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乳腺癌Ki-67和p53表达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研究Ki-67和p53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受体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原发性乳腺癌18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Ki-67和p53的表达.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Ⅰ期和Ⅱ期乳腺癌中Ki-67表达率为29.1%,p53表达率为25.9%;而Ⅲ期和Ⅳ期中Ki-67的表达为61.5%,p53的表达率为46.1%;2组比较,Ki.67、p53蛋白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以及c-erbB-2受体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中Ki-67的表达率为48.3%,p53阳性表达率为58.1%.而非此类型的乳腺癌组中Ki-67的表达率为30.1%,p53的阳性表达率为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67和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提示Ki-67及p53的蛋白过度表达的乳腺癌预后不良;Ki-67和p53在ER、PR以及c-erbB-2受体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中过表达,解释了此类乳腺癌的临床高侵袭性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5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7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组织中ER、PR、p53及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R、PR、p53及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ER和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9%和4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4%和94.3%,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5%和6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和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ER和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1%和18.5%,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98.1%,明显高于I期和II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分级G3级患者的ER和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7.6%和17.6%,明显低于G1级和G2级,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82.4%,明显高于G1级和G2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和非腺癌患者的ER、PR和p53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Ki-67表达阳性率为84.5%,明显高于非腺癌的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表达缺失和p53、Ki-67表达增高与子宫内膜癌有关,且与临床病理存在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 ER、PR、C-erbB-2、P53及Ki-67 的表达情况及它们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38 例乳腺癌组织的ER、PR、C-erbB-2、P53及 Ki-67 的表达,并对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表达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ER、PR、C-erbB-2、P53和Ki-67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31%、59.42%、50.72%、43.47%、60.14%.ER、PR 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与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相关.C-erbB-2 、Ki-67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分期相关( P 均< 0.05),Ki-67还与肿瘤组织分级相关( P< 0.05).而P53与乳腺癌组织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ER 与PR 表达呈正相关,与P53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与C-erbB-2、Ki-67 表达呈负相关(P均<0.01).Ki-67、P53、C-erbB-2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检测乳腺癌组织的ER、PR、C-erbB-2、P53及 Ki-67 的表达情况有助于了解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为乳腺癌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对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cl-2、ki-67、p53、C-erbB-2、ER、PR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种基因蛋白在118例子宫内膜癌、2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cl-2、ki-67、p53、C-erbB-2、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67.7%、44.1%,42.4%、64.4%和61.9%.ER、P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即分期、分级越高,表达越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ki67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即高分化,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的表达随临床分期增高,分级的降低而升高;bcl-2随分期的增高而降低,但与分级无关.结论 ER、PR的表达对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C-erbB-2、p53、Ki-67、bcl-2的检测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阴性表达的浸润性乳腺癌PR、HER-2、Ki-67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1339例浸润性乳腺癌,其中ER阴性乳腺癌403例,回顾性分析PR、HER-2、Ki-67的表达状况及其间的相关性,以及PR、HER-2、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PR、HER-2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 (36/403)、26.8% (108/403)和98.3%(396/403).PR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P53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2与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表达与P53表达、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PR、HER-2、Ki-67三者间表达呈正相关,其中Ki-67与HER-2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0.941,P=0.000).结论 ER阴性乳腺癌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Ki-67可作为预测HER-2表达状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与其手术标本中P53、Ki-67及HER-2表达情况的关系,并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观察103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中的P53、Ki-67及HER-2的表达情况,对其临床病理特征作回顾性分析.结果:P53、Ki-67及HER-2的阳性率分别为51.5%(53/103)、76.7%(79/103)、29.1%(30/103).P53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以及ER关系密切(P<0.05),与肿瘤大小、PR无关(P>0.05).Ki-67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TNM分期以及ER关系密切(P<0.05),与PR无关(P>0.05).HER-2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ER关系密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PR无关(P>0.05).结论:P53、Ki-67及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测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子宫内膜癌I期患者的组织标本纳入观察组,再将同期经病理证实为单纯子宫内膜增生者的组织标本50例纳入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癌胚抗原(CEA)、p16、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ER、PR、p1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EA、p53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之间,ER、PR、p16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p53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之间,CEA和p16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p53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之间,p16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CEA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测技术评估子宫内膜组织ER、PR、CEA、p16、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提高该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Ki-67、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子宫肌瘤标本和52例瘤旁正常子宫肌层标本中Ki-67、ER及PR的表达情况,分析Ki-67、ER及PR的表达与子宫肌瘤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子宫肌层与子宫肌瘤组织中ER、Ki-67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组织中PR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肌层(P<0.05)。子宫肌瘤组织中PR、ER、Ki-67的表达与肿瘤数量及部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肿瘤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与肿瘤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组织中PR、Ki-67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组织中ER的表达显著高于肿瘤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P<0.01)。结论 PR可能参与了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发展,ER与子宫肌瘤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增殖核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且经术后病理确诊为EP的患者42例,其中分泌期19例,增殖期23例;选同期确诊为子宫颈癌行子宫全切术44例设为对照组,取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其中分泌期24例,增殖期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病变组织中ER、PR、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两组增殖期EP组织中E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组增殖期息肉组织中PR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而Ki-67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EP组与对照组分泌期子宫内膜及息肉组织中ER、PR、Ki-67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PR、Ki-67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蓉  周琦  叶学正  朱晓玲 《重庆医学》2007,36(19):1963-1964,1983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p53蛋白的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PR、p53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为21例,阳性率为43.75%,ER的阳性表达为32例,PR的阳性表达为33例,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68.75%,进一步分析发现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而ER、PR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例,PCNA计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p53及PCNA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53阳性表达、ER、PR缺失表达及p53阳性表达组织中PCNA的高表达均提示肿瘤组织的分化差,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综合分析上述指标,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in an attempt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n estrogen receptor (ER),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 and Ki-67 expression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Methods Pre- and post-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paired-tumor specimens from 103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dministrated with anthracycline or anthracycline combined taxane regimen were collecte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ER, PR, Her-2, and Ki-67 was performed by the DAKO EnVision method. Results Among the 103 cases, five patients (4.9%) had a complete response (CR), 82 (79.6%) partial response (PR), 15 (14.6%) stable disease (SD), and one (0.9%) progressive disease (PD), yielding an overall response rate (CR + PR) of 84.5%. Nine patients achieved pathological C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average index of Ki-67 post-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chemotherapy (24.1% vs. 39.7%, P 〈0.001).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he changes of Ki-67 in different subtypes of breast cancer were different (P 〈0.001), and these changes correlated with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P 〈0.001).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were observed for ER, PR and Her-2. Conclusion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pparently reduced Ki-67 index in primary breast carcinomas, but profiles for ER, PR and Her-2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he change of Ki- 67 correlated with molecular subtypes and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suggesting that Ki-67 index was a surrogate marker to predict the treatment response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机制。方法:前瞻性研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及周围正常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息肉组织和周围正常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水平。结果:ER在息肉组的表达高于内膜组,PR在息肉组的表达低于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中ER、PR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瘦素、瘦素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年来,肥胖症的分子发病机制一直不清楚,直到1994年瘦素(leptin)ob基因和1995年瘦素受体(OB-R)基因的成功克隆,才使肥胖症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入了新的时代.现介绍ob基因、瘦素受体及其信号转导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激素受体ER,PR及生长因子VEGF,bF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ER,PR,VEGF,bFGF与垂体腺瘤分型及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取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诊断为垂体腺瘤、具有完整内分泌资料的患者80例,根据Hardy-Wilson及Knosp分级、分期标准,结合病理活检判断其肿瘤侵袭性,将肿瘤的侵袭程度分为0、1、2、3级,分别为10例、11例、30例和29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每例肿瘤ER,PR,VEGF和bFGF的表达水平,用RT-PCR检测VEGF和bFGF mRNA的表达。结果 80例患者中ER,P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2.5%(50/80)和60%(48/80);PRL腺瘤与无功能腺瘤之间ER蛋白表达阳性率的呈显著性差异(P<0.05),PR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分型相关性不显著(P>0.05)。随肿瘤侵袭性程度的增加,VEGF和bFGFmR NA的表达和免疫组化阳性率及分级相应增加。结论 ER的表达水平与PR L型垂体腺瘤有关,其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判断PR L型垂体腺瘤发生和预后的指标。生长因子VEGF和bFGF mR NA、蛋白的表达也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抑制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谷氨酸钠造成的下丘脑弓状核损毁模型鼠海马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1)、c-fos蛋白、神经生长因子(NGF)受体的表达.方法皮下注射谷氨酸钠建立SD新生大鼠弓状核损毁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GABAA受体、NMDAR1受体、c-fos蛋白、NGF受体的表达以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结果造模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ABAA受体、NMDAR1受体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 NGF受体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c-fos蛋白表达略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谷氨酸钠损毁弓状核对大鼠海马组织中GABAA受体、NMDAR1受体、NGF受体的表达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Survivin、ER、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4例癌旁组织标本中Survivin、ER、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Survivin蛋白在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5.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组8.8%(P<0.01);(2)ER、PR在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48.3%,均低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94.1%,85.3%(P<0.01);(3)随着晚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低分化、深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Survivin表达增高,而PR却呈低表达(P<0.05),E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有关(P<0.05);(4)Survivin与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314,P<0.05;r=-0.479,P<0.01)。结论:Survivin、ER、PR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ER、PR在癌组织的变化提示癌细胞丧失了原来细胞的功能;联合检测Survivin、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有助于协助诊治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绝经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意义.方法: 回顾98例乳腺癌绝经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乳腺癌绝经后ER、PR的表达与患者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瘤TNM分期等预后因素之间的意义.结果:ER 和PR 在乳腺癌绝经后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8.16%、66.33%.ER、PR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的绝经后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TNM分期乳腺癌绝经后患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ER、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对于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指导治疗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等的相关性.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01年1月-2007年12月新收治的910例可手术乳腺癌的ER、PR、HER2及各种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910例的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占89.4%,浸润性小叶癌占1.7%,导管原位癌占5%,其他类型占4.9%;肿瘤卣径<2 cm占29.9%,在2~5 cm之间的占45.6%,5 cm的占24.5%;无淋巴结转移的占54.2%,3个及3个以下淋巴结转移的占25.5%,4个及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的占20.3%.ER表达阴件的占33.0%,PR表达阴性的为27.4%.HER2表达为+++的占20.1%.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就诊时淋巴结癌转移率减小(P<0.001),其他指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肿瘤大小与淋巴结痛转移率呈正相关(P<0.001),与ER及PR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1),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P=0.02);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P<0.001);ER及PR与HER-2呈明显负相关(P<0.001).在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乳癌中,ER、PR及HER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PR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良好的重要指标与HER2的表达呈负相关,HER-2的表达与年龄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临床上能更早期发现ER及PR阳性或HER2阴性的肿瘤.  相似文献   

19.
廖化梅  刘建 《重庆医学》2011,40(24):2395-2397,2388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与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子宫内膜癌中COX-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子宫内膜癌标本中COX-2表达38例(70.37%),ER表达32例(59.26%),PR表达31例(57.41%)。子宫内膜癌中COX-2和ER、PR的表达呈正相关,并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生存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中ER的表达与预后明显相关。结论 COX-2和ER、PR在子宫癌组织中高度表达,可能和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