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研究P2MP多播传送技术,和现有的PIM多播协议在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实验研究和比较,得出P2MP传送技术更加适合IPTV/Broadcast TV等业务。  相似文献   

2.
P2P技术在网络电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康芳  王道彬  钟朗 《通信技术》2007,40(7):11-12
通过分析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的发展现状和传统的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对P2P的三种模式工作原理和P2P技术在网络电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对IPTV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IPTV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IPTV中的关键技术,基于IMS的IPTV系统架构以及Internet TV。阐述了IPTV中Qos和QoE以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了PTV发展中面临的技术挑战。最后,总结了PTV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P2P技术与IPTV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伟 《电信技术》2006,(4):51-54
首先介绍了IPTV技术的两类业务在集中交换模式下的实现方式。提出了当前IPTV中客户数量与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问题。然后对P2P技术从结构模式和技术优势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预测P2P将成为IPTV的解决方案,弥补IPTV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从IPTV运营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基于机顶盒终端的面向用户的P2P技术,在网络、成本和网络优势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面向用户的P2P技术对于IPTV运营商存在根本性的缺陷,面向用户的P2P技术要想成功地应用于IPTV,必需克服这些缺陷。  相似文献   

6.
P2P IPTV解决方案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IPTV(Intemet Protocol Television)的发展现状和传统的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对P2P的工作原理和P2P技术在网络电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一种P2P IPTV解决方案,并讨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对IPTV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秦庆梅 《中国有线电视》2009,(12):1271-1273
目前,IPTV与P2P虽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都遇到发展的瓶颈,分析二者的特点,将二者结合,P2P能够很好地解决IPTV需要的带宽问题,而IPTV同时又能避免P2P的版权问题和用户问题,从而实现互赢。  相似文献   

8.
当前主流的传统C/S架构的IPTV网络存储成本巨大,即使是采用H.264这样的高性能编码器,可以节省的存储费用也是有限的,而且服务器的响应时间长,服务器性能和带宽“瓶颈”严重。提出一种P2P(Peer to Peer)和C/S(Client/Server)混合的用于存储和传送IPTV(Internet Protocol based Tele- vision)数据的网络新结构G2P(Group to Point),并详细介绍G2P结构中媒体服务器的分布以及分布式差异化存储和组对点分片数据分发方式,分析比较采用G2P技术发展IPTV业务的特点,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当前主流的传统C/S架构的IPTV网络存储成本巨大,即使是采用H.264这样的高性能编码器,可以节省的存储费用也是有限的,而且服务器的响应时间长,服务器性能和带宽“瓶颈“严重.提出一种P2P(Peer to Peer)和C/S(Client/Server)混合的用于存储和传送IPTV(Internet Protocol based Television)数据的网络新结构G2P(Group to Point),并详细介绍G2P结构中媒体服务器的分布以及分布式差异化存储和组对点分片数据分发方式,分析比较采用G2P技术发展IPTV业务的特点,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IPTV——三网融合的开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PTV与IP网既与IP业务有关,又与TV网络及业务有关。它与目前的三个运营网(有线电视网、Internet和电信网)及其业务直接相关,IPTV会是三网融合业务的开端。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IPTV,其一是IPTV的业务能力,其二是IPTV的网络能力,其三是IPTV与三网融合。一般来说,业务能力于网络能力相适配,则业务就能发展,随之而来就能促进网络的发展,相反只能是一种炒作。  相似文献   

11.
IPTV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及业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TV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市场运作方面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需要在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业务提供方式方面进行探索。可结合电信、广电以及互联网原有商业模式的优势,加以融合,形成产业价值链,实现各方合作共赢;可以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综合考虑技术实施及网络部署方案;可以通过合理的利润分配模式,推动IPTV业务的开展;可以通过业务捆绑提高市场竞争力,IPTV将为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提供切入点,满足电信运营商对业务创新的需求,将成为电信运营商在信息通信领域中探寻增长空间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2.
IPTV与目前的3个运营网(有线电视网、Internet和电信网)及其业务直接相关。但不同运营商对IPTV业务有不同定位。电信运营商认为IPTV业务体现于电视节目在IP网中的组织和传送形式,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认为IPTV业务是利用有线电视网来提供数字电视节目和电视节目以外的信息服务。由于IPTV业务分为广播业务和交互型业务两大类,支撑这两类业务的承载网也相应地分别采用单向广播网和双向交互网,因而在承载网层很难融合。融合工作将在业务层发生,即充分利用已经存在的两个承载网来经济、高效地发展业务。IPTV中既拥有广播型业务,又拥有组播型业务,还拥有交互型业务,将是三网融合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For the fixed network operators, the cell phone industry has strong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fixed telephone industry. The expense of cell phone reduces constantly while the rent of traditional fixed telephone must be paid monthly. As a result, the number of fixed telephone increases slowly, even in some areas the number of the customer who has quitted the telephone service is much more than the newly-increased customer. Consequently, China Telecom and China Netcom take the IPTV  相似文献   

14.
互动媒体产业及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网融合催生了IPTV、互动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型业务,带动了互动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本文在介绍互动媒体产业的同时,重点研究产业的价值链、业务运营平台、关键技术及系统平台软件企业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15.
IPTV是目前全球电信运营商都高度重视的宽带视频业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许多挑战。特别是运营横式亟需确定。结合IPTV业务具有互动性与个性化的特点,在中国行业管制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标准IPTV模式、IP+TV模式或纯IP模式。IPTV在中国的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如监管政策不明朗,行业壁垒难以打破。赢利模式不明晰,技术规范不完善,但大趋势决定了IPTV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相似文献   

16.
何宝宏 《电信科学》2006,22(3):25-27
在互联网和宽带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络电视(或称IPTV)这种融合了传统电信和传统广电业务的新型业务.本文探讨了不同的行业、组织或知识背景的人对IPTV含义的不同理解,以及IPTV在下一代网络(NGN)标准体系中的位置和目前所面临的一些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17.
融合了P2P技术、利用电信运营商业务平台的媒体电信网(MTN)能够提供有服务质量保证、安全诚信的数字媒体业务。与现有客户端/服务器(C/S)和内容分发网络(CDN)架构的数字媒体系统相比,媒体电信网利用P2P技术,充分挖掘了用户终端资源,极大地降低网络和平台建设投资,具有低成本、高扩展性等独特优势。基于P2P技术的媒体电信网可以激活整个数字媒体产业价值链,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CNGIIPv6上建立诚信安全的P2P环境和分布管理系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侯自强 《中兴通讯技术》2005,11(3):21-24,34
文章指出中国为实施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计划而大规模布设IPv6骨干网,这为发展P2P应用、建立诚信安全具有分布管理能力的P2P网络环境提供了机会:一方面在CNGI的IPv6网上一开始就可以实行实名制,从而发展建立网络新秩序;另外一方面可以在CNGI上以无缝和持续演进的方式建立智能结点重叠网,以支持P2P应用并提供分布式管理.文章认为CNGI发展的IPv6终端和IPv6用户网(如家庭网、传感器网等)可以通过在现有IPv4有线/无线接入网和城域网中建立IPv6隧道连接到IPv6骨干网P2P平台,以获得足够的通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基于P2P的各种新应用.  相似文献   

19.
P2P技术在IPTV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2P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模型。它引导网络应用的核心从中央服务器向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扩散。与传统的C/S模式相比,它在网络资源利用率、消除服务器瓶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介绍了P2P的概惫,然后分析了P2P技术和C/S模式的区别。最后介绍了P2P技术在网络电视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growing maturity of peer‐to‐peer (P2P) technology,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IPTV) applications based on that gained great success commercially and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from both industry and academia. Currently, the active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crawler technology is the most popular and effective one to study P2P IPTV systems. Existing measurement results revealed that accuracy of captured overlay snapshots depends on the crawling speed of crawler system. In order to capture more accurate overlay snapshots of P2P IPTV system, we developed a very fast and efficient distributed crawler system using the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and peer degree‐rank mechanism. In this paper, we first introduce the architectures of PPTV channel‐list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the whole system, which is the most popular and largest instance of P2P IPTV applications nowadays. Subsequently,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crawling results of two dedicated crawlers capturing from peer‐list servers and ordinary peers, respectively. Finally, we propose a fast and accurate dedicated crawler system based on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and peer degree rank for PPTV.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our distributed crawler system is much better than other existing crawler systems. Specifically, our distributed crawler can track a very popular channel with about 7200 online users in 30 s. It is also reasonable to believe that our distributed crawler system can capture complete overlay snapshots.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our study work is the first to explore capturing accurate overlay snapshots of large‐scale P2P IPTV applications. Our crawler system can provide a good solution for capturing more accurate overlay snapshots of PPTV system and can also be used to help researchers to design crawler systems for other P2P IPTV system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