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9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植入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及普通支架,普通支架组(Vision)80例,均成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两组患者术后均正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及调脂治疗。随访6-8个月,观察并记录再狭窄、主要心血管事件(泵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等心脏事件。[结果]6~8月中Cypher支架组发生心脏性猝死1例,急性心肌梗死0例,2例泵衰竭;其中70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支架再狭窄5例,占7.14%。普通支架组发生心脏性猝死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2例泵衰竭;其中53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支架再狭窄7例,占13.2%。Cypher支架组再狭窄率明显少于普通支架组,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结论]与普通支架组相比,Cypher支架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合并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怀疑冠心病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128例,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之间冠脉造影特点,观察PCI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高血压、家族史、吸烟水平方面无显著性差异,高脂血症、≥2个危险因素明显升高。两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以单支病变为主,但糖尿病组多支、闭塞、弥漫病变、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患者即刻手术成功率无差异,但随访再狭窄发生率糖尿病组比非糖尿病组明显升高。结论围绝经期的冠心病患者多以单支病变为主,合并糖尿病患者多支、闭塞、弥漫病变、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升高,且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也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老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远期疗效。方法连续入选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并成功行择期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65例,分为DES组(85例)和CABG组(80例)。从手术后30 d开始随访5年,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无事件生存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调整分析治疗对终点事件的相对影响。结果随访5年,随访率100%,两组间5年生存率(96.58%vs 97.50%)、心源性病死率(0%vs 0%)、全因死亡率(3.52%vs 2.50%)、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2.35%vs 1.25%)、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2.35%vs 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S组心绞痛复发率(17.64%vs 8.75%)、再次血运重建率(16.47%vs 1.25%)高于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老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DES与CABG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DES置入远期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国产及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187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瘸患者,Cypher(进口)支架组89例,Firebird(国产)支架组98例,均成功进行PCI.两组患者术后均正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及调治治疗.随访6~12个月,观察并记录再狭窄、主要心血管事件(泵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等心脏事件.[结果]6~12月中Cypher支架组发生su心脏性猝死1例,急性心肌梗死0例,2例泵衰竭;其中50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支架再狭窄3例,占6.0%.Firebird支架组发生心脏性猝死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2例泵衰竭;其中54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支架再狭窄4例,占7.4%.Cypher支架组与Firebird支架组6~12月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相似.[结论]Cypher支架组与Firebird支架组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8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DM组)41例及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非DM组)5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DM组高血压、血脂异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率、病变血管率及弥漫性血管病变率均明显增高.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高血压、高血脂高发,冠状动脉呈多支病变且较严重,积极干预血糖及心血管病的其他高危因素,对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治疗非选择性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火鸟(firebird)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46例。观察术后30d,3个月和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率和靶血管重建率。结果 与中国Cypher select注册研究比较,接受firebird支架治疗的患者和接受cypher支架治疗的患者在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和MACE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国产和进口西罗莫司洗脱支架近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8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DM组)41例及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非DM组)5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DM组高血压、血脂异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率、病变血管率及弥漫性血管病变率均明显增高。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高血压、高血脂高发,冠状动脉呈多支病变且较严重,积极干预血糖及心血管病的其他高危因素,对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首次行血运重建治疗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233例,其中PCI组160例,CABG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2年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再次血运重建术)。[结果]CABG组的2年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PCI组,但由于术后院内死亡率较高导致CABG组2年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于PCI组(P﹤0.05),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2年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2年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两组间并无差异,但PCI组的2年再次血运重建率仍高于CABG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裸金属支架(BM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来本院首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靶血管为小血管病变且达到完全血运重建的28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BMS组114例、DES组173例,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的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特点、PCI成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冠脉造影随访显示DES组再狭窄率均明显低于BMS组(4.87%vs32.25%,P〈0.01);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MS(3.00%VS13.59%,P〈0.01)。结论DES治疗小血管病变安全可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再狭窄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通心络.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再狭窄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个月的MACE发生率通心络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心络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患者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状动脉病变治疗后长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从2005年度(2005-01-01~2005-12-31)和2010年度(2010-01-01~2010-12-31)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DES置入患者中各随机筛选135例患者,按随访时间将其分为术后1年随访组和术后6年随访组两组。所有患者采用电话随访、门诊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方式,观察患者在DES支架置入后不同时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情况。结果术后1年随访组与术后6年随访组随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8%vs 92.6%,P>0.05);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vs 11.2%,P<0.05),其中心源性死亡(0.1%vs 2.4%,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0.0%vs 0.8%,P>0.05)、靶病变血运重建(2.4%vs 8.0%,P<0.05);其他不良事件包括血栓事件、出血事件、全因死亡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造影复查,1年随访组复查造影26例(20%),共置入64枚支架,7枚支架再狭窄(10.9%),无支架贴壁不良、瘤样扩张、支架断裂及支架内血栓病例。6年随访组复查造影61例(48.8%),共置入134枚支架,25枚支架再狭窄(18.7%),两组支架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年随访组有3例支架贴壁不良,均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证实(P>0.05),2例靶血管瘤样扩张(P>0.05),1例支架断裂(支架置入后47个月,P>0.05),无支架内血栓病例。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远期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8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患者,实验组采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支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成功率100%,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92.30%,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狭窄发生率7.69%,对照组再狭窄发生率25.64%,实验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0.51%,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33.33%,两组随访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采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远期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再狭窄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通心络。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再狭窄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Z)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个月的MACE发生率通心络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心络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患者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非药物涂层支架(non-DES)年代和DES年代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 I)患者的临床及病变特征和介入治疗情况。方法DESIRE注册研究(D rug-E 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 larization)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了两个不同时间段即非DES年代(2001年7月~2002年6月)及DES年代(2003年7月~2004年6月)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3763例患者,记录患者临床、血清学、药物治疗、冠脉病变特征及介入治疗情况。比较两个不同年代接受PC I患者的临床、冠脉病变特征和介入治疗情况。结果非DES年代组763例,DES年代组1417例。与非DES年代组相比,DES年代组PC I术中处理血管支数(1.31±0.54比1.39±0.61,P<0.001)、病变个数(1.57±0.90比1.77±1.05,P<0.001)和植入支架数(1.52±0.88比1.71±1.03,P<0.001)均多于非DES年代组。2组PC I操作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S年代组处理左主干病变(1.6%比3.3%,P=0.017)、弥漫病变(11.4%比19.6%,P<0.001)和多支病变(52.3%比56.8%,P=0.046)的比例高于非DES年代组,2组院内不良心脏事件分别为1.2%和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DES年代相比,DES年代较多的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和弥漫病变行PC I治疗,植入的支架数增加,但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5.
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后再狭窄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6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支架组83例和对照组80例,分别接受TaxusTM支架和Express2普通金属裸支架治疗。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随访(10.7±2.3)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靶血管失败(TVF)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心脏事件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示药物支架组靶血管支架内及节段内MLD分别为(2.19±0.32)mm和(2.07±0.30)mm,显著大于对照组的(1.86±0.35)mm和(1.79±0.32)mm;支架内及节段内直径狭窄分别为(11.69±9.03)%和(18.59±9.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14±8.87)%和(35.09±9.01)%;再狭窄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9%。随访期药物支架组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和靶血管失败发生率分别为13.3%和9.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和21.3%;而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可以减少PC 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并改善预后,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药物涂层球囊在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7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患有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且单纯性球囊扩张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普通球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年病变管腔丢失、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和再狭窄发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及1年,观察组管腔丢失、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和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踝肱指数(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AB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能明显降低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及再狭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近半个世纪以来,CABG一直被公认为是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经典方法.PCI的发展历史比较短,20世纪80年代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才开始进入临床.1984年首先用于临床治疗的是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无支架植入,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率较高.1995年第一代支架——裸支架开始用于治疗冠心病患者.裸支架植入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率较单纯球囊扩张术有所降低,但由于裸支架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刺激血管内膜过度增生,导致管腔的再狭窄,因此术后病变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仍高于CABG[1].2002年开始广泛应用的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点,其药物涂层有效地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使得PCI的疗效大为改善,应用也更为广泛.PCI与CABG各有优势,究竟哪种术式才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实现血运重建的首选方法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4.11~2015.11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时间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均为60例;两组均实施PCI术,术后对比组进行常规专科管理,观察组进行综合管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比较,两组PCI成功率、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心绞痛复发、支架再狭窄率、血运再重建率均低于对比组,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实施PCI治疗,加强围术期管理,有助于改善预后质量,提高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缬沙坦(代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支架内的再狭窄(ISR)的作用及其对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104例接受PCI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治疗组(口服缬沙坦80 mg/d 基础治疗,n=57)和对照组(基础治疗,n=47),随访6个月,采用冠脉造影检查,统计PCI术后2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根据定量冠脉造影QCA的结果),并观察其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⑴缬沙坦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1%和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⑵缬沙坦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1%和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缬沙坦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的再狭窄发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并能明显降低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加用盐酸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老年ACS合并DM患者796例,完成随访739例,根据病历资料,分为无替罗非班组(410例),半量组(133例),四分之三量组(137例)和全量组(59例)。观察4组患者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住院期间、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全量组主要出血事件、微量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无替罗非班组、半量组和四分之三量组(P0.05),半量组、四分之三量组与无替罗非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住院期间、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比较,半量组、四分之三量组和全量组低于无替罗非班组(P0.05),前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CS合并DM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降低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应用半量或者四分之三量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