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其活态遗产的特殊性面临保护与发展、效率与公平、近期与长远的多重矛盾,亟需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更新模式和方法.针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与更新中面临的问题,引入微更新理念,探讨自下而上、上下联动的“微更新”模式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应用,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应关注三个视角,即脉络修复、触媒带动和内生动力激活.并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阐述系统化的微更新方法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的演进历程和场所文脉,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更新"理念,以三条营地块为例,从肌理修复、形态重构、功能置换3个维度剖析了基于"微更新"的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并阐述了"微更新不止是策略,更是设计的立场和态度"的论点。  相似文献   

3.
梳理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发展演变,阐述了微更新符合中国国情的重要意义。通过借鉴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微更新的理论与方法,结合蒲圻历史文化街区的实况,提出风格混搭、小微循环、点状针灸、线性触发 4 大策略,并阐述了其景观微更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俊宴  史宜 《建筑学报》2015,1(2):119-124
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社会空间特征进行深入解读,结合地方实践经验,提出基于"微社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模式,以"微社区"的形式划定街区内的基本社会空间单元,以达到在规划中保护街区居民社会生活的目的。结合广州市和平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从街区更新策略、社区组织策略和实施保障策略的角度入手,探讨"微社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当今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的思考,提出"微更新"的更新改造模式。文章以"微更新"为出发点,从形态修复、功能置换、文脉传承三个维度探讨了基于"微更新"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策略,并提炼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7)
本文以桂林市东西巷为例,结合可持续理念发展原则,探析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家具更新现状。运用SWOT模型构建,分解并整合可持续理念下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更新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分析结果显示:可持续理念通过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家具在"产生—淘汰—更新"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家具运用可持续理念美化城市形象,带动智能城市化发展进程。可持续理念和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家具共生互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地方的集体记忆,它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其应对现代化发展的保护与更新实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相关内容的阶段发展、学科背景、载文期刊等方面对其进行梳理分析,得出其研究趋势后,结合内容分析法,将历史文化街区相关研究进行概念演变;相关更新法规、规范、原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视角切入;不同类型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选择等四个方面的归纳,并对各个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8.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针对目前中国在历史街区保护理念、方法及实施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在深入分析中国历史街区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大皮院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从保护与延续传统城市空间格局与形态、保护与传承人文社会网络等方面,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分区的保护方法,以期达到对历史街区进行整体保护与更新,维系发展人文活力和机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街巷、院落、建筑及民俗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规划是基于文化生态及有机更新等理念,从物质文化形态层面、文化与社会经济层面及文化价值与社会层面进行的保护和更新。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前提下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区域的活力、创造与时代背景相融合的新文化,为传统风貌的保护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全面复兴,探索适合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4,(11)
本文从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和特点入手,以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张家口堡为实例,分析其现状及存在问题,论述了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的保护更新原则,为今后探寻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生命力激活,科学合理保护更新模式做出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城市记忆,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有机更新,同时体现了该城市街区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对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的反思为切入点,论述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必要性,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初期存在的诸如单纯静态保护、过度商业开发、"仿真更新"假文化蔓延等问题,并基此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梳理、总结了其保护与更新经验,提出了当前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及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及"人本主义"思想影响下,如何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前提下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区域的活力、创造与时代背景相融合的新文化,仍然是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武汉市青岛路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基于文化生态理念,从物质文化形态层面、文化与社会经济层面及文化价值与社会民生层面提出规划重点。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合理保护历史肌理的前提下实现有序更新,是历史街区改造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以光山县历史街区——正大街片区作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光山县历史文脉与街区肌理入手,以最大程度保存城市历史文脉特征为原则,提出以"微更新"的设计方法实现城市肌理修复和功能置换.本研究为既有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了案例借鉴与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保护视角对贾家村景贤大道历史街区进行研究,总结出贾家村历史街区存在建筑质量较差、环境破败、开放空间不足、文化特色消失等诸多问题,通过建筑重要性、历史街区节能设计原则、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等几个方面,研究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问题,利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法提出贾家村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具体措施,从而为贾家村历史街区的发展提供建议,将贾家村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特色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进程的推进,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成为了我国城市发展新的热点。文章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化更新的原则和目标,并以“南京1912街区”为例,具体阐述了历史街区的主题定位、空间设计策略和基于空间消费的游客体验,引发了对目前更新现状存在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亳州北关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保护与更新实践的研究,尝试在城市更新中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进行保护和再创造,系统地提出了有关历史文化街区在改造设计、保护更新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方法和原则,从而达到把握历史文脉,在城市更新中实现城市空间与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迪  杨韬 《山西建筑》2014,40(30):6-7
通过对辽阳中心历史街区现状详细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辽阳中心历史街区整体性、动态性、连贯性、真实性保护原则及更新思路,以整治四分五裂的历史街区,限制历史街区商业过剩趋势,实现对街区的动态保护与更新,使城市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文化的集中反映,对塑造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不仅要保护其物质层面的遗产,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其造血功能,使其成为生机勃勃的活态城市遗产,而非"物质躯壳"。本文以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在研究国内外历史街区更新理念的发展的基础上,以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再生的视角,梳理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变迁的特征、影响因素与历史街区空间重构等核心问题与困难,并通过实践研究从历史街区更新的价值认知和更新技术判定为技术手段,继而提出了"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下的居住功能强化是街区振兴的重要基础,街区的更新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公众参与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与保护过程中成功决策的保障。通过对国内外公众参与理论提出,现状、案例对比分析,针对长春市一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公众参与进行探讨与思考,在宣传教育、建立文化自信、构建社会基础等方面提升公众参与意识,秉承"以人文本"的理念和初心,探究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发展模式的可能性,提出相关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蒋楠  杨红波 《建筑与文化》2011,(11):120-121
基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理念的解读,以海安东大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为例,探讨了历史街区整体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并从街区、建筑、环境等方面提出有机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