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左旋氨氯地平,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血压、心率及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经(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可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血压,并对患者心功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其中左旋氨氯地平组39例,硝苯地平缓释片组37例。分别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用PHILIPSA33做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之间降压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旋氨氯地平组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在治疗3个月后开始显著下降(P<0.05),6个月后下降更明显(P<0.01);而硝苯地平缓释片组除了左心室重量在治疗6个月后下降有显著意义(P<0.05)外,其它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在降压的同时能够显著逆转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效果优于硝苯地平缓释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160例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日间组和夜间组,日间组在早上8:00~9:00之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夜间组患者在晚上20:00~21:00之间服用。结果:治疗后夜间组患者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120.3±7.9mmHg)和24小时平均舒张压(63.6±7.1mmHg)均明显低于日间组(P0.05),并且夜间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75.4±32.5cm/s)和舒张早期充盈时间(0.20±0.02s)均明显优于日间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进行夜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淑蓉  吴桂英 《重庆医学》2012,41(6):557-558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和对照组(厄贝沙坦),各90例,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下降(P<0.05);SBP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周总有效率分别为88.2%和96.6%,对照组分别为75.5%和8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8周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第4周(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科室收治的ISH患者101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依那普利,50例)与观察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1例),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血压变异率、血管内皮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DM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MS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率(DMSBP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率(NMSBPV)、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率(24 hMSBPV)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氧化氮(NO)、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ISH患者降压效果优于依那普利,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0例中轻度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90例,A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口服治疗,B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口服治疗,观察4周,4周后血压达到目标血压者继续以此剂量服用,未达到者剂量加倍,继续观察四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使用8周血压及心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用药4周及8周血压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率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发生A组多于B组(P<0.01)。结论: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均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左旋氨氯地平不良反应更加轻微,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8月在医院门诊病房治疗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左旋左旋氨氯地平25 mg/d,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10 mg,2次/d开始,根据患者血压情况每3天增加1次剂量,最大至20 mg,2次/d,12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降压效果及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相比,降压效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观察组E峰、A峰、EDC、E/A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明显,能够达到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肾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 ,疗效确切、效价比高、是较理想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贝那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晨峰型高血压的疗效及其逆转左心室肥大的作用。方法将入选的晨峰型高血压患者分为时辰化服药组(n=31)和常规化服药组(n=29)。时辰化服药组清晨口服盐酸贝那普利10 mg,晚间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 mg;常规化服药组清晨顿服盐酸贝那普利10 mg和左旋氨氯地平2.5 mg。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及逆转左心室肥大的作用。结果 2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晨峰血压程度、清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P<0.01或P<0.05);治疗24周后时辰化服药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心室厚度、舒张期左心室内经均较常规化服药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贝那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能更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昼夜节律,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对服药后血压水平状况及心脑血管风险评估效果。方法: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氯沙坦钾组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每组60例。氯沙坦钾组口服氯沙坦钾治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诊室血压和24h动态血压监测的差异,分析诊室血压达标和未达标患者24h动态血压的达标情况及治疗后心脑血管风险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2个月后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收缩压变异性、白天舒张压变异性、晚间收缩压变异性、晚间舒张压变异性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治疗12个月后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氯沙坦钾组(P0.05)。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治疗12个月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6.67%,氯沙坦钾组为13.33%,两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诊室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室血压达标情况与24h动态血压监测达标情况并不一致:诊室血压达标的42例患者中,14例(26.2%)显示24h平均血压未达标。结论: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后血压水平状况能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夜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方法 :6 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必须同时具备夜间血压增高 )随机接受氨氯地平 5mg或左旋氨氯地平 2 .5mg(各30例 )治疗 4周。用 2 4h动态血压监测治疗前后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 结果 :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显著 ,但二药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均不影响血压昼夜节律。 结论 :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有夜间血压增高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疗效好 ,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的作用。方法:将我院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氯沙坦组、氨氯地平组和联合治疗组(氯沙坦+氨氯地平),每组40例,三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静息状态下血压,并采用放免法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联合治疗组血压下降情况与氨氯地平组、氯沙坦组相比,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氯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量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联合治疗组呈进一步下降趋势,与氯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压,较单一用药效果好,并且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合并尿酸增高的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运用超声心动图方法检测单纯主动吸烟者和吸烟合并高血压者的左心功能,探讨二者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以及两组之间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差异。方法:30名正常非吸烟者,31例单纯主动吸烟患者,23例吸烟合并高血压患者,分别采用二维超声、脉冲多普勒和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3组的左室舒张、收缩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指标主要有左心房收缩末期最大径(LA)、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E/A、二尖瓣外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Em/Am、计算E/Em,等容舒张期(IVRT),E峰减速时间(EDT),肺静脉S峰值/D峰值(Vs/Vd),AR波持续时间(ARD)、左室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肌重量指数(LVMI),并分析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吸烟年数、吸烟指数对各组间有差异指标的影响。结果:(1)吸烟合并高血压组ARD、LA、A、E/Em、EDT、LVMI高于正常组(P<0.05),单纯主动吸烟组ARD高于正常组(P<0.05),吸烟合并高血压组ARD高于单纯主动吸烟组(P<0.05);Em吸烟合并高血压组低于单纯主动吸烟组和正常组(P<0.05);E、Am、Vs/Vd、FS、EF 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吸烟合并高血压组收缩压对LA有影响,心率对ARD有影响,吸烟年数对A有影响,脉压差对Em有影响。(3)吸烟合并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高于单纯主动吸烟组及正常组(P<0.05),单纯主动吸烟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与正常组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吸烟可引起个别左室舒张功能指标降低,高血压加重吸烟对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B两组,每组64例,A组给予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B组给予培哚普利和氢氯噻嗪;服药前及服药8周后均采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 h动态血压(动态收缩压及动态舒张压),以测量值变异系数(CV)作为BPV的指标。 结果 服药8周后A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CV)、白天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均显著性低于B组(均P<0.05),但服药8周后2组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CV)、白天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显著低于B组(均P<0.05)。服药8周后2组相比,A组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高于B组,而内皮素水平显著低于B组(均P<0.05)。 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和氢氯噻嗪联合培哚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但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3级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左旋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降压治疗,其中117例完成实验。治疗期间每周测肱动脉血压1次。同时在服药前及服药8周后进行ABPM监测,分别记录24 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杓形血压百分比、晨峰血压百分比,并进行比较。结果口服左旋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降压治疗过程中,患者肱动脉血压平稳下降,降压治疗8周后,24 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明显改善(P<0.01),杓形血压所占比例增高(P<0.05),晨峰高血压所占比例明显降低(P<0.0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3级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显著,可以平稳降压、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有效控制晨峰高血压,而且不良反应少,为理想的联合降压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黄佩  李锡明  张荣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2):1102-1104,1107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及对左心室舒张功能,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方法:选择1~2级老年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氨氯地平治疗组,分别治疗12周,每周测血压2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左心室舒张功能以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 结果和结论: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均可有效地降低1~2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胰岛素抵抗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朱珉  刘伏元  严激  严光 《安徽医学》2010,31(10):1144-1146
目的以氨氯地平和阿米洛利作对照,观察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的降压疗效。方法 50例高血压患者,停用降血压药2周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5例,口服氨氯地平2.5mg/d和替米沙坦40mg/d;对照组(B组)25例,口服氨氯地平2.5mg/d和复方阿米洛利半片/d(含阿米洛利1.25mg,氢氯噻嗪12.5mg)。治疗8周,观察血压、心率、电解质、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组及氨氯地平+阿米洛利组治疗前收缩压分别为:(176.4±12.8)mmHg和(173.7±14.2)mmHg,舒张压分别为:(105.7±8.2)mmHg和(103.5±9.3)mmHg,在治疗8周后收缩压分别为:(123.2±15.3)mmHg和(132.5±12.8)mmHg,舒张压分别为:(81.8±6.7)mmHg、(84.0±7.9)mmHg,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周治疗后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2%,而阿米洛利和氨氯地平组为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及各项实验室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变化,不良反应小,均能耐受。结论两组均能有效控制血压,但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应用短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片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左心室肥厚病人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苯那普利片10 mg/d,治疗组予以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d.连续服用治疗6个月,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腔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脏功能以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及左心室舒张末期腔内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提高(P<0.05).2组病人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及苯那普利均能有效降低病人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但厄贝沙坦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4月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观察组的SBP和PP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观察组较治疗前或者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治疗前后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对血脂升高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氨氯地平组40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厄贝沙坦组40例,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的血压、肾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结果:2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24h尿蛋白排泄率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一氧化氮、内皮舒张功能均明显高于氨氯地平组,内皮素水平低于氨氯地平组(P<0.05~P<0.01);2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均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血压,但在改善肾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厄贝沙坦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45-48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行氨氯地平治疗方案,观察组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压变化、肾功能变化及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两组治疗前SBP和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BP和DBP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SBP和DBP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FR、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水平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药物治疗安全性高。结论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高血压患者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及肾功能,药物安全性高,具有进一步探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