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暴露状况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8岁及以上人群白酒消费量数据和2010—2011年全国25省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调查数据,采用@Risk软件对人群白酒氨基甲酸乙酯健康风险进行概率风险评估。结果 2010—2011年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平均含量为0.072 mg/kg。18岁以上人群白酒氨基甲酸乙酯每日平均暴露量为8.09 ng/kg BW,暴露限值为37 083,个体暴露限值超过引起公共卫生关注度的概率为0.052。白酒饮酒者氨基甲酸乙酯每日平均暴露量为159.99 ng/kg BW,暴露限值为1 875,饮酒者个体暴露限值超过引起公共卫生关注度的概率为0.455。结论18岁及以上人群白酒氨基甲酸乙酯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但白酒饮酒者存在较高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福建省居民经红曲黄酒中摄入氨基甲酸乙酯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其暴露量对健康损害的风险。利用2002年5省市18岁及以上人群黄酒消费量调查数据,以及采集不同类型、不同酒龄的红曲黄酒样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结果,采用膳食暴露评估方法对人群经红曲黄酒摄入氨基甲酸乙酯进行风险评估。试验结果表明,红曲黄酒样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平均含量为0.091 mg/kg、最大值为0.20 mg/kg。18岁以上一般人群黄酒氨基甲酸乙酯平均暴露量为9.81 ng/kg·bw,暴露限值MOE为30581,暴露限值(全部人群)MOE10 000。对于18岁及以上全部人群,红曲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暴露量对健康损害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杭州市主要发酵类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及居民食物消费量,评估杭州市居民膳食中氨基甲酸乙酯暴露水平及其潜在风险。方法利用2014年杭州市居民发酵类食物消费量数据,以及在杭州市采集的373份食品样品的检测结果,获得杭州市居民膳食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摄入量,利用点估计法对居民由膳食摄入的氨基甲酸乙酯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共检测食品样品373份,检出含氨基甲酸乙酯样品160份,总检出率为42.9%,其中黄酒检出率为100.0%(37/37),其次为南乳、药酒、土烧及白酒,检出率均超过80%,而发酵面制品、发酵乳制品、发酵豆制品(除腐乳)、发酵茶饮料、啤酒及醋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均低于检出限。按照食物消费量的均值估算,杭州市居民每日氨基甲酸乙酯平均暴露量为0.076 4μg/kg BW,总暴露限值(MOE)为3 932;根据食品化学物高端暴露模型计算,杭州市居民氨基甲酸乙酯高暴露人群每天摄入量为0.309 3μg/kg BW,MOE为970。结论杭州市居民膳食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平均暴露水平已经超过公共卫生关注度界点,尤其是氨基甲酸乙酯高暴露人群,存在较高健康风险,应对这部分人群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评估中国居民成人饮白酒者(以下简称饮酒者)DEHP膳食摄入水平及其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1—2013年间收集的24类食品中DEHP含量数据(9 284条),结合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的方法,对我国居民成人饮酒者全人群以及18~59岁(男、女)、60岁以上(男、女)4个不同年龄组人群DEHP膳食摄入水平及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各类食品DEHP平均含量为0.12 mg/kg。成人饮酒者全人群DEHP膳食平均摄入量为2.23 μg/kg BW,占TDI(50 μg/kg BW)的4.45%,最高摄入量为10.04 μg/kg BW。其中18~59岁的男性饮酒者的DEHP平均摄入量和最高摄入量均高于其他性别年龄组。对成人饮酒者全人群而言,大米是成人饮酒者贡献率最高的食品,达26.97%,远高于其他类别食品。其次是白酒,为15.89%。结论 中国居民成人饮酒者DEHP膳食摄入水平低于健康指导值,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5.
广西居民膳食中黄曲霉毒素暴露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广西居民膳食中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水平及潜在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3—2017年广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黄曲霉毒素含量数据、2012年广西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和暴露限值(MOE)方法计算膳食中黄曲霉毒素暴露水平和致癌风险。结果广西居民膳食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每日平均暴露量和高暴露量(P95)分别为10.38和25.49 ng/kg BW,其MOE值分别为16和7;通过膳食摄入黄曲霉毒素致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平均发病风险为0.37例/10万人,高暴露人群致HCC发病风险为0.92例/10万人。油脂类及其制品(主要是花生油)是居民膳食中AFB_1暴露的主要来源,贡献率高达72.17%;假设严格执行限量标准情况下,AFB_1平均暴露量降至5.13 ng/kg BW,降幅为50.58%。结论低年龄儿童和油脂类及其制品在控制广西居民膳食中黄曲霉毒素暴露水平和致癌发病风险中是不可忽视的重点人群和重点食品,应给予较高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杭州市居民膳食中铝的暴露水平及其潜在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5—2021年杭州市食品中食品添加剂铝含量的数据和2015年杭州市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法计算杭州市居民膳食中铝的暴露水平,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杭州市居民膳食中铝每周平均暴露量及每周高食物量消费人群暴露量(P95)分别为0.416、1.986 mg/kg·BW,均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2 mg/kg·BW)。包子、面条、中式糕点、油条、馒头是杭州市居民膳食中铝暴露的主要来源,累计贡献率达到85.9%。如果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关于含铝食品添加剂的限量规定,杭州市居民膳食中铝每周平均暴露量和P95暴露量将分别下降88.2%和84.0%。结论 目前杭州市居民膳食中铝每周平均暴露量对人群健康造成的风险较低,处于可接受水平。但高食物消费人群每周暴露量(P95暴露量)接近PTWI,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P95暴露量已超过PTWI,应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以降低铝暴露过量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7.
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污染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葡萄酒中氢基甲酸乙酯进行污染评估,分析其摄入患肺癌的风险。方法采用个体食品研究方法了解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污染水平,结合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剂量反应模型BMDL和暴露边界比(Margin of Exposure,MOE)进行评估。结果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平均暴露量每天1.6ng/kg BW惠肺癌的MOE为188000;氨基甲酸乙酯较高的暴露量(97.5百分位)每天12.9ng/kg BW,患肺癌的MOE为23000。结论对我国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暴露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甘肃省市售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并对造成的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采用非连续3 d 24 h回顾方法入户调查1 466名居民的肉类食物消费状况,并结合363份市售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检测数据,采用简单分布的方法获得人群熟肉制品亚硝酸盐每日暴露量,并与亚硝酸盐的每日允许摄入量进行比较,评估甘肃省居民熟肉制品亚硝酸盐暴露风险。结果甘肃省市售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检出率为85.40%(310/363),超标率为3.31%(12/363),平均含量为7.76 mg/kg。甘肃省居民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每日平均暴露量为0.002 3 mg/kg BW,高端消费人群暴露量(P97.5)为0.008 3 mg/kg BW,为每日允许摄入量的11.86%。结论甘肃省居民通过熟肉制品摄入的亚硝酸盐所致的健康风险较低,但仍需对市售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规范使用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绍兴地区不同人群膳食中铅、镉和总汞的摄入量,评估绍兴地区膳食中铅、镉和总汞的安全性。方法对绍兴地区食品中铅、镉和总汞含量进行监测,结合2008年绍兴市居民膳食消费量调查结果,对绍兴地区不同人群膳食中铅、镉和总汞的暴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膳食中铅的每周平均暴露量为5.26~13.1μg/kg BW,占原PTWI的21.0%~52.4%,全人群膳食中铅的平均暴露限值(MOE)为1.02;镉的每月平均暴露量为16.0~39.4μg/kg BW,占PTMI的64.0%~157.6%,2~6岁和7~17岁年龄组男性、2~6岁年龄组女性膳食中镉暴露水平均超过了PTMI限值(25μg/kg BW);总汞的每周平均暴露量为0.67~2.02μg/kg BW,占PTWI的16.8%~50.5%。膳食中铅、镉和总汞的主要来源均为米及其制品和鱼虾类食品。结论绍兴地区居民膳食中总汞暴露水平是安全的,但膳食中铅和镉暴露水平较高,尤其是18岁以下人群,需加强相关食品中铅和镉的监测及膳食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温州市本地大米重金属镉污染水平及空间分布规律,评估温州市居民食用本地大米镉暴露的健康风险。方法 收集2016—2021年温州市本地大米的监测数据,利用Arcgis 10.2软件将大米镉含量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展示,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分析方法进行插值分析;结合居民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法,对温州市居民食用本地大米镉暴露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740份本地大米中镉含量中位数为0.069 mg/kg,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95.68%、11.49%。本地大米镉含量较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鹿城区西北部及瑞安市中部地区。温州市成年居民食用本地大米镉的平均月暴露量和高消费人群月暴露量(P95)分别为12.04、21.08μg/kg·BW,未成年人食用本地大米镉的平均月暴露量和高消费人群月暴露量分别为17.02、32.04μg/kg·BW。居民食用鹿城区本地大米镉的平均暴露量和高消费人群暴露量均大于每月可耐受摄入量(PTMI)。结论 1.16%的温州市成年居民食用本地大米镉暴露量高于PTMI,大米高消费未成年人食用本地大米镉的暴露水平较高,居民食用鹿城区本地大米镉暴露的健康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黄酒中苯甲酸的本底含量进行调查与溯源分析,并对我国居民成年饮黄酒者的苯甲酸摄入量进行评估以了解其健康风险。方法从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上海市等我国主要五大黄酒产区采集黄酒样品231份及其加工原料15份,并采用液相色谱法对其中苯甲酸及其前体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苯甲醛和苯丙氨酸模拟试验以及实际样品加速试验对黄酒中苯甲酸的来源进行溯源分析;并采用简单分布评估方法对我国居民成年饮黄酒者的苯甲酸摄入量进行评估。结果黄酒中苯甲酸检出率为99.13%(229/231),含量范围为ND(未检出)~37.00 mg/L,均值为2.28 mg/L。其中,98份成品酒中,苯甲酸检出率为100.00%(98/98),含量范围为ND~1.60 mg/L,均值为0.52 mg/L;133份基础酒中,苯甲酸检出率为98.50%(131/133),含量范围为ND~37.00 mg/L,均值为3.58 mg/L。溯源分析结果显示,黄酒中苯甲酸主要来自加工原料带入、苯丙氨酸降解以及苯甲醛氧化生成。暴露评估结果显示,我国黄酒消费人群苯甲酸的平均暴露量为0.001 mg/kg BW,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0.02%;P95暴露量为0.005 mg/kg BW,占ADI的0.1%。结论黄酒中苯甲酸的检出率高但本底含量较低,其主要来源为加工原料带入、苯丙氨酸降解以及苯甲醛氧化生成;我国居民成年饮黄酒者的苯甲酸的暴露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陕西省市售食品中铝污染状况,评估陕西省居民膳食中铝摄入水平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 2013—2015年在陕西省10个地市随机采集8类食品共计666份,按照食品中铝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结合陕西省开展的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调查中各类食物的消费量数据,采用点评估方法,对陕西省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中铝摄入水平及其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陕西省居民全人群膳食中铝平均每日摄入量为0.154 9 mg/kg BW,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以18~59岁女性摄入量最高,为0.178 5 mg/kg BW。当食物中铝含量取P97.5数值时,膳食中铝摄入量最高的人群是2~7岁儿童。各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中铝平均暴露量(铝含量数据采用平均值)安全限值(MOS值)均1,偏高暴露量(铝含量数据采用P97.5数值)MOS值均1。2~7岁和8~12岁儿童膳食中铝摄入贡献率较高的食品是油炸食品和焙烤食品,其他组人群膳食中铝摄入贡献率前3位的食品均是油炸食品、凉皮和淀粉制品。结论陕西省居民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中铝偏高暴露量已超过最新的健康指导值。女性和儿童是暴露量较高的人群,油炸食品是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中铝摄入的最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Ethyl carbamate is one of the most hazardous chemicals naturally occurring in food, and is present in alcoholic beverages. Korean traditional rice wine, Takju and Yakju, is frequently consumed in Korea, but there have been no studies characterising the risks of ethyl carbamate in these products. In order to assess and characterise the exposure risk of ethyl carbamate in Korean traditional rice wines, ethyl carbamate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GC-MS. The analytical methods were optimised and validated through determining linearity, detection limit, quantification limit, recovery and precision. A total of 283 traditional Korean rice wines, including 175 Takju and 108 Yakju samples, were analysed. Exposure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by factoring in ethyl carbamate content, daily consumption and body weight. Daily exposures of ethyl carbamate were estimated for adults in four age groups, and risks of ethyl carbamate we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rgin of exposure, which is more than 10 000. Based on this study, the risks of ethyl carbamate in Korean traditional rice wine were shown to be of low concern.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区7类食品中的镉污染状况,对居民膳食镉暴露的健康风险进行初步评估。方法2014~2015年,在辖区内农贸市场、超市和食品店随机抽取7类,共368份样品,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镉含量,按照GB 2762-2012进行评价;并结合密云区居民膳食消费量数据和FAO/WHO食物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JECFA)2010年制定的镉暂定每月可耐受摄入量0.025 mg/kg·BW对密云区居民进行初步的膳食镉暴露评估。结果 7类食品样品中镉的总检出率为61.4%,其中动物内脏的镉检出率及含量最高,分别为100%和0.05152 mg/kg。密云区居民每月膳食镉总暴露量为0.002204 mg/kg·BW,未超过暂定每月可耐受摄入量0.025 mg/kg·BW,主要来源为蔬菜(55.3%)、大米(20.8%)、动物内脏(14.4%)和蛋及蛋制品(6.4%)。结论北京市密云区居民主要消费的7类食品受到的重金属镉污染在安全范围内,膳食中镉暴露水平低于暂定可耐受摄入量,通过膳食摄入的镉对人体不造成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评估龙舌兰酒中甲醇的急性和慢性暴露健康风险。方法通过毒性资料检索与分析,确定甲醇的人体经口暴露急性和慢性限量值,参照我国居民酒精类饮料的消费模式,以我国饮酒者的白酒高端消费量代替龙舌兰酒高端消费量,基于专家咨询结果,选择龙舌兰酒中甲醇限量值3.0 g/L为龙舌兰酒中甲醇含量最大值(以100%酒精计),计算我国成人饮酒者经龙舌兰酒一次摄入甲醇的量;以我国饮酒者的白酒平均消费量代替龙舌兰酒平均消费量,结合已发表文献的龙舌兰酒中甲醇含量的平均值1.8 g/L(以100%酒精计),计算我国成人饮酒者经龙舌兰酒慢性摄入甲醇的量。结果我国居民通过饮用龙舌兰酒一次性摄入的甲醇为11.25 mg/kg BW,低于一次经口暴露限量(20 mg/kg BW);慢性摄入的甲醇为1.69 mg/kg BW,低于推荐的甲醇每日参考剂量(2.0 mg/kg BW)。结论我国成人饮酒者通过龙舌兰酒摄入甲醇的急性暴露和慢性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主要食品中铝的污染现状,对当地居民膳食中铝暴露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对2010—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主要含铝添加剂食品的铝残留量进行分析,结合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食物消费量数据,按照性别-年龄组计算内蒙古自治区居民膳食中铝摄入量并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 本次评估主要的含铝添加剂食品9类共1 083份,其中铝的检出率为69.44%(752/1 083),铝残留量均值为142.81 mg/kg,含量范围为2.50~2 950.00 mg/kg;全人群膳食中铝每周平均摄入量为0.692 mg/kg BW,低于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2 mg/kg BW),高食物消费量人群膳食中铝每周摄入量为4.868 mg/kg BW,是PTWI的2.43倍;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中铝每周平均摄入量均未超过PTWI,但各性别-年龄组人群的平均铝摄入量随年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结论 粉条、油条中含铝添加剂超标现象严重,膨化食品、发酵面制品中存在含铝添加剂超范围使用现象。各性别-年龄组高消费量人群铝的暴露风险较大,相关部门需加强含铝添加剂超范围、超标使用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双酚A(BPA)为模式化学物,建立积聚暴露评估方法,并计算我国0~6月龄婴儿中BPA的积聚暴露水平及其潜在风险。方法建立涵盖经口、经皮和吸入的积聚暴露评估方法。BPA各暴露来源的含量数据采用文献检索方法获得,膳食及非膳食的消费量数据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对0~12月龄婴幼儿水的推荐消费量以及《中国人群暴露参数手册(儿童卷:0~5岁)》经口、吸入、经皮的暴露参数。采用积聚暴露评估法对我国0~6月龄婴儿3种喂养模式[母乳喂养、配方粉喂养+使用聚碳酸酯(PC)奶瓶、配方粉喂养+使用不含BPA奶瓶]的BPA积聚暴露水平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分别使用前进法和后退法计算0~6月龄婴儿BPA的内暴露,并对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0~6月龄婴儿的3种喂养模式中BPA的高端积聚暴露量范围为129.82~4 093.40 ng/kg BW,配方粉+使用PC奶瓶喂养模式的BPA高端积聚暴露量超过BPA的暂定可耐受摄入量(t-TDI),其他喂养模式均低于t-TDI。对不同暴露来源的总BPA(游离型和结合型BPA的合计)暴露量分析发现,膳食来源摄入的BPA贡献率最高,其次为纺织品。而对于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游离型BPA总暴露量分析发现,贡献率最高的依然是膳食暴露,但贡献率第二的为室内空气。使用前进法与后退法获得的内暴露量相近。结论 BPA的外暴露未遗漏主要暴露来源,除配方粉+PC奶瓶喂养模式的高端暴露量超过t-TDI外,0~6月龄婴儿其他喂养模式的平均和高端暴露量均低于t-TDI,健康风险较低,而使用PC奶瓶会增加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广西主要食品中砷污染的水平,评估居民膳食无机砷暴露量及其潜在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0-2015年广西主要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含量数据和食物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的方法 ,计算广西居民膳食中无机砷暴露水平及其分布情况,并利用暴露限值(MOE)法评估其潜在健康风险。结果 16 567份食品样品中,总砷检出率为42.71%(4 735/11 087),无机砷检出率为48.07%(2 634/5 480)。总砷平均含量以海洋甲壳类最高,其次是海水鱼类和软体动物;检测无机砷食品样品中,平均含量为0.018~0.072 mg/kg,其中以大米无机砷平均含量最高。除大米、新鲜水果、蛋及其制品、畜禽内脏直接采用其检测的无机砷结果外,其他食品均通过总砷转换到无机砷而进行暴露评估。一般人群和高消费量人群膳食中无机砷的平均每天暴露量MOE值均1,但18~34岁男性组高消费量人群每天无机砷暴露量的MOE值≤1。大米的贡献率远高于其他食物,是居民膳食中无机砷的主要来源。结论广西居民膳食中无机砷暴露风险总体上是安全的,而对于18~34岁男性组高暴露量人群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大米是广西居民的主要食品,大米的安全问题需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文对传统东山老米酒的发酵特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研究。方法 首先利用2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酒曲中的酵母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老米酒中的风味物质,同时还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游离氨基酸种类。结果 分离得到的菌株有3株为酿酒酵母,1株为白色隐球菌;老米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陈酿中仅含0.6 mg/L;风味物质以醇、酯类为主,如苯乙醇、琥珀酸二乙酯,酯类随酒的陈化而逐渐增多;老米酒中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较高,导致酒中苦味氨基酸含量高于60%,同时氨基酸含量在陈化过程中逐渐下降。结论 东山老米酒的发酵以酵母发酵为主,发酵产生的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且随着老米酒的陈化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