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戴玫  王伟  蔡琳  刘剑雄  余秀琼 《西部医学》2005,17(3):213-214
目的观察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分别联用低分子肝素(速碧林),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联用低分子肝素(速碧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UA患者随机分为A组(肠溶阿司匹林 速碧林),B组(氯吡格雷 速碧林)及C组(肠溶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速碧林),疗程均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A组为80.77%,B组为85.0%,C组为90.48%,C组疗效与A组、B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3组均发现有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肠溶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速碧林,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纹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速碧林序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效果。方法速碧林30IU/kg静脉注射,接着10IU/kg持续静输48h,此后4100IU/0.4ml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2周;与普通肝素法疗效对比。结果速碧林治疗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98.53%,心电图改善率86.46%,显著高于肝素组85.25%和70.14%,无出血并发症。结论速碧林序贯疗法治疗UA,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速碧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速碧林组(观察组),疗程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对照组为70%(P〈0.05);观察12周,观察组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对照组9例发生AMI(7.8%);观察组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速碧林,能更有效的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AM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低分子量肝素(法安明)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治疗组(法安明 阿司匹林),疗程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87.5%,对照组66.7%(P<0.05);观察2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2例(8.3%);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安明,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住院的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3例),治疗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加阿司匹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疗程为1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6%,对照组为76.4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能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改善临床症状,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异舒吉(二硝酸异山梨醇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异舒吉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注射(40~80μg/min),1次/d;速碧林0.4 mL皮下注射,2次/d,3 d后停药。观察心电图,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强度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论速碧林联合异舒吉能很好地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预防AMI的发生,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 (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 ,Lipo -PGE1,商品名 :凯时 )与低分子肝素 (商品名 :速碧林 )治疗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 72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在常规给予口服阿斯匹林、抗心绞痛药物、速碧林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凯时治疗 ;对照组常规给予口服阿斯匹林、抗心绞痛药物、速碧林治疗 ,疗程均为 1 0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住院 1 0d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94 4 %与 72 2 % (P <0 0 1 ) ,随访 1 80d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 2 7%与 1 1 1 % ,总的心性事件发生率为 1 6 7%与 5 0 0 % (P <0 0 1 ) ;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凯时治疗急性冠脉功能不全能有效的控制心绞痛的发作 ,并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贺雅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5):1073-1074
目的观察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用药4周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P〈0.05),改善临床症状。结论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UA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程昌盛  杨红芳 《广西医学》2004,26(7):974-975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UA患者分为观察组 (n =4 0 )和对照组(n =4 0 ) ,对照组予阿司匹林 10 0mg口服 ,每日 1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 0 5ml腹壁皮下注射 ,每 12小时 1次 ,连用 7日。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和 70 %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UA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各危险分层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用药4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有效控制心绞痛,明显改善症状,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明显改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UA各危险分层组中的疗效肯定且安全,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联合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08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4 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拜阿司匹林和疏血通,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结果:拜阿司匹林联合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达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P<0.01).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疏血通治疗UA 安全有效,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低分子肝素 (速碧林 ,Fr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疗效。将 4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7d后治疗结果显示 :Fra治疗组UAP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且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中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APTT无显著变化 ,无 1例发生严重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2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分别治疗12周,观察患者心绞痛缓解程度,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各种出血发生的情况及常规心电图ST-T的变化。结果:所观察指标的改善,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各种出血无增加。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朱清  邵凤民 《中原医刊》2006,33(15):34-3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速碧林治疗组(25例),治疗组在常规降糖、降脂、降压等基础上加用速碧林,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排泄量(UPE)、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固醇(TC)、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速碧林治疗组UPE明显减少(P<0.01),ALB明显增加而TC有所下降(P<0.05);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抗凝血酶明显升高(P<0.01);血清肌酐(Scr)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P>0.05),疗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速碧林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和血清总胆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改善抗凝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与阿司匹林单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1周后改为对照组方案治疗1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3%(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CRP及PLT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梗及出血率为3.13%、6.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21.88%(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于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梗及出血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蔡坤明  周敏 《中外医疗》2010,29(27):79-79
目的讨论未溶栓情况下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梗死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脐周皮下冠状动脉注射速碧林5000~7500U,12h/次,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总血流再灌注率为68.29%;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24例,总血流再灌注率41.46%,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速碧林能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无明显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的发生,副作用小,疗效安全、可靠,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 (速碧林 )对频发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疗效。方法 选择 74例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 (38例 )和对照组 (36例 ) ,治疗组给予速碧林 0 4mL ,2次 /d ,皮下注射 ;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 10 0mg ,1次 /d口服。 2组病人常规给予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健脑药物治疗 ,7d为 1疗程。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 1d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 6 8 4 2 %和 5 5 5 6 % ;3d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97 73%和 80 5 6 % ;治疗期间治疗组发生脑梗死为 1例占 2 6 3% ,对照组为 4例占 11 11% ;2个月内TIA复发率及发展为脑梗死病人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血液黏稠度、纤维蛋白原治疗后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 (P<0 0 1) ,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治疗组病人均无出血。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是行之有效的 ,安全系数高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观察心电图.心绞痛疼痛程度及发作次数方面有无明显差异.结果 治疗1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心电图改善8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46例U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2例),2组患者均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首次给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300 mg口服,继之75 mg/d口服.治疗期间记录2组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含服硝酸甘油次数、12导联心电图变化及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出血).2组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62例UA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3.8%,对照组47例UA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65.3%,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均未见严重出血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UA疗效满意,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常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将 5 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 )及常规治疗加速避凝组 (治疗组 ) ,疗程 1周。结果显示 :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2 .3 1% ,对照组为 65 .3 8% ;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认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速避凝 ,能安全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