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颈椎病,在祖国医学中,属骨痹范围(可称颈部骨痹)。我们临床上收治了2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夹脊穴温针,对其近期疗效进行观察。一般资料1982年3月至12月止,共收治22例,男性10人,女性12人。40~49岁9例;50~59岁10例;60~67岁3例,其中最大者67岁。工人11人,教师、职员、干部共11人。22例中均无外伤史及其它原因。颈椎病变第二至第七颈椎1人;第三至第七颈椎1人;第四至第七颈椎2人;第四至第六颈椎4人;第六至第七颈椎1人;第五至第七颈椎4  相似文献   

2.
肖华强 《中国针灸》2003,23(7):432-433
段×× ,女 ,8岁。初诊日期 :2 0 0 2年 11月。主诉 :右上臂疼痛伴右前臂及右手拇食指胀痛麻木、活动受限 1天。经查体见右上臂上举、外展、后伸各为 30度。三角肌无压痛。肌电图示右侧f波潜伏期轻度延长 ,右侧腋神经波幅明显偏低 ,右侧三角肌轻微出波差 ,强收混合期 (波幅 0 8mV)。综合临床表现及肌电图确诊为腋神经损伤。治疗首先运用推拿按摩方法刺激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点压肩、臂、曲池等穴 ,针刺上述穴位病儿出现晕针 ,故放弃之。第 2天治疗采用电刺激三角肌及推拿法收效不显 ,经反复讨论治疗方案 ,笔者认为该患者右上…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治疗21例,其中男8例,女13例,~30岁4例,~40岁10例,~50岁5例,51岁以上2例;工人11例,干部7例,其它3例;左侧7例,右侧14例;病程最短半月,最长18个月;治疗次数最少2次,最多10次,平均6次;结果痊愈14例,显效7例,总有效率100%。方法介绍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病者患侧前外方,按下列方法分步进行治疗。第一步按揉点穴拨络法医者用拇指腹按揉三角肌、肱二头肌、三头肌、肱挠肌、旋后肌及桡侧伸腕肌2~3遍。继而点压云门、尺泽、列缺、肩髃、肩臑、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然后在肱骨外上髁、肱桡、桡尺关节处作拨络手法,以松解软组织粘连。  相似文献   

4.
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及脊髓型 ,其中以神经根型最为多见。我院自 1 996年以来采用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89例中男性 40例 ,女性 49例 ;年龄 2 6~ 68岁 ;病程 1周~ 2 0年。诊断标准 :颈肌僵硬 ,活动受限 ,上肢放射性麻痛 ,肌力减弱 ,椎旁压痛 ,颈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 ,压顶试验阳性 ,肱二头肌及三头肌肌腱反射异常。重者有上肢肌肉萎缩。颈椎 X光片示颈椎骨质增生 ,生理曲度改变 ,椎间隙狭窄 ,椎间孔变小或韧带钙化 ,颈椎 CT…  相似文献   

5.
朱彦伟  柳韶真  岳玮 《新中医》2024,56(8):127-133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联合分期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表面肌电信号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LF-rTMS组37例、针灸组35例、联合组34例。LF-rTMS组采用LF-rTMS治疗,针灸组采用分期针灸治疗,联合组采用LF-rTMS联合分期针灸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3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协同收缩率(CR)]、康复效果[上肢运动功能(U-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Brunnstrom分期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屈肘肱二头肌、伸肘肱三头肌RMS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屈肘肱二头肌、伸肘肱三头肌CR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且联合组屈肘肱二头肌、伸肘肱三头肌RMS均大于LF-rTMS组、针灸组(P<0.05),针灸组屈肘肱二头肌与伸肘肱三头肌RMS均大于LF-rTMS组(P<0.05);联合组屈肘肱二头肌、伸肘肱三头肌CR均小于LF-rTMS组、针灸组(P<0.05),针灸组屈肘肱二头肌与伸肘肱三头肌CR均小于LF-...  相似文献   

6.
肩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是C5、C6的重要功能,C5、C6神经根性撕脱伤的病例很难判断其残根是否留有功能,因此直接修复不能保证术后功能恢复1。因此很多学者选择神经移位来重建C5、C6的功能,用作神经移位的神经有副神经、膈神经、肋间神经、同侧C7、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或外侧头肌支,如果患肢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我们以副神经至肩胛上神经、尺神经后内侧1/6束至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至腋神经前支来重建肩外展和肘关节屈曲功能,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明军  刘怀忠 《河北中医》2005,27(11):849-850
2002—2003年,我们采用中医推拿手法配合内服柴胡桂枝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男56例,女34例;年龄25-76岁,平均48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日。其中颈肩臂疼痛85例,颈部活动障碍76例,颈部肌痉挛80例,斜方肌、头夹肌、提肩胛肌、菱形肌压痛86例,上肢感觉减退50例,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减退或消失30例,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62例,压头试验阳性51例,有外伤史9例,病理征反射阳性2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9岁,于2010年6月2日就诊。患者中风右侧肢体瘫痪6个月。患者坐立位,肩关节似脱位状盂肱关节间隙加大,肩峰与肱骨头间隙较健侧明显增宽约两横指(1.3寸)。未扪及“脱出”的肱骨头。上肢肌力2级,冈上肌、三角肌等肌力低下,但可见收缩:并见冈上肌、三角肌、冈下肌、肱二头肌、肱二头肌、  相似文献   

9.
自1994~1997年,我院应用手法加玉真散酒和针刺综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0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4例,其中男46例,女58例;年龄45~61岁,平均53岁;左肩61例,右肩50例,共111肩;病程1~4个月。有明显外伤史87例。有颈椎病史17例。1.2 症状体征 单侧肩关节疼痛97例,双侧肩关节疼痛7例。肩关节活动受限104例。肱二头肌短头压痛36例,冈上肌压痛34例,大圆肌肌腹压痛18例,三角肌下滑囊压痛21例,小圆肌抵止端压痛27例。2 治疗方法2.1 手法治疗2.1.1 放松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立其背侧,在患肩周围行滚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 孔最(手太阴肺经) 【文献依据】《甲乙经》:去腕七寸。【体表定位】在前臂掌侧,太渊穴与尺泽穴连线上,当太渊上七寸处。【深度】直刺0.8~1寸。【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支配,它是肌皮神经的直接连续,其纤维由第五及第六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的分支及头静脉(向上汇入腋静脉)。 3.肱桡肌:由桡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五及第六颈神经组成。 4.桡侧腕屈肌:由正中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六及第七颈神经组成。  相似文献   

11.
我们自 1998年以来 ,采用针灸配合辅助疗法治疗桡神经麻痹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确诊为桡神经麻痹的门诊患者 35例 ,男 2 8例 ,年龄 18~ 6 0岁 ,女 7例 ,年龄 30~ 4 0岁 ,所有病例均于我科用针刺配合辅助疗法治疗。2 治疗方法2 1 针刺 沿桡神经走向配穴 ,走向为肱三头肌、肘肌、肱桡肌、指介肌及拇长展肌。局部取臂、曲池、手三里、外关、后溪、合谷、八风等穴为主。手法宜轻揉 ,忌强烈刺激 ,进针得气后行左右捻转 ,针尖朝向患肢指尖 ,以指尖有酸、麻、胀、痛感为度 ,捻转 5~7min ,保持针感。2 2 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火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肱二头肌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与火针组,每组20例。两组均予康复治疗,常规针刺组针刺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肩髃等穴位,火针组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于患儿肱二头肌肌腹处进行点刺。记录治疗前后痉挛指数、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肱二头肌表面肌电图的均方根值均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痉挛指数、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肱二头肌表面肌电图均方根值均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火针组比常规针刺组下降得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点刺肱二头肌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肱二头肌痉挛程度,降低肌张力。  相似文献   

13.
1 一般资料本组 40例病例全系门诊患者 ,其中男 1 4例 ,女 2 6例 ;全系一侧肩部疼痛 ,并伴有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 ;年龄最大 65岁 ,最小 47岁 ;全部病例均经我院放射科摄影会诊无骨质异常 ;其中病程最长 2年 ,最短 2月。1 .1 治疗方法1 .1 .1 患者充分暴露疼痛肩部 ,侧卧治疗床上 ,于肱二头肌长头、短头腱、三角肌、喙肱肌、冈上肌、冈下肌等肌腱起止附着处 ,找准压痛点处 ,用1 %甲紫做好标记。1 .1 .2 皮肤常规手术消毒 ,铺洞巾。用 1 0ml注射器吸取 5ml强的松龙 ,5ml利多卡因于定点处缓慢注射 2~ 3ml药液。按针刀四个步骤操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头针结合E-LINK上肢评估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手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E-LINK上肢评估训练系统进行手功能训练,对照组只运用E-LINK上肢评估训练系统进行手功能训练,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估患侧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采用表面肌电信号(s EMG)评估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旋前圆肌及的肌力。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旋前圆肌的肌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肢及手功能的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图评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结合E-LINK上肢评估训练系统的康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优于只进行E-LINK上肢评估训练系统单一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 1 997年以来 ,作者采用切开复位钢针张力带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96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6例 ,男 63例 ,女 33例。年龄 4~ 1 6岁 ,平均 9.3岁。开放性骨折 2 8例 ,闭合性骨折 68例。伸展型 61例 (其中尺偏型 2 3例 ,桡偏型 38例 ) ,屈曲型 35例 ,均为新鲜骨折 ,伤后至来诊时间 40分钟~ 1 .5天。2 治疗方法2 .1 手术操作 患者平卧位 ,采用全麻或神经阻滞麻醉 ,应用止血带 ,常规消毒铺巾。取肘关节外侧标准切口 ,自肱三头肌和肱桡肌之间暴露骨折断端 ,清除血肿和嵌入软组织及异物 ,以鹰嘴窝…  相似文献   

16.
李某,男,6岁,2000年11月25日上午,社区防保医生在其左上臂三角肌下缘处,皮下注射流感疫苗0.2ml(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2000年 10月 12日生产)。下午4时许,家长发现孩子左上肢颤抖,曾去某医院治疗,后来我院诊治。查体:患儿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头颈心肺及腹部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左上肢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处,有一已闭合的针孔,局部无红肿、无压痛。左上肢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肱肌及左前臂各肌群,呈节律不规则的肌肉痉挛,左腕关节及左手指活动自如,伸屈运动良好,但手握力差。治疗:指压肩贞、曲…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资料 张××,男,47岁。2003年3月22日患者无明显诱因,自感右侧颈部活动受限,右肩背痛。第2日疼痛难忍,右上肢已不能上举。到第3日病情已发展到不能做一切精细动作,直到发病后的第10日患者右上肢肌群(三角肌、肱二头肌、冈上肌、冈下肌)出现萎缩,肌力Ⅰ级,指间肌力O级,腱反射减弱,无  相似文献   

18.
自1997年10月~2005年9月,作者采用后正中切口,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1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新生儿1例,7个月1例,1~2岁2例,3~4岁4例,5~6岁2例。产伤1例,跌伤6例,高处坠落伤3例。左侧7例,右侧3例。伸直尺偏型6例,伸直桡偏型2例,屈曲型1例,滑脱型1例。本组10例均经X线片证实确诊为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均无神经、血管损伤。2治疗方法患儿侧卧位,患肘在上,上臂垫一小方枕,取肘后正中纵形切口长约4~5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达肱三头肌腱,纵形切开肱三头肌至骨膜,将肱三…  相似文献   

19.
<正>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颈椎病最常用的方式之一,颈椎前、后路手术被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临床。C_5神经根损伤是颈椎手术尤其是颈后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_5神经根损伤主要表现为三角肌、肱二头肌感觉及肌力减退、疼痛等,严重影响到患者术后的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目前,针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病因、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部分成果,本文就该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预后等  相似文献   

20.
电针治疗7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近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2000~2003年利用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纳入标准:符合1984年全国桂林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的诊断标准。①具有典型的神经根型症状(麻木、疼痛等),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椎间孔挤压试验、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棘突旁压痛伴患侧上肢放射痛;③X线片上可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节失稳,椎间隙变窄,病变椎体节段骨刺形成,椎间孔缩小;④痛点封闭无明显效果(诊断明确可不做此试验);⑤临床表现与X线片上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相一致;⑥除外颈椎结核、肿瘤等颈椎骨髓其它实质性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肱二头肌腱鞘炎、腕管综合征及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受损等以上肢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患。1.2排除标准:严重的内科疾病、颈椎脊髓的实质性病变、精神疾患。1.3一般资料:156例均为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8例,男51例,女27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3岁,平均48.5岁;病程5周~7 a,平均2.37 a。对照组78例,男49例,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