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药物治疗时间。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83.3%比69.1%,P<0.05),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药物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不仅能促进症状消失、体征恢复,还可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抗病毒能力,改善机体免疫力。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经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78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治疗方式以更昔洛韦为主,对照组治疗以干扰素雾化为主,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8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79%,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各项症状改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5.13%,对照组为23.0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可缩短症状改善时间,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4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分析,进一步了解更昔洛韦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4年2月至2006年11月确诊的4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选择更昔洛韦治疗,5ml(kg.次),每12h1次,疗程2周,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3例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无论从热退时间、咽峡炎消失、异型淋巴细胞降低等均有显著效果。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更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2013年住院的65例EB病毒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对照组单用更昔洛韦,两组其他辅助治疗相同,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热程,淋巴结缩小时间,异型淋巴细胞10%时间,转氨酶正常时间及EBV-DNA拷贝量1×103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EB病毒感染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黄维肖  夏焱  潘莉  刘勇  檀卫平 《新医学》2011,42(4):250-253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5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更昔洛韦组和对照组(INF-α或炎琥宁)体温恢复正常、肝脾及淋巴结缩小、白细胞降低至正常(小于10×109/L)、异型淋巴细胞恢复至小于10%的时间、肝肾功能情况及治疗前后EBV-DNA-PCR、EB四项变化情况。结果:更昔洛韦组在咽峡炎缓解、肝脾及淋巴结缩小、白细胞降至正常、异型淋巴细胞恢复到小于10%的时间、EBV-DNA-PCR转阴情况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IM患儿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亚云 《妇幼护理》2022,2(14):3279-3281
目的 探讨分析将系统护理干预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实施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2 月到 2022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 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 度。结果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各项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可以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恢复,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更昔洛韦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干扰素组则给予干扰素雾化治疗,比较2组患儿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总体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与随访结果。结果更昔洛韦组患儿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显著早于干扰素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干扰素组(P 0. 05);治疗后,更昔洛韦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ALY%)、谷丙转氨酶(ALT)与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干扰素组,CD4+与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干扰素组(P 0. 05);更昔洛韦组治疗后复查白细胞(WBC) 20×109/L与ALY% 10%者占比均显著低于干扰素组(P 0. 05); 2组患儿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相较于干扰素雾化治疗方式,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8.
对2002—07-2004—12我院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疱疹病毒群内EB病毒引起,目前尚无特异治疗方法。我院2004—07-2006—07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38例,采取更昔洛韦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燕  陈题  谢映红 《妇幼护理》2023,3(21):5108-5110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对 EB 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我 院收治 86 例 EB 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接受常规护理的患儿 43 例均纳入对照组,接受综合护理的 患儿 43 例均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的白细胞计数与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家长健康知识知晓度,家长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以及 临床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与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家长健康知识知晓度,家长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以及临床有效 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B 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改善患儿病情,家长心理状况及认 知水平得到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10mg/(kg·d)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治疗,对两组平均退热天数和疱疹消退天数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平均退热天数和疱疹消退天数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纪婷婷 《妇幼护理》2023,3(11):2760-2762
目的 研究更昔洛韦治疗小儿 EB 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1 月收治的 55 例小儿 EB 病 毒感染随机分为参照组(27 例)和实验组(28 例)。参照组使用干扰素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 组的治疗有效性、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功能及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发热、肝脾肿大、 咽痛、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更昔洛韦能够改善 EB 病毒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加快患儿症状缓解速度。  相似文献   

13.
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对10例确诊为CM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M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也可引起全身各系统的损害,所有患儿经更昔洛韦治疗后全部临床治愈。结论在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尽可能性进行病原诊断,除EB病毒感染外,应考虑其他病原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151例IM患儿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 IM临床表现以发热、咽峡炎、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最常见,鼻塞、眼睑浮肿也是重要体征。外周血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及EBV-IgM抗体检测可帮助确诊。更昔洛韦治疗IM效果确切。结论应重视IM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并提高确诊率,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更昔洛韦和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更昔洛韦和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差别。方法 小儿病毒脑炎114例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应用更昔洛韦(GCV)治疗,对照组应用α-干扰素治疗。结果 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观察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症状缓解快,疗效好,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6.
19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给予更昔洛韦5mg/(kg.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d),疗程均为5~7d。治疗组热退时间、食欲好转、咽峡部疱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有显著疗效,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1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更昔洛韦+西米替丁组和对照组三组。结果:治疗72h总有效率对照组、更昔洛韦组、更昔洛韦+西米替丁组分别为57.5%、87.5%、90.0%,更昔洛韦组、更昔洛韦+西米替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更昔洛韦+西米替丁组总有效率与更昔洛韦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显效率明显高于更昔洛韦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与西米替丁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接受更昔洛韦联合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70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口服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黄疸症状消退、血清抗CMV-IgM转阴、肝回缩、尿CMV-DNA转阴、脾回缩等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口服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通过采用相应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90例)及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1·d-1和炎琥宁510 mg·kg-1·d-1,静脉滴注,6d为1个疗程。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5 mg·kg-1·次-1,静脉滴注,2次·d-1;炎琥宁510mg·kg-1·d-1,静脉滴注,6d为1个疗程。对2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退热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儿童常见。常用的抗病毒药物病毒唑、阿昔洛韦单用时疗效也较差。近年来有报道用更昔洛韦(GCV)、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IFN-α等治疗IM疗效较好。作者采用GCV联合IVIG治疗儿童IM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