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美国食物和药品管理局于1991年3月批准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沙莫司订(Sargramostim)上市。此药可用于治疗正在接受自体骨髓移植的何杰金氏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或急性成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人,藉以促进患者的自体骨髓恢  相似文献   

2.
我们采用高剂量化疗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5例晚期难治性恶性淋巴瘤,其中何杰金病3例,非何杰金淋巴瘤2例。获得4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治疗期间5例病人均未发生与移植有关的致命毒性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剂量化疗合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晚期难治性恶性淋巴瘤,作为诱导治疗后一线方案确能提高临床近期疗效,可使部分病人得以较长期无病生存或治愈。  相似文献   

3.
作者为了探讨与骨髓移植有关的心脏综合征,对63例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进行了研究。患者年龄15~55岁,平均32岁。急性白血病(AL)2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7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1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4例。何杰金氏病(HD)2例,恶性黑素瘤(MM)2例,其它实体瘤5例和多发性骨髓瘤1例。其中55例接受自体骨髓移植,6例接受异体骨髓移植。移植前患者使用环磷酰胺、6-硫鸟嘌呤、胞嘧啶阿拉伯糖苷和氯  相似文献   

4.
我们采用高剂量化放疗合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5例晚期难治性恶性淋巴瘤,其中何杰金病3例,非何杰金淋巴瘤2例。获得4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治疗期间5例病人均来发生与移植有关的致命毒性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剂量化疗合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晚期难治性恶性淋巴瘤,作为诱导治疗后一线方案确能提高临床近期疗效,可使部分病人得以较长期无病生存或治愈。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单用大剂量重组IL-2(rIL-2),对接受过强烈化疗的不同类型淋巴瘤是否有效,1989年4月至1991年6月对61例淋巴瘤进行Ⅱ期研究。 24例低度恶性非何杰金淋巴瘤对含有蒽环类的化疗方案耐药。23例中度或高度恶性非何杰金淋巴瘤,对初期化疗或补救治疗无效。7例何杰金病经过3个疗程的化疗无效或自体骨髓移植后复发。7例蕈样肉芽肿对化疗无效。所有病人在用药前进行体格检  相似文献   

6.
小儿恶性淋巴瘤50例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恶性淋巴瘤在小儿肿瘤中,仅次于肾母细胞瘤居第二位。恶性淋巴瘤依组织形态分为何杰金氏病及非何杰金氏两种。本文仅就我院1979~1988、3月,九年问收治,行化疗及(或)放疗,并经病理证实的50例小儿恶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9例,非何杰金氏病41例)报告于下。对象及结果 1979~1988,3月,在我科行化疗的恶性淋巴瘤计376例,其中小儿恶性淋巴瘤50例(50/376)占13.3%,据年龄统计10岁~15岁  相似文献   

7.
德国小儿非何杰金淋巴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黎明 《癌症》1997,16(6):476-477
德国小儿非何杰金淋巴瘤的治疗孙黎明关键词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诊断分期治疗关键词R733.1R730.53小儿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不仅在生物学和病理学上与何杰金氏淋巴瘤(HD)不同,而其在诊断和治疗进展上也独具特征。NHL原发于淋巴系统,多为分化极差...  相似文献   

8.
何杰金氏病化疗及/或放疗后发生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已有报告,非肿瘤性疾病接受环磷酰胺作为免疫抑制治疗后发生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亦有报告。我们遇到一例肾病综合征环磷酰胺治愈后6.5年发生盲肠大细胞淋巴瘤,特报告如下。 刘某,男,21岁。1976年5月因高度浮肿,尿蛋白卌,血胆固醇400mg%,白蛋白2.2g%,球蛋白1.7g%,蛋白电泳β26.92%。血常规,离子,肾功  相似文献   

9.
恶性淋巴瘤的化学药物治疗唐惟输恶性淋巴瘤分为何杰金氏病(HD)和非何杰金氏病(NHL)两大类,在我国,NHL占90%以上,本文重点介绍NHL的化疗。1HD的化疗:近30年来,HD的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Ⅰ、Ⅱ期病例的5年生存率已高达85%~90%,即使...  相似文献   

10.
IPED方案治疗难治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由异环磷酰胺 (IFO)、足叶乙甙 (VP 16 )、顺铂 (DDP)和地塞米松 (DXM )组成的联合方案 (IPED方案 )治疗难治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近期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  2 1例难治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均采用IPED方案进行化疗 ,每 2 8天重复 ,每例至少进行化疗 2个周期 ,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 CR 5例 ,PR 10例 ,SD 3例 ,PD 3例 ,总有效率为 71.4 % ,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 IPED方案是治疗难治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效果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的联合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强化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成功地用于治疗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治疗的长期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何杰金氏病长期存活者继发的恶性病变主要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生上皮恶性变极为罕见。本文报导2例年青的淋巴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和化疗后发生胃腺癌.2例患者发生胃腺癌的年龄分别为14和24岁,与胃癌通常的发病年龄显著不同.一例因结节硬化性何杰金氏病,二次共接受5500rad 的放射治疗,并采用COPP 联合化疗方案治疗2年。发病5年后,因进行性体重减轻、疲劳和腹胀,做胃内窥镜检查发现为未分化胃腺癌。行部分胃切除  相似文献   

12.
癌症处理上最显著的进展,发生于淋巴瘤——白血病的领域内。仅几年前,急性白血病患者往往迅速死亡,而淋巴瘤患者也迟早会死亡。近年来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合理的治疗,已稳步地提高了生存率,这对儿童急性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成人及儿童的何杰金氏病来说更为明显。目前16岁以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半数以上可存活5年以上,然而在使用有效的化疗以前,几乎全部患者于12个月内死亡。在何杰金氏病20年前的5年生存率低于45%,而目前已有70%以上的患者可望生存5年。  相似文献   

13.
自70年代以来,有效的联合化疗改善了中高度恶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预后。要提高其缓解率及存活时间就要增加药物剂量。由于目前化疗药物的毒性很大,要进一步提高药物剂量是很困难的。作者为了进一步增加药物剂量,设计了一种新的化疗方案。 56例未经治疗的进展期中高度恶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年龄中位数41.5岁(18~69  相似文献   

14.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近年来有很大进步,特别是强力联合化疗的应用,使疗效提高,但在临床研究中,强力联合化疗,多不用于高龄者。 NHL与何杰金氏病(HD)不同,往往也见于高龄者,对这些高龄者的治疗,国内外均  相似文献   

15.
姬亚友  裴雪涛 《癌症》1998,17(3):204-206
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移植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保护患者的骨髓造血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异基因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祖细胞保护的大剂量化疗,对11例急性白血病及中-高恶性度非何杰林巴瘤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观察TEAP作为一线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优越性。方法 应用吡柔比星 (THP)、威猛 (VM 2 6)、阿糖胞苷 (Ara c)及强的松 (Pred)的联合方案对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进行化疗。并设CHOP方案化疗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 46例中CR 3 3例 ,PR 10例 ,CR率达 71.7% (P <0 .0 5 ) ,总有效率 (CR +PR)为 93 .5 % (P <0 .0 5 ) ,疗效显著 ,且对防治淋巴瘤脑浸润有效。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 ,病人可耐受 ,对心脏毒性低。结论 TEAP方案具有疗效高 ,毒副作用小的优点 ,可作为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一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勇威本  王余泰 《癌症》1989,8(6):425-427
报告3例晚期抗药性癌症患者(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转移性神经纤维肉瘤)应用大剂量联合化疗(CHOP或COBP)伴自身骨髓移植治疗的经验。化疗前抽取骨髓,于4℃保存于保养液中72小时,一般于化疗后48小时回输。3例均获部分缓解,出现白细胞下降均在2周内恢复正常。作者认为本法技术简便易行,适合推广,但对适应症、剂量、巩固疗效方法等尚待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已有消化道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报告。现将我教研室100例消化道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按1982年上海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工作分类,报告如下。 材料方法 我教研室自1954年至1978年223,292例活检中,有消化道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39例,外地会诊30例,8,940例尸体解剖中31例,全部重新复查确诊。所有标本均经福尔马林固定,苏木素伊红染色,部分病例作嗜银纤维染色。  相似文献   

19.
乳腺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一例据陶苹、樊安银(四川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报道:根据新的资料报道,原发于乳腺的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是较为罕见的结外恶性淋巴瘤。其发病率在0.04~0.53%之间不等。本院自开院来,在16岁~90岁的乳腺肿瘤患者中,仅收...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是一种公认的临床疾病,其特征是高钾血症、高尿酸尿症、低钙血症、高磷酸盐血症、乳酸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不全。另外,某些病例还有突然死亡的特征,这种病例往往有增生迅速的肿瘤疾病,如高度恶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和淋巴母细胞瘤),或用细胞毒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本综合征由细胞毒化疗导致细胞坏死,细胞内物质迅速释放,产生代谢异常而突然引起。最近,我们见到1例高度恶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因大剂量皮质类固醇而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