0.12~3.00μg/mL,相关系数R~2>0.996 9,回收率为86.10%~104.62%,相对偏差RSD为3.16%~7.53%(n=6),检出限<6.86 ng/mL,定量限<23.20 ng/mL。硅橡胶模具焙烤的蛋糕中D4~D6的总含量为8.56 mg/kg。D4~D6均属于CramerⅢ类物质,D4~D6总的估计每日摄入量(estimated daily intake,EDI)低于TTC阈值(90μg/d)。该方法可简捷检测蛋糕中D4~D6的含量,同时硅橡胶中D4~D6在加工过程中迁移到食品中的安全性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正>3月20日,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发布了T/GDAQI 002-2018《婴幼儿用奶瓶奶嘴》、T/GDAQI 003-2018《食品接触用硅橡胶中挥发性甲基环硅氧烷迁移量的测定》、T/GDAQI 004-2018《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壬基酚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T/GDAQI 005-2018《奶嘴流量测试》和T/GDAQI 006-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聚苯乙烯发泡餐盒中苯乙烯单体和低聚物的检测方法,并对其向食品的迁移进行风险评估。方法采用二氯甲烷溶解-甲醇沉淀法提取餐盒中的苯乙烯单体和低聚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目标物向水、酒精和脂肪食品模拟物的迁移量,通过比较各物质的估计日摄入量和毒理学安全阈值评估迁移风险。结果苯乙烯单体和低聚物在0.02~1.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均大于0.99),在餐盒及食品模拟物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0.5%~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1.6%~10.5%;在5%显著性水平下各物质向脂肪食品模拟物的迁移量明显大于向水和酒精食品模拟物的迁移量 ,扩散系数为1.3×10-15~1.4×10-9 cm2/s,迁移活化能为33.5~53.3 kJ/mol;目标分析物的估计日摄入量均未超过毒理学关注阈值。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 可用于测定发泡餐盒中苯乙烯单体和低聚物的含量。聚苯乙烯发泡餐盒不适合在高温条件下盛放脂肪食品。  相似文献   

7.
双酚A及双酚类环氧衍生物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易从金属罐头涂层迁移到食品内容物中。本文建立了一个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同时检测罐头模拟物中14种双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在10~1000ng/mL质量浓度范围,双酚A和各双酚类环氧衍生物的响应峰面积与其相应浓度呈良好相关性,最低检出限在1.41~3.66ng/mL之间;在10~250ng/mL添加水平范围内,平均回收率在72.55%~102.79%之间,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之后将此方法应用于测定食品罐头中该双酚类化合物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脱氧雪腐镰孢霉烯醇(DON)是一种食物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可造成多种健康危害。孕妇作为各种污染物暴露危害的易感人群,目前关于我国孕妇DON暴露水平及其健康风险的证据有限。本研究通过检测武汉市孕妇尿DON水平并估计其食物来源DON的摄入量,为评估我国孕妇DON暴露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同济出生队列”中的103名孕妇,收集其孕期尿液样本,并使用食物频率问卷(FFQ)进行膳食调查。尿DON水平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结果 103份孕妇尿样中,95份(92.23%,95/103)检出总DON,76份(73.79%,76/103)检出游离DON。孕妇孕期尿中平均总DON水平为19.12 ng/mg creatinine,其中孕早期为15.17 ng/mg creatinine,孕中期为20.91 ng/mg creatinine。孕妇食物来源DON摄入量为0.45~0.89 μg/(kg b.w.·d)。11.65%~22.33%孕妇的食物来源DON摄入量超出了其暂定最大每日耐受摄入量(PMTDI)范围。孕妇饮食中大米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与其尿DON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本研究中武汉市孕妇尿DON水平较低,但检出率较高。今后应关注孕妇DON的暴露水平及其对母亲和胎儿的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山东省居民咖啡因的摄入水平及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检测8类共319份饮料样品中咖啡因含量数据,结合2013年2 523名山东省居民饮料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确定性评估的方法,对山东省不同年龄-性别组人群的咖啡因摄入水平及其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各类饮料咖啡因的平均含量为9 210.06 mg/kg,最大值为49 059.60 mg/kg。山东省全人群咖啡因的平均每日摄入量为61.62μg/kg BW,远低于咖啡因的安全摄入量(6.7 mg/kg BW)。不同年龄-性别组人群以60岁及以上年龄组男性每日摄入量最高,平均为166.55μg/kg BW,占安全摄入量的2.49%。全人群中高食物量消费人群的咖啡因每日摄入量(P97.5)为476.82μg/kg BW,远低于安全摄入量,各年龄-性别组人群高食物量消费人群的咖啡因每日摄入量范围为0.00~3 104.70μg/kg BW,最大值为13~17岁年龄组女性的摄入量。茶叶对于山东省居民饮料中咖啡因摄入的贡献率最高,达到74.19%。3~12岁儿童的咖啡因摄入主要来源为可乐。结论山东省居民饮料中咖啡因摄入的健康风险总体较低,其中茶叶和可乐分别为成年人和儿童的主要贡献食品。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剂提取-气相质谱联用法(Solvent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olvent extraction-GC/MS)测定食品接触用硅橡胶中八甲基环四硅氧烷(Octamethylcyclotetrasiloxane,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ecamethylcyclopentasiloxane,D5)和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odecamethylcyclohexasiloxane,D6)等3种环硅氧烷的含量,并研究硅橡胶烤盘中D4~D6向油性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TR-FTIR)分析方法确定硅橡胶的材质,以优化的提取溶剂正己烷和超声提取时间30 min,通过GC/MS检测3种不同用途的9个硅橡胶品牌产品中D4~D6的含量。以其中一种硅橡胶烤盘进行单面迁移试验。结果表明:D4~D6在0.5~20.0 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决定系数R2大于0.9961,且D4~D6的检出限均小于为11.2 ng/mL,定量限均小于37.2 ng/mL。通过加标验证,D4~D6的平均回收率为85.20%~98.12%,相对偏差RSD为2.17%~4.27%(n=6)。硅橡胶奶嘴和高压锅密封圈中D4~D6含量较少,而硅橡胶烤盘中含量最多,其D4~D6的均值分别为175.08、824.12和901.17 mg/kg。通过迁移试验,发现硅橡胶烤盘在60 ℃油性食品模拟物95%乙醇中达到迁移平衡时,D4~D6的迁移率分别为71.36%、57.03%和49.31%。这表明D4~D6会迁移到油性食品中,且分子量较小的D4更易迁出,其安全性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