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CNTF及CNTFRα mRNA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3、7、14、28d取眼球,以正常大鼠视网膜为对照,提取视网膜组织RNA,运用RT-PCR检测视神经损伤后CNTF和CNTFRα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视网膜中存在CNTF和CNTFRαmRNA的表达,视神经损伤后CNTF和CNTFRαmRNA表达量逐渐增加,第7d达到最高,第14d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8dCNTF表达仍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视神经损伤刺激了视网膜细胞表达CNTF和CNTFRα增加,可能是视网膜神经元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2.
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CNTF及CNTFRα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及其受体(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erα,CNTFRα)在大鼠视网膜中的定位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d、3d、7d、14d、28d取眼球,以正常大鼠视网膜为对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神经损伤后CNTF和CNTFRα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对照组中,由视锥视杆细胞外节组成的视网膜视锥视杆细胞层均有大量的CNTF及CNTFRα存在,在其它各层也存在散在颗粒状分布的CNTF及CNTFRα,视神经损伤后,CNTF及CNTFRα在视网膜各层显著增加,并呈弥漫性分布,在损伤后3d、7d、14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1)。损伤后7d.CNTF及CNTFRα在视网膜各层表达达高峰,在损伤后28d2者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NTF:P=0.02〈0.05;CNTFR:P=0.015〈0.05)。结论视神经不全损伤导致了视网膜CNTF和CNTFRα表达量的增加和分布的改变,可能是视网膜神经元损伤后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大鼠视神经夹伤后对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影响及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er,CNTFR)、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ligodendrocyte myelin glycoprotein,OMgp)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夹持视神经方法建立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模型,在夹伤后1、3、7、14和28d剥离视网膜,提取总RNA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方法测定视网膜中CNTF,CNTFR,OMgp mRNA的表达,同时观测术后1、7、14和28dF-VEP波形改变.结果 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CNTF,CNTFR,OMgp mRNA有所增加,正常大鼠视网膜中CNTF,CNTFR,OMgp少量表达.视神经损伤后F-VEP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波形低而宽,14d后有所恢复.结论 大鼠视神经损伤后,CNTF,CNTFR,OMgp表达均增加,而CNTFR的增加可为外源性CNTF治疗视神经损伤提供依据.F-VEP的振幅,潜时伤后变化与时间相关,伤后14d变化最明显,以后有恢复迹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支持下的视神经再生模型。方法大鼠右侧视神经离断后移植一段自身视神经或坐骨神经,分别建立视神经自身吻合模型和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建立模型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处死动物,处死前3d将荧光染料Dil注射到移植的神经断端,应用逆行标记的方法观察不同模型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轴突的再生情况。结果术后3d,两组均无明显的Dil标记细胞;7d后,视神经自身吻合组无明显的荧光标记细胞,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组可见明显的Dil标记细胞,细胞密度分别为(152±26)/mm2,14d后增加为(297±31)/mm2,而此时,视神经自身吻合组仅在一只大鼠的视网膜铺片上见到一Dil标记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了坐骨神经支持下的视神经再生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自行设计的模具制作大鼠视神经部分切断模型,并评价大鼠视神经部分切断模型的可重复性。 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15只Wistar大鼠。方法  利用模具将大鼠视神经部分切断,术后对13只大鼠行荧光金逆行标记及全视网膜拼图,使用Ret-camⅡ眼底照相观察视网膜血供情况。主要指标  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形态及分布变异。结果 视神经部分切断直接影响的视网膜与周围正常视网膜有明确分界线,标记荧光金视网膜面积比例变异系数最大值为1.85%,平均变异系数为0.67%±0.44%。Ret-camⅡ眼底照相显示视神经部分切断后,未引起视网膜供血障碍。 结论 利用新型模具器械可成功建立易于量化的重复性高的RGC继发性损伤模型。(眼科,2013,22:34-37)  相似文献   

6.
Li HM  Lu SD  Xia X  Xu P  Wang F  Huang Q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2):119-122
目的探讨移植表达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细胞对SD大鼠视神经横断伤后视网膜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脂质体将CNTF表达质粒转移至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建立稳定、高水平表达CNTF的细胞株。采用双侧背外侧膝状体及上丘核团注射3%荧光金逆行标记视网膜节细胞。将标记后的大鼠分为两组,于标记后7d手术切断眶内段视神经其中一组左眼不做手术作为正常对照组,右眼切断视神经作为手术对照组;另一组双眼均手术切断视神经,左眼注射PBS作为治疗对照组,右眼视网膜下移植表达CNTF的细胞作为实验组。术后5、14、17、21及28d取出眼球,铺片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视网膜内存活的节细胞。结果手术切断眶内段视神经后2周,视网膜内节细胞数减少6744%,视网膜下移植表达CNTF的细胞后第5、17、21d视网膜内存活的节细胞数明显多于治疗对照组(P<005)。结论视网膜下移植高水平表达CNTF的细胞对视网膜节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源营养神经活性物质 (SC derived neurotrophic activity,SCNA)对Sprague-Dawly(SD)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存活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日龄3~5 d SD乳鼠SC,收集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经超滤浓缩后制成冻干粉。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视神经夹伤对照组,视神经夹伤溶剂对照组,视神经夹伤SCNA 治疗组,每组20只眼。荧光金逆行标记RGC后7 d,除正常对照组外均行球后视神经夹伤,SCNA治疗组将100 ng SCNA注入大鼠玻璃体腔内。分别于视神经夹伤后第5、7、14、21、28 d 将动物灌注固定,做全视网膜铺片,行RGC计数。 结果 视神经夹伤后第7 d RGC开始减少,14 d时降至正常对照的70.2%,28 d时降至40.5%。SCNA治疗组7 d时RGC数开始减少,但14、21、28 d RGC数均明显多于视神经夹伤对照组及视神经夹伤溶剂对照组(P<0.01)。 结论 在视神经夹伤后眼内注射SCNA能减少RGC的死亡对RGC损伤有保护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70)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荧光金逆行标记的方法,检测腺病毒(adenovirus,Ad)介导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对视神经钳夹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数目的影响。方法采用钳夹视神经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夹伤后向大鼠伤眼内注射Ad-CNTF,在取材前7d进行荧光金逆行标记RGC,于伤后28d,对大鼠的视网膜铺片进行荧光金标记的RGC记数。结果伤后28d,单纯损伤组、PBS组、Ad-LacZ组视网膜标记RGC数均较低;CNTF处理组视网膜标记RGC数为每视野(12.11±2.29)个(n=9),高于前3组,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Ad-CNTF组视网膜标记RGC数为每视野(20.93±2.67)个(n=8),在各组标记RGC数中最多,也好于CNTF组,2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视神经损伤后眼内单次注射Ad-CNTF,可明显增加钳夹伤后28d大鼠视网膜的标记RGC数。与单次注射CNTF相比,对损伤的RGC具有更加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侯正玉  卞小芸  宋秀君  左艳霞 《眼科研究》2009,27(12):1095-1099
目的观察0.2%酒石酸溴莫尼定对视神经夹挫伤大鼠视网膜形态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30只。60只大鼠用视神经钳夹法制作SD大鼠视神经夹挫伤模型,治疗组30只鼠给予0.2%酒石酸溴莫尼定点眼,于实验的l、3、5、7、14、21d处死大鼠,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各组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数量,用透射电镜观察和比较各组鼠视网膜的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鼠视网膜中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正常组视网膜结构正常,治疗组较模型组视网膜形态损伤减轻。造模后3~21d,模型组和治疗组较正常对照组RGCs数量明显减少(P〈0.05),但治疗组较模型组RGCs数量明显增加(P〈0.01)。造模后5~7d,治疗组bcl-2在鼠视网膜中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但bax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和治疗组的bcl-2在鼠视网膜中的表达量较正常组增加但bax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0.2%酒石酸溴莫尼定对大鼠视神经夹挫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含嗅鞘细胞(OEC)或(和)体外溃变的周围神经移植对成年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6只大鼠:A组(周围神经对照组):将取出的一段自体坐骨神经与眶内切断的左侧视神经近侧断端吻合;B组(OEC注入周围神经组):自取出的坐骨神经两端注入10 μl OEC悬液后移植于视神经断端。C组(周围神经体外溃变组):将取出的坐骨神经在体外单独培养5 d后植于视神经断端;D组(OEC-周围神经共培养组):将取出的坐骨神经与OEC共培养5d后植于视神经断端。移植术后4周处死动物,计数各组以5%荧光金逆行标记的再生RGC数量。结果B、C、D三组RGC均数1481±268、1235±266和1464±285显著高于A组799±109(P值分别为0.0002、0.0010和0.0003);B、C、D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644、0.9167和0.4344)。结论OEC具有促进RGC轴突在新鲜周围神经移植物中再生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与体外溃变的周围神经相比无明显差异,二者亦无协同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30-132)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视神经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和MMP-9的表达及牛磺酸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牛磺酸在视神经再生修复方面的作用。方法 8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12只)不作处理,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4只)建立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模型,预治疗组于造模前3d、治疗组于造模后1h开始每天1次给予体积分数5%牛磺酸腹腔注射,对照组造模后1h每天1次给予等量蒸馏水腹腔注射。各组分别于伤后3d、7d、14d、28d取视神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9平均光密度值,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P-2mRNA。结果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视神经损伤后MMP-9和MMP-2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均增高,预治疗组及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MMP-9和MMP-2mRNA的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在视神经损伤后3d时预治疗组MMP-9光密度值为39.53±4.05、MMP-2mRNA灰度值为1.746±0.268,其阳性表达与治疗组的MMP-9光密度值32.96±3.62、MMP-2mRNA灰度值1.303±0.289相比均明显增高(均为P<0.05),其后两组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视神经损伤后MMP-2和MMP-9的表达增强,牛磺酸治疗可以提高视神经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对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视神经夹伤保护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研究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在视神经损伤后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和实验治疗组。制作实验性视神经夹伤模型,用头部宽1mm的微型血管夹夹伤大鼠右眼视神经后,实验治疗组向伤眼玻璃体腔内注入蛇毒神经生长因子100BU(0.025mL)。实验对照组向伤眼玻璃体腔内注入0.025mL平衡盐液。于损伤后第3d、7d、14d、30d、60d取材,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间段各组视网膜形态学变化。结果电镜下大鼠视网膜改变:实验治疗组和对照组电镜下均可见坏死和凋亡。伤后14d,实验治疗组视网膜微管数目比实验对照组较多,排列比较整齐。结论在视神经损伤早期,蛇毒神经生长因子能减轻视神经夹伤后微管的损坏,提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数量,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rn3b过表达对视神经损伤条件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雄性健康成年BALB/c小鼠60只,用微型视神经夹将小鼠右眼球后视神经夹持损伤,按视神经损伤后的天数依次分为第1、3、5、7、14天组,小鼠左侧正常眼作为空白组,明确视神经损伤天数条件。选取雄性健康成年BALB/c小鼠40只,用微量进样器以小鼠右眼玻璃体内注射的方法将腺相关病毒载体转染小鼠视网膜,建立Brn3b过表达模型并分组:Brn3b过表达组[转染Brn3b过表达腺相关病毒载体(Brn3b overexpressed 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AAV-CMV-Brn3b)]和阴性对照组[转染空白腺相关病毒载体(blank 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AAV-CMV-GFP)阴性对照物],每组20只;之后,取Brn3b过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各10只,用微型视神经夹将小鼠右眼球后视神经夹持损伤,构建模拟小鼠视神经损伤(controlled optic nerve crush,CONC)模型并分组:CONC-Brn3b过表达组和CONC-阴性对照组。利用视网膜铺片和切片免疫荧光标记相关蛋白表达量,检测Brn3b过表达对视神经损伤条件下RGCs、Brn3b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对其共定位情况做出统计分析。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Brn3b过表达组小鼠视网膜Brn3b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在小鼠CONC模型制作后的第7天RGCs的总凋亡数量达到65%,第14天RGCs的凋亡数量未见进一步改变。免疫荧光标记的蛋白表达量及其共定位分析显示,在视神经损伤条件下,与CONC-阴性对照组相比,CONC-Brn3b过表达组小鼠RGCs的凋亡量以及凋亡因子Caspase3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 Brn3b基因对视神经损伤条件下RGC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Brn3b基因对凋亡因子Caspase3的表达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穆晓伟  吕勇  费璇 《眼科新进展》2012,32(3):223-226
目的观察单纯视神经损伤及视神经损伤联合晶状体损伤后视神经中Nogo-A mRNA及Nogo-A的表达,探讨晶状体损伤促进视神经损伤后再生的机制。方法 6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6只)、单纯视神经损伤组(B组,30只)和视神经损伤联合晶状体损伤组(C组,30只)。分别于造模后7d、14d、21d处死大鼠2只(A组)、10只(B组)、10只(C组),光镜下观察视神经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ogo-A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不同组视神经Nogo-A 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正常视神经中表达Nogo-A mRNA及Nogo-A,但表达量较低;损伤视神经后7d Nogo-A 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至伤后21d B组及C组均维持较高的水平。B组损伤后7d Nogo-A表达阳性的细胞数开始增多(136.80±3.94),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保持高表达;C组损伤后21d Nogo-A的表达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神经损伤后髓鞘相关抑制因子Nogo-A表达增高,晶状体损伤促进视神经再生的机制可能与Nogo-A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视神经部分损伤后视网膜、视神经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反向镊夹持大鼠右眼视神经6 s,分别于伤后3、7、14、21 d取手术眼及对侧假手术眼(仅暴露但不夹持视神经)的视神经和视网膜,利用高密度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视神经损伤后有大量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伤后3、7、14、21 d的阳性基因表达率分别为2.35%、6.48%、3.82%和4.09%,总阳性表达率为11.77%,阳性表达基因的功能包括细胞生长和存活、细胞骨架、细胞外基质和细胞粘附、自由基和氧化损伤、能量和代谢、炎症、神经传递和离子转运、细胞信号转导、结构蛋白、转录和翻译等。修复基因的表达上调或下调是基因表达变化的主体,破坏基因的变化占的比例较小,其中伤后7 d表达上调的修复基因占表达改变的基因的13.98%,表达下调的修复基因占24.73%,伤后14 d表达下调的修复基因占17.20%。结论视神经损伤后有大量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全面了解视神经损伤后基因表达的变化对于深入研究损伤后反应特别是再生反应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163-166)  相似文献   

16.
颅脑撞击伤早期视神经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脑撞击伤早期视神经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将18只鼠龄为15周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颅脑撞击伤重伤组(8只)、轻伤组(8只)及正常对照组(2只)。1%戊巴比妥钠按 45 mg/kg的剂量腹腔麻醉大鼠后,在其右顶骨开窗。采用BM-Ⅲ型生物撞击机致伤,其中气源压力7 kg,致伤距离轻伤组为11 cm,重伤组为8 cm,对照组仅作顶骨开窗。于创伤后1、6、24、72 h取大鼠右眼视神经,用硝酸镧灌注固定法制作电子显微镜样品,超薄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神经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轻伤组大鼠视神经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相比改变不明显,硝酸镧示踪显示镧颗粒未突破血管进入神经间质;重伤组大鼠损伤后1 h即可见硝酸镧颗粒进入神经间质,且随时间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同时神经胶质细胞中出现内质网扩张、线粒体空化肿胀、神经间质空泡变性、部分轴索呈空泡样改变。结论颅脑撞击伤可导致视神经超微结构的改变及血管通透性增加。(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41-4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晶状体损伤诱导SD大鼠视神经钳压损伤后轴突长时程再生过程中MMP-12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SD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和晶状体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24只分为对照组(仅开放眼眶暴露视神经)、晶状体损伤组、视神经损伤组、晶状体损伤联合视神经损伤组,每组各6只大鼠。采用有参转录组测序分析损伤视神经区域差异基因表达变化,筛选相关高表达差异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分析损伤区MMP-12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转录组测序主成因分析表明,晶状体损伤联合视神经损伤是基因表达变化中的主要成因。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显示,晶状体损伤联合视神经损伤组中,存在MMP-12基因表达上调。在建模成功后14、21d时,晶状体损伤联合视神经损伤组的MMP-12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视神经损伤组和晶状体损伤组比较上调(P<0.05);在7、28d时,各组间表达无差异。在建模成功后7、14、21d时,晶状体损伤联合视神经损伤组的MMP-12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和视神经损伤组比较上调(P<0.05);21d时,晶状体损伤联合视神经损伤组与视神经损伤组比较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与髓样分化因子(MyD88)在小鼠视神经损伤(ONI)后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选取8周大小的雄性C57BL/6J小鼠36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ONI 1d组(视神经损伤后1d取材)、ONI 3d组(视神经损伤后3d取材)、ONI 5d组(视神经损伤后5d取材)、ONI 7d组(视神经损伤后7d取材)、ONI 14d组(视神经损伤后14d取材)。分组后通过视神经夹持的方法制作小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利用RT-qPCR与Western-blot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TLR-9与MyD88的mRNA和蛋白水平。

结果:ONI 1d组视网膜中TLR-9与MyD88的mRNA和蛋白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 ONI 3d、ONI 5d、ONI 7d、ONI 14d组视网膜中TLR-9与MyD88的mRNA和蛋白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视网膜中TLR-9与MyD88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小鼠ONI 3d开始升高(P<0.01),ONI 5d达到峰值(P<0.001),ONI 7d开始逐渐下降(P<0.01)。

结论:小鼠视神经损伤能够激活视网膜中TLR-9与MyD88表达,TLR-9与MyD88可能在视神经损伤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 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CRMP-2)具有促进中枢神经轴突生长的作用,但中枢神经损伤后在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CDK5)诱导下CRMP-2会发生过度磷酸化修饰,从而导致生长锥塌陷,阻碍神经系统的修复.视神经作为一种特殊的中枢神经组织,其损伤后是否发生CRMP-2表达的变化和磷酸化修饰鲜见研究报道. 目的 探讨视神经钳夹伤小鼠模型视神经组织中CRMP-2表达及其磷酸化修饰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8~9周龄健康BALB/c小鼠48只,雌雄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损伤后3、7、14 d组,每组12只.各损伤组小鼠右眼术中暴露视神经,用小号动脉夹于球后2 mm处夹持视神经10s,假手术组小鼠手术操作同各损伤组,但不钳夹视神经.分别于术后3、7、14 d获取小鼠视神经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CR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CRMP-2蛋白、磷酸化CRMP-2(p-CRMP-2)及CDK5的表达变化,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假手术组及损伤后3、7、14d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CRMP-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RMP-2 mRNA:F=2.971,P=0.097;CRMP4蛋白:F=1.202,P=0.370).假手术组及损伤后3、7、14 d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p-CR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01±0.000、0.064±0.003、0.136±0.005和0.346±0.012,CDK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0±0.009、0.723±0.011、0.874±0.015和0.952±0.019,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RMP-2:F=445.600,P<0.001;CDK5:F=186.600,P<0.001),其中损伤后3、7、14 d组小鼠视神经组织中p-CRMP-2和CDK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小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神经组织中CRMP-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但视神经组织中CDK5和p-CRMP-2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且随着损伤后时间的延长上调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