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术刀片、缝针常选用50ml瓷杯或铝杯贮存,使用前纱布包放置器械包裹内行高压灭菌。刀片、缝针在溶器内自由滚动、碰撞,使刀刃、针尖常有损伤,术前需仔细检查更换,小号针易随纱布带出丢失,为保证使用质量,刀片用纱布包裹,缝针别在小纱布垫上,损伤率减少,但准备程序繁琐。我们研制出刀片、缝针磁性贮存器,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材科 取金属板:60mm×40mm×11mm一块(称为甲块),60mm×4Omm×1mm一块(称为乙块),62mm×32mm×1mm一块(称为丙块),50mm×30mm×3mm磁铁一块,螺丝直径3mm4枚。 制做方法 在甲板面中央刨制60mm×30mm×3mm的长型外槽,两侧余边内缘各裁制护盖轨道一条,外槽板面裁制三角形内槽4个,外侧边缘间隔3mm裁制5mm×1.5mm的斜形U字槽9个,中间结合部裁制1mm×2mm通槽于斜形U字槽呈半弧型,下方按刀片孔制做锁卡。底面裁制50mm×30mm×3mm内槽放置磁铁,乙块封盖四个角螺丝固定。丙块制成护盖插入甲块轨道(见图)。  相似文献   

2.
1 材料 取不锈钎板:65mm×10mm×0.8mml块(以下称为甲块)。刀片护板:18mm×16mm×0.2mml块(以下称为乙块)。刀片(剃须刀1/6片)1具。 2 制作方法 甲块宽边向上反折5mml呈90°,距反折夹角0.5mm钻直径2mm圆孔1个(为弹性钩固定孔),余板折成椭圆形;乙块裁成凸字形,下端包嵌与甲块反折的宽面(夹层置放刀片),上端回折制成弹性钩,卡于圆孔内;间距2mm,宽边锉制4mm×3mm的V字型口2个(见图)。  相似文献   

3.
线轴控制器     
术中止血,贯用线轴结扎,由于组织结构及出血点的大小,需经常调换线轴更换缝线型号,我们制作的线轴控制器,术中使用方便,介绍如下: 1 材料 取金属板:88mm×34mm×2mm1块,固定轴直径4mm、长16mm2根,线轴护罩直径21mm2个,线轴芯直径20mm2个。 2 制作方法 ①在固定轴上端制环型槽1个;②线轴护罩壁上裁制4mm×2mm的出线口,边缘安装控线弹簧片,顶端设环轴弹片卡防转销各一个;③沿板两长边各裁55mm×5mm1条,使其呈工字型。宽边裁制8mm×4mmU型口,磨制宽2mmV型断线槽口  相似文献   

4.
金属线板     
制作材料;取不锈钢金属:固定轴直径4mm,长16mm5根,线轴护罩直径21mm5个,线轴芯直径20mm5个,轴板230mm×50mm×2mm一块。 制作方法:①固定轴上端裁制环型槽一个;②线轴护罩壁裁制4mm×2mm的出线口,边缘装控线弹簧片,顶端设环轴片卡防转销各一个;③选板面一角裁剪100mm×20mm,40mm×15mm各一块(板面呈三级型台阶状),残长边间隔22mm裁制8mm×4mm的U字口5个,向上反折20mm呈90°,距夹角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铝盖开封器、铝盖钻孔刀、软木塞开封叉、铅笔刀、砂轮、量尺、手电筒、取异物镊、氧气表搬手等,是必不可少的操作工具,由于大小各异,不易保管及随身携带,有时延误操怍,我们研制的12功能操作器具,是将上述工具组为一体,具有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使用安全等特点。 1 材料 取钢板140mm×40mm×400mm 1块,塑料板  相似文献   

6.
乳腺骨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3岁。发现右乳房无痛性包块3年余。于2001-02-23来我院就诊。体检:右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直径2cm大小包块,质硬,易活动。行肿物局部切除术并送检。病理检查巨检:灰白色不规则组织,大小为25mm×20mm×20mm,边界清楚,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粘连,质坚硬。常规脱钙后,切面可见两个骨样组织,分别为20mm×15mm×15mm及7mm×4mm4×3mm。镜检:肿瘤由成熟的板层骨组成,骨小染间可见到骨髓组织,周围为致密的结缔组织包绕。肿瘤周边乳腺小叶增生(肌上皮细胞增生活跃、无异型)。病理诊断:右乳腺…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个月,生后3个月即视物不清,左侧眼球轻度突出,于1993—05—17来院就诊。B超检查:左眼轴径增大,右眼轴径正常,轮廓清晰。于双侧眼球内均见强回声区,左眼范围约20mm×18mm、右眼范围约10mm×4mm,边界尚清。诊断: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CT检查:双侧眼球内均见高密度灶,左侧眼球内见一个形状不规则的钙化灶,CT值为154Hu、体积约14mm×10mm×15mm。右侧眼球内后壁见一个半圆形边界清楚软组织肿块,CT值为83Hu,体积约8mm×5mm×4mm。双侧视神经受累增粗,为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资料患者34岁,左侧睾丸不适来我院就诊。自述左侧阴囊触及一包块,临床以左侧附睾包块待查,来我科检查。彩超所见:左、右侧睾丸切面分别约44.0mm×20.2mm、36.2mm×16.4mm,包膜完整,右侧睾丸下极见一范围大小约13.5mm×9.1mm不规则无回声区,内见网格状稍强回声,左侧睾丸实质内未见异常回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室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过程及观察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本组共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30~65岁,平均48.2岁。右肾囊肿6例,位于上际4例,下际2例。左肾囊肿5例,位于上际4例,下际1例;均为单发。囊肿最大者107mm×95mm×90mm,最小者59mm×54mm×52mm。11例中1例因上腹部包块就诊,1例因右上腹隐痛就诊,其余9例均无症状。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4岁。入院5周前被棍棒击伤左背部,伤后腹部检查及摄片等均来发现异常。半月前突感左上腹疼痛,对症治疗,来见好转,来我院经B超检查,见左肋下有131mm×97mm×110mm包膜完整,低回声及无回声,内伴有实质均质性增强回声,约96mm×72mm×65mm与肝左叶及左肾无关。报告:①脾破裂。②混合性包块。临床检查:腹软,脾肋下9cm,质中等有压痛,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Hb50g/L,RBC1.8×10~(12)/L,WBC11×10~9/L,NO.78,经剖腹探查证实左肋下巨大包块为脾脏,包膜完整,其中为多量凝血块,周围与大网膜,侧腹膜粘连较甚,将脾切除,隔肌侧腹膜电凝血,明胶海棉粘  相似文献   

11.
海洛因依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脑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患者脑CT的形态学改变。方法:39例海洛因依赖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组行头部CT扫描,测量侧脑室前角尖间最大宽度等7项相关指标(D1-D7),用SAS9.1统计软件处理。结果:海洛因依赖者两侧脑室前角最大宽度为7.67mm±s1.63mm,额叶脑沟最大宽度为3.08mm±s0.61mm,两侧脑室体中间部最大距离为34.91mm±s3.69mm,与正常对照组(6.41mm±s1.15mm/1.91mm±s0.65mm/31.70mm±s5.33m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结论:海洛因依赖患者侧脑室增大,存在额叶皮层萎缩现象。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我们采用金牛汤加减治疗输尿管结石6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中医科住院及门诊病人经彩超确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1 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4~63岁,平均36.5岁;结石位置:输尿管第一狭窄处12例,第二狭窄处21例,第三狭窄处27例;彩超示结石大小4 mm×(2~6)mm×6 mm 36例,6 mm×(7~10)mm×6 mm 24例。对照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15~62岁,平均34.3岁;结石位置:输尿管第一狭窄处11例,第二狭窄处1 9例,第三狭窄处26例;彩超示4 mm×(2~6)mm×6 mm 31例,6 mm×(7~10)mm×5mm 25例。  相似文献   

13.
陈强 《淮海医药》1998,16(4):4-4
患者,女,22岁,未婚,农民。右下腹隐痛反复发作3年余。近1周自觉肛门有下坠感,腹痛,有时伴恶心,无呕吐,休息后腹痛有所缓解,症状消失。月经周期正常。在乡医院拟为“慢性阑尾炎”,经抗炎、对症治疗后,无好转。于1997年9月18日在我校门诊部就诊时,发现右下腹可触及拳头大小包块,边界较清,质软,表面光滑,稍活动,有轻微压痛,妇科检查未做,WBC 10.4×10~9/L、N 0.63、L 0.37,B超示右侧附件区有74mm×52mm低回声区,边缘粗糙CT扫描:子宫位置大小形态均正常,密度均匀,子宫底右侧有一68mm×50mm×46mm的囊性块形,膀胱正常,盆腔未见淋巴结肿大.拟诊为卵巢囊肿。于1997年11月18日在连硬外麻醉下,选右下  相似文献   

14.
取145mm×18mm×1.5mm大小的不锈钢板1块,板面两头宽边各裁制6mm×1.5 mmU字型口4个,为线束反折口,缘下对称刻制线束型号标志,中间余留的6mm×2mm板面为线束间隔柱;长边两侧10mm处各裁制4mm×3mmU字型口2个,为橡皮筋卡槽。取1号、4号线束各2根,按型号标志对位存入,橡皮筋入槽缠绕固定,随器械包灭菌,术中需要缝合结扎时穿针、引线即可。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36岁,已婚。主因"B超发现有卵巢囊肿50d"于2008年2月26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不规律,周期23~60d,经期7d,2007年12月1日始不规则阴道出血1个月,伴右下腹间断性针刺样疼痛,不伴发热,无明显白带增多,于2008年1月7日就诊于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B超提示:右附件区畸胎瘤45mm×42mm、右附件区囊性包块25mm×22  相似文献   

16.
取145 mm×18 mm×1.5mm大小的不锈钢板1块,板面两头宽边各裁制6 mm×1.5 mm U字型口4个,为线束反折口,缘下对称刻制线束型号标志,中间余留的6 mm×2 mm板面为线束间隔柱;长边两侧10 mm处各裁制4 mm×3 mm U字型口2个,为橡皮筋卡槽.取1号、4号线束各2根,按型号标志对位存入,橡皮筋入槽缠绕固定,随器械包灭菌,术中需要缝合结扎时穿针、引线即可.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7年6月-2000年6月应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34例,男28例,女6例,年龄32-88岁,平均65岁。单发肿瘤6例,多发肿瘤28例,瘤体最大52 mm×43 mm×40 mm,最小3 mm×3 mm×3 mm。术前均经IVU、B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0岁。因痛经,月经量增多2年,于1998年7月10日来院就诊。既往月经规律,无明显痛经。已婚,G_1P_1,顺产。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式,阴道畅,宫颈光。前位子宫,增大如孕60天大小,无明显压痛,两侧附件(—)。B超提示:前位子宫,69mm×63mm×74mm。右上方见38mm×38mm等回声光团,左侧方见29 mm×27 mm 等回声光团,诊断为多发性子宫肌瘤。以后月经来潮及排卵期下腹痛逐渐加重,并有坠胀感,经量  相似文献   

19.
沈绍阳 《淮海医药》1998,16(2):F003-F003
患者,男,28岁。因发现有上腹肿块伴疼痛3年,于1992年11月10日入院。该肿块于右季助部,约6cm×5cm×4cm大小,活动度不佳,压痛(+)。疼痛呈不规则钝痛,不向其它部位放射,入院后B超检查,示右季助下距腹壁23~35mm处有一32mm×58mm×79mm低回声包块,外形尚规则,边界清晰。该壁回声稍增强,与肝脏无关。提示右上腹均质性肿块(来自升结肠)。X线钡剂灌肠示:①结肠无器质性病变。②腹部包块与肠腔无关。经抗炎治疗后症状无改善,肿块无缩小。住院后第3周在连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上腹肿块探查术。术中在腹膜外未发现肿块,仅发现右11肋尖外翻,致腹部肌肉向外凸起。遂将右11  相似文献   

20.
刘荔荔  王卓  冯向庭  高申 《药学学报》1993,28(5):374-378
应用柱切换HPLC法建立了氢溴酸右美沙芬的主要代谢产物去甲右美沙芬的血浆浓度测定方法。去甲右美沙芬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经β-葡萄糖醛酸苷酶水解后,即可取血浆直接进行HPLC分析。预处理柱为30 mm×5 mm ID,内装μBondapak C18,37~50μm;分析柱为150 mm×5 mmID,内装YWG-C18,10μm。预处理流动相为0.2%的乙酸溶液,流速3 ml/min;分析流动相为乙腈—水—乙酸—三乙胺—二氯甲烷(17:82:1:0.05:0.025)的混合溶液,流速1 ml/min荧光检测波长分别为λex=290 nm和λem=315 nm。血浆浓度测定的线性范围为20~640 ng/ml,血浆中最低检测浓度为4ng/ml,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3.8%,日内及日间变异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