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以及对卒中事件发生和影响预后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新入院脑卒中患者(A组)289例,抽取静脉血检查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必要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并将存活者(B组)273例2周后复查.根据血糖结果分为糖代谢正常组和糖代谢异常组,并同时将A组行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结果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在A和B组的发生率分别为77.8%和55.6%.无论A组还是B组患者,糖代谢异常组的MDA升高和SOD降低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糖代谢异常在脑卒中患者发生率较高,其脂质过氧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2.
糖代谢异常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以及对卒中事件发生和影响预后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31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48h内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将其分为3组(正常血糖组、糖耐量减低组、糖尿病组),回顾性分析脑卒中急性期血糖水平与患者发病类型的关系、与卒中加重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糖尿病组中以缺血性卒中为主,较糖代谢异常组及糖尿病组发病率高;糖代谢异常组及糖尿病组卒中加重率较正常血糖组高;糖代谢异常组及糖尿病组好转率较正常血糖组低,病死率较正常血糖组高,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糖代谢异常明显影响脑卒中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研究糖代谢异常对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筛选从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血糖指标分为三组,A组为正常血糖组40例,B组为糖尿病前期组40例,C组为糖尿病组40例,电话随访跟踪3个月,定期进行门诊血糖检测.统计三组患者的脑卒中复发率和糖代谢异常关系.结果三组患者血糖数据显示,在脑卒中患者治疗恢复过程中,血糖均呈下降趋势,三组糖代谢异常率与脑卒中复发率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异常糖代谢率的增高,脑卒中发生率也增加,且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C组>B组>A组(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与脑卒中复发具有一定相关性,异常糖代谢的检测具有临床治疗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糖代谢异常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病变特点,探讨糖代谢异常对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本院急性脑梗死病例307例,根据血糖化验结果分为两组:糖代谢异常组(糖尿病、糖调节受损)122例、正常血糖组185例。所有患者均完善头磁共振及血管超声等相关检查,并进行CISS分型。入院及发病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将评分的差值作为结局变量,分为预后良好(NIHSS差值≥4分或≥50%)及预后不良(NIHSS差值<4分<50%)组,比较各组相关情况。【结果】①糖代谢异常组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及心源性卒中(CS)的比例高于正常血糖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两组穿支动脉疾病(PAD)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②糖代谢异常组再发性、大面积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③正常血糖组早期预后良好者为64.86%(120/185),明显高于糖代谢异常组45.90%(56/122),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05,P <0.05)。【结论】糖代谢异常可加快大动脉硬化进程,为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代谢异常与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于2014年4—12月在上海市杨浦区社区(定海、殷行、江浦、长白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人群4 036例。记录受试者临床资料,检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根据血糖水平将受试者分为正常血糖组和糖代谢异常组,均行甲状腺B超检查。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甲状腺结节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正常血糖组1 995例,其中男611例、女1 384例,糖代谢异常组2 041例,其中男686例、女1 355例,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0,P=0.042)。两组身高、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代谢异常组年龄、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收缩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正常血糖组(P<0.05)。糖代谢异常组甲状腺结节、多发结节、两叶结节发生率均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两组单发结节、左叶结节、右叶结节、峡部结节、结节大于1 cm、伴钙化、伴弥漫性病变、囊性结节、混合性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糖代谢异常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糖代谢异常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率高,且多为多发、两叶结节。性别、年龄、糖代谢异常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早期干预对巨大儿发生率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早期规范治疗巨大儿的发生率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所进行定期检查糖代谢异常的孕妇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同意规范治疗设为干预组(80例),不同意规范治疗设为对照组(62例)。结果:两组围生儿结局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巨大儿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正常体重儿组孕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规范治疗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有效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有助于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糖代谢情况,并总结糖代谢异常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2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病情稳定的冠心病(NACS)患者1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1例,对所有患者的FBG、FBG这两项指标进行测定,若有一项出现异常,则进行OGTT试验。根据测试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糖代谢正常组,一组为糖代谢异常组,进行MDA测定和SOD测定。结果 NACS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情况,所占比例为45.45%,ACS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情况,所占比例为63.64%。同时,与正常组比较,糖代谢异常组患者的MDA有所升高、SOD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和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间MDA及SOD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应及早检出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对糖代谢异常进行有效的干预,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管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4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筛查血糖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对照组98例,干预组酌情给予胰岛素强化血糖管理,观察两组患者脑卒中后遗症情况。结果5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后遗症发生率。对照组和干预组各种后遗症的比例分别为68.37%、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加强血糖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氮平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使用氯氮平或维思通治疗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观察血糖变化,并分析影响血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婚姻、学历、遗传).结果在10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维思通组(研究组)39例,糖代谢异常1例,发生率2.6%.糖尿病发生率为0.氯氮平组(对照组)61例,糖代谢异常12例,发生率为19.7%.糖尿病5例,发生率为8.2%;氯氮平与维思通较引起糖代谢异常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氮平引起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于维思通.  相似文献   

10.
周洪仿  万沁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1):2571-2576
目的 探讨在不同糖代谢人群中,尿微量清蛋白(MAU)对其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影响,为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脑卒中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4—11月参加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发起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REACTION研究)”中四川泸州部分地区40岁以上基线人群为研究对象,共3 501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心血管疾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MAU〕。并依据研究对象糖代谢状况分为糖代谢正常(NGT)人群、糖尿病前期(IGR)人群、糖尿病人群。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合并MAU升高分为NGT+MAU正常组(A组)、IGR+MAU正常组(B组)、糖尿病+MAU正常组(C组)、NGT+MAU升高组(D组)、IGR+MAU升高组(E组)、糖尿病+MAU升高组(F组)。于2016年4—6月随访研究对象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 3 501例研究对象中糖尿病735例(21.0%),IGR 1 212例(34.6%),NGT 1 554例(44.4%)。A组866例,B组837例,C组458例,D组688例,E组375例,F组277例。B组MAU低于C组,F组MAU高于C组,B组、D组、E组、F组MAU高于A组(P<0.05)。NGT、IGR和糖尿病人群随访期间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2.7%(42/1 554)、3.1%(37/1 212)、5.0%(37/735);糖尿病人群随访期间脑卒中发病率高于IGR、NGT人群(P<0.05);A组、B组、C组、D组、E组、F组随访期间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4%(12/866)、1.8%(15/837)、3.7%(17/458)、4.4%(30/688)、5.9%(22/375)、7.2%(20/277)。NGT人群中,MAU升高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为MAU正常者的3.245倍〔95%CI(1.649,6.386),P<0.05〕;IGR患者中,MAU升高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为MAU正常者的3.415倍〔95%CI(1.751,6.661),P<0.05〕;糖尿病患者中,MAU升高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为MAU正常者的2.019倍〔95%CI(1.039,3.924),P<0.05〕。MAU升高者脑卒中发病率(5.4%,72/1 340)高于MAU正常者(2.0%,44/2 1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U是不同糖代谢人群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6,95%CI(1.018,1.033),P<0.001〕。结论 MAU异常在不同糖代谢人群中的发生率不同,且MAU是不同糖代谢人群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及早对糖代谢异常患者MAU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其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病人产后糖代谢转归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GDM病人产后糖代谢异常提供参考.方法:选择GDM病人931例并收集临床资料,在产后6~12周跟踪糖代谢转归情况,对GDM病人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31例病人产后6~12周出现糖代谢异常者占33.08%(308/931),其中糖尿病35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14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葡萄糖耐量降低7例,葡萄糖耐量降低252例.GDM病人产后糖代谢异常组孕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空腹血糖(FPG)、服糖2 h后血糖(2hPG)、服药3 h后血糖(3hPG)均高于正常组(P<0.01),新生儿体质量低于正常组(P<0.01).单因素分析提示,OGTT FPG、2hPG、3hPG和新生儿体质量均是GDM病人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期OGTT的FPG、2hPG、3hPG是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GTT FPG(OR=3.528)、OGTT 2hPG(OR=1.579)和OGTT 3hPG(OR=1.655)越高,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风险越高.结论:部分GDM病人产后会出现糖代谢异常,与孕期OGTT结果密切相关,应针对性做好随访管理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793例健康体检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糖负荷1h血糖升高切割点,分为OGTT 1h血糖正常583例(NGTN组)、OGTT 1h血糖升高127例(NGT1H组)、葡萄糖耐量减低83例(IGT组),比较各组间的代谢指标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生成指数(IGI)。NGT1H组体重指数、腰围、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高于NGTN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NGTN组;NGT1H组的HOMA—β(4.5±0.7)和IGI(2.1±0.7)水平低于NGTN组(4.8±0.7,2.7±0.9),HOMA—IR(1.2±0.6)高于NGTN组(0.5±0.6),NGT1H组HOMA—β水平高于IGT组(4.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OGTT 1h血糖升高也是机体糖代谢受损的指标,存在胰岛素早时相分泌异常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强化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体检中心检出的116例糖耐量异常患者分为强化教育(IE)组和一般教育(GE)组,每组患者于人组时以及随访1年时检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OGTT2h血糖(OGTT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进行组内前后及同期组间比较,统计转变为糖耐量正常、糖尿病的例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IE组BMI、FPG、OGTT2hPG、HbAIc指标明显优于GE组(P〈0.05)。糖耐量正常转化率有显著性增高(P〈0.05),糖尿病转化率有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强化教育可以增加糖耐量异常患者糖耐量正常转化率,可以降低糖耐量异常患者糖尿病转化率。  相似文献   

14.
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智仁  熊雨 《西部医学》2012,24(2):350-351,354
目的了解不同空腹血糖(FPG)浓度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结果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476例T2DM患者根据空腹血糖浓度(FPG)分成三组:FPG≥7.0mmol/L且〈11.1mmol/L为A组(357例);FPG≥11.1mmol/L且〈14.0mmol/L为B组(81例);FPG≥14.0mmol/L为C组(38例);FPG〈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2hPG)〈7.8mmol/L正常糖耐量(NGT)为对照组(104例)。对各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RT)测定胰岛素和C肽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和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和c肽高于正常人(P〈0.05),餐后1h对照组出现峰值,餐后2h糖尿病组达到高峰。结论不同空腹血糖浓度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随FPG升高而降低,而测定胰岛素及C肽可用于临床,帮助糖尿病分型,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葡萄糖耐量异常和正常孕妇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各时段血糖值比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09例孕24~36周孕妇的75gOGTT资料,按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将孕妇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n=60)、妊娠期葡萄糖耐量损害组(GIGT组,n=156)和正常葡萄糖耐量组(NGT组,n=1693)。根据75gOGTT中空腹血糖(FPG)及葡萄糖负荷后1、2、3h血糖值(PG1h、PG2h、PG3h)分别计算各组PG3h/FPG、PG2h/FPG、PG1h/FPG、PG3h/PG1h、PG2h/PG1h、PG3h/PG2h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DM组与GIGT组各比值之间以及三组间PG3h/FPG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DM组和GIGT组PG2h/FPG、PG1h/FPG均明显高于NGT组(P<0.05),而两组PG3h/PG1h、PG2h/PG1h和PG3h/PG2h均小于NGT组(P<0.05)。结论葡萄糖耐量正常与异常孕妇的75gOGTT各时段血糖值比值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6.
空腹血糖增高与糖负荷后血糖增高临床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空腹血糖增高和糖负荷后血糖增高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地区21~89岁人群进行了调查,根据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h血糖,将调查人群分为正常糖代谢(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单纯糖耐量低减(iIGT)、联合糖调节受损(IFG/IGT)、单纯空腹高血糖(IFH)、单纯负荷后高血糖(IPH)和联合血糖增高(IFH/IPH)7组,分别比较各组的糖脂代谢状况.结果 iIGT 和IPH分别是IGR和DM的主要类型,分别占IGR的61.4%和初发DM的60.5%.iIFG、iIGT、IFG/IGT、IPH、IFH/IPH各组的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增高趋势.IGR人群中,IFG/IGT的SBP更高,脂代谢异常更明显,iIFG与iIGT则具有相似的代谢特征;DM患者中,FH组代谢紊乱重于IPH组.结论 iIGT 和IPH分别是IGR和DM的主要类型,测定餐后2h血糖有助于筛查到iIGT和IP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无糖尿病史的老年高血压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及其对心血管损害的影响.方法 选取119例无糖尿病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1例无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的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吸烟史、体重指数(BMI)、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等指标;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高血压病人群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糖尿病(DM)组,比较3组的BMI、血糖、血脂、血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左室质量指数(LVMI )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①高血压组的吸烟史、BMI、IRI、ISI、糖负荷后2 h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糖负荷后2 h胰岛素(PIN)、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对照组(P<0.05);且IRI分别与BMI、SBP、DBP、TG、HDL存在相关关系;②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DM患病率为24.4%,IGR患病率为38.6%,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63%.③IGR组、DM组的空腹血糖(FPG)、PPG、PIN、IRI、ISI、BMI、TG、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SBP分别与NG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IGR组、DM组的斑块发生率和LVEF均高于NGT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糖耐量异常,有必要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OGTT,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选择2008年3月至9月本社区住院的年龄≥65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4例,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对既往未诊断糖尿病而FPG≥7.0mmoL/L、餐后2hPG≥11.1mmoL/L者择日再复查血糖;FPG≥6.1mmol/L且〈7.0mmol/L、餐后2hPG≥7.8mmol/L且〈11.1mmol/L者进行OGTT。结果示104例患者中住院前糖尿病30例(28.8%),住院后经系统检查新发现糖尿病7例(6.8%),新发现糖调节受损21例(20.2%),总的糖代谢异常率为55.8%。提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常规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必要时进行OGTT。  相似文献   

19.
费利霞  陈洁  田刚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594-1596,1601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74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CAG),57例空腹血糖正常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根据CAG结果分冠心病组(CAD)、非冠心病组(非CAD),分析危险因素的差异;冠心病组分为糖尿病组(DM)、糖调节受损组(IGR)、正常血糖组(NGT),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糖代谢异常在冠心病与非冠心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14,P<0.05)。冠心病IGR组和DM组多支病变患病率,分别75%和50%,NGT组单支病变患病率55.6%,重度病变患病率DM组80%,NGT组77.8%。男性、DM、IGR、吸烟、危险因素累计数在CAD组与非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病率高,48.6%通过OGTT诊断,OGTT应列为心血管病的常规检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病变重而弥漫,正常血糖以单支病变多见,病变重而局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胰岛功能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列为甲亢组,另选取110例同时期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者的空腹血糖(FPG)、基础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hPG)及餐后2 h胰岛素(2hINS)水平,并计算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甲亢组患者出现糖耐量异常68例,占比61.82%,其中21例糖耐量异常达到糖尿病标准;甲亢组患者的FPG、2hPG、2hINS及HOMA-I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SI与HOMA-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Pearson检验相关性得出,甲亢组患者HOMA-B(P<0.001)与HOMA-IR呈负相关。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普遍伴有糖代谢异常、胰岛功能损伤及胰岛素抵抗,其胰岛B细胞功能损伤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即HOMA-B与HOMA-IR呈负相关,因此治疗中应注重监测血糖及甲状腺功能,兼顾协同进而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