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戴向东 《贵州医药》2002,26(11):1015-1016
在Ⅱ型糖尿病 (D M)患者中 ,每年大约有 5 %的患者因存在严重的代谢紊乱而需转换成胰岛素治疗 ,另外 ,口服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也需用胰岛素治疗 ,现在的研究表明 ,在转换成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 ,胰岛素的治疗应从睡前的中效胰岛素注射开始 ,并联合以白天的口服降糖药治疗[1] 。与每天 2次以上胰岛素治疗方案相比 ,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按WHO标准诊断本院住院的 2型D M患者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4 5~ 76岁 ,平均 5 2 6± 6 7岁 ,病程 2 5~ 15年 ,平均 7 5± 4 3年 ,体重指数平均 2 5 2± 3 …  相似文献   

2.
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后睡前胰岛素补充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服降糖药失效后胰岛素补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以强化临床观察为主,结合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监测,对56例继发口服降糖药失效患者实施口服降糖药联合睡前中、长效胰岛素注射治疗。结果 56例患者经治疗后血糖均得到很好的控制,有效率100%。结论 睡前胰岛素补充治疗对口服降糖药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有满意的效果,而且临床应用方便、简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小剂量胰岛素与电解质补充联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4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组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补充电解质治疗,研究组在联合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血糖、血钾、血钠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酸中毒纠正时间、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血糖、血钾、血钠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胰岛素与电解质补充联合应用能有效的改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病程较长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口服降糖药往往血糖控制欠佳[1].2005年10月至2006年8月我们对48例继发口服降糖药失效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甘精胰岛素补充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药品评价》2014,(21):4-4
来自伊朗伊斯法罕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探讨维生素D与钙剂联合补充治疗对维生素D缺乏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该研究是一项平行、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Esmaillzadeh教授等从伊斯法罕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招募了118例合并25羟维生素D缺乏、且年龄〉30岁的非吸烟2型糖尿病患者。受试者被随机分为4各组:  相似文献   

7.
8.
9.
森林脑炎又名蜱伟脑炎,是由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蜱为传播媒介,野生动物为储存宿主,人类受蜱叮咬而致病,多发于春夏季。临床上以突发高热或过高热,并有恶心、呕吐、头痛、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因高热所致抽搐后进入昏迷,最终因延髓麻痹而死亡,因此森林脑炎病人高热护理尤为重要,我科自1996年以来收治本病100例,均以神经系统为主的中枢性高热或过高热,体温高达40℃以上为主要指征,临床上采用物理降温和适当药物降温是基本降温方法,但以物理降温为佳,现体会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17~60岁,病史10d…  相似文献   

10.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其病因迄今不明。近年认为妊高征的发生可能与缺钙有关。有资料表明,人类及动物缺钙均可引起血压升高。妊娠易引起母体缺钙,导致妊高征发生,而孕期补钙可使妊高征的发生率下降。为了解孕期补充碳酸钙/维生素D3(钙尔奇-D片)对孕妇临床缺钙的改善及妊高征的发生情况,我院对200例20~28周孕妇进行了补钙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1.
据两项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糖尿病护理期刊》上的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补充卡尼汀(carnitine,又称肉毒碱)可以改善慢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相关的疼痛、震动感受性与神经退化。  相似文献   

12.
张磊 《中国药师》2001,4(5):326-328
自1999年5月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令第2号颁布了《新药审批办法》(简称《办法》)以来,有关新药审批注册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在保证人民用药安全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就其中新药补充申请的有关问题加以探讨,希望对工作有所帮助。1关于新药补充申请  相似文献   

13.
补充维生素的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结构的氧化损伤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有关,这一理论促进了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的研究开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浓度的维生素或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具有保健作用。基于这些理论,一些健康人群也开始补充维生素。一些长期、前瞻、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价了补充抗氧化维生素的保护作用。但研究结果出人意料地显示,补充抗氧化剂,尤其是β-胡萝卜素,可能会大大增加危人群癌症的发展速度。因此,不提倡健康人日常补充维生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20,(4):509-512
目的:为肿瘤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补充替代疗法(CAM)提供参考。方法:以"补充替代治疗""肿瘤""中药""草药""营养补充剂""功能食品""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nce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rb""Nutritional supplements""Functional foods"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 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组合检索2001年1月-2019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筛选国内外肿瘤患者应用草药疗法及营养补充疗法的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53篇,其中有效文献33篇。草药疗法和营养补充疗法是目前肿瘤患者常用的CAM。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是使用草药疗法及营养补充疗法的主要人群,其对草药和功能性食品的使用率最高。受教育程度高、经济状况好、有过肿瘤病史、年龄较大的肿瘤患者或家属更倾向于选择服用草药及营养补充剂。患者自述使用草药及营养补充剂后可增加乐观情绪且无不良反应,但较少有患者会主动向医师说明使用情况。医护人员很少介入指导患者使用CAM,原因可能是缺乏足够的储备知识或对患者使用CAM缺乏足够的关注。今后应积极开展肿瘤患者使用CAM的相关研究,以帮助患者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蒋飞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149-3150
在2型糖尿病早期及时采用胰岛素补充治疗,可以维持良好血糖控制和延缓胰岛β细胞衰退,以减少并发症风险[1],本研究对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新诊断老年人2型糖尿病疗效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安吉县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按照WH0 1999年诊断标准确诊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60岁,从未接受过糖尿病相关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地特胰岛素+瑞格列奈)30例,对照组(诺和灵30R+瑞格列奈)30例,两组年龄、性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有严重感染及心、肝、肾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者,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实行免费增补叶酸干预措施农村孕产妇叶酸补充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区的135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叶酸免费免费增补干预措施的65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组,没有接受叶酸免费免费增补干预措施的700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孕产妇叶酸免费增补知识、行为、服务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孕产妇对叶酸认知率优于对照组;叶酸的自述使用率、使用率以及有效使用率优于对照组;叶酸依从性率、叶酸依从性有效率、依从性部分有效率、以及依从性无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农村孕产妇实行免费增补叶酸干预政策,可有效提高农村孕产妇对叶酸认知程度,优化孕产妇叶酸服用行为,减少新生儿缺陷产生率。  相似文献   

18.
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氨氮残量是几个重要控制参数之一.它具体地反映了培养基中氮源的多少。氨源主要用来构成菌体中蛋白质,核酸等含氮物质以及抗生素等含氮代谢  相似文献   

19.
张石革  孙定人 《中国药房》2002,13(6):382-383
维生素被人类认识和应用的历史已跨越数百年 ,早在1782年 ,英国科学家即首次将维生素AD(鱼肝油)作为药用 ,自此 ,欧洲各国也尝试将维生素用于治疗营养不良和佝偻病。而维生素B族则在上世纪初相继被发现 :1911年芬科分离出维生胺 ,后被命名为维生素B1;1920年伊迈特又从酵母提取液中发现了一种黄色酵素 ,后被证明为维生素B2;而维生素B6 则是在1926年被发现并确定结构式的。1913年 ,范克从米糠中提取获得了烟酸 ,19年后经证实其可对抗糙皮病。1928年 ,斯缜特又在牛的肾脏、桔子及卷心菜中分离获得了维生…  相似文献   

20.
孕妇锌、铁、钙、镁、铜5种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梁桂杰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0):189-190
目的:了解孕妇在不同孕期锌、铁、钙、镁、铜5种微量元素变化规律。方法:84名正常体检妇女为对照组。按孕周将936名孕妇分为早孕(小于16周)、中孕(16~28周)、晚孕(大于28周)3个实验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孕妇锌、铁、钙、镁、铜五种微量元素值。结果:妊娠早期孕妇缺钙明显。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缺乏铁和锌的比例升高,钙元素早孕组缺乏的比例最高,中孕组孕妇缺锌元素的比例最高,晚孕组缺铁元素的比例最高。早、中、晚期镁、铜变化不大,缺乏人数较少。结论:早孕期的孕妇注意钙元素的补充,中孕期应注意锌、钙、铁元素,晚期加强铁元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