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动脉管壁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图像分析、氯胺T法、免疫组化、组织原位杂交技术等方法观察葛根素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肺小血管显微结构、肺动脉管壁Ⅰ、Ⅲ型胶原和Ⅰ、Ⅲ型前胶原基因的影响。结果:①光镜下葛根素组内弹力板扭曲、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及管腔狭窄程度均明显轻于低O2高CO2组。②血浆ET含量低O2高CO2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葛根素组明显低于低O2高CO2组(P<0.01)。血浆NO含量低O2高CO2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 葛根素明显高于低O2高CO2组(P<0.01)。③氯胺T法发现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低O2高CO2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葛根素组明显低于低O2高CO2组(P<0.01)。④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法发现肺细小动脉Ⅰ型胶原和Ⅰ型前胶原mRNA平均吸光度值低O2高CO2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葛根素组明显低于低O2高CO2组(P<0.01)。而Ⅲ型胶原及Ⅲ型前胶原mRNA平均吸光度值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降低慢性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改善肺血管重建可能与其抑制肺动脉管壁胶原的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与血气改变、肺系数及肺脏病理变化、炎症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静脉注射油酸制造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为油酸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组。静脉注射油酸或生理盐水6 h后,测定左心PaO2、PaCO2及肺系数,同时采用微波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的方法,对比研究对照组和急性肺损伤组肺组织中MIF表达及肺间实质中MIF、鼠抗CD68抗体(ED1)、MIF+/ED1+细胞数与血气指标、肺系数改变的关系。结果:油酸组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aCO2高于对照组(P<0.01)。油酸组肺系数(1.02±0.08)高于对照组(0.70±0.05),P<0.01。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MIF表达明显多于和强于对照组,ALI肺组织中MIF+、ED1+、MIF+/ED1细胞数与PaO2、肺系数呈明显正相关。结论:MIF在介导急性肺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表达强弱可反映肺组织损害及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低O2高CO2对大鼠肺动脉L-精氨酸(L-Arg)转运的影响与L-Arg脂质体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C)、单纯低O2高CO2组(HH)、低O2高CO2加L-Arg组(HL)和低O2高CO2加L-Arg脂质体组(HP)。将肺动脉孵育,测定其对[3H]-L-Arg的摄取率,同时光镜下观察肺细小动脉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重量比值(RV/LV+S)比较:HH组明显高于NC组(P<0.05),HP组明显低于HH组及HL组(P<0.01);HL组与HH组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2)肺动脉薄片对0.005mmol/L、0.01mmol/L、0.02mmol/L、0.05mmol/L、0.1mmol/L和0.2mmol/L[3H]-L-Arg摄取率比较:HH组明显低于NC组,HL组明显高于HH组;HP组显著高于HH组及HL组(P<0.01)。(3)光镜下HH组肺细小动脉内弹力板扭曲,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管腔明显狭窄;HP组肺细小动脉内弹力板扭曲明显减轻,中膜平滑肌层变薄,管壁较均匀一致。结论: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血管存在L-Arg的转运障碍,用脂质体作为载体可显著提高肺血管对L-Arg的跨膜转运,L-Arg脂质体治疗慢性肺动脉高压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吸入80×10-6一氧化氮(NO)联合呼气终末正呼吸(PEEP)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ALI)犬肺气体交换,血流动力学及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及毒副作用。方法:30条家犬分为6组,经飘浮导管注油酸复制ALI模型。监测注油酸前后、吸入NO等治疗(1-6)h各组犬肺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变化情况,观察高铁血红蛋白含量(MHb)的变化,并行肺组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吸入80×10-6NO联合PEEP组治疗期间肺动脉平均压(MPAP)及肺血管阻力(PVR)显著低于ALI模型组,体循环指标差异无显著,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高于模型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显著低于模型组、NO组及PEEP组,MHb无显著变化。吸入NO联合PEEP治疗组HE染色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肺损伤改变较NO组及PEEP组小。结论:吸入80×10-6NO联合PEEP治疗犬油酸型ALI,既达到迅速、显著提高PaO2/FiO2的效果又避免高FiO2、高PEEP对肺组织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内源性CO对肺动脉高压大鼠NO体系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内源性血红素氧合酶(HO)/一氧化碳(CO)体系对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大鼠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体系的调节作用, 以探讨一氧化碳对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4周低O2高CO2组, 4周低O2高CO2+血晶素组。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 检测动脉血、肺组织iNOS、cNOS、HO活性, 及CO、NO产生、释放的变化。结果:①低O2高CO2组mPAP、RV/(LV+S)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血晶素组(P<0.01)。②低O2高CO2组全血CO含量、血浆及肺组织匀浆血红素氧合酶-1(HO-1)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血晶素组大鼠血CO含量、血浆及肺组织匀浆HO-1活性进一步高于低O2高CO2组(P<0.01)。③低O2高CO2组血浆及肺组织匀浆NO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血晶素组大鼠血浆及肺组织匀浆NO含量均显著高于低O2高CO2组(P<0.01)。④低O2高CO2组血浆及肺组织匀浆iNO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血浆及肺组织匀浆cNOS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血晶素组大鼠血浆及肺组织匀浆iNOS活性均显著高于低O2高CO2组(P<0.01), 血浆及肺组织匀浆cNOS活性与低O2高CO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HO/CO体系对NOS/NO体系具有调控作用, 慢性低O2高CO2情况下, 内源性一氧化碳体系可通过iNOS/NO途径对肺循环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中药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对其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组、油酸致伤(O)组、鱼腥草治疗组(H)组, 观察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鱼腥草对其影响, 观察鱼腥草对大鼠油酸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肺动脉压、总肺水量的影响。结果: 鱼腥草能提高ALI时机体PaO2、减轻肺水肿、降低平均肺动脉压, ALI时TNF-α表达增加, 鱼腥草降低了ALI时TNF-α的表达。结论: 中药鱼腥草对急性肺损伤有治疗作用, 这种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降低ALI时肺组织TNF-α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作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并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在实验兔血清、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情况以探讨三者在ALI中的作用并观察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小剂量肝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兔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C组),油酸损伤组(OA组),氨溴索+小剂量肝素治疗组(AH组)。采用耳缘静脉法静注油酸复制兔ALI模型,检测各组动脉氧分压(PaO2),ELISA法检测ICAM-1和E-选择素,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检测P-选择素,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并测定湿干重比值(W/D)。结果: 与NC组比较, OA组和AH组PaO2显著降低(P<0.01),但AH组显著高于OA组(P<0.01); ICAM-1、E-选择素的浓度(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肺组织AI和W/D升高(P<0.05或P<0.01),但AH组低于OA组(P<0.05或P<0.01)。与同组给予治疗药物前0 h比较,NC组无差异(P>0.05),OA组各时点PaO2显著降低(P<0.01),ICAM-1和E-选择素浓度显著升高(P<0.01),AH组各时点PaO2降低(P<0.05)、ICAM-1和E-选择素浓度升高(P<0.05)。肺组织中P-选择素在OA组表达较为广泛:主要为炎症细胞、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的血浆等,NC组呈低水平表达,AH组的表达介于两者之间。细胞凋亡以OA组最为明显,NC组未见细胞凋亡或偶有凋亡,AH组凋亡的细胞明显比OA组减少。结论: 在OA致ALI时,I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明显增高,参与了ALI的发生、发展;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小剂量肝素可以降低I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的水平,减轻肺脏细胞的损伤、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减轻肺水肿,从而发挥对ALI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氢气(H2)对慢性低氧(O2)高二氧化碳(CO2)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通过八臂迷宫训练的2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C)、低O2高CO2+生理盐水组(MS)、低O2高CO2+H2(MH),每组8只。NC组于常温常压条件下饲养,MS组和MH组置于O2浓度9%-11% 和CO2 浓度5%-6%的舱内饲养,每天8 h,每周6 d,持续4周,其余时间饲养条件与NC组相同。每天出舱后,M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MH组腹腔注射饱和H2水,剂量均为5 mL/kg。4周后,八臂迷宫测试3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微镜下观察3组大鼠海马超微结构及神经元凋亡小体数量。结果: (1)与NC组比较,MS组和MH组工作记忆错误(WME)次数增加,海马8-OHdG和血清MDA含量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海马部位细胞结构排列紊乱,尼氏体形状和数量均有改变,凋亡细胞明显增多。(2)与MS组相比,MH组WME次数减少,海马8-OHdG和血清MDA含量降低,血清SOD活性增加,细胞结构较整齐,尼氏体丰富完整,凋亡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H2改善低O2高CO2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减少神经元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复制大鼠高碳酸血症模型并探讨模型动物的某些病理生理改变。方法:给大鼠呼吸高浓度二氧化碳气体(8%CO2,21%O2,71%N2),每天7h,连续28d。对比观察对照组(A组)和高碳酸血症组(B组)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B组PaCO2,血浆、肺组织和右心室过氧化脂质(LPO)显著高于A组(P<0.05);血红细胞、肺及右心室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动脉血pH显著低于A组(P<0.05)。平均右心房压(ap)、平均右心室压(vp)和平均肺动脉压(ap)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B组大鼠右心室重量明显高于A组(P<0.05)。光镜下可见B组大鼠肺组织、右心室出现一系列损伤性改变。结论:8%CO2可以复制大鼠高碳酸血症模型。高浓度二氧化碳对机体具有一系列肯定的毒性致伤作用。临床上应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模式时应持高度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应用控制性高浓度氧疗、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不同通气策略对气体交换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 24只杂种犬在制作油酸ALI模型成功后(PaO2/FiO2≤300 mmHg),保持自主呼吸,随机分为:(1)控制性高浓度氧疗组(n=8);(2)CPAP组(n=8);(3)BiPAP组(n=8)。连续记录并计算正常、ALI早期(阳性对照)和干预后1~4 h内各项气体交换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在氧合指数(PaO2/FiO2)的改善上,干预后4 h BiPAP组效果最明显(375.83±81.55, P<0.01),其次是CPAP组(327.17±78.82, P<0.01),氧疗组改善不显著(255.00±49.85, P>0.05)。在肺泡死腔与潮气容积之比值[VD(alv)/VT]上,氧疗组进一步增大(P<0.01),CPAP组和BiPAP组显著降低(P<0.01)。3种通气策略均可提高氧输送量(DO2),BiPAP组效果最明显(P<0.01),其次是CPAP组和氧疗组。氧疗组的氧耗量(VO2)显著增高,氧摄取率(O2ER)明显高于CPAP组和BiPAP组(P<0.05, P<0.01)。干预后3组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较正常基础值和ALI早期均显著增高(P<0.01),3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肺内分流比例(Qs/Qt)上,BiPAP组改善最明显(P<0.01),其次是CPAP组(P<0.01),氧疗组效果不显著。3组实验动物的肺动脉楔压(PAWP)和心排指数(CI)保持相对稳定。在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上CPAP组和BiPAP组均进一步增高(P<0.05, P<0.01)。3组对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的改善无显著作用(P>0.05)。结论: 在ALI早期,BiPAP和CPAP对于改善气体交换和组织氧合具有积极作用,其中BiPAP效果更为显著。3种通气策略对血管外肺水的改善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8只MSOF兔做了全血及组织匀浆中SOD、MDA、GSH含量测定,同时做了球结膜微循环动态观察。结果显示:兔MSOF时,血SOD、GSH显著降低,MDA显著升高,肝组织匀浆中SOD含量下降,MDA升高。肾组织匀浆中MDA显著升高,GSH显著降低,脑组织匀浆中MDA也显著升高。并观察到兔MSOF时球结膜微循环的形态、流态、襻周状态加权积分值均较正常时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SO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大鼠皮层、海马、太体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个血管夹闭、松夹复制脑I-R损伤模型。利用脑组织突触膜顾粒对「^3H」-L-谷氨酸摄入量的测定及分光光度法观察SOD对皮层海马纹状体谷氨酸转运体功能、丙二醛(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结果:I-R组谷氨酸转运体的功能及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SO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红素对抗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雄性Wistar大鼠(200-250 g) 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脂多糖(LPS)致ALI动物模型组、胆红素干预组。观察病理形态变化并检测肺组织肺系数(LI);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PMN)百分比、蛋白质含量(Pr);肺泡通透指数(LPI)及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变化。结果: (1)ALI模型组LI,BALF中WBC计数、PMN百分比、Pr及LPI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均P<0.01)。胆红素干预组LI,BALF中WBC计数和LPI均显著低于AIL模型组(均P<0.01),PMN百分比和Pr明显低于ALI模型组(均P<0.05),且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ALI模型组MDA含量显著多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SOD活性和GSH-Px含量都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胆红素干预组MDA含量明显低于ALI模型组 (P<0.01),而SOD活性和GSH-Px含量显著多于ALI模型组(P<0.01,P<0.05)且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胆红素通过其抗氧化作用对抗大鼠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失血-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拮抗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均分为结扎组、未结扎组、假手术组,以失血、LPS复制二次打击模型,结扎组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术致肠淋巴液断流。在手术创伤后24 h,所有大鼠颈总动脉放血,进行血气分析;从左肺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观察WBC、NO及其合酶、SOD、MDA以及肺泡通透性指数等指标的水平;右肺制备10%组织匀浆,检测MPO、ATPase活性等指标;观察右肺后叶超微结构。结果:二次打击后,未结扎组动脉血PaCO2、BALF中细胞总数及PMN、NO2-/NO3-、NOS、MDA含量以及肺匀浆MPO活性、肺通透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动脉血pH、PaO2、BALF中SOD、肺匀浆ATPase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P<0.05);结扎组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及PMN、MDA、NO2-/NO3-含量、肺通透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BALF中SOD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P<0.05)。但结扎组大鼠动脉血pH、PaO2、肺匀浆ATPase活性显著高于未结扎组,动脉血PaCO2、BALF中细胞总数及PMN、NO2-/NO3-、NOS、MDA含量、肺通透性指数及肺匀浆MPO显著低于未结扎组(P<0.01,P<0.05);且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较未结扎组轻微。结论: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减轻失血-LPS致大鼠的急性肺损伤。提示二次打击的肠系膜淋巴液在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衰老大鼠急性肺损伤诱导肾功能受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衰老大鼠的急性肺损伤(ALI)是否可进一步诱导肾功能受损。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 复制成衰老模型, 然后再随机分成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ALI组(静脉注射脂多糖, LPS)及LPS组(左心室内注射LPS), 后两组再分2h及6h组。每组8只。注LPS后2h或6h收集血并取肺、肾。制备肺、肾组织匀浆待测。结果:ALI组在注LPS后仅至6h时血中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才有显著升高(均P<0.01)。而LPS组Cr、BUN含量均无显著升高。ALI组血中乳酸(LD)、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在注LPS后2h时均显著升高(P<0.05, P<0.01);而肺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Na+-K+-ATPase活性均显著下降(均P<0.01);上述变化持续至观察的6h时。ALI组在注LPS后仅至6h时, 肾组织中MDA、NO含量才有显著升高(均P<0.01)及GSH-PX、Na+-K+-ATPase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在LPS组, 除注LPS后2h时的血中和2h、6h的肺组织中NO含量显著升高(均P<0.05)及2h时的肺组织中Na+-K+-ATPase活性显著下降(P<0.05)外, 其它均无显著变化。结论:给衰老大鼠静脉内注射5mg/kg的LPS可致ALI, 并可进一步诱导肾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6.
川芎嗪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实验观察了川芎嗪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脏血流动力学、血清中和心肌组织中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川芎嗪保护组与非保护组比较显示,①左室内压峰值(LVSP)明显升高(P<0.05)、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LV+dp/dtmax)和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LV-dp/dtmax)均升高非常显著(P<0.01);②血清中丙二醛(MDA)明显降低(P<0.05),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脂质过氧化物(GSH-PX/LPO)升高非常明显(P<0.01);③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心肌组织中MDA显著降低,并伴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GSH-PX/LPO显著升高(均P<0.05)。表明川芎嗪可通过提高对氧自由基的清除及拮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而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  相似文献   

17.
胆道梗阻对肝线粒体功能损伤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胆道梗阻对肝线粒体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复制犬胆道梗阻模型,观察梗阻的不同时段肝线粒体呼吸功能、钙含量、钙摄取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结果:胆道梗阻2周、3周、4周及5周各组(Ⅱ-V组)分别与假手术组(Ⅰ组)比较:①肝线粒体呼吸控制率、钙摄取率及SOD含量均明显下降(Ⅱ组P<0.05,其余组P<0.01)②线粒体钙含量均明显升高(Ⅱ组P<0.05,其余组p<0.01)③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升高(各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线粒体钙含量、MDA含量与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变化之间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P<0.01)。结论:胆道梗阻后肝线粒体呼吸功能受到明显损伤,钙超载及脂质过氧化反应是造成线粒体外能损害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肽(carnosine)对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H9N2-SIV)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肺组织抗氧化的效果。方法:选用6~8 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1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肌肽干预组,每组50只,分别给予正常鸡胚尿囊液、H9N2-SIV和肌肽+H9N2-SIV。实验第2、4、6、8和14天,每组分别处死8只小鼠,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测定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及肺湿/干重比值(W/D)。结果:肌肽可减轻H9N2-SIV造成的小鼠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肌肽干预于第6、8天明显改善了肺组织的水肿程度(W/D降低,P<0.05)并减轻了肺部的病理变化;实验至第6、8天可见肺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于实验第4、第6和第8天可见肺组织MPO活性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肌肽可改善H9N2-SIV感染后肺组织的水肿程度,降低肺组织MDA含量和MPO活性,提高SOD活性,抑制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减轻小鼠肺损伤的程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内毒素性肺损伤过程中肺细胞凋亡和一氧化氮合酶(NOS)mRNA表达的时程性变化及关系,探讨LPS性肺损伤(ALI)的发病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2组:①对照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②模型组(LPS组):静注LPS复制ALI模型,分别于给药1、3、6、9及12h后采集样品;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NOSmRNA表达变化;电镜、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和Bax;光镜、电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PS组iNOS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增强,给予LPS 3 h后有显著差异(P<0.05),eNOSmRNA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给LPS 3 h时有显著差异(P<0.05),nNOSmRNA在观察时间内没有变化;光镜和电镜下可见在观察时间内1 h起肺损伤随时间延长加重;流式细胞术显示LPS组凋亡细胞随时间延长增多,9 h达高峰,12 h有所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PS组随时间延长Bcl-2减少,主要表现在肺上皮细胞,Bax增多;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不同一氧化氮合酶在ALI中表达强度不同;抗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是ALI时调节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一氧化氮合酶可能通过调节Bcl-2和Bax平衡而影响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褪黑素预处理对油酸引起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油酸组和褪黑素预处理组3组,检测大鼠肺泡灌洗蛋白、肺的湿干比重、丙二醛、超氧化物岐化酶水平,并进行肺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静脉注射0.15 mL/kg油酸引起肺泡灌洗蛋白、肺的湿干比重显著增高(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有肺出血、肺水肿、肺泡间隔增厚以及肺泡腔出现炎性细胞,导致严重的急性肺损伤;(2)提前60 min腹腔注射20 mg/kg褪黑素明显减轻上述的症状,与丙二醛的降低(P<0.01)和超氧化物岐化酶的升高(P<0.01)相一致。结论:褪黑素预处理可通过清除和防止自由基的形成,进一步降低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的增加,从而减轻油酸引起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提示褪黑素可能在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