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从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我室接受单精子显微授精治疗的共102个周期,以2000年2月为界,随为微操作技术,的改进和操作环境的改善,后阶段单精子显微注射的存活率(90=6%),受精率(73.3%),胚胎发育率(97.3%)较前阶段(分别为68.8%,39.0%,78.7%)有显著提高。两阶段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1.3%和21.4%,目前本室建立的单精子胞质内注射技术能有效地治疗临床严重男性不育和受精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l)治疗 30 2个周期 ,研究精子密度及精子来源对卵胞浆内单精注射 (ICSI)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GnRH -A FSH/HMG HC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绝经期尿促性腺激素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方案超促排卵 ,对MⅡ卵行显微注射 ,培养箱内培养 2~ 3天 ,将优质胚胎 2~ 3枚回植宫腔 ,观察受精率、卵裂率及妊娠率。结果  (1)体外排精 ICSI、PESA(附睾取精 ) ICSI、TESA(睾丸取精 ) ICSI三组的受精率分别为 70 .6 %、6 7.5 %和 5 8.8% ,其 χ2 =15 .5 6 ,P <0 .0 5 ;卵裂率分别为 94 0 %、94 4 %和 93 0 % ,P >0 .0 5 ;妊娠率分别为 32 .0 %、36 .7%和 2 4 .3% ,P >0 .0 5。 (2 )精子密度在≤ 1× 10 4/ml组、>1× 10 4/ml~ <1× 10 6/ml组、≥ 1× 10 6/ml组的受精率分别为 6 1.6 %、70 .4 %和 71.8% ,其 χ2 =2 3.0 6 ,P <0 .0 5 ;卵裂率为 94 .3%、93.5 %和 92 .4 % ,P >0 .0 5 ;妊娠率分别为 32 .4 %、34.1%和 2 3 8% ,P >0 .0 5。结论  (1)TESA ICSI组的受精率明显低于另两组 ,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与妊娠率无显著差异 ;(2 )精子密度极低(≤ 1× 10 4/ml)时受精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治疗不育症5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胚胎移植 (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andembryotransfer,ICSI-ET)技术治疗严重少弱畸精症、梗阻性无精症及不明原因不育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ICSI-ET技术治疗5 7对 (6 0个周期 )严重少弱畸精症、梗阻性无精症及不明原因不育夫妇。按常规超排卵 ,经阴道B超介导采卵 ,行成熟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受精 ,受精卵体外培养 2~ 3d后移植入子宫腔。结果 :6 0个周期获成熟卵母细胞 5 38个 ,受精率 84 .6 6 % ,卵裂率 88.2 1% ,优质胚胎率 6 7.4 0 % ,临床妊娠率 2 6 .6 7%。严重少弱畸精症、梗阻性无精症、不明原因不育组在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ICSI -ET治疗严重男性因素不育及不明原因不育是有效的。精子质量不影响ICSI-ET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甘贤优  张波  冯贵雪  周红  周莉  刘茵 《广西医学》2010,32(10):1218-1220
目的探讨圆头精子症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圆头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经精子Diff-quick染色及精子形态学分析确诊,并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治疗,卵母细胞受精率分别为55.6%和44.4%,其中1例成功获得妊娠并生育一女婴。结论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是治疗圆头精子症的有效方法,但存在卵母细胞受精率低下或受精失败的风险,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和常规体外受精 (IVF)联合治疗畸形精子症的疗效。方法 对 72例精液分析轻度异常的患者采用常规IVF和ICSI联合治疗方案 ,根椐精子形态分为精子形态正常组和畸形精子症组。结果 精子形态正常组共 3 9例 ,其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 71 7%,86 7%,43 4%;常规IVF分别为 68 2 %,89 0 %,47 0 %。精子正常形态组的ICSI与常规IVF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畸形精子症组为 3 3例 ,其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 73 9%,92 5 %,5 6 9%;常规IVF分别为5 3 2 %,86 8%,3 9 2 %。畸形精子症组的ICSI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高于常规IVF(P <0 0 1,P <0 0 5 )。结论 ICSI与常规IVF联合治疗畸形精子症 ,可保证较高的受精率 ,避免全部受精失败现象。采用ICSI方法治疗畸形精子症优于常规IVF。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体外授精 -胚胎移植 (IVF -ET)和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技术的疗效。方法  74例不孕患者采用常规超促排卵方案 ,B超监测卵泡成熟后 ,经阴道B超引导下取卵 ,实验室体外培养受精并作胚胎移植。结果  74例共 77个治疗周期中 10 0 8个卵泡发育 ,获卵数 886个 ,获卵率87.90 % ;受精 6 8个 ,受精率 6 8.6 2 % ;5 88个卵裂 ,卵裂率 96 .71% ;移植数 30 0个 ,平均移植胚胎数 4.17±0 .77个。 77周期获临床妊娠 2 8例 ,妊娠率 36 .36 % ,已成功分娩 4例 ( 3例IVF -ET ,1例ICSI)。随访母婴良好。结论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疗效肯定 ,男性严重少、弱精患者可采用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  相似文献   

7.
丘映  谭秀群  刘锋 《广西医学》2001,23(3):695-695
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 IntracytoplasmicSperm Injection,ICSI)是通过显微操作技术将单个精子注入卵母细胞质内使精卵结合受精的一种较为尖端精细的技术。该项技术最早应用于人类是在1 992年 ,由 Palermo等获得成功。我院生殖医疗中心在成功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基础上 ,进行卵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的临床研究 ,用以治疗男性因素如严重少精症、弱精症、精子畸形等的不育患者 ,获得临床妊娠一例。现作个案报道如下。  患者 31岁 ,男 ,结婚 4年 ,多次精液常规检查 ,提示 :精子密度≤ 5× 1 0 6/ ml,总数≤ 2 0× 1 0 6/…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卵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授精(ICSI)治疗严重男性不育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长周期或短周期超排卵方案促排卵,B超下经阴道取卵,对成熟卵细胞进行显微注射授精,受精卵在体外培养3天后移植回官腔。结果:115个治疗周期获成熟卵1111个,受精率75.3%.妊娠率33.9%。结论:ICSI是治疗严重男性不育症的有效方法。影响ICSI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卵子的质量、精子的质量和显微操作技术,年龄是影响卵子质量的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移植胚胎数增多,临床妊娠率增高,但多胎妊娠的并发症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对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的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率及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结局的影响。方法将58例要求接受ART的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6例,采用生精汤治疗3个月后进行精子染色体分析,再接受辅助生殖治疗;对照组32例,直接进行辅助生殖治疗,2组均采用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精方式,观察2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可用胚胎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精子非整倍体率分别为2.3%和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经复查,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率为1.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受精率分别为82.55%和80.80%,卵裂率分别为99.25%和98.77%,优胚率分别为24.91%和24.07%,可用胚胎率分别为76.23%和70.68%,妊娠率分别为57.69%和31.25%,流产率分别为7.70%和12.50%,种植率分别为38.98%和22.20%,其中妊娠率和种植率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可降低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率,改善辅助生殖技术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运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治疗隐匿精子症和严重弱精子症的诊治经验。方法283周期隐匿精子症及65周期严重弱精子症患者经药物治疗提高活动精子数量后再进入ICSI治疗周期,观察ICSI操作情况和受精、妊娠等治疗结果,并以52周期供精ICSI作为对照组。结果隐匿精子症和严重弱精子症两组分别有15周期和3周期因精子不足或卵子数量较多使用部分供精,其余均使用夫精完成ICSI操作治疗。隐匿精子症组的受精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77.4%vs85.1%,P=0.001),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40.7%vs38.8%,P=0.805);严重弱精子症组的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81.2%vs85.1%,P=0.131;31.3%vs38.8%,P=0.404)。结论恰当的ICSI术前准备和熟练的ICSI操作技术能使隐匿精子症和严重弱精子症达到与正常精子相似或稍低的受精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两种补救性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不受精及受精率低的情况下,应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进行补救后获得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IVF周期中发生完全不受精及受精率<30%的病例97个周期,其中57个周期行晚期补救ICSI,40个周期行早期补救ICSI,两种补救ICSI在完全不受精组和受精率低组中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在不受精组中,早期补救的2PN受精率、种植率和妊娠率分别为69.44%、28.00%、30.77%,明显高于晚期补救ICSI的56.23%、1.00%、2.50%(P<0.05或P<0.01),在低受精率组中两者的累计妊娠率、种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冷冻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早期补救ICSI较晚期ICSI的2PN受精率、胚胎种植率高,能更好地改善补救ICSI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影响ICSI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接受ICSI技术治疗的69例男性因素不育、不明原因不孕及体外受精失败患者75个周期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750个成熟卵母细胞进行ICSI操作,正常受精530个,受精率70.67%;25例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33.33%。2003~2004年ICSI的受精率和卵裂率均显著高于2001~2002年(68.53%Vs75.86%;89.19%Vs95.45%)。女方三个不同年龄组间的受精率、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体外受精失败组受精率显著下降。结论:ICSI技术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有效方法,其治疗结局受卵子质量、女方年龄及ICSI操作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常规IVF授精后20~22 h ICSI再授精的预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补救ICSI和同期实施的ICSI结果并评估补救ICSI的预后.方法:自2000-04/2003-05我中心613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有24个精液指标正常的常规IVF治疗周期为完全受精失败或(和)几乎完全受精失败,共有215个未受精的卵于常规IVF授精后20~22 h实施ICSI再授精(补救ICSI),为补救ICSI组;同时期实施的178个周期的ICSI为对照组,将两组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补救ICSI组受精率为48.4%,低于对照组受精率为56.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植入率分别为28.1%和9.8%,而补救ICSI组获得3例妊娠,妊娠率为12.5%和植入率为4.3%,虽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两项指标明显高于补救ICSI组.遗憾的是补救ICSI组3例妊娠中有2例流产,1例胎死腹中行引产.结论:尽管补救ICSI的预后非常差,但为了避免周期取消并为不孕夫妇争取一次受孕的机会,可以考虑实施补救ICSI.关键是实施补救ICSI的时间选择,使卵处于最适宜的受精窗口内,获得有活力的胚胎并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非男性因素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受精情况及临床结局,探讨这类患者合适的受精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获卵数≤4个周期共103个,按受精方式分为常规IVF组(46周期)与ICSI组(57周期),分析比较两组间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受精失败发生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IVF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78.7 %、72.6%和95.1 %,ICSI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72.0 %、66.4 %和96.8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VF组受精失败发生率为15.56%,高于ICSI组的1.75%(P<0.05);IVF组获卵周期妊娠率为27.27%,移植周期妊娠率为33.33%,均高于ICSI组的9.09%与11.11%(P<0.05)。 结论:对于无明确男性因素的卵巢低反应IVF周期,行ICSI并不能提高其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 【关键词】IVF-ET;卵巢反应不良;受精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操作过程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53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不 育症周期为对象,将同一周期的同胞卵子分为两组,分别进行ICSI和常规体外受精(IVF),比较两组的胚胎发育情况。结 果ICSI组受精率78%,显著高于常规IVF组67%的受精率,但卵子的溶散率亦高(8%νs3.4%);ICSI组的优良胚胎数 与IVF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碎片率大于50%的胚胎数前者与,后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移植后ICSI组 可供冻融的胚胎数较常规IVF组少。结论ICSI操作对卵子及其后的胚胎发育潜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ICSI)两种不同授精方式对仅获得单个卵子周期的临床结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并仅获得单个卵子的525对不孕夫妇的777个周期的病例资料。根据精液质量分为3组:IVF组(563个周期),严重男性因素SMF-ICSI组(151个周期),非严重男性因素NSMF-ICSI组(63个周期)。比较各组间正常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每周期临床妊娠率。结果IVF组、SMF-ICSI组和NSMF-ICSI组的正常受精率分别为70.3%、81.4%和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利用胚胎率分别为81.6%、84.8%和87.0%;优质胚胎率分别为42.2%、53.3%和34.8%;每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9.8%、12.5%和11.1%;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和每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每周期只获得单个卵子的患者应严格根据男方精液质量及过往病因选择授精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子DNA完整率、精子顶体完整率及反应率对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
析我院生殖中心行常规试管受精(IVF)失败需行补救ICSI的97对不孕不育夫妇,根据妊娠情况分为妊娠组(41例)及未妊娠组
(56例),分析两组患者精子DNA完整率(用精子DNA断裂指数DFI表示)、精子顶体完整率及反应率对ICSI结局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男方年龄、睾酮值、睾丸体积、FSH值、女方年龄、获卵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不育年限未妊娠组长于妊娠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行补救ICSI时受精率及卵裂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优胚率妊娠组高于未妊娠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精子DNA完整率(DFI)、顶体反应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顶体完整率妊娠组高于未妊娠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DNA完整率、顶体完整率、顶体反应率分别与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均无显著相关性(P>
0.05)。补救ICSI临床妊娠率为42.3%,双胎率为10.3%,单胎率为32.0%。结论补救ICSI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精失败后有
效的补救方案,精子顶体完整率与其妊娠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明确原因原发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如何选择合适的受精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无明确原因原发不孕患者行IVF-ET 321周期,按不孕年限分为A组≥5年共165周期,B组不孕年限<5年共156周期,各组中又按受精方式分为体外受精(IVF)、单精子卵细胞胞浆内注射(ICSI),部分ICSI组,以同时期输卵管因素行常规IVF受精周期和男性因素ICSI受精周期作为对照。分析比较各组间受精率、受精低下发生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A组1VF受精率低于ICSI与部分ICSI受精率(分别为67.5%,82.0%和77.7%,P<0.05),且低于同期IVF对照组(76.3%);A组IVF受精低下发生率明显高于ICSI与部分ICSI(33.3%,8.3%与15.8%,P0.05);A组IVF临床妊娠率21.1%,低于同期1VF对照组与同组ICSI与部分ICSI受精方式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8%,43.3%与40.0%,P<0.05),且低于B组1VF妊娠率(50.0%,P<0.05)。结论无明确病因原发不孕患者行ICSI可改善受精率,对于不孕年限长患者,存在受精障碍的可能性高,行halfICSI或全部ICSI可以改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percutaneous testicular sperm aspiration(PTSA) plus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SCI) in treating male infertilitycaused by azoospermia.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1998 to December 2000 were enrolled into thisstudy. Among the 135 patients, 71 were with obstructive azoospermia, 23 were withcongenital azoospermia, and the other 41 with idiopathic azoospermia. All thesepatients underwent ICSI with testicular sperm by PTSA. The fertilization rate wasdetermined.Results 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testicular sperm was 73. 5± 42. 59/μL and theaverage motility was 1. 5± 1. 17% (ranging from 1 % to 5% ). The motion grade ofthe sperm was 1. A total of 1 263 eggs were obtained and ICSI was performed. AfterICSI, 849 eggs were fertilized with a total fertilization rate of 67.2%. In 71 patientswith obstructive azoospermia, 79 cycles of ICSI were performed and the spouses of 32patients achieved pregnancy, with a pregnancy rate of 40. 5%. In 23 patients withcongenital azoospermia, 28 cycles of ICSI were performed and the spouses of 9 pa-tients got pregnancy, having a pregnancy rate of 32. 1%. In the group of 41 patientswith idiopathic azoospermia, 41 cases were given ICSI and the spouses of 8 patientsgot pregnancy, with a pregnancy rate of 19. 5%.Conclusion ICSI in combination with PTSA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treatingazoospermia induced male infertility, especially obstructive azoosperm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