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剑明  吕晟  陈戈 《焊管》2012,35(1):48-52
高频焊管成型轧辊是焊管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焊管成型工艺的技术核心,轧辊的共用性水平是成型工艺水平的核心标志。在高频焊管产品市场中,只有提高成型轧辊的共用性,做到一辊多用,换辊快,少停机,才能适应高效率、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的市场特点。分析了轧辊与轧材线接触和点接触两种基本成型方式,论述了轧辊共用性和成型性的基本原理,并结合不同机组焊管预成型的典型工艺,阐明了轧辊成型性与共用性相互制约、互相兼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杨仙  武双杰  赵玉 《焊管》2012,35(1):21-24
介绍了焊管轧辊孔型设计的现状,讨论了COPRA系统软件、基于AutoCAD的轧辊CAD/CAPP系统、基于CATIA的焊管轧辊孔型设计方法。分析了COPRA软件系统和AutoCAD软件的特点,介绍了轧辊CAMCAPP系统的结构。实际应用表明,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设计焊管和冷弯型钢轧辊,可提高型材的成型质量,增加型材品种。  相似文献   

3.
焊管轧辊虚拟设计制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仙  郝占高  马军 《焊管》2010,33(9):9-11,14
介绍了焊管轧辊孔型虚拟设计的方法、基于虚拟设计制造的轧辊分类与标记,构建了孔型设计虚拟制造系统的零件模型和立辊的三维虚拟图,经调用工程绘图软件就可以得到轧辊的工程机械视图,该图可以直接作为生产制造用图。阐述了研究焊管轧辊虚拟设计制造技术的意义,探讨了轧辊虚拟制造硬件环境的建模技术,并对轧辊虚拟加工环境的系统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等边槽钢冷轧技术的实际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成林 《焊管》2003,26(5):27-29
介绍了等边槽钢冷轧过程中的技术特点及其轧制条件,以及轧辊的设计参数。该技术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轧制过程简单,易操作,同时轧辊的安装及使用均采用了较新颖的方法,使轧辊加工简单,换辊方便迅速。轧辊的共用性较强,可翻面使用,使轧辊的使用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5.
焊管轧辊CAD/CAPP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辉 《焊管》2004,27(4):35-37
焊管轧辊质量直接影响着焊管产品的质量。焊管产品规格的多样化对轧辊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开发了一种焊管轧辊设计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和参数设计方法。该系统的使用能大大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6.
不等边槽钢冷轧技术与轧辊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兴民 《焊管》1999,22(1):22-24
介绍了不等边槽钢冷轧过程中的技术特点以及轧辊的设计参数。这种设计的前提是生产工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结合,给出了轧辊设计结构图和参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宋德广 《焊管》2004,27(4):52-53
以生产1 65mm× 1 .2mm超薄壁焊管的轧辊孔型设计为例 ,介绍了多半径轧辊的设计参数和设计方法。通过精确的计算 ,得出了各成型架次的孔型尺寸 ,实现了焊管轧辊的设计。生产结果表明 ,该设计方法合理 ,比传统的单半径和双半径设计的轧辊更能适应轧制薄壁焊管 ,避免了轧制过程中的钢带“鼓泡”现象。  相似文献   

8.
李锦旗 《焊管》1995,18(5):45-50
指出常用轧辊材料选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析了辊式成型中传统整体式轧辊的结构缺陷,给同了组合轧辊的分类方法,以及各类组合轧辊的结构、性能特点、强调地轧辊设计的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张朝生 《焊管》1999,22(3):52-59
在生产壁厚从薄壁到厚壁很大范围的电焊钢管机组,以提高外径和壁厚变化轧辊共用性和提高边部成形性能及稳定质量为目的,新日本制铁公司则设计和开发出把上下轧辊以垂直轴为忠才交叉是到适合的所规定弯曲曲率和壁厚间隙形状的交叉轧辊边部弯曲CRE成型法。已制成试验机进行了成形试验,并进行数值解析,根据所要求弯曲曲率轧辊共用性,以及有效利用弯曲力矩来提高边部成形性能和减少压痕的高精度成形,其优越性和可靠性已经得到了  相似文献   

10.
李国昌  杨仙 《焊管》1996,19(4):37-39
分析了直缝焊钢管轧辊孔型设计的基本模式,并据此采用了专家系统辅助设计,给出了建立轧辊设计专家系统的步骤和框图。  相似文献   

11.
高清军  刘峰岭 《焊管》2006,29(3):53-56
根据直缝焊管变形规律,摸索设计出了一套三点弯曲辊式成型(即TPF成型)工艺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分部成型法,第一道采用"W"成型弯曲带钢边缘;第二道水平辊弯曲带钢中部使带钢为"U"形;第三道水平辊弯曲"U"形的两直线边,使其接近双半径截面并送入立辊组对带钢进行三点式弯曲.该方法采用多半径组合轧辊片,轧辊共用性强;采用三点弯曲,减小了对带钢中部的约束,减轻了轧制磨损,有利于提高钢管的成型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对石油钻机用链条的滚子做小能量多次冲击疲劳试验和大能量落锤冲击试验的机理、方法、使用设备、选用参数及试验结果。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说明,用传统的冷冲成型工艺生产的滚子,随冲击能量的增加,断裂机理从疲劳向脆断转化,因而寿命不长,而用低碳马氏体成型工艺生产的滚子始终保持疲劳断裂,其寿命较长。  相似文献   

13.
Chemical and Petroleum Engineering - A classification of hollow rollers (rollers with central cavity) of roller mach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polymeric materials and rubber compound is proposed. A...  相似文献   

14.
焊管表面划伤的消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升旗 《焊管》2004,27(5):68-70
随着用户对焊管表面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消除焊管表面划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分析认为,轧辊各点线速度差异使带材和成型辊之间产生的滑动摩擦是焊管表面划伤产生的根本原因,合理地设计轧辊结构,准确地轧辊安装和调整,适当地使用润滑液等能有效防止焊管表面划伤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牙轮钻头滚动轴承凸度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产牙轮钻头滚动轴承均采用直母线圆柱滚子,由于这种滚子的边缘效应,工作时两端接触压力呈奇异分布,导致接触区产生局部塑性变形,发生早期疲劳剥落。为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必须对直母线滚子进行修型,即凸度设计。针对牙轮钻头滚动轴承的特点,对钻头轴承圆柱滚子凸度设计和设计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对数凸型、圆弧凸型、圆弧修正线型和理论修正线型等四种典型凸型对受力最大的大端滚子接触压力分布的影响,认为四种凸型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消除或减轻直母线滚子的边缘效应,其中对数凸型是钻头轴承滚子的最佳凸型。  相似文献   

16.
仝江涛 《焊管》2008,31(6):65-68
结合国内外常用合缝机的合缝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直缝埋弧焊钢管合缝机。重点阐述了新型合缝机的受力分析、合缝力推导、合拢辊夹角和各部分设计要点,为国内直缝埋弧焊管生产企业选择合缝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蒋道顶  石俊红 《焊管》2003,26(6):36-38
通过对冷弯异型管生产工艺分析,运用COPRA软件给出了合理的由圆管经过辊弯后的变形图。在轧辊配置过程中,采用8架一次成型,主要变形部分分配在水平辊上,对四辊中水平辊的灵活设计,以及合理选择辊径,增加辅助矫直,使产品达到预想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仙  王俊伟  高金燕 《焊管》2004,27(5):57-60
介绍了直缘成型机组成型部件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各部件的用途。提出了5种改进直缘成型部件结构的设想,即:排辊装置的一对下横梁应该能沿轧制线方向做纵向移动;排辊的角度可以调整;实现计算机辅助调整;排辊装置下面增加托辊;精成型段采用四辊万能机架。采用以上改进后。能使排辊成型工艺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径向井造斜器滑道设计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径向井是一种新型的钻井技术,其造斜器滑道设计还没有形成模式,滑道轨迹设计采用分段圆弧拼接,滚轮载荷按梁弹塑性弯曲估算,实验中的造斜器表现出阻力大、阻力波动大、滚轮轴承易失效等诸多问题。由于滑道中钻杆所受载荷随钻井进尺变化,钻杆在滑道中的住形也在不断改变,因此采用分析法设计最小阻力滑道十分困难。鉴于钻杆在运动中主要是弯曲变形,文章将钻杆简化为平板,采用有限元法对板通过弯道进行了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对摩擦因数、板端反力、滑道轨迹与滑道临界阻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它们的阻力特性及对阻力的影响程度,建立了滑道阻力模型,对造斜器设计与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郭峰 《焊管》2017,40(12):24-27
针对目前连续管导向器作业时出现的人工操作难度大、风险高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连续管导向器。该连续管导向器由架体、油缸、压盖、支撑架、滚轮、液压系统等组成,采用液压系统顺序控制滚轮压盖开启与闭合,并将滚轮压盖设计为多位置结构来适应不同管径的连续油管。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研制的导向器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新型连续管导向器后架体强度完全满足设计要求,确保了导向器结构的稳定性。现场作业应用表明,该导向器可顺利将连续油管从井口导入或导出,导向器架体强度高,液压控制系统简单实用,连续管和滚轮未发生磨损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