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症系1932年由瑞士医师Loeffler氏首次报告,又称过敏性肺炎,肺部变态反应,单纯性肺性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等。本症易误为肺结核等其他渗出性病变。现报告我院近期确诊的14例,其临床所见均与吕氏原始报告例相似: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病程短,不经特殊治疗可自愈;嗜酸细胞增多;肺部X线检查有软性浸润阴影且消失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发性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ICEP)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1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特发性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临床和CT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10例均有咳嗽、咳痰史,其中伴发热5例,胸闷气促3例,胸痛2例。10例外周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痰液内均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0例病灶累及两肺9例,其中病灶位于两肺中外带7例;累及右肺1例。10例中CT表现为小斑片状5例,大片状1例,结节状1例,肿块型1例,混合型2例;伴磨玻璃影5例,伴空洞2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CT复查见病灶明显吸收好转7例,病灶无明显吸收好转2例,病灶增多1例。结论:ICEP有一定CT特点,结合外周血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粒细胞增高,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征,提高对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EG的识别。方法对我院1995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15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15例EG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15/15,100%)、腹泻(11/15,73.3%)、腹胀(8/15,53.3%)、恶心(2/15,13.3%)等。其中3例(20.0%)主要表现为腹水,1例(6.7%)表现为不全性肠梗阻。所有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明显增高,其百分比为9.8%~63.7%,平均(27.2±13.6)%;绝对计数为(1.1~6.0)×109/L,平均(3.1±1.4)×109/L。15例胃镜检查中,13例(86.7%)显示胃窦、十二指肠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肿、糜烂,其中1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肠镜检查患者中,5例(71.4%)结肠黏膜出现类似改变,并以回盲部多见。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均见大量嗜酸细胞浸润。3例腹水均为渗出液,腹水中嗜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6%~65%,平均(53±15.1)%。所有患者均经泼尼松治愈,疗程32~60 d。结论 EG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无特异性。腹水型患者少见,不易早期诊断。治疗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6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部阵发性疼痛2个月,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休息后稍缓解,当时予以抗炎治疗后腹痛稍缓解,近1周腹痛频繁,近2个月来体重减轻约14斤.外周血白细胞总数6.24×109/L,嗜酸性细胞计数0.23 ×109/L. 全消化道检查:末端回肠局部扩张,其内可见一充盈缺损,病变远端呈"弹簧样"改变,近端小肠扩张,表现为肠梗阻征象.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肺炎30例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2年瑞士的Loeffler首先描述了4例肺部阴影伴嗜酸细胞增多的病例,故本病又称吕弗硫氏(Loeffler)综合征。一般以临床无显著症状、血中嗜酸细胞增多、肺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16岁。腹痛、四肢瘀斑5d,便血、双踝关节肿痛4d,于1998年3月31日入院。5d前因头痛、发热,口服复方阿司匹林2片,3次/d。服药后第2天出现腹痛和四肢瘀斑,第3天出现便血、恶心、呕吐,双踝关节肿痛。经沙湾县人民医院检查:血红蛋白86g/L,红细胞3.1×1012/L,白细胞8.2×109/L,中性0.68,淋巴0.32,嗜酸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85×109/L,出血时间2min,凝血时间5min,血沉33mm/h,小便无异常,大便隐血试验(+)。因诊断不明,治疗无效,2d后来我处就诊。经详细检查,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等,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混合型)。给予地塞…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9岁。5年前在查体中胸透及摄片发现肺部阴影。当时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其间患者未做任何治疗。5年后胸片及CT检查示肺部阴影较5年前明显增大,但仍无任何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肝功能正常,免疫球蛋白定量:IgM 26.7g/L(正常值为0.6~2.5g/L)。 胸片示:右肺中叶及左肺上叶和下叶见大片实变影,以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25岁。1月前出现腹胀不适、阵发性腹痛,便后腹痛缓解,伴乏力、食欲不振,时有恶心、呕吐,无发热。在外院行抑酸、消腹水、增强免疫及对症处理,症状缓解。近来又出现上述症状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长期服药史及家庭遗传病史。实验室检查:WBC9. 3×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0. 58,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6. 8%,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 3×109/L。腹盆腔CT平扫+增强(飞利浦256层螺旋CT,Brilliance iC T)显示:胃窦部胃壁增厚强化,胃腔变窄,全结肠、直肠、部分小肠肠壁弥漫增厚,呈"同心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分析嗜酸性胃肠炎(EG)的CT小肠造影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0年7月经内镜、组织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而确诊的嗜酸性胃肠炎6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临床主要表现有腹痛3例,腹胀3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2例.6例均有明显异常的胃肠道病变,病变主要累及胃窦3例、十二指肠4例、空肠5例、回肠4例、结肠3例以及阑尾2例.CT表现为胃肠壁水肿增厚,其中伴分层状肠壁增厚3例,胃肠腔狭窄3例,均未见梗阻,有黏膜皱襞粗大4例,少量腹水5例.结论:嗜酸性胃肠炎的CT表现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肠壁的部位及深度有关;胃肠壁分层状增厚、黏膜皱襞粗大甚至呈不规则假息肉状或结节状,有一定的CT特征性,结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增高可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10.
通过11例哮喘肺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的X线分析,临床血嗜酸性细胞增高从15%~85%。肺部具有多发和多样表现,以及消退时间长等特点,其中有3例伴有胸膜浸润,肺部病变具有游走倾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高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否应用激素的指导价值。方法 收集2016-01至2017-10在医院呼吸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224例,根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是否升高及是否采用激素治疗。分成4组:血EOS增高激素治疗组(1组),血EOS正常激素治疗组(2组),血EOS增高非激素治疗组(3组),血EOS正常非激素治疗组(4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CAT评分、血气分析、肺功能及一氧化氮呼气试验。4组均给予吸氧,抗炎,平喘及化痰等一般治疗外,1组及2组加用激素治疗,治疗1周后复查,对4组的FENO、评估CAT评分;计算住院时间及出院3个月后再住院率。结果 4组年龄、性别、血气分析,血红蛋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治疗前后FENO及血EOS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3个月再住院率方面, 1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最短,且3个月再住院率均低于其他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宜应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男,26岁。4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耳后肿物,约"花生米"大小,2个月后右耳后局部隆起,无不适,未予以治疗。近4年期间,双耳后肿物进行性增大,无不适,查体示肿块表面呈暗紫色,无波动感,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28.01%(参考范围:0.5%~8%),嗜酸性粒细胞1.87×109/L(参考范围:0.02-0.52×109/L),尿素9.04mmol/L(参考范围:1.43~7.14mmol/L),血清免疫球蛋白Ig  相似文献   

13.
王伟  尤婷玉  张励 《临床军医杂志》2010,38(2):221-221,223
病人,男,33岁.体检发现白细胞增高.于2003年9月22日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9 cm.RBC 2.7×1012/L,Hb 90g/L,WBC 160.0×109/L,BPC 276×109/L, 白细胞分类:原始粒细胞0.04,中幼粒细胞0.27,晚幼粒细胞0.18,中性杆状核细胞0.20,中性分叶核细胞0.22,嗜酸粒细胞0.02,嗜碱粒细胞0.01.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医师遇到急性肺炎时,常应考虑过敏因素,如果以往呼吸道有类似过敏史,则提示为一种慢性过敏疾病复发;或服用过匹拉米洞、青霉素、磺胺类和金制剂等药物;症状出现前4—6小时胃一次大量吸入有机尘屑或霉菌孢子;出现红疹或剥脱性皮炎等不同皮肤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约6—50%等,都高度提示为过敏性肺炎。药物的过敏反应,多因药物分子作为不全抗原而引起但与药物毒性无关,临床上出现发热,呼吸短促或咳嗽等类似肺部感染症状,但嗜酸性粒细胞常升高。X 线表现周围肺野间质水肿(间隔水肿线及血管阴影模糊)、肺泡实变或为不规则浸润及少量胸水。磺胺药物过敏的肉芽肿性血管炎还可出现  相似文献   

15.
<正>病人,男,44岁。20 d前无诱因出现午后发热,体温最高39.0℃,咳少量白痰,静滴克林霉素及左氧氟沙星1周体温下降至37.3℃,胸片示:左肺门块状阴影。既往曾因脑脓肿行手术治疗4次。入院后最高体温38.7℃,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3.42×109/L,粒细胞绝对值10.49×109/L,粒细胞百分比0.781 1,血沉37mm/h,余均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肺64层螺旋CT示:  相似文献   

16.
病人,男,42岁。腹痛腹泻伴里急后重3d。查体:体温38℃,下腹部压痛明显,余无明显异常。化验检查示:RBC6·1×1012/L,WBC11×109/L,N0·75,L0·25,尿常规:(-),大便镜检:脓细胞( ),RBC5/HP。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给予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山莨菪碱等药物治疗,病情缓解不明显。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证实的EG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 18例EG临床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伴腹胀11例,腹泻6例,恶心或呕吐5例。18例中CT有胃肠道异常表现者15例,食管壁肿胀增厚3例,胃壁增厚5例,小肠肠壁增厚7例,结肠或直肠肠壁增厚4例,其中伴胃肠道黏膜增粗5例。此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者4例,少量或中等量腹腔积液7例。18例中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16例。结论 EG的CT表现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肠壁的部位及深度有关,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提示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患者1,男,34岁,主因与SARS患者接触3d后高热,于4月3日入院。查体:体温39.7℃,心、肺、腹正常。血常规:白细胞6.4×10~9/L,中性64.8%;胸片:右下肺小片状阴影。诊断为SARS。入院后给利巴韦林0.6静点,2/d;甲基泼尼松龙80mg静点,2/d;来立信0.2静点,2/d;阿奇霉素0.5静点,1/d,面罩吸氧及对症处理。第3天体温正常,出现咳嗽、胸闷、憋气症状,复查胸片示双下肺片状阴影,加强吸氧及对症治  相似文献   

19.
病例 女性,22岁,农民。因人际关系紧张出现表情呆滞、反应迟钝、语言错乱、生活失理1周于1993年2月入我科治疗。当时查体无任何阳性体征发现,初诊“分裂样精神病”。给“舒必利”、“氯氮平”等治疗,效果不佳。1周后出现咽痛、腹胀腹泻,继而发热达40.6℃,发热当日查血Rt:WBC3.6×10~3/μL,N0.58/L,嗜酸细胞计数为“0/L”,发热第4d肥达氏反应0∶1/320,H∶1/160,确诊“伤寒”,即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给氯霉素静滴联合复方新诺明口服及对症支持治疗,发热10d后体温渐降至正常,精神症状随之缓解,继续维持治疗2周后出院,随访5年至今无精神症状再发。最后诊断:伤寒伴发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20.
阴道螨症2例     
1病例报告例正患者44岁。因腰痛、腹痛,小腹有下坠感,阴道奇痒,白带增多半年余入院。B超及心电检查未见异常。白细胞9.8X109/L,中性粒细胞0.66,杆状粒细胞0.04,嗜酸性粒细胞0.07,淋巴细胞0.23;尿蛋白(士);阴道分泌物涂片染色检查发现螨体。诊断为阴道螨症。用甲硝唑治疗,每次服400mg,3次/d,连服1周后停药1周为1个疗程,共服3个疗程,患者症状消失。经3次阴道分泌物螨体检查均阴性。痊愈出院,随访未复发。例2患者47岁,症状同例1,入院时病情加重。查体未见异常,X线、B超、心电图检查均阴性;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