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评价改良Sugiura 手术加自体脾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改良Sugiura 手术加自体脾移植治疗情况.结果 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近期止血效果确切.随访时间1/2~4年,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再出血率为2%.术后所有患者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术后血清Tuftsin和IgM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下降,磁共振及同位素显像证实移植脾块成活.结论 改良Sugiura手术加部分自体脾移植手术操作较简单,再出血率低,并发症少,且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46例行改良Sugiura手术加自体脾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 方法 对4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实施改良Sugiura手术加腹膜后部分自体脾移植症,护理中注重心理护理与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出血、感染、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化验观察血细胞、肝功、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影像学观察静脉消失情况及移植脾成活情况,加强术后、出院的康复指导. 结果 手术无死亡病例,止血效果确切,术后随访肝性脑病发生1例,发生3例.术后所有患者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术后血清Tuftsin和IgM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下降,磁共振及同位素显像证实移植脾块成活.结论 改良Sugiura手术加部分自体脾移植术是一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新方法 .对该手术患者术前注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和正确护理与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46例行改良sugiura手术加自体脾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4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实施改良Sugiura手术加腹膜后部分自体脾移植症,护理中注重心理护理与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出血、感染、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化验观察血细胞、肝功、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影像学观察静脉消失情况及移植脾成活情况,加强术后、出院的康复指导。结果手术无死亡病例,止血效果确切,术后随访肝性脑病发生1例,发生3例。术后所有患者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术后血清Tuftsin和IgM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下降,磁共振及同位素显像证实移植脾块成活。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加部分自体脾移植术是一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新方法。对该手术患者术前注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和正确护理与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改良Sugiura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率为0%,近期止血效果确切,无肝性脑病发生,随访时间0.5—8年,再出血率为2.6%(1/38);术后所有患者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满意,创伤小,操作较简单,再出血率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徐云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160-1161,1164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门静脉高压症行改良Sugiura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近期止血效果确切,手术死亡率为1.06%(1/94),再出血率为2.13%(2/94),未发生肝性脑病,术后所有患者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消失或者明显好转。无吻合1:7瘘和狭窄发生。结论: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手术联合保留迷走神经干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效果.方法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改良Sugiura手术联合保留迷走神经干治疗20例(试验组)与同期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0例(对照组)在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情况,自由门静脉压力,术后再出血率及其他并发症等方面作比较.结果患者均获随访,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胃肠排气恢复快[(50±5)h比(72±14)h],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明显[80%(16/20)比40%(8/20)](均P<0.01),两组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均较术前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短期内均无再出血,远期出血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5%(1/20)比30%(6/20),P<0.05].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联合保留迷走神经干治疗门静脉高压胃肠功能恢复快,远期止血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Sugiura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改良Sugiura手术加内镜套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死亡率为零.术后发生腹腔感染1例,胃瘘1例.术后早期6例并发消化道中小量出血.60例均获随访,随访2~7年,平均随访5年,随访期间无肝性脑病发生,再出血1例,占1.7%,生存率100%(60/60).结论 改良Sugiura手术能有效防治断流术后再出血.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个体化选择、规范的手术操作、注重围手术处理、尽量避免急症手术等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二级脾蒂分离法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睥功能亢进15例患者采用手助腹腔镜行改良Sugiura手术.结果 本组15例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256.5 min,平均出血量193 mL.术后全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0.2d.结论 腹腔镜改良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降低了手术难度,有效地控制了出血,是值得选择的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改良Sugiura术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5月~2011年9月对福州总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胆外科6例伴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脾明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的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患者行手助腹腔镜行改良Sugiura术治疗。结果 6例手助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93.2 min,平均出血量236.8ml,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7天。术后随访时间2~54个月,平均随访15.8个月,均无再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结论手助腹腔镜改良Sugiura术治疗伴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脾明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的IPH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时代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门静脉高压症是慢性肝病、肝硬化的主要合并症之一,它所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30%~50%,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最近20~30年来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方法上出现了许多革新,如内窥镜下曲张静脉套扎,硬化剂注射,门体静脉选择性分流(远端脾肾分流),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术、小口径人工血管搭桥门腔分流或肠腔分流术,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S),门体分流加断流(分流加断流),以及在Hassab手术及Sugiura手术基础上改良的断流手术等,这种改良的Sugiura手术最先在西方国家出现,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Sugiura手术出现之前,在国内通常称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断流术),是开展得最为广泛的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占国内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总数(不包括肝移植手术)90%以上.成为国内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无手术死亡,左膈下积液15例,肺部感染发热6例,切口感染9例,切口裂开3例,腹腔大出血2例,吻合口瘘1例。106例得到随访,随访6个月~8年,无肝性脑病发生。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操作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管状吻合器联合断流术(改良sugiura手术)的经验,并观察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2010年笔者医院对29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分别采用管状吻合器联合断流术(A组)及传统门奇静脉断流术(B组)治疗,A组153例,B组142例,通过术前术后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对比检查和随访,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结果两组病人均无手术死亡;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完全消失、显著改善和无改善的比率A组:60.12%、39.07%、0.19%;B组:41.03%、48.28%、1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A、B组静脉曲张复发出血率分别为13/137(9.48%)和46/127(3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A组2/137(1.46%),B组9/127(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病死率分别为28/137(20.47%)和31/127(2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吻合器联合断流术比传统门奇静脉断流术更为彻底,术后消化道出血复发率和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降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门脉高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东  杨培  鲜于剑波  罗华 《四川医学》2001,22(11):987-988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对20例门静脉高压症行改良Sugirua术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0例术后近期止血效果确切,随访观察发现19例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减轻。1例出现吻合口瘘及狭窄,经非手术治疗而愈。1例因肝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改良Sugiura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合理可取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经胸门奇断流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门脉高压的致命性并发症,多年来一直采用门脉降压术以防止出血。然而,日本现已很少施行分流而改作断流。 门奇断流分经腹与经胸两大类,后者为Sugiura首创。我院1960年以来采用经腹断流;但自1977年开始改作经胸断流,至1982年止,共行经腹58例;经胸35例。并对Sugiura手术作了一些简化改良,如免除了食管横断、迷走神经前干切断及幽门成形术等,简化后的手术疗效不及sugiura手术,但仍比经腹为佳。 结合解剖研究,认为经腹途径对冠状静脉系统,裂孔以上的食管均难施行彻底的去血管术。  相似文献   

15.
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6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俭 《安徽医学》2010,31(8):905-906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无手术死亡,左膈下积液3例,肺部感染发热1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裂开1例,腹腔大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11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3年,无肝性脑病发生。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操作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50例(53肢)小儿麻痹后遗膝关节屈曲畸形用股骨髁上V形截骨术矫治的效果。除2例无效外,48例(96%)效果满意。提出截骨矫正角度的选择原则:存在部分股四头肌肌力者作中立位截骨;肌肉完全瘫痪者作过伸位截骨。为避免血管神经牵拉伤,对膝屈曲角>30°者需作分次手术。该手术简单易行,截骨后稳定,无需内固定,愈合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为15例门静脉高压症惠者做了自体脾移植,进行了血小板、IgM、IgG的检测并在术后三个月及一年行核素γ照相,结果显示在术后第4周血小板恢复正常,核素γ照相也不同程度地显示出功能性脾片。本文认为用大脾片缝合于左半侧大网膜并固定于脾床处的脾移植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及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①将病人随机分为脾肾静脉分流(SRS)组、贲门周围血管高断(PCDV)组和SRS PCDV组。②术前1周和术后2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内径、最大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门静脉侧枝循环和血栓形成的情况,术中动态测量自由门静脉压(FPP)。③手术方法:SRS组,脾切除、脾肾静脉吻合;PCDV组,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高断;SRS PCDV组,脾切除、脾肾静脉吻合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结果:断流术可直接阻断脾胃区反常血流,但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依然存在。分流术后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但肝脏血流受到严重影响。断流术加分流术组术后的PVF、FPP介于断流组和分流组之间,仍为正常高值。结论;SRS PCDV在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中是合理的,而互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1982~1983年我院为12例外伤性脾破裂进行自体脾组织移植。平均年龄31岁(17~54岁);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12例均采用全脾组织移植,其中1例移植前将脾用带孔擦板擦碎,7例用刀片切成2~3mm大小碎片,4例切成厚度不超过2mm的邮票状薄片。移植部位均采用大网膜。术后麻面红细胞和乔氏小体均明显升高,2~3周时达高峰,第8周时接近原来水平,半年后恢复正常、IgM在第5周开始轻度下降,第8周持续上升。同位素扫描11例中(8例为闪烁照像),10例显影。本文就脾组织移植量、脾块大小、移植部位和手术适应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