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臭氧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优良率80%,观察组优良率92.5%.两组优良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经皮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常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不良反应少,创伤小,见效快,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和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实验组采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略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于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两种方法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臭氧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符合入组标准的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资料均为随机抽查,其中观察组55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保守治疗,观察组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注射臭氧治疗,采用Macnab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出现3例患者疼痛加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无其他过敏反应、神经损伤、椎间盘炎等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CT下引导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简单、起效快、安全高的特点,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康复理疗加医用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康复理疗加医用臭氧介入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康复理疗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50例,显效3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50例,显效23例,好转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理疗加医用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40例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复发率和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延续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进行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对照组进行舒血宁注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和临床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与独活寄生汤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良反应低,患者疾病康复迅速,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骶管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 取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骶管臭氧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可见光+中药塌渍+中频治疗,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根据VAS评分表评定治疗前后下肢疼痛程度.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管臭氧注射疗法较传统可见光+中药塌渍+中频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症效果更佳,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8.
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治疗组,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60例椎板切除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较,观察其治愈率与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有效率为86.7%,两组在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卧床时间较对照组有显著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其中小窗口开窗使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显著,可以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用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腰腿痛消失时间、活动功能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腰腿痛程度、腰椎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腰腿痛消失时间、活动功能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水平、腰腿痛程度、腰椎功能相近,P> 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腰腿痛程度、腰椎功能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常规用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腰腿痛,改善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无严重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知识知晓率和生活满意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临床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椎弓根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配合。方法 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手术配合,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0.5%(38/42)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0/42),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4%(1/42)显著低于对照组16.7%(7/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进行手术配合有助于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2.
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为84.2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例复发,复发率为2.63%,对照组术后5例复发,复发率为13.1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药配合针刀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状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抽取入郑州市骨科医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腰椎牵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配合针刀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标准(VAS)和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56%较对照组77.78%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为(1.09±0.57)分较对照组(3.85±0.91)分低,SF-36评分为(126.98±35.66)分较对照组(90.94±30.58)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的基础上,予以独活寄生汤配合治疗,能够缓解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析射频消融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5例为实验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臭氧介入治疗方法,剩余75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实验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术后3个月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椎问盘突出症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并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滋补肝肾法配合贺氏针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饶市立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牵引+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滋补肝肾方剂口服+贺氏针灸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低于观察组(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补肝肾法配合贺氏针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腰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发散式冲击波结合林氏正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对照试验(RCT)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给予林氏正骨推拿治疗;观察组63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24%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χ2=8.2277,P0.05),两组治疗前下腰痛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及4周两组下腰痛JOA评分同治疗前都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VAS评分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散式冲击波(RSWT)结合林氏正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的疗效,创伤小,见效快,能够显著的提高JOA腰痛评分,降低疼痛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抛硬币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窗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量表(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ODI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1.32±0.55)分、ODI评分(7.51±1.3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39±1.02)、(14.26±2.18)分, JOA评分(27.15±1.64)分高于对照组的(21.52±2.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以及腰椎功能,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太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85+696-485,69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吸引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湖南省水利水电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我们给予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吸引术治疗,现观察这些患者的疗效。结果①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愈9例(16.4%),显效24例(43.6%),有效17例(30.9%),无效5例(9.1%)。③2例患者出现了手术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6%。结论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吸引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穴位埋线结合实按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穴位埋线+实按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2.7±0.4)分、ODI评分(12.1±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2±1.0)、(23.4±2.2)分,JOA评分(25.9±3.6)分高于对照组的(19.8±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单独穴位埋线治疗相比,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穴位埋线结合实按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椎不稳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术+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合并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9.7±10.5)h短于对照组的(91.6±17.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对照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选择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椎不稳患者进行治疗,表现出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对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以及术后能够快速恢复等系列的优点,最终显著改善合并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