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静脉点滴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意识恢复、反射恢复、肌张力恢复、惊厥改善及NBNA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IL-6、IL-10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显著;两组治疗后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显著。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增强细胞因子调控力度,保护神经细胞,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黄月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817-5818
目的:探讨维生素E和维生素C联合治疗对1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11年5月在广西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12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及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E和维生素C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两组间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维生素E和维生素C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辅助亚低温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7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吸氧等常规治疗并于出生6 h内给予头部亚低温;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酯静脉注射,20 mg/次,1次/d。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总有效率、病死率、症状(意识、反射、肌张力、惊厥)恢复或者改善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5 d、30 d的NBNA评分。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随访结果。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P=0.040)。观察组的意识恢复时间、惊厥改善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NAB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5 d、30 d,两组的NABA评分均改善,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4个月,两组的PDI、M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个月、12个月,两组的PDI、M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酯辅助亚低温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种神经行为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能有效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其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黄国盛  廖燕  毕雷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8):131+133-131,133
目的 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08年1月~2011年5月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收治的重度HIE 95例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于生后24 h起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在对症支持处理基础治疗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变、行为神经(NBNA)评分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变、NBNA评分及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NGF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显著减轻脑组织的损伤程度,有效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临床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儿280例,随机分为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并随访。结果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组脑水肿症状明显改善。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较观察组大为减少。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7.
刘艳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1166-116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近期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并将之前采用常规治疗的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脑活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6.0%、98.0%,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与出生后4周NBN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结论:脑活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2年2月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治疗;神经节苷脂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治疗前后NBNA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结果神经节苷脂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神经节苷脂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BN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神经节苷脂组患儿心NBNA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缩短病程,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亚低温疗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佳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60例新生儿HI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和亚低温疗法。观察两组患儿疗效和症状改善时间,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1,P=0.028)。对照组1例患儿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观察组患儿意识恢复、反射恢复、肌张力恢复时间及NBN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MDI及P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亚低温疗法治疗HIE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ly,HIE)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6,P〈0.05);治疗后3d、7d对两组患者的NBNA评分比较发现,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1,3.88,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组织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HIE患儿92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组织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损伤、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10、NSE、SOD水平及NBNA、MDI、P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10、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及NBNA、MDI、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HIE可显著缓解患儿不良症状,调节脑组织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损伤,促进患儿脑部功能恢复,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HIE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降颅压、抗惊厥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肉注射,1次/d,连续应用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行为神经评分(NBNA)、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氧化应激指标、炎性细胞因子及神经相关因子水平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意识、反射、肌张力、惊厥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2周,两组患儿NBNA评分、MDI指数及PD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SOD和GSH-P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和NO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2周,两组患儿各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神经营养因子(NT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NTF水平较治疗前略增高(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HIE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减轻神经炎性损伤,优于单纯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  相似文献   

13.
莫云芝  张建菲 《现代保健》2011,(23):155-156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将5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GM1),20 mg/次,1次/d,10~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神经症状恢复时间和NBNA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疗效好,能促进临床症状缓解,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小剂量甘露醇早期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第1天开始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血糖、血压等综合治疗.并给予20%的甘露醇,0.25~0.5 g/kg,静脉滴注8 h/次,连用3d,与对照组48例综合治疗及用地塞米松0.5 mg/kg,呋噻米1 mg/kg静脉滴注相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达95%对照组有效率85%,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小剂量甘露醇早期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是安全的.甘露醇越早应用,效果越显著,并大大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愈后不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细胞生长肽加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12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一般治疗(吸氧、止惊、降颅压等),治疗组加用细胞生长肽及高压氧,就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细胞生长肽加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脑电图明显好转,NBNA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细胞生长肽加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刘彩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8,(23):5466-5468
目的探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不同时段心率(HR)、呼吸频率(R)、平均压、血氧饱和度(SpO2)、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24、48hHR指标明显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儿在呼吸频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方面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观察组患儿出生后1、2及4周各项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中有1例出现感染,1例发生电解质紊乱,1例为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率为10.0%,与对照组的36.7%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够降低心率,促进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的改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NSE和S-100B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8例中重度HIE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基础治疗上,常规对照组加用脑蛋白水解物(脑活素),而NGF治疗组尽早(生后24 h内)应用鼠NGF。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NBNA评分和随访1年后智能发育商(DQ)及血清NSE和S-100B蛋白的变化。另取12例正常新生儿作为治疗前正常对照。结果 NGF治疗组的NBNA评分及DQ正常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IE患儿血清NSE及S-100B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3 d及7 d后NGF治疗组血清NSE及S-100B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HIE,可以减少NSE及S-100B的释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2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施捷因治疗,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行为神经评分、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药物副作用情况,以此来判定药物的预后影响。结果胞二磷胆碱和施捷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相当,但施捷因治疗副作用少。结论施捷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芯  吴晓宁  赵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8,(11):2477-247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为保证充足的能量、营养使HIE患儿更好更快恢复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患儿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给予同等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血肌酐、CD4^+/CD8^+、S100-β蛋白、NSE水平,比较两组患儿Gesell评分、NBNA评分,以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血肌酐、S100-β蛋白、NS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D4^+/CD8^+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精细动作评分、大动作评分、语言功能评分、适应功能评分、个人-社交评分、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缺血缺氧脑病新生儿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及行为神经测定(N13N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唐山市玉田县医院2009年6月-2011年10月d,JL科住院的60例缺血缺氧脑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OF)水平及NBNA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NGF水平、NBNA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NGF水平、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缺血缺氧脑病患儿提高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及改善NBNA评分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