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离体肺再灌注期间应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大鼠供者肺的保护作用. 方法 24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方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12只大鼠供者肺用低钾右旋糖酐(LPD)液灌洗后于4℃保存16小时,建立离体肺再灌注模型,实验组在灌注期间应用NAC;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循环灌注1小时.再灌注期间每隔15分钟测定供者肺氧合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气道峰压(PawP),再灌注后测定肺组织湿干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分别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肺组织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蛋白和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 结果再灌注60分钟后实验组PaO2降低和PawP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再灌注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W/D、MPO明显降低(P<0.01);NF-κB、ICAM-1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或P<0.05). 结论再灌注期间应用NAC 能有效地抑制NF-κB和ICAM-1的表达,明显改善肺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A1在兔肺移植中对供肺缺血再灌注肺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6对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肺以改良低钾右旋糖酐(LPD)肺保护液灌注及保存,实验组则将前列腺素A1(80 ng/L)加入改良LPD液灌注及保存,在4℃保存4 h后再灌注1 h,测定移植肺组织的干湿比(W/D);测定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并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再灌注后,实验组的W/D和MPO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肺组织中NF-κB和ICAM-1的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病理变化较对照组轻。结论前列腺素A1能减轻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改善肺功能,对供肺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移植后再灌注早期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和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移植模型,供肝在林格液中保存2 h,实验分假手术组、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组)3组,IP组于供肝切取前夹闭第一肝门10 min,然后开放10 min.分别于移植再灌注后1、2、4及6 h抽血进行肝酶学检查,切取肝脏作NF-κB活性、TNF-α和ICAM-1表达的测定.结果 IP组肝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及IP组再灌注后移植物的NF-κB活性明显增强,且在1、2 h达高峰,4 h后减弱,TNF-α和ICAM-1表达也随之增加;同对照组相比,IP组的NF-κB活性降低,并且在1、2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和ICAM-1表达亦降低.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于供肝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再灌注早期NF-κB的活性,减少了TNF-α和ICAM-1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了移植物再灌注早期的炎症反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N-乙酰-L-半胱氨酸对供体肺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核转录因子 (NF κB)抑制剂N 乙酰 L 半胱氨酸 (NAC)对大鼠供体肺在保存期间的保护作用。方法  2 4只大鼠 ,随机分为离体肺用低钾右旋糖酐 (LPD ,对照组 )液和含NAC的LPD液(实验组 )灌洗后于 4℃保存 16h两组。建立离体肺再灌注模型 ,循环灌注 1h。再灌注期间每隔 15min进行供体肺氧合后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气道峰压 (PAwP)测定 ;再灌注后进行肺组织湿干比 (W/T) ,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测定 ;分别用免疫组化和RT PCR方法测定肺组织NF κB、黏附分子 (ICAM 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再灌注 6 0min后实验组Pa0 .2 降低和PAwP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或 <0 . 0 5 ) ;再灌注后 ,实验组比对照组W /T、MPO明显降低 (P <0 . 0 1) ;NF κB、黏附分子 (ICAM 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减少 (P <0 . 0 1或 <0 . 0 5 )。结论 应用NAC进行供体肺保存能有效地抑制NF κB和ICAM 1的表达 ,明显改善肺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在大鼠移植胰腺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同系大鼠异位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大鼠移植术前和术后5 min静脉注射NF-κB抑制剂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roDTC)(15 mg/kg),移植术后24 h经腹主动脉取血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2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糖、淀粉酶、脂肪酶水平.测定胰腺组织NF-κB p65蛋白含量(Western blot)、TNF-α mRNA、MIP-2 mRNA、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 mRNA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移植后24 h ProDTC组和对照组血清中TNF-α、MIP-2水平、胰腺组织中NF-κB p65蛋白含量、TNF-α mRNA、MIP-2 mRNA、ICAM-1 mRNA表达、MPO活性均升高,而ProDTC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24 h血糖、脂肪酶水平在PmDTC组[(9.1±2.8)mmoL/L,(192±26)U/L]明显低于对照组[(13.0±3.1)mmol/L,(297±31)U/L,P<0.05].ProDTC组胰小叶间质水肿和胰小叶内中性粒细胞浸润较轻.结论 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后,NF-κB活化上调了TNF-α、MIP-2、ICAM-1表达从而增加中性粒细胞浸润,外源性应用NF-κB抑制剂ProDTC可以减轻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二肽酰肽酶Ⅳ(DPPⅣ酶)抑制剂灌洗、保存供肺对大鼠移植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纯系SD大鼠随机分为6组,供、受者均为SD大鼠.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供肺用低钾右旋糖苷液(LPD液)灌洗,并保存18 h,然后行左肺移植,于移植后1 d测定对照组1受者的气道峰压(PIP)、静脉血氧分压(POe)、移植肺湿干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对照组2用于观察术后7 d存活率;共设4个实验组(实验组1~实验组4),供肺用含特异性不可逆DPPⅣ酶抑制剂的LPD液灌洗,并保存18 h,然后行左肺移植,分别于移植后1(实验组1)、3(实验组2)、5(实验组3)和7 d(实验组4)测定受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结果 对照组2大鼠至术后第7天全部死亡,实验组4的大鼠均存活至术后第7天.与对照组1比较,各实验组的PIP值降低(P<0.05),PO2值升高(P<0.05),W/D值降低(P<0.05),MPO活性及MDA含量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不断改善,至术后第7天,各项检测值接近正常.结论 以特异性不可逆DPPⅣ酶活性抑制剂灌洗、保存供肺能显著减轻移植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移植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组织细胞问粘附分子-1(ICAM-1)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B组)和缺血再灌注异丙酚预处理组(C组),按异丙酚用量又分为50mg·kg-1、100mg·kg-1和150mg·kg-1三个亚组,缺血前10min腹腔注射。全脑缺血10min再灌注24h时,断头处死大鼠。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海马组织ICAM-1与NF-κB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组织ICAM-1及NF-κB蛋白的表达,用电镜检测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ICAM-1与NF-κBmRNA的表达水平增高,异丙酚可下调ICAM-1与NF-κBmRNA的表达;缺血再灌注亦可明显诱导ICAM-1与NF-κB蛋白在海马的表达,异丙酚预处理可显著抑制ICAM-1与NF-κB蛋自在海马的表达;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线粒体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损害,异丙酚可减轻海马线粒体的损伤程度。结论异丙酚可能通过抑制:ICAM-1与NF-κB基因的表达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NF-κB与ICAM-1在脑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肝脏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mRNA表达与脑组织NF-κB、ICAM-1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肝脏IR是否可导致脑组织损伤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健康雄性Wiste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I组)、缺血30min再灌注组(IR组)、缺血30min再灌注后1h组(IR 1h组)、缺血30min再灌注后2h组(IR 2h组)、缺血30min再灌注后4h组(IR 4h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肝脏TNF-α及脑皮质、海马和下丘脑区NF-κB、ICAM-1的表达情况,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肝脏IL-1βmRNA表达情况.结果:肝脏IR导致肝脏明显的损伤,表现为血清GPT、AKP、γ-GT升高(P<0.01),肝组织中TNF-α、IL-1β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肝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甚至细胞坏死.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脑组织HE染色可见脑细胞水肿,甚至个别脑细胞坏死.与对照组比较, I组和IR组大鼠脑皮质、海马和下丘脑中NF-κB、ICAM-1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 1h组、IR 2h组和IR 4h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IR 1h、IR 2h、IR 4h组与对照组、I组、IR组比较,各部位脑组织NF-κB、ICAM-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各组大鼠不同部位脑组织间NF-κB、ICAM-1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IR对脑组织可产生损伤性影响,NF-κB、ICAM-1介导的炎性细胞反应,参与了脑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富氢生理盐水(hydrogen-rich saline,HRS)腹腔注射对缺血再灌注皮瓣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只大鼠进行麻醉后,以右侧腹壁下浅动脉为蒂,形成约宽6cm、长9cm的腹部皮瓣.显微血管夹阻断皮瓣供血3h,恢复供血前10 min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HRS,对照组1和对照组2注射普通生理盐水;对照组2进行手术,但不夹闭血管.术后5d处死大鼠,取皮瓣组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染色观察皮瓣中细胞凋亡状况,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组织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测定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水平.结果 实验组中凋亡阳性指数为(39.72±8.09)%,与对照组1凋亡指数(69.43±13.27)%相比明显降低;TNF-α表达水平分别为实验组(269.136±24.530) pg/ml、对照组1(516.408±38.674) pg/ml,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实验组NF-κB表达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由于没有夹闭血管,未见明显细胞凋亡情况,TNF-α及NF-κcB表达无明显升高.结论 HRS可有效抑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分子氢对NF-κB和TNF-α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抑制CD26/二肽酰肽酶Ⅳ的活性减轻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抑制CD26/二肽酰肽酶Ⅳ(DPP Ⅳ)的活性对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两组进行,采用简化套管技术进行Lewis大鼠左肺原位移植,实验组的供肺以含特异性不可逆的DPP Ⅳ抑制剂AB192(终浓度为25 μmol/L)的4 ℃低钾右旋糖苷液灌洗及保存,对照组的供肺以4 ℃低钾右旋糖苷液灌洗及保存.供肺保存18 h后进行移植.分别于气管插管后、进入左胸腔、再灌注前以及再灌注后1、5、10、15 min记录受者气道的峰值压力(PawP),其后每15 min记录1次.再灌注2 h末,抽取移植肺静脉血,测定血氧分压(PO2),切取移植肺,测定移植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的含量.结果 再灌注2 h后,实验组的PO2为(298.4±87.6)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9±48.0)mm Hg(P<0.01);实验组移植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为6.5±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0.6(P<0.01);实验组移植肺组织中TBARS的含量为(9.3±2.0)μmol/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8±1.8)μmol/g(P<0.01).整个再灌注期间(2 h共14个时点),两组间Paw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灌注2 h末,实验组的PawP为(11.8±0.9)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1.4)mm Hg(P<0.01).结论 通过抑制肺组织内CD26/DPP Ⅳ的活性,可以明显减轻移植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虎杖苷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核因子-κB(NF-κB)、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六组:假手术对照组(Ⅰ组)、模型对照组(Ⅱ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预处理低剂量组(Ⅲ组,腹腔注射虎杖苷20 mg/kg)、预处理高剂量组(Ⅳ组,腹腔注射虎杖苷40 mg/kg)、缺血后处理低剂量组(Ⅴ组,腹腔注射虎杖苷20mg/kg)、缺血后处理高剂量组(Ⅵ组,腹腔注射虎杖苷40 mg/kg).采取右肾切除、左肾蒂钳夹的方法 建立损伤模型,夹闭时间为60 min,再灌注时间为24 h.在电镜下观察大鼠肾脏超微粒结构,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NF-κB和MPO的着色情况.结果 Ⅱ组NF-κB、MPO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Ⅲ、Ⅳ组(P<0.05),但与Ⅴ、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虎杖苷预处理对RIRI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问粘附分子-1(ICAM-1)在七氟醚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SD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组(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组(S组),七氟醚缺血-再灌注组(SIR组),每组10只.肝脏缺血1 h、再灌注2 h后取循环血和肝脏,N组、S组作为对照;IR组和SIR组阻断支配大鼠肝脏左叶和中叶的门静脉造成约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 h、冉灌注2 h后取材.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作为肝损害的标志被检测,光镜观察组织学病理改变,电镜下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NF-κB活性和ICAM-1水平.结果 SIR组肝ALT、AST酶升高受到显著抑制(P<0.05),电镜显示SIR组细胞拟伤程度小于IR组,SIR组NF-κB和ICAM-1表达低于IR组(P<0.05).结论 七氟醚能抑制肝缺血-再灌注细胞的NF-κB和ICAM-1表达;NF-κB可能通过调控ICAM-1的表达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NF-κB激活在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途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较多细胞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 方法建立大鼠离体工作心脏模型,66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缺血5、15分钟和对照组于缺血0、5、15、30分钟、再灌注5、15、30、45和60分钟分别测定NF-κB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活性变化、细胞质IκBα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的表达. 结果对照组短时间缺血即引起NF-κB的DNA结合活性增强,同时细胞质IκBα水平明显下降;再灌注后NF-κB的DNA结合活性明显增强,细胞质IκBα水平有所恢复.实验组NF-κB的DNA结合活性明显受抑制,TNF-α mRNA的表达亦受到抑制. 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F-κB由两种不同的途径激活,激活的心肌NF-κB有p65-p50和p50-p50两种形式,NF-κB的快速活化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较多细胞因子表达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供肝保护的机理.方法 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Kamada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均分为三组.移植肝再灌注前30 min,P100组和P50组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100 mg/kg和50 mg/kg;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 ml/kg作为对照.于肝脏再灌注6 h抽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ELISA法测定肝组织核因子(NF)-κB p65转录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 再灌注6 h后,P100组、P50组大鼠血浆ALT、AST活性较C组明显降低(P<0.01);P50组ALT、AST活性较P100组增高(P<0.01).与C组相比,P100组和P50组在再灌注6 h大鼠肝组织NF-κB p65转录因子活化水平、TNF-α、IL-1β、ICAM-1 mRNA明显降低(P<0.01).P100组大鼠在再灌注6 h肝组织NF-κB p65转录因子活化水平、TNF-α、IL-1β、ICAM-1 mRNA表达明显低于P50组(P<0.01).结论 丙泊酚能抑制大鼠局灶性肝缺血-再灌注时NF-κB的活化,进而抑制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肝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F-κB(核因子-κB)和PUMA(p53正向凋亡调节因子)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致急性肺损伤(SAP-ALI)发病中的作用及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此过程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SAP-ALI组(B组),SAP+PDTC干预组(C组),每组24只。各组再按6,12,24 h时点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8只。A组开腹后翻动胰腺数次;B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入5%牛磺胆酸钠(1 mL/kg)诱导SAP-ALI模型;C组在B组的基础上于术前1 h给予PDTC(15 mg/kg),各组按各时点处死大鼠。观察胰腺和肺脏病理变化。检测不同组肺脏组织中NF-κBp65,PUMA和Caspase-3的表达及Caspase-3活性;检测组织TNF-α,MIP-2和ICAM-1 mRNA的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成功建立大鼠SAP-ALI模型。Western-blotting和RT-PCR结果显示,B组肺上皮细胞NF-κB p65,PUMA和Caspase-3蛋白表达在12 h后显著增加(P0.05),NF-κB p65与PUMA呈高度正相关(r=0.987,P0.01)。TNF-α,MIP-2,ICAM-1mRNA表达及MPO和Caspase-3活性明显增加(P0.01)。C组肺损伤病理组织学评分在术后各时点较B组显著下降(P0.05),C组12 h后的肺组织NF-κB p65,PUMA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及MPO和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P0.05);TNF-α,MIP-2,ICAM-1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C组细胞凋亡指数较B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大鼠SAP-ALI既与NF-κB活化引起的炎症因子释放有关又与NF-κB活化引起的PUMA上调促进细胞凋亡有关。PDTC通过抑制NF-κB活化,下调炎症因子释放及NF-κB活化引起的PUMA表达可抑制肺组织的细胞凋亡,从而减轻SAP-ALI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丙泊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A组),丙泊酚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8只.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A组)和丙泊酚(B组)的大鼠模型,采用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凋亡的心肌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的表达.结果B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心肌组织中NF-κB的表达明显低于A组(P〈0.01),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丙泊酚具有明显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的凋亡,可能与丙泊酚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过度表达NF-κB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UTI)对无心跳供者(NHBD)供肺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新两兰大白兔作为NHBD供肺离体冉灌注实验的供、受者,随机将兔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对.A组为对照组,先使供者发生失血性休克并维持30 min,然后静脉注射氯化钾使心脏停跳,行胸外心脏按压以维持循环10 min后,原位冷却供肺,并经肺动脉灌注4℃的低钾右旋糖苷(LPD)液,取出供肺并冷保存5 h,最后将供肺与受者建立NHBD供肺离体再灌汴模型,供肺冉灌注时间为90 min;B组为UTI灌注组,供肺灌注时,LPD液中加入UTI(500 000 U/kg),其余处理同A组;C组为UTI预处理组,供者在休克期间静脉注射UTI(50 000 U/kg)行预处理,其余处理同B组.再灌注后1、30、60和90 min 4个时点,监测供肺的血氧分压(PO2)和气道峰压(PAwP).再灌注结束后,计算供肺组织湿/干重量比(W/D),并制备供肺组织匀浆,采用分光光度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丙二醛(MDA)的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和细胞问粘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水平;观察供肺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结果 再灌注后1、30、60和90 min,B组和C组的PO2、PAwP以及供肺W/D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结束后,B组和C组供肺组织匀浆中MPO和MDA的活性均显著低于A组(P<0.05),IL-8和ICAM-1mRNA的表达水平较A组显著下降(P<0.05);C组MPO和MDA的活性低于B组(P<0.05),IL-8和ICAM-1 mRNA的表达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P<0.05);三组供肺组织均存在不同稗度的损伤,其中A组损伤最重,C组最轻.结论 灌注液中加入大剂量的UTI对NHBD供肺具有保护作用,尤其在NHBD休克期间注射UTI预处理.这可能与UTI能清除氧自山基,抑制炎症细胞冈子的释放、抑制中性粒细胞激活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建立70%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缺血-再灌注组)、15d-PGJ2预处理组(15d-PGJ2组)及15d-PGJ2+GW9662预处理组(15d—PCJ2+GW9662组)。再灌注后,取静脉血检测肝血清酶(ALT、AST)水平,取肝脏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NF—κ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3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组织MPO和NF—Je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均增加(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15d—PGJ2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而15d-PGJ2+GW9662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5d—PGJ2组相比,15小PGJ2+GW9662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PPARγ途径抑制NF—κB活性,减少TNF—α和ICAM-1炎症介质的释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舒芬太尼1、5、10μg/kg预处理组(S1组、S5组和S10组),每组12只。采用大鼠肢体缺血2h再灌注3h肺损伤模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化学趋化因子-1(CINC-1)含量及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肺泡壁增厚,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呈局限性肺不张;与IR组比较,S1组、S5组和S10组肺组织损伤逐渐减轻,S10组只有少量渗出及肺泡隔轻度增宽,基本接近于正常肺组织。与Sham组比较,IR组、S1组和S5组W/D、MPO活性、CINC-1含量和IR组、S1组、S5组和S10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IR组比较,S1组、S5组和S10组W/D、MPO活性、CINC-1含量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且S5组和S10组明显低于S1组(P0.01),S10组明显低于S5组(P0.01)。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能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激活,从而减少CINC-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UTI)减轻无心跳大鼠供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作为供、受鼠建立无心跳大鼠左肺移植模型,将受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受鼠接受的供肺经低钾右旋糖酐(LPD)液灌注和保存,实验组受鼠接受的供肺经含乌司他丁(50万U/L)的LPD液灌注和保存.移植过程中监测受鼠的动脉血氧合情况;移植肺再灌注30 min和1h时,取两组受鼠移植肺组织,测量和计算湿干质量比,检测移植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提取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移植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再灌注后1h,实验组的氧合指数(PaO2/FiO2)为472.38±31.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9.52±14.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再灌注30 min和1h时的水肿情况(湿干质量比)均好于对照组(P=0.005,P=0.006),实验组移植肺组织病理损伤也明显轻于对照组.不论再灌注30 min还是1h,实验组移植肺组织中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39,P=0.006),而SOD含量显著升高(P=0.035,P=0.030).再灌注30 min时,实验组TNF-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0),再灌注1h时下降不明显(P=0.139);再灌注30 min时,ICAM-1水平较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62),再灌注1h则存在明显降低(P=0.001);再灌注30 min和1h时,实验组IL-10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04,P=0.000).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减轻无心跳大鼠供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肺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