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创伤后感染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2015年重庆市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综合ICU因创伤入院且发生感染的患者227例,其中男性174例,女性53例.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脓毒症将其分为脓毒症组(n=168)和非脓毒症组(n=59),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损伤情况、感染情况、病理生理特征等,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可能导致脓毒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创伤后感染患者脓毒症发生率为74.01%.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患者入ICU后24 h内液入量、中心置管、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输血、血液感染、外伤创面或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等较多,入院时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score,SOFA)、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ew injury severity score,NISS)等较高(P<0.05).经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7个危险因素:入院时SOFA较大(OR =2.64,95%CI:1.27~5.46,P=0.009)、入ICU时功能障碍系统的个数增加(OR=2.10,95% CI:1.35 ~ 3.27,P=0.001)、入ICU 24 h内血pH值异常(OR =3.16,95% CI:1.43 ~ 6.99,P=0.005)、入ICU 24 h内脉压差平均值增大(OR=1.52,95% CI:1.09 ~2.11,P=0.014)、存在葡萄球菌属感染(OR =4.32,95%CI:1.54 ~ 12.07,P=0.005)、存在外伤创面或外科手术部位感染(OR=3.73,95%CI:1.12 ~ 12.46,P=0.032)、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增加(OR=1.94,95%CI:1.36 ~2.77,P<0.01).结论 严密监测创伤患者入ICU 24 h内pH值及脉压差变化,预防创面及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避免葡萄球菌属感染,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等,有望降低其脓毒症发生率及致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碳氢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91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等方法确定CRKP产生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确定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CRKP组血流感染患者合并肺炎(P=0.016)?有创机械通气(P=0.048)及入住ICU(P=0.017)的比例明显高于SKP组及ESBLKP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WIC评分≥3分?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深静脉置管?有创机械通气?入住ICU ?Pitt菌血症评分≥6分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itt菌血症评分≥6分(OR=509.891,P < 0.001)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合并肺炎?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及入住ICU是产生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itt菌血症评分≥6分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相关性。方法对55例确诊为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危险因素和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在高龄、入住ICU、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糖尿病、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胃管、合并细菌血症这八项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入住ICU及MOF在念珠菌血症的死亡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念珠菌血症患者病死率高,高龄、入住ICU及MOF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胃管、合并细菌血症与其死亡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近半年来114例外科手术后转入麻醉科ICU监护治疗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ASA分级、APACHⅡ、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白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入ICU时氧合指数等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决定外科手术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按顺序依次为复杂心脏手术、手术时间、简单心脏手术、白蛋白水平、氧合指数。结论 可以根据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和心肺功能大致决定需要机械通气的时间,在围术期应积极纠正患者的低蛋白血症,改善氧合状态,以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患者在ICU滞留时间以及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对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东方市人民医院ICU住院的96例肺炎克雷伯菌(KP)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感染情况分为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组和CRKP组,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KP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对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CRKP患者55例(57.3%),CSKP患者41例(42.7%)。感染前入住ICU(OR=2.489)、行机械通气(OR=1.315)、使用抗生素(OR=1.171)、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OR=1.818)均是CRKP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时APACHEⅡ评分(OR=1.239)、SOFA评分(OR=1.473)及感染性休克(OR=1.799)是KP血流感染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预测KP血流感染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95%CI:0.704~0.884,P=0.003)、0.829(95%CI:0.749~0.909,P=0.005)。结论 CRKP血流感染患者病死率较高,感染前入住ICU、行机械通气、使用抗生素、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感染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可作为KP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陈裕洁  黄丽  林育平 《吉林医学》2013,34(6):1053-1054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VAP的防治措施。方法:对55例行人工机械通气的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非感染性慢性肺疾病、气管切开、意识状态、联合使用抗生素在VAP组及非VAP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机械通气时间、意识状态、抗生素联合应用是VAP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时间≥3 d、意识状态、抗生素联合应用≥2种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入住综合ICU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80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先用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7.50%。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低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机械通气时间、多种抗生素的应用、ICU住院天数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机械通气时间和多种抗生素的应用的相对危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1.257(1.004~3.587)、P=0.024,6.243(4.013—39.525)、P=0.007。结论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多种临床因素相关,机械通气时间和多种抗生素的应用是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ICU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ICU收治的危重病患者152例,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106例)和死亡组(4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住ICU 时间、平均动脉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系统(APACHE-Ⅱ)评分、pH值、二氧化碳分压、Ca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C-反应蛋白、肌酐、尿素氮、硫化氢、低钙血症发生率、有创诊疗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住ICU 时间、APACHE-Ⅱ评分、Ca2+、乳酸、有创诊疗及机械通气时间是影响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住ICU 时间、APACHE-Ⅱ评分、Ca2+、乳酸、有创诊疗及机械通气时间可作为判断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危重病患者充分评估上述影响因素,根据病情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对降低病死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险因素,为提前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至2015年收治的284例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分为2组,即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未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组(A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组(B组).观察比较两组相关因素的差异性,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肺病感染、基础肺功能差、低蛋白血症、COPD病程>6年与导致AECOPD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存在相关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基础肺功能差、低蛋白血症、COPD病程长是影响AECOPD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AECOPD患者需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基础肺功能差、低蛋白血症、COPD病程长,应提前进行干预治疗,以降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机械通气可以纠正外科危重病人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减少呼吸做功,纠正病人的氧供和氧耗失衡状态,帮助病人渡过危险期。机械通气已经成为外科ICU给予危重病人实施救治的基本方法之一,因缺氧得不到及时纠正而导致患者死亡或病情加重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符合撤机条件的76例65岁及以上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通过后观察48 h,无需重新行机械通气者纳入撤机成功组,不能通过SBT或通过SBT后48 h内需重新行机械通气者纳入撤机失败组,分析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53例患者纳入撤机成功组,23例纳入撤机失败组。撤机失败组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真菌感染、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14 d、气胸、心力衰竭、糖尿病、冠心病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ODS(OR=8.070)、机械通气时间14 d(OR=17.760)、心力衰竭(OR=4.597)、糖尿病(OR=13.937)是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ODS、机械通气时间14 d、心力衰竭、糖尿病是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ICU100例病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糖皮质激素(OR=3.356,95%CI1.446~7.835),昏迷或颅脑损伤(OR=4.031,95%CI1.547~10.492),腹部手术(OR=0.167,95%CI0.085~0.402),胸腹引流管(OR=0.351,95%CI0.151~0.819),开放气道(OR=4.096,95%CI1.639~10.741)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糖皮质激素(OR=3.146,95%CI1.116~8.857),机械通气(OR=3.196,95%CI1.608~6.354)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患者尽量少用糖皮质激素;一旦患者意识较为清醒,那么可以尽可能使用无创机械通气,预防侵入性操作导致医院感染,而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尽早进行呼吸机干预;患者尽早脱离呼吸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前严重低氧血症及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发生情况,筛选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5年9月间长征医院行肝移植术治疗的214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肝移植术前的氧合情况;以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PO2)>20 mmHg(1 mmHg=0.133 kPa)、PaO2<70 mmHg为标准,筛选严重低氧血症及HPS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术前PaO2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的相关性。结果:214例肝硬化患者术前常伴随低氧血症。PaO2与Child分级、胸水有无、总胆红素、血氨、乳酸相关(相关系数r=-0.22、-0.16、-0.17、0.20、-0.29);PaCO2与术前Hb、白蛋白水平直接相关(r=0.23、0.13)。AaPO2与肝掌、蜘蛛痣、Child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aO2与Child分级显著相关,但与肝掌、蜘蛛痣无显著相关性。PaO2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移植术后ICU停留时间呈负相关(r=-0.388 81,P=0.000 1;r=-0.176 84,P=0.010 4)。结论:终末期肝硬化患者常伴随严重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的发生与术前肝功能分级及相关因素有关,对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有较大影响;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前应全面评估严重低氧血症、HPS发生情况,以利于围手术期采取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加强治疗病房(RICU)晚发性医院获得性肺炎(L-HAP)的病原学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ICU住院的L-HAP患者30例,同期RICU住院期间未发生HAP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L-HAP患者发病时间(入院第6~14d,第15~28d,第29d后)进行分层,进一步分析L-HAP的病原学分布特征。结果 L-HAP组与对照组在意识不清、误吸、有创机械通气、低白蛋白血症及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OR=8.7)、低白蛋白血症(OR=20.4)是RICU内发生L-H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HAP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病死率亦明显升高(P0.05)。入院第6~14d发病的L-HAP需氧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住院第15~28d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住院29d后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结论机械通气、低白蛋白血症是RICU内发生L-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L-HAP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增加住院天数及增加抗生素的使用。住院不同阶段L-HAP的病原谱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行机械通气治疗住院患者情况。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收集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住院机械通气和非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年龄、性别、所患疾病种类和住院情况、费用等临床资料。仅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者分为单纯无创组,仅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者分为单纯有创组,先后进行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者分为有创+无创组。将单纯无创组、单纯有创组和有创+无创组与同期住院的非机械通气(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5年期间呼吸科共有9 593例患者住院,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1 531例,占16.0%。其中单纯无创组764例,占所有机械通气患者的49.9%;单纯有创组135例,占8.8%;有创+无创组632例,占41.3%。以上3组患者年龄65岁的分别占71.3%、63.0%和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7%(P0.05);男性患者分别为52.7%、82.2%和63.3%,后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2%(P0.05);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者分别为67.0%、70.4%和8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0%(P0.05);出现Ⅰ型呼吸衰竭者分别为12.4%、29.6%和12.4%,后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2%(P0.05);Ⅱ型呼吸衰竭分别为76.6%、17.8%和47.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P0.05)。对呼吸科住院患者常见的21种共存病进行分析发现,行机械通气治疗者共存病多。其中单纯有创组与对照组比较,多为感染性疾病导致的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同时合并低蛋白血症、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不全及脑血管疾病等(P0.05);单纯无创组与对照组比较,多为慢性气道疾病导致的Ⅱ型呼吸衰竭,同时合并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病和肾功能不全(P0.05);有创+无创组介于两者之间,但更多与单纯有创组相似。分析机械通气危险因素提示有创机械通气高危险因素为出现肺炎、低蛋白血症、消化道出血和脑血管疾病;无创机械通气高危险因素为出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Ⅱ型呼吸衰竭和心功能不全。对照组患者住院人均费用为16 359元,单纯无创组为31 872元,单纯有创组为66 924元,有创+无创组为98 648元。结论呼吸科行机械通气治疗住院患者倾向于高龄、入住ICU,出现呼吸衰竭和共存病多。其中,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多选择无创机械通气,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多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U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ICU入住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68例患者中21例患者存活,47例患者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脓毒症病情严重、衰竭器官个数2个、机械通气、低LDH、低白蛋白、高K~+、低CRP、低MAP、高APACHEⅡ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年龄、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低蛋白血症、MAP、衰竭器官2、K~+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死亡率高,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机械通气、MAP低、衰竭器官个数多、低蛋白血症、高K~+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岳伟岗  蒋由飞  袁鹏  尹瑞元  吴雨晨  李斌   《四川医学》2023,44(6):565-569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对于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撤机相关性肺水肿(WIPE)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 纳入我科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机械通气患者107例,将纳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撤机后试验组接受无创正压通气(n=54),对照组接受高流量氧疗通气(n=53)。记录两组患者撤机4 h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低氧血症、48 h再次气管插管、患者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长及住院时长、气管切开、28 d住院病死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HR、RR显著低于高流量氧疗组(P=0.028、0.018),MAP较高流量氧疗组高(P=0.047),低氧血症、48 h再次插管发生率显著低于高流量氧疗组(P=0.031、0.038),患者PaO2、PaCO2、PaO...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收治的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例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指标等可能影响该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氧合指数(PO2/FiO2)、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及肺野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MODS、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是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诊治ARDS患者过程中,加强对年龄、合并MODS、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有创机械通气等指标的监测,对提高治疗成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卫丽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902-3904
目的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NRDS)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柘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并发VAP的51例患儿作为VAP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未发生VAP的51例NRDS患儿作为非VAP组。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两组胎龄、性别、分娩方式、有无出生窒息史、有无出生抢救史等相关信息,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出生窒息史、出生抢救史、机械通气时间、拔管后无创通气时间、重复插管上机、每日吸痰次数、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是NRDS并发VAP的影响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出生窒息史(OR=3.351)、出生抢救史(OR=4.672)、重复插管上机(OR=8.112)、机械通气时间(OR=5.064)、拔管后无创通气时间(OR=3.690)、每日吸痰次数≥8(OR=7.791)为NRDS并发VAP的危险因素,有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OR=0.474)为NRDS并发VAP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有出生窒息史、出生抢救史、重复插管上机及机械通气时间、拔管后无创通气时间、每日吸痰次数≥8为NRDS并发VAP的危险因素,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为保护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最佳预防策略,以降低VAP发生风险,加快患儿恢复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困难脱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分析,选取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符合脱机条件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观察48 h后无需机械通气患者入选撤机成功组,不能通过SBT或通过SBT 48 h后仍需机械通气治疗者入选撤机失败组。结果:43例入选撤机成功组,29例入选撤机失败组,撤机失败组中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以及糖尿病的发生率均高于撤机成功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症(OR=5.87)、心力衰竭(OR=15.76)、MODS(OR=3.62)、糖尿病(OR=6.05)是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蛋白症、心力衰竭、MODS和糖尿病是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