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补肾助孕方、逍遥丸对超促排卵小鼠妊娠结局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240只动情周期正常的昆明系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疏肝组,每组各60只。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小鼠建立控制性超促排卵模型。造模第1天始补肾组、疏肝组分别给予补肾助孕方混悬液(浓度1.5 g/mL)和逍遥丸混悬液(浓度0. 09 g/mL),均0.4 mL/(30 g·d)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给予同等剂量蒸馏水灌胃,连续11天。比较各组小鼠围着床期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NO含量及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及其mRNA表达,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小鼠内膜胞饮突表达,统计各组小鼠妊娠数、胚胎着床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妊娠数、胚胎着床数减少(P0.05),同时模型组血清E_2、P降低,子宫内膜ER、PR蛋白,VEGF、eNOS蛋白及其mRNA表达,子宫组织匀浆内NO含量均降低(P0.05),子宫内膜厚度变薄,胞饮突发育不良;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疏肝组小鼠妊娠数及胚胎着床数增加,血清E_2、P含量及子宫内膜ER、PR蛋白,VEGF、eNOS蛋白及其mRNA表达,子宫组织匀浆内NO含量均升高(P0.05),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胞饮突发育接近正常组。结论补肾法、疏肝法均能够增加超促排卵小鼠妊娠率及胚胎着床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雌、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影响VEGF、eNOS表达,调控NO释放,改善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及血管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五子衍宗丸对GnRHa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小鼠着床期S100A11表达的影响,探讨COH影响胚胎着床的机制,寻求有效改善COH低妊娠率的中药方剂。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GnRHa+HMG+HCG),中药组(五子衍宗丸+GnRHa+HMG+HCG),对照组(生理盐水)。观察小鼠阴栓率和着床期子宫胚胎着床数及着床率;应用免疫组化法、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S100A1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胚胎着床数高于对照组和中药组(P0.01),但胚胎着床率和妊娠率均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着床期子宫内膜S100A11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与对照组和中药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五子衍宗丸可上调因GnRHa长方案COH所致下降的S100A11基因的表达,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小鼠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补肾调经方对子宫内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ERS)状态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生成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方法:将人子宫内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EMECs)分为对照组、雌激素(E_2)组、补肾组和E_2+补肾组,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以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变化。结果:在给予补肾调经方预孵育后,GRP78的蛋白和mRNA水平均降低(P0.05),p-ERK的蛋白水平升高(P0.05);在给予ERK信号通路抑制剂后,GRP78的蛋白和mRNA水平升高(P0.05)。结论:补肾调经方通过激活ERK通路抑制ERS以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法、疏肝法对超促排卵大鼠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动情周期正常的雌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疏肝组各20只。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建立控制性超促排卵模型。造模第1天始补肾组给予补肾调经方混悬液(浓度2.78 g/ml),疏肝组给予逍遥丸混悬液(浓度0.162g/ml),均1 ml/(200 g·d)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给予同等剂量蒸馏水灌胃,连续11天。比较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含量及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水平,HE染色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并观察子宫内膜形态,观察大鼠内膜胞饮突表达,检测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其mRNA表达,统计各组大鼠妊娠数、胚胎着床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妊娠数、胚胎着床数减少,血清P含量及子宫内膜ER、PR蛋白表达,VEGF蛋白及其mRNA表达,子宫内膜厚度及螺旋动脉数量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疏肝组大鼠妊娠数及胚胎着床数增加,血清P含量及子宫内膜ER、PR蛋白表达,VEGF蛋白及其mRNA表达,子宫内膜厚度及螺旋动脉数量升高(P0.05),而补肾组和疏肝组大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法、疏肝法均能够增加超促排卵大鼠妊娠率及胚胎着床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性激素水平及雌、孕激素受体,改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及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补肾益气和血方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腺体凋亡的影响. 方法 复制小鼠胚泡着床障碍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观察小鼠妊娠率和着床胚泡数,分析子宫内膜腺体的凋亡情况,检测子宫内膜腺体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ax、bcl-2和激活型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模型组妊娠率和平均着床胚泡数均显著降低,治疗组两者均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5或P<0.01).模型组子宫内膜腺体增殖指数(P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凋亡指数(AI)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腺体PI明显降低而AI明显增高(P<0.01),两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子宫内膜腺体中bax和激活型Caspase-3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两者则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促进子宫内膜腺体中bax蛋白的表达和Caspase-3的激活,调节植入窗期腺体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平衡,可能是补肾益气和血方促进子宫内膜接受性建立和改善胚泡着床障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逍遥丸对小鼠卵母细胞BMP-6表达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6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疏肝高、低剂量组;COH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40只;健康雄性小鼠80只,每组20只。应用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方法分别测定卵母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6(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6,BMP-6)蛋白和m RNA的表达,并比较各组获卵数、优质卵泡率、妊娠率及子宫胚胎数。结果疏肝高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妊娠率均高于COH组(P0.05);疏肝高低剂量组卵母细胞BMP-6蛋白及m RNA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COH组(P0.05),其中疏肝高剂量组表达高于疏肝低剂量组(P0.05)。结论逍遥丸可在促性腺激素应用的基础上增加小鼠妊娠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卵母细胞BMP-6的表达,提高卵母细胞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寿胎丸对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COH)模型小鼠内膜容受性、植入胚胎数及围着床期蜕膜TWEAK/Fn-14动态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ICR系小鼠分为对照组、COH模型组、寿胎丸组。COH模型建立:曲普瑞林+尿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曲普瑞林+HMG+HCG),3组小鼠分别于孕3、5、7天处死,取子宫,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形态、腺体和血管,免疫组化法检测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TWEAK、Fn-14的分布,RT-PCR、Western-blot检测TWEAK、Fn-1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孕第9天计算植入胚胎数。结果 模型组植入胚胎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寿胎丸处理后显著提高COH模型组小鼠植入胚胎数(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面积、血管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寿胎丸干预后各指标显著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WEAK主要分布于子宫腔上皮、腺上皮和基质细胞,Fn-14则主要表达与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RT-PCR及Western-blot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寿胎丸对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模型小鼠着床胚胎数、内膜容受性、微血管密度、microRNA let-7f及其靶标蛋白TSP-1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ICR雌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H模型组和寿胎丸干预组,每组20只。寿胎丸干预组每日给予寿胎丸灌胃,即空白对照组和COH模型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灌胃3个动情周期,在第3个动情周期的动情后期,模型组与寿胎丸干预组建立COH模型(曲普瑞林+HMG+HCG)。HCG注射后,按雌雄比例2:1合笼,合笼后第4天和第6天,每组各处死10只小鼠,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厚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RT-PCR检测容受性标记因子HOXA10、LIF及let-7f的表达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SP-1 mRNA及蛋白表达量。合笼后第8天,每组各处死5只小鼠,计算植入胚胎数。结果 寿胎丸干预显著提高COH模型组小鼠植入胚胎数(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H模型组小鼠内膜厚度、腺体面积、微血管密度、容受性标记因子HOXA10及LIF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补肾抗衰方对D - 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方法 建立D - 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观测其服用补肾抗衰方后抗应激能力、学习记忆能力及血清过氧化脂质(LPO)、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脑中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指标变化.结果 补肾抗衰方可提高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抗应激及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增加其血清AchE及脑SOD 活性,降低血清LPO 、脑MDA水平.结论 补肾抗衰方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补肾法、疏肝法对超促排卵小鼠卵母细胞数量及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组、补肾高剂量组、补肾低剂量组、疏肝高剂量组、疏肝低剂量组各15只,补肾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补肾调经方精制口服液5.4、2.7 g/ml,疏肝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逍遥丸混悬液0.6、0.3 g/ml,对照组和正常组用蒸馏水灌胃,各组小鼠按均1 ml/1009体重灌胃,连续10d.第11日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48h后腹腔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6h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生成激素(FSH)的水平,比较各组排卵数、优质卵泡数,检测卵母细胞中生长分化因子-9(GDF-9)蛋白和GDF-9 mRNA的表达. 结果 各给药组FSH、LH、E2表达和GDF-9蛋白及其mRN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补肾高剂量组和疏肝高剂量组均显著高于补肾低剂量组和疏肝低剂量组(P<0.05).各给药组优质卵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各给药组排卵数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 结论 补肾法、疏肝法可增加小鼠卵母细胞数量、提高优质卵泡率、促进卵子排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卵母细胞GDF-9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肾法、疏肝法对小鼠排卵关键蛋白水解酶Cat L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16-18g未成年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疏肝组和补肾组超促排卵,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注射hCG后0h、4h、8h、12h Cat L蛋白在各组小鼠卵巢的表达强度。结果:注射hCG后4h与对照组比较,疏肝组、补肾组小鼠卵巢Cat L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注射hCG后8h与对照组比较,疏肝组小鼠卵巢Cat L蛋白表达升高(P<0.01),补肾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hCG后12h与对照组比较,补肾组小鼠卵巢Cat L蛋白表达升高(P<0.01),疏肝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法通过使卵巢Cat L蛋白表达增强,使卵泡壁破裂而达到促排卵的作用,疏肝法通过使卵巢CatL蛋白表达迅速达高峰起到促进排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补肾方辅助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MD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锡林  李群  姚晓黎  张为西  张成 《中药材》2006,29(10):1056-1058
目的:观察补肾方辅助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mdx小鼠的效果。方法:体外培养正常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对放疗后mdx小鼠尾静脉移植,用补肾方水提液灌胃实验鼠,观察实验小鼠存活率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症状;移植后4个月/8个月取小鼠骨骼肌以HE染色观察病理状况,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骨架蛋白(DYS蛋白)表达。结果:补肾方能不同程度降低mdx鼠核中心移位比例和提高DYS蛋白表达量;同时能明显减轻GVHD症状。结论:补肾方能提高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mdx小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疏肝补肾中药对于慢性应激模型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节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6周龄KM雌性未孕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小鼠数量为15只,即空白对照组(空白组)、应激模型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逍遥丸组)、中药观察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接受21d应激刺激,在刺激期间各组分别灌药,造模成功后各组小鼠按雌雄2∶1合笼,仍接受慢性应激刺激,并给予孕后方药继续灌胃至见栓第5d。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指标、见栓率、着床数以及子宫内膜VEGF、LIF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间中央格停留时间、水平穿格数、直立次数、悬尾静止时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进一步两两对比,各组间各项行为学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见栓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对比观察组与空白组、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间见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胚胎着床数高于其它各组,各组间胚胎着床数两两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子宫内膜VEGF、LIF表达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疏肝补肾法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应激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妊娠成功率,其作用较单纯应用逍遥丸治疗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补肾活血片促排卵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片Ⅰ、Ⅱ号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补肾活血片的雌激素活性,分别进行对小鼠生殖器官重量的影响及对去卵巢小鼠阴道涂片的影响试验;观察补肾活血片促排卵作用,分别进行小鼠排卵实验及兔排卵实验.结果补肾活血Ⅰ、Ⅱ号均可显著增加小鼠卵巢及子宫重量;阴道涂片示补肾活血Ⅰ、Ⅱ号可使阴道角化上皮波动性增高;补肾活血Ⅱ号可显著提高排卵数及孕酮含量;补肾活血Ⅰ号促进卵泡发育;补肾活血Ⅰ、Ⅱ号显著增加兔的子宫重量;补肾活血Ⅰ、Ⅱ号使雌二醇波动性升高.结论补肾活血片通过改善排卵的周期性调节,使排卵的内分泌变化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方与调肝方对小鼠月经模型子宫内膜增殖期和分泌期的影响。方法:采用激素序贯法复制雌性C57BL/6J小鼠月经模型。检测血清雌、孕激素(E2、P)含量、子宫系数、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角ER-α、PR以及VEGF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子宫系数、E2、P的含量,ER-α、PR与VEGF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各组血清激素均呈不显著性增加(P0.05);给药组子宫系数均增加(P0.05);ER(ER-α)、PR与VEGF的表达在T1点调理肝肾组、补肾组高于调肝组(P0.05),在T2点调理肝肾组高于补肾组与调肝组(P0.05)。结论:调理肝肾按月经周期用药较单一补肾或调肝更能有效调整子宫内膜增值期和分泌期的状态和功能,其作用机制不是增加血清中E2、P的含量,而是与上调ER-α、PR以及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韩霞 《陕西中医》2013,34(4):497-499
目的:研究补肾安胎中药对着床障碍小鼠子宫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金属蛋白酶(MMP-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受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保胎灵片和坤元汤4组,从妊娠第1d开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0.3mL,给药组用保胎灵和坤元汤灌胃0.3mL,连续灌胃6d,在第3和4天小鼠注射吲哚美辛油剂诱导着床障碍小鼠模型,在第6天末次给药后收集小鼠子宫组织,使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小鼠子宫组织VEGF和MMP-9mRNA的表达。结果坤元汤明显提高了着床障碍小鼠子宫VEGF和MMP-9mRNA的表达。结论补肾安胎中药坤元汤可能通过调节VEGF和MMP-9mRNA的表达来促进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17.
韩霞 《新中医》2013,(2):134-136
目的:研究补肾安胎中药对着床障碍小鼠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受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保胎灵组和坤元汤组,从妊娠第1天开始,保胎灵组和坤元汤组分别用保胎灵和坤元汤灌胃0.3mL,连续灌胃6天,正常组和模型组予0.3mL生理盐水,第3、4天小鼠注射吲哚美辛油剂复制小鼠着床障碍模型,第6天末次给药后收集小鼠血清及子宫组织,使用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及子宫组织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坤元汤组小鼠子宫重量、子宫指数及着床位点数均提高(P<0.05);坤元汤明显降低着床障碍小鼠IFN-γ和NO含量(P<0.05),显著升高IL-10含量(P<0.05)。结论:补肾安胎中药坤元汤可能通过调节炎性因子IFN-γ、IL-10及NO的含量促进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复方资冲颗粒灌肠促卵泡发育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早幼大鼠(60~80g)、晚幼大鼠(160~170g)和去势小鼠予资冲颗粒灌肠,并与己烯雌酚、女金丹进行对照。对大鼠卵巢各级卵泡及黄体进行计数;对小鼠子宫指数、子宫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小鼠的血清E2水平。结果资冲颗粒组、己烯雌酚组、女金丹组作用相似,均可增加晚幼大鼠卵巢窦前卵泡数和卵泡总数(P<0.05或P<0.01);增加小鼠子宫指数(P<0.01)、子宫内膜厚度(P<0.05),提高血清E2水平(P<0.05);对早幼大鼠卵泡发育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资冲颗粒直肠给药能促进晚幼大鼠卵泡发育,提高去势小鼠雌激素水平,并产生雌激素样效应。提示补肾中药促卵泡发育的作用可能与提高雌激素水平有关。直肠给药可能是促卵泡发育的有效途经之一。晚幼大鼠较早幼大鼠更适合用于促卵泡发育药物的药效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肾宁心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建立BALB/c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灌服补肾宁心方浓缩液(简称补肾方),并以17β-雌二醇为阳性对照(简称E2组),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简称模型组)。12周后处死,取血测Th1/Th2型细胞因子;取椎骨(L3-4)和左股骨测骨密度(BMD);取右股骨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胫骨提取总RNA,半定量RT-PCR分析护骨素(OPG)的mR-NA表达。计算子宫对体重的比值,并行子宫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补肾方组的IFNγ-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而IL-4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补肾方组与E2组均可改善小鼠的BMD,增加骨小梁面积,使OPG mRNA表达增加。补肾方组的子宫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方能够选择性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对子宫无或仅有轻微的刺激作用。其机制与调节Th1/Th2的偏离及提高OPG的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补肾安胎方、补肾方及活血方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吲哚美辛诱导小鼠胚泡着床障碍模型,从妊娠第1天起分别予补肾安胎方、补肾方、活血方治疗。于妊娠第5、6天处死小鼠,留取血清及子宫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激素(E2)和孕激素(P)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结果补肾安胎方可以提高妊娠第6天血清P及E2水平,并且促进着床位点ER及PR的表达。而补肾方和活血方虽有轻度促进ER、PR表达作用,但其治疗作用弱于补肾安胎方。结论将补肾法和活血法结合起来的补肾安胎方可以通过对E2、P、ER、PR的影响,从更大程度上改善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